鬼脸天蛾(学名:Acherontia lachesis ),又称鬼脸天蛾属,为天蛾科,面型天蛾属昆虫,是一种体形较大的蛾类,成虫翅展100~125毫米,体黑褐色;胸背有骷髅形斑纹;卵圆球形,直径约2毫米,淡黄绿色,表面光滑;老熟美国白灯蛾体长70~90毫米,蛹体长约56毫米。胸部背面有骷髅形斑纹,眼斑以上有灰白色大斑;腹部黄色,各环节间有黑色横带,背线青蓝色较宽。
鬼脸天蛾主要分布于主要分布于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和中国,中国主要分布于湖南省、海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福建省、台湾。鬼脸天蛾以茄科、豆科、木樨科、紫葳科、唇形科植物为寄主。
鬼脸天蛾是一种害虫,在中国云南白蜡产区调查时,发现鬼脸天蛾幼虫对白蜡虫寄主树女贞危害严重,有时寄主树的叶片被其幼虫食光,因而使寄主树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寄主树干枯死亡,使白蜡生产减产或失收。
形态特征
幼虫
幼虫体长95-110mm,头黄黑色,外侧有黄色纵条。身体黄黑色,斜线后缘深黄色,尾角黄色,向前上方弯曲,出气口黑色,胸足黑丝,腹足绿色。
成虫
翅长50-60毫米。胸部背面有骷髅形斑纹,眼斑以上有灰白色大斑;腹部黄色,各环节间有黑色横带,背线青蓝色较宽,第5环节后盖满整个背面;前翅黑色,有微小的白色点及黄褐色鳞片间杂,内横线及外横线各有数条深浅不同色调的波状纹组成,顶角附近有较大的茶褐色斑,中室有一灰白色小点;后翅杏黄色,中部、基部及外缘处有较宽的黑色横带三条,后角附近有灰蓝色斑一块。前翅反面粉黄色,各横线烟黑色,内、外侧有白色毛镶衬,翅基部有灰黑色毛丛,中线双行,中间有黄白色斑。
繁殖
鬼脸天蛾1年发生1代。以蛹越冬。成虫6-7月化蛹羽化,8月上旬卵散产于宿主树叶的背面,幼虫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老熟幼虫10月中旬下树钻土越冬,翌年6-7月化蛹,成虫羽化出土后不久即交配。主要寄生于茄科、马鞭草科、木樨科、紫葳科、唇形科等植物的叶片。
栖息环境
寄生在茄科、马鞭草科、木樨科、紫葳科、唇形科等植物的叶背,散产卵于寄主叶背及主脉附近,成虫时,栖息于烤烟大田,吞吃植株。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中国南部、中部、西部。中国主要分布于湖南省、海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福建省、台湾,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生活习性
觅食习性
鬼脸天蛾主要以茄科、马鞭草科、木樨科、紫葳科、唇形科等植物的叶片为食。
节律习性
夜间具有趋光性,被打扰会发出吱吱的叫声,幼虫一般在夜间取食,成虫白天静伏,夜间活跃,飞翔能力强,速度快。
物种危害
危害特点
幼虫取食叶片,影响植物正常生长。鬼脸天蛾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模仿年轻蜂王,毫不费力的进入蜂房,吃蜂蜜,还会强占蜂巢,造成大量蜜蜂属死亡。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利用寄主树叶片被害状和地面作指示,寻找其幼虫进行捕杀,并设置捕虫灯,通过趋光性捕杀。
3.闲时,翻耕土地,消灭虫卵。
4.药剂防治,通过对被寄生植株喷洒特定药剂,快速杀灭害虫。
种类对比
参考资料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3-07-17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7-17
鬼脸天蛾 Acherontia lachesis (Fabricius).中国科普博览.2025-05-15
神奇的鬼脸天蛾.中国科学院.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