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学名:Thunnus thynnus),鲭科金枪鱼属鱼类。大西洋蓝鳍金枪鱼成鱼最大可达3米,最重可达680千克。鱼体呈纺锤形,背部深蓝色,腹部银白色,第1背鳍黄色或蓝色;第2背鳍褐色,并略带红色;臀鳍和小鳍暗黄色,边缘黑色,成体尾柄中央隆起脊黑色。鱼体最高处位于第1背鳍基中部。胸鳍甚短,仅伸达第1背鳍的三分之二处下方。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地中海)亚热带、温带海区,南大西洋也有记录。历史上,其在黑海海域也有种群被发现。大西洋蓝鳍金枪鱼栖息地会优先占据沿海和公海地区的表层和上层水域。其食物组成随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而异。幼鱼时期主要捕食浮游动物和小型远洋沿岸鱼类,亚成鱼时期捕食中型远洋鱼类、虾和头足纲,而成鱼期主要捕食头足类和较大的鱼类。
2021年,大西洋蓝鳍金枪鱼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等级为无危(LC)。大西洋蓝鳍金枪鱼肉质柔嫩鲜美,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A、维生素D、钙、磷,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食用鱼类。
形态特征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成鱼最大可达3米,最重可达680千克。鱼头小而尖,眼睛较小。鱼体呈纺锤形,背部深蓝色,腹部银白色,第1背鳍黄色或蓝色;第2背鳍褐色,并略带红色;臀鳍和小鳍暗黄色,边缘黑色,成体尾柄中央隆起脊黑色。鱼体最高处位于第1背鳍基中部。第1鳃弓鳃耙34~43。第2背鳍高于第1背鳍。胸鳍甚短,仅伸达第1背鳍的三分之二处下方,不伸达两背鳍之间。肝的腹部表面有辐射纹,肝中叶等于或长于肝左叶或右叶,有鳔。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地中海)亚热带和温带海域,南大西洋也有记录,古代在黑海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也有记载。
栖息环境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栖息在整个北大西洋及其邻近海域的中上层生态系统中,可以承受寒冷(低至3°C)和温暖(高达30°C)的温度,同时保持稳定的内部体温。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在栖息地会优先占据沿海和公海地区的表层和上层水域。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相较于其他种类的金枪鱼更能忍受盐度及温度的变动。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食物组成随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而异。幼鱼时期主要捕食浮游动物和小型远洋沿岸鱼类,亚成鱼时期捕食中型远洋鱼类、虾和头足纲,而成鱼期主要捕食头足类和较大的鱼类。且大西洋蓝鳍金枪鱼捕食时主要依靠视觉,是典型的视觉捕食者。
御敌方式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通过成群结队,以及快速逃跑来避免被捕食者捕食。而且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的反阴影颜色使其可以在水生环境中伪装;背部的蓝色使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从上面看不太明显,浅色腹侧颜色使其从下面看不太明显。
活动特点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幼鱼呈大群聚集,成鱼趋向小群聚集或单独活动。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幼鱼白天下潜深度比较大的个体浅,因为幼鱼需要在上层水中度过大部分时间,以保持最佳体温。幼鱼经常在白天进入地表水域,以提高体温和吸收氧气。此外,在夏季/秋季,未成鱼的下潜深度也比大型成鱼的深度浅。
迁徙洄游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是具有高度洄游特性的鱼类。不同年龄段的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的洄游特点不同。刚孵化的幼鱼在15天内成为活跃的游泳者,然后从产卵区迁徙到觅食地;小鱼(2.5~32.0千克,年龄1-4岁,未成熟)这些鱼每年在觅食区和越冬区之间进行重复的两次阶段迁徙。中型鱼(32~122千克,年龄5-8岁,成熟)这些鱼每年在温暖季节的觅食区,深水越冬区和晚春产卵区之间进行重复的三阶段迁移。温暖季节的分布比小型鱼类的分布更为广泛,并不局限于沿海水域。寒冷季节的分布比小型鱼类的分布广泛得多,远远延伸到海洋水域。在晚春和初夏,许多这些鱼集中在产卵区,产卵后它们回到温水季节的觅食区。大型或巨型鱼类(超过122千克,年龄9岁或以上,成熟)鱼类的三阶段迁徙基本上与中型鱼类相似,但它们的分布和迁徙范围更广。
生长繁殖
繁殖育幼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不同种群的性成熟年龄存在差异,北东方金枪鱼最高年龄10龄以上,性成熟年龄4~5龄;北大西洋最高年龄30龄,北大西洋东部群体性成熟年龄4~5龄,西部群体性成熟年龄8龄。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的产卵区主要有两个,一个在东部,一个在西部(分别为地中海和墨西哥湾)。蓝鳍金枪鱼是卵生,每次产卵分为多批次(地中海种群的产卵频率估计为1-2天)。产卵量与年龄有关:5岁的雌性平均产生5万个卵(卵大小约1毫米),而15~20岁的雌性可以携带多达45万个卵。产卵地点主要在温暖水域(\u003e24°C),水温较高可以促进性腺快速发育。
产卵受精卵直接在水中进行,孵化期为2天,孵化后无需父母照顾。幼鱼(约3-4毫米)通常分布在水域中上层,有卵黄囊和相对不发达的体型。卵黄囊在几天内被幼鱼吸收,然后幼虫必须自己进食。
幼鱼生长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不同种群的幼鱼生长速度存在差异,大西洋种群平均生长速率为1.4毫米每天,太平洋种群生长速度更高,平均增长率为毫米每天。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在生长前5年,东大西洋和地中海1岁、2岁和3岁时观察到的平均体长分别为54、77和103厘米;西大西洋1岁和2岁时的平均估计长度分别为53和75厘米,在3岁时,西大西洋出现长度适度下降;东大西洋和西大西洋种群,4岁和5岁时体长基本相似:4岁时(分别为118和118厘米体长),5岁时(分别为135和139厘米体长)。
5岁以后,东大西洋和西大西洋的蓝鳍金枪鱼的生长轨迹存在显著差异,西大西洋的蓝鳍金枪鱼的体长大于东大西洋的蓝鳍金枪鱼。10岁时,西大西洋的平均体长为212厘米,而东大西洋的平均体长为200厘米。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的生长也存在季节性和年龄特异性差异。已证实幼鱼夏季生长较快,在冬季生长放缓;以及太平洋种群引的老年成鱼的长度和生长速率的季节性变化不太明显,可能是由于15岁以上个体的年龄和长度之间的关系较弱。此外,体长体重的性别特异性存在差异,雄性比雌性生长得更快。
不同种群的的寿命也不同,北东方金枪鱼最高年龄10龄以上;北大西洋最高年龄30龄。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21年数据,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的数量和之前相比明显下降。1950年至1993年,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的报告捕捞量在每年1.5万吨至3.9万吨之间波动。随着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地中海捕捞开始,报告的捕捞数量有所增加,2007年达到62638吨的峰值。2010年至2014年,管理措施的实施使捕捞量减少到1.5万吨以下。2016年总计报道了21,032吨,2019年的估计捕获量为31065吨。
致危原因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种群数量降低的最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和产卵地丧失。2008年以来,地中海沿岸报告的大西洋蓝鳍金枪鱼渔获量有所下降。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在墨西哥湾的的繁殖地受到全球变暖和石油泄漏的影响,预计这种群进一步减少。
保护级别
2021年,大西洋蓝鳍金枪鱼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无危(LC)。
保护措施
1966年,国际大西洋金枪鱼养护委员会成立,专门处理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和其他高度洄游物种面临的保护问题,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西班牙和法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积极参与。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肉质柔嫩鲜美,不受污染,且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A、维生素D、钙、磷等,尤其是背部和腹部肌肉营养丰富,背部、腹部肌肉每100克含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4.70克和18.61克;背部、腹部肌肉每100克含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9.34克和30.29克,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鱼类,在日本料理中常用于制作品质上乘的寿司,全球大量的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会出口日本。
经济价值
日本是大西洋蓝鳍金枪鱼重要的消费市场。其是日本料理中寿司、生鱼片等常使用的高级食材,因常被用于日料制作也导致其价格通常以每磅计算,而较高的价格也使其成为商业价值较大的海洋鱼类之一。
研究价值
2005年研究人员通过在西西里岛的埃加迪群岛研究船只噪音对大西洋蓝鳍金枪鱼行为影响,表明船只产生的局部噪音污染会导致金枪鱼鱼群的行为偏差,而鱼群行为的改变会影响洄游到产卵和觅食地的准确性。研究人员通过在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幼鱼身上放置标签,记录其迁徙活动轨迹,证明了环境水温垂直结构的空间和季节变化对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的垂直分布和运动有很大的影响。
物种对比
从物种相似角度看,大西洋蓝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和青干金枪鱼同属金枪鱼属,具有一些相近特征,具体如下表:
参考资料
Thunnus thynnus (Linnaeus, 1758).ITIS.2023-07-16
Atlantic Bluefin Tuna.iucnredlist.2023-07-16
Thunnus thynnus horse mackerel.animaldiversity.2023-07-24
Thunnus thynnus (Linnaeus, 1758).fishbase.2023-07-24
日本打赢蓝鳍金枪鱼之战 动物保护组织表示失望.中国青年报.2023-07-24
Bluefin Tuna.floridamuseum.2023-07-16
WWF专家:“舌尖上的日本”致蓝鳍金枪鱼生存堪忧.新华网.2023-07-24
Longtail Tuna.iucnredlist.2023-07-16
Yellowfin Tuna.iucnredlist.202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