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科罗·帕格尼尼

尼科罗·帕格尼尼(外文名:Niccolò Paganini,1782年10月27日—1840年5月27日),意大利小提琴及吉他演奏家、作曲家,是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著名音乐家之一,被誉为“小提琴之神”。他属于欧洲晚期古典乐派,对小提琴演奏技术进行了很多创新。他在演奏中擅长展现高难度技法,作品风格兼具古典主义的含蓄内敛与浪漫主义的情感抒发,影响了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

他从小开始学习音乐,12岁举办首次公开音乐会,23岁时加入了法国宫廷乐队,担任小提琴独奏家。1825年后,他前往德国英国、法国巴黎、奥地利维也纳等地进行演出,演出引起了轰动,并获得了诸多艺术家的赞许。晚年由于疾病困扰逐渐减少演出,1834年宣布退休。1840年5月27日,帕格尼尼在尼斯因病去世,享年57岁。在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笔下,帕格尼尼被描述为与魔鬼订立了契约。

帕格尼尼的音乐具有丰富的高难度演奏方式,他所发明的演奏技巧丰富了小提琴作品的创作和演奏的可能性,影响了整个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界,弗雷德里克·肖邦弗朗茨·李斯特等钢琴家的创作也受到了帕格尼尼的影响。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二十四首随想曲》《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12首小提琴与吉他奏鸣曲》等作曲作品,此外他创作的吉他曲达到200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尼科罗·帕格尼尼于1782年10月27日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热那亚出生,父亲安东尼奥是一个没接受太多教育的商人,但同时是一个热爱吉他和曼陀铃的音乐爱好者。在帕格尼尼5岁的时候,安东尼奥开始教他曼陀铃,7岁时请来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8岁时,帕格尼尼创作出了一首小提琴奏鸣曲,这是他的首次个人创作。9岁他加入了9岁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在12岁时完成了首场公开音乐会演出、13岁开始在意大利北部进行旅行演出,受到了法国著名小提琴家鲁道夫·克鲁采(Rodolphe Kreutzer)的称赞。接着在1795年,帕格尼尼在帕尔玛向意大利小提琴家亚历山德罗·罗拉(Alessandro Rolla)请教学习,而罗拉因为自认没有东西可以教授,便将帕格尼尼推荐给了作曲家费尔南多·帕埃尔(Ferdinando Paer)和斯帕罗·吉列蒂(Gasparo Ghiretti)学习对位和作曲。

但少年成名的帕格尼尼在16岁时沉迷赌博和酗酒,一度遭到了挫折和打击。在一位女吉他手荻达的帮助下,帕格尼尼才在隐居生活中重新振作,恢复了健康的生活,在大概3到5年的时间里,他与荻达交流学习,重新进修自己的小提琴和吉他技艺,并创造出了一种小提琴的新演奏技法。在1801年至1802年间,他创作出《24首随想曲》,该作品采用了大量超高难度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其中第九曲《狩猎》中像是狩猎号角声的一段双音,就是从荻达那里学来的。他在这部作品中首创了包括二重泛音、飞跳弓,左手拔弦等一系列的演奏技巧,直到20世纪上叶都没有其他小提琴家能够公开演奏出整套作品。

艺术生涯

1805年,23岁的帕格尼尼结束隐居生活,重新开始在意大利各地演出,他受到了拿破仑·波拿巴妹妹伊丽莎·巴契奥奇(Elisa Baciocchi)邀请,成为法国的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但在三年合约到期后并未续约,再度停止了演出活动,然后于1811年创作出充满了意大利民俗音乐风格,发挥了他二重泛音或跳弓等独特演奏技巧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直到1813年,帕格尼尼在米兰斯卡拉剧院举行多场小提琴音乐会,随后一年在意大利多个城市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巡演。1825年后,他前往了英国德国等国家进行演出。这些演出令他的知名度日益上升,成为了蜚声欧洲的小提琴演奏家。在欧洲的演出期间,他使用瓜奈里·德·杰苏的“大炮”小提琴(Il Cannone Guarnerius)进行演奏,令到这款提琴洪亮结实的发音特点得到广泛认可。

帕格尼尼于1828年3月来到奥地利维也纳进行首演,他登台演奏了《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声誉逐渐达到顶点。1831年3月,在意大利音乐家焦阿基诺·罗西尼的推荐下,帕格尼尼在法国巴黎歌剧院得到演出机会,他在五周内带来了十场音乐会,随后他继续留在了巴黎。当1832年4月巴黎遭遇霍乱疫情的时候,帕格尼尼的音乐会依然大受欢迎。次年,他选择在巴黎定居了下来。但不久后他因汞中毒导致丧失了表演小提琴的能力,被迫在1834年宣布告别舞台,不过他仍然坚持对作曲进行创作和实践。1839年,帕格尼尼前往马赛,然后辗转到尼斯。1840年5月27日,身患肺结核的帕格尼尼在练琴时剧烈咳嗽,当晚在尼斯因病去世,享年57岁。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

个人生活

家庭

尼科罗·帕格尼尼的父亲安东尼奥·帕格尼尼(Antonio Paganini),母亲狄蕾莎·波姬亚蒂(Teresa),夫妇二人都没有接受过正式的音乐教育,但他们可以通过在酒店唱歌获得酬劳。安东尼奥发现了帕格尼尼的音乐天赋,不仅帮他找来了老师,而且还送他到音乐学校学习作曲理论。在安东尼奥的严格要求下,帕格尼尼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的乐器练习,奠定了他良好的音乐基础。

情感生活

尼科罗·帕格尼尼的父亲安东尼奥·帕格尼尼(Antonio Paganini),母亲狄蕾莎·波姬亚蒂(Teresa),夫妇二人都没有接受过正式的音乐教育,但他们可以通过在酒店唱歌获得酬劳。安东尼奥发现了帕格尼尼的音乐天赋,不仅帮他找来了老师,而且还送他到音乐学校学习作曲理论。在安东尼奥的严格要求下,帕格尼尼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的乐器练习,奠定了他良好的音乐基础。

嗜赌成性

事业上的成功为帕格尼尼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在好友艾克托尔·柏辽兹(HectorLouisBerlioz)生活困难的时候,他可以给予二十万法郎帮助对方度过困难。但因为爱好赌博,他曾一度穷困潦倒,背负债务,还不得不变卖自己心爱的小提琴。为了赌博,他会亲自严格核查自己的演出门票,以确保不会遗漏每一笔收入,演出结束后他就会将所有收入都投入到赌场中。直到晚年他还想在巴黎开设自己的赌场,但因为申请不到营业执照而失败,因此他又陷入到了经济上的问题,需要变卖乐器来弥补损失。但即便如此,他仍然保留了法国商人皮厄·里沃隆赠予他的小提琴“卡隆珀”,当信守了当初不将琴给别人的承诺。当初他因为没有小提琴进行演出,发愁之际得到了里沃隆的帮助。在他去世后,“卡隆珀”小提琴按照他的遗嘱交到了日内瓦博物馆收藏。

疾病缠身

帕格尼尼一生被疾病缠身。4岁时他患上了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7岁遭遇了猩红热,13岁因为肺炎而要进行放血治疗。到了46岁,他的牙床长了脓疮,以至于要拔掉大部分的牙齿,之后又染了眼疾,需要在儿子的搀扶下才能走路。疾病的困扰令他的演出越来越少,他打算利用鸦片治病,却因此积重难返。50岁后,肠道炎、关节炎等疾病接踵而至,其中喉癌令他的声带损坏,无法说话。咽喉疾病加重后引发了肺结核,最终在57岁时他不幸咯血而死。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形容帕格尼尼和魔鬼订立了契约,虽然换来了才华和荣耀,但也出卖了灵魂,备受流言与病痛的折磨。

成就影响

帕格尼尼的音乐具有丰富的高难度演奏方式,包括连顿弓、和声学、双手拨弦,音程最多可多达十度,对于当时的其他小提琴家是一种挑战。他所发明的演奏技巧丰富了小提琴作品的创作和演奏的可能性,影响了整个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界。他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后来的钢琴作品。因为同时是一位吉他演奏家,创作了200部吉他作品,他还将吉它的技巧运用于小提琴中,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虽然帕格尼尼的作品被认为缺乏个性和对位,但他将小提琴的音色和色彩扩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包括巴尔扎克、亚历山大·仲马等文学大师,弗雷德里克·肖邦弗朗茨·李斯特等音乐家都曾听过帕格尼尼的演奏,并为之折服。肖邦和李斯特等钢琴家的创作还受到了帕格尼尼的影响,曾将帕格尼尼的作品改编成钢琴曲艾克托尔·柏辽兹曾为帕格尼尼创作出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出于对演奏技巧的保密,帕格尼尼的个人作品在生前极少正式出版,只有为了宣传自己的技术而出版了《24首随想曲》,另外还有《六首小提琴与吉他奏鸣曲》等乐曲,其余大部分作品是在他去世后重新整理发行。

创作特点

帕格尼尼拥有着适合演奏小提琴的身体,他的肩膀、手肘和手腕关节十分柔软,宽大的胸幅可以让他不必使用肩垫及腮托就能演奏小提琴。而且他具有超常的音乐天赋,就算使用调音不准的琴也能演奏出准确的音符,并可以通过指法的改变,将曲子升高或降低半调演奏。他发明了独特而创新的演奏技法,其中包括,用左手轻触琴弦,弹出哨笛声音的二重奏法技巧,以及以右手拿弓,辅以左手指弹奏的技法。在一次演奏中,他为了表现自己的演奏技巧,故意弄断了小提琴的三根弦,然后只用唯一剩下的琴弦继续演奏更高难度的曲目。

例如《24首随想曲》,他将小提琴的炫技性、器乐化的演奏特点,以及随想曲幻想性、抒情化的音乐语言相结合,即炫技性器乐化、幻想性抒情化、对比性戏剧化三大特点,确立了个人音乐的鲜明风格。

人物评价

帕格尼尼虽然不是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但是他是最有特点的一位。他是第一个把自己经营成大明星的古典音乐家。他拥有超凡的小提琴演奏技艺,也有超凡的个人魅力,还有一种强大的神秘感。所以,有人说是“魔鬼”给了他灵感,人们在不停地猜测他的生活,他是如何练就的技能,而帕格尼尼自己也不断地为自己制造话题,将他自己化身成为“魔鬼”的代言人。这些简直让乐迷们既兴奋又痴迷。——《琴童》,乐咖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帕格尼尼可算是洛卡泰里(Locatelli)与弗雷德里克·肖邦之间承前启后的人物,他从洛卡泰里的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中获得灵感、谱写出超越前作的同名作品,而他对高难度演奏技艺的狂热挑战亦让肖邦继承与发扬,成为音乐中令人愉悦和兴奋的要素。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帕格尼尼是拥有无与伦比的高超技艺的演奏狂魔。——《音乐爱好者》,徐乐娜

尼科罗·帕格尼尼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他对小提琴的演奏技术进行了很多创新。同时,他作为欧洲晚期古典乐派和早期浪漫乐派的作曲家,经历了意大利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复兴”时代的英雄主义与叛逆思想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的音乐创作为器乐演奏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方向奠定了基础。——李芙蓉

演出经历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肖邦、李斯特、罗西尼......这些音乐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今日头条.2024-01-03

尼科罗·帕格尼尼 Niccolo Paganini.豆瓣音乐.2023-06-16

i 音乐 第866期 | 今天的音乐早餐是“帕格尼尼”.新浪看点.2023-06-16

Niccolo Paganini.newworldencyclopedia.2023-06-16

Niccolò Paganini.qq音乐.2023-06-16

帕格尼尼诞辰240周年|魔鬼与天才.腾讯网.2023-06-16

天才与苦难 帕格尼尼的“魔鬼”人生.上海科普网.2023-06-16

帕格尼尼.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837期..三联生活周刊.2023-06-18

作曲家简介.星海音乐厅.2023-07-03

被记住的被遗忘的.爱乐2014年第11期.三联生活周刊.2023-07-03

斯卡拉剧院,意大利米兰.hisour.2023-07-03

浅谈瓜奈里•德•杰苏(Guarneri del Gesu)琴的发音特色与风格.广东省音乐协会.2023-07-03

感受帕格尼尼.新浪网.2023-06-16

趣说音乐史·奔放的浪漫主义(一).琴童..维普.2023-06-18

帕格一尼尼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创作特点分析研究.《音乐创作》.维普.2023-06-18

动人心“弦”——帕格尼尼《小提琴与吉他奏鸣曲》.音乐爱好者.维普.2023-06-18

浅析帕格尼尼第二十四首随想曲的演奏技术与音乐风格.知网空间.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