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华玉兰(学名:Yulania zenii (W. C. Cheng) D. L. Fu),别名宝华木兰,为木兰科(Magnoliaceae)玉兰类(Yulania)植物,产于中国江苏(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零星生于海拔220米的丘陵地、山坡中下部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中。2012年,宝华玉兰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为极危种(CR);2021年,宝华玉兰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级别为二级。
宝华玉兰为落叶乔木,高可达11米,树皮灰白色。嫩枝绿色,老枝紫色;芽狭卵形。叶片长圆形或者倒卵状长圆形,质地为膜质;叶柄初时被有长柔毛,具托叶痕。花蕾卵形,花常先于叶片开放,有芳香;花梗密被长毛;花被片近匙形,内轮颜色为白色,背面的上部为白色,中部以下为淡紫红色。果为聚合果,形状为圆柱形;成熟的蓇葖形状为近圆形。花期3~4月,果期8~9月。
宝华玉兰树干挺拔,树姿优美,花大且芳香,花瓣莲花状,花色艳丽,是优美的园林观赏和绿化树种。其花被片可以食用,花蕾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热的作用。宝华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与其他玉兰类植物区别明显,对研究玉兰属的分类有一定的意义。
发现与命名
1933年,中国著名的树木分类学家郑万钧为摸清江苏省的树种资源,长年跋涉于荒山野岭,采集树木标本。他在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北坡的天然次生林里,发现并首先采集到宝华玉兰的标本。它是仅存于宝华山谷地山坡狭小区域的天然特有物种,由林学界陈嵘教授鉴定命名。“Magnolia”指“Pierre Magnol(1683~1751),法国植物学家”。“zenii””指“任鸿隽(H. C. Zen,1886~1961),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2001年,其食虫类被更定为Yulania zenii。
形态特征
宝华玉兰为落叶乔木,植株的高可达11米,胸径可达30厘米,树皮平滑,颜色为灰白色。
茎
嫩枝无毛,颜色为绿色,老枝疏生有皮孔,颜色为紫色;芽的形状为狭卵形,生有长绢毛,先端微弯。
叶
叶片长度为7~16厘米,宽度为3~7厘米,形状为长圆形或者倒卵状长圆形,质地为膜质,基部圆钝或者阔楔形,顶端宽圆且有渐尖头,叶片表面无毛,绿色,叶片背面淡绿色,每边侧脉8~10条,侧脉和中脉均有弯曲长毛;叶柄初时被有长柔毛,柄长为0.6~1.8厘米,托叶痕的长度是叶柄长度的1/5~1/2。
花
花蕾的形状为卵形,花的直径约为12厘米,有芳香,常先于叶片开放;花梗密被有长毛,梗长为2~4毫米;花被片长度为6.8~7.8厘米,宽度为2.7~3.8厘米,有9枚,形状为近匙形,顶端稍尖或圆,内轮颜色为白色,较为狭小,花被片背面的上部颜色为白色,中部以下的颜色为淡紫红色;雄蕊的长度约为11毫米,花药两室分开,其内侧向开裂,花药长度约为7毫米,药隔伸出变为短尖,花丝的长度约为4毫米,颜色为紫色;雌蕊群长度约为2厘米,形状为圆柱形,心皮的长度约为4毫米,花柱的长度约为1毫米。
果实
果为聚合果,长度为5~7厘米,形状为圆柱形;成熟的蓇葖有疣点状凸起,近圆形,先端钝圆。
物种分布
分布范围
宝华玉兰产于中国江苏(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2022年3月,在湖南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发现宝华玉兰,这是湖南首次记录该极危物种。
生境
宝华玉兰零星生于海拔220米的丘陵地、山坡中下部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中,分布区年降水量约900毫米,年均温为16℃,7月份平均最高温为32℃,冬季低温通常-8℃~-6℃,极端最低温约-14℃。伴生植物有黄连木(Pistacia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枫香树(枫香树属 formosana)、榔榆(Ulmus parvifolia)等。
生长习性
宝华玉兰喜光线充足环境,适生于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花期3~4月,果期8~9月。
繁殖方式
宝华玉兰的花为两性单花,当年10月底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次年3月上旬形成成熟花粉粒。2月底胚珠开始发育,3月中旬,花被片和雄蕊凋落后,大孢子母细胞才开始形成。4月上旬,雌配子才形成,雌、雄配子体发育表现出严重不同步现象。
栽培技术
育苗方法
播种
9月份种子成熟后采收,采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后沙藏,翌年4月份播种。选择中性、酸性黏壤质、壤质土壤进行播种。播种时用湿润的细沙层积育苗,成苗率高,播后约30~40天发芽。
扦插
插有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两种,可采用两年生实生苗的树根和干基或当年生萌蘖条做插穗进行扦插繁殖。生根率可达70%以上。扦插基质可用珍珠岩、草炭土和蛭石。扦插前将基质用高锰酸钾溶液淋透,之后过半天进行扦插,插后覆盖保湿布,用遮荫网进行遮荫。
嫁接
嫁接方法有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时间宜在3月。可用二至三年生黄兰(Cephalantheropsis obcordata)作砧木育苗,用生长健壮的宝华玉兰中上部枝条作接穗进行芽接或者枝接,嫁接部位可在砧木主干上,也可在主枝上进行嫁接。
田间管理
生长期注意浇水、施肥。修剪整形以保持树形姿态优美。
采收
春季花蕾尚未开放时,齐花梗处剪下,白天置阳光下曝晒,晚上堆成垛发汗,使里外干湿一致。晒至五成干时,堆放1~2日,再晒或烘至全干。储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据2017年中国江苏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记载,经中国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长期定位观测及本次野外调查记录,现存宝华玉兰仅分布于中国江苏宝华山北坡相距不远的3个地段,分别为:隆昌寺东北锅底洼、宝华山大华山北坡与隆昌寺西面。中国隆昌寺东北方向的锅底洼的宝华玉兰单株星散分布,共调查到成年宝华玉兰28棵;中国宝华山大华山北坡毛竹林上缘的落叶阔叶林内调查到宝华玉兰7棵;中国隆昌寺西面调查到宝华玉兰3棵。此次野外调查记录宝华玉兰植株66株,包括38株成年个体与28株幼苗。
致危因素
自然分布区域狭小,对生存的环境要求苛刻(对土壤和气候非常挑剔,分布区域局限于中国江苏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区),过度砍伐,林下灌木层不断被破坏及其生长环境的不断恶化是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
保护级别
2012年,宝华玉兰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为极危物种(CR)。
在中国,1991年,宝华玉兰在《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中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濒危种。
1999年,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植物。
2004年,被列入《中国植物红色名录(植物部分)》中,为极危物种。
2013年,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为极危种(CR)。
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级别为二级。
保护措施
中国江苏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已被划为自然保护区。研究人员已经对宝华玉兰进行了播种、扦插繁殖等研究,在其天然分布区附近区域进行引种实验,甚至引种到中国海南,总体表现良好。经人工精心播种、培育下,现已有苗木数万棵。中国杭州、上海市、南京等地园林单位与植物园已引入栽培。
用途
园艺观赏
宝华玉兰树干挺拔,树姿优美,开花早,花期长,花大且芳香,花瓣莲花状,花色艳丽,绿色的叶片常在花后长出,蓇葖果红色,落叶后呈现出饱满的鳞芽,四季皆可观赏,是优美的园林观赏和绿化树种。
科学研究
宝华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与其他玉兰类植物区别明显,对研究木兰属的分类有一定的意义。因其分布区域仅在中国句容市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对植物地理学研究与植物分类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医学药用
宝华玉兰的花蕾可入药,其味酸、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热的作用,主治下颌窦炎、慢性鼻炎、血管性头痛、牙冠周炎、过敏性皮炎。
食用营养
宝华玉兰的花被片可以食用。
物种对比
与其近缘种玉兰(Yulania denudata (Desr.) D. L. Fu)的区别如下:
常见变种
伏牛宝华玉兰
伏牛宝华玉兰(Yulania zenii var. funiushanensis),为宝华玉兰的变种,产于中国河南。其叶椭圆形、椭圆状长卵圆形,先端渐尖,或长尖,基部窄楔形,近圆形,或楔形,边缘全缘,表面淡黄绿色,泽,背面浅绿色。单花具花被片9枚,8、10枚,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上端稍宽,先端钝圆,稀短尖,常反卷,下部渐狭,边部波状,两面白色,或淡黄色;雌雄花药先端白色,基部橙黄色,花丝白色。
白花宝华玉兰
白花宝华玉兰(Yulania zenii var. alba),为宝华玉兰的变种,产于中国河南。其叶卵圆形,先端钝尖,基部圆形。单花具花被片9枚,匙状椭圆形,白色,先端钝圆,基部狭楔形。
参考资料
宝华玉兰 (bǎo huá yù lán).植物智.2023-06-05
宝华玉兰.SP2000.2023-06-05
Baohua Yulan Magnolia zeni.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2023-06-0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06-05
宝玉华兰.POWO.2023-06-05
我省首次发现极危物种宝华玉兰 全国仅发现20余株野生成年个体.华声在线.2024-05-04
黄连木 (huáng lián mù).植物智.2023-06-05
榔榆Ulmusparvifolia.植物智.2023-06-05
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植物智.2023-06-0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99版).植物智.2023-06-05
Cephalantheropsis obcordata.植物智.2023-06-05
《中国植物红皮书》.植物智.2023-06-05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部分).植物智.2023-06-05
Yulania denudata.植物智.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