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英(1930年4月13日-1968年4月8日),原名严鸿六,祖籍安徽省桐城罗岭镇,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中国共产党党员,黄梅戏杰出表演艺术家。
严凤英自幼学唱黄梅调,后跟随严云高学黄梅戏,改取艺名凤英。1947年随胡金涛等学唱京剧,两年后又拜北昆名演员白云生为师。1952年,在第一次华东戏曲会演上,以黄梅戏传统小戏《打猪草》和折子戏《路遇》,获得广泛赞誉,1955年因饰演《天仙配》中的七仙女扬名全国,次年7月24日,安徽省第一届戏曲汇演大会在合肥市举行,严凤英主演戏剧《王金凤》,荣获演员一等奖。1960年10月13日,严凤英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4月8日,因不堪批斗而自杀身亡,享年38岁。1978年5月23日,严凤英平反,骨灰葬于安庆市。
安庆罗岭建有严凤英故居纪念馆,毛泽东为其题写“党的好儿女”。严凤英唱腔亮丽沙甜,委婉动听,韵味浓郁,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唱腔之长,将它们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誉为“严派”,广为流传,并被后人作为“精品”唱,她是公认的黄梅戏的一代宗师。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0年4月13日,严凤英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出生,父母为其起名鸿六。之后因父母经营的酒店破产,她回到祖父母居住的罗家岭,学唱了不少流传于当地民歌。读书期间她白天读书晚上便去看黄梅戏,对黄梅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因为抗战爆发,其父严司明也回到家乡,闲居时教她唱京剧,这些让严凤英与戏剧产生深厚渊源。
演艺经历
学艺黄梅
1944年,在桐城市罗家岭的深巷陋室里严鸿六,拜严云高为师,背着家人开始学艺,逐渐学会小戏《小放牛》《闹花灯》《打猪草》《送香茶》《花亭会》等。12月,严凤英应约去练潭镇唱寿戏,首次于张家祠堂登台。随后,因学戏聂氏宗祠扬言将其沉塘,严凤英被迫离家,次年9月,严凤英随严云高入著名黄梅戏艺人程积善戏班,在枞阳镇演出,并拜程积善为师,随戏班在桐城,贵池一带演出。1946年,严凤英在安庆市出演《小辞店》中的柳凤英走红,名字也从“严鸿六”改成了“严凤英”。不久,她进安庆城内社会剧场唱戏,严凤英常住著名黄梅调艺人丁永泉家,向其父女学戏。
博采众长
1947年,严凤英与京剧演员王少舫在芜湖市相会,常在同庆楼演《纺棉花》并随胡金涛、刘凤云学唱京剧,又拜白云生为师学唱昆曲。
1948年下半年,严凤英已小有名气,她所在的剧团在安徽凤阳演出时,受到恶势力欺凌,严凤英被迫流浪至上海市。解放前夕,她又辗转流落到南京。1950年4月,经人介绍,严凤英认识了“江南笛王”的甘贡三之子甘律之,不久,她与甘律之相爱,住进了甘家大院。在这里,严凤英向汪剑耘学梅派唱段,向甘律之求教京昆戏曲艺术,向甘共三学习昆曲,不到一年,严凤英学会了《御碑亭》《梅龙镇》《游园惊梦》《春香闹学》等剧目。
1951年,严凤英重返安庆市舞台,继续于“群乐剧场”演出,党派干部和新文艺工作者帮助改戏改人改制,使她“接触新文艺思想”,除演出传统剧目外,还配合土地改革、反霸、抗美援朝战争、宣传婚姻法等,并移植京剧《梅龙镇》《玉堂春》为黄梅戏,获得成功。次年,她参加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认真学习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解放前苦难的经历使她对共产党、对新中国充满感情,激发了她的艺术创造。在12月《打猪草》《新事新办》《蓝桥会》等黄梅戏剧名上演,上海市卷入了黄梅戏的热潮。
一代宗师
1953年4月30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在合肥市成立,严凤英自愿放弃胜利剧院的高薪收入在安庆市第一个报名参加。次年8月,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排演陆洪非改编后的《天仙配》。严凤英主演七仙女,王少舫饰演董永。12月30日,为庆祝合肥江淮大戏院落成典礼,严凤英首演朝鲜古典名剧《春香传》,首演四十场。
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会演,获演员一等奖这次汇演直接为电影《天仙配》拍摄奠定了基础。次年5月,黄梅戏艺术片《天仙配》在上海开拍,随着电影的播映,黄梅戏从安徽省的一个地方小剧种,变成了全国皆知的剧种,严凤英也扬名全国。电影《天仙配》仅祖国大陆的观众就达一亿四千万,创造了当时票房的最高纪录。之后十年,严凤英演出《碧玉簪》《菜刀记》《排环记》《桃花扇》等50多个剧目,尤其在《天仙配》《女驸马》中塑造了七仙女、冯素贞成为黄梅戏经典形象。此外,严凤英曾多次与王少舫一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同志演出。
1958年,严凤英主演《打金枝》《春香闹学》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60年10月13日,严凤英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曾任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副团长,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65年2月现代黄梅戏《江姐》在合肥江淮大戏院首演,严凤英饰江姐。同年2月23日,由于大演现代戏,合肥市先后有四台《江姐》演出。为了总结交流经验,《合肥晚报》社召开四个江姐座谈会,黄梅戏江姐扮演者严凤英,京剧江姐扮演者谢黛林,安徽省庐剧团的江姐扮演者鲍志远,合肥市庐剧团的江姐扮演者董桂兰,应邀畅谈了各自的心得、体会,由《合肥晚报》发表座谈纪要。
在黄梅艺苑里,严凤英勤劳一生,硕果累累。以其独到的艺术实践,使黄梅戏从昔日的“讨饭调”、“草台班”,走上大雅之堂,身于全国五大剧种之列,以其非凡的成功,使黄梅戏与闻名于世的黄山并称,成为安徽人引以自豪的“两黄”,以富于地方性、民族性的艺术魅力,使黄梅戏电影风靡港、澳、台,享誉东南亚,成为那个特定时期华人了解祖国文化的窗口和增进民族向心力的“铁盒大使”。她先后主演了多个剧目,其中《槐荫记》、《女附马》、《牛郎织女》(1963年)先后被摄制成影片。这三部黄梅戏电影,均获得很高赞誉,犹如三座艺术丰碑,使黄梅戏走出安庆市,跨出国门,享誉东南亚。
香消玉殒
“文革”中,严凤英被指控为“文艺黑线人物”“宣传封(封建主义)资(资本主义)修(修正主义)的美女蛇”,并被诬蔑为国民党潜伏特务,屡遭批斗。连续多天批斗严凤英已经身心疲惫,靠安眠药维持。1968年4月8日,严凤英服药自杀,王冠亚让年幼的大儿子小亚到楼下找文化局的医生来抢救,几经波折未抢救及时严凤英于合肥市逝世。直至1978年5月23日,安徽省委为严凤英平反,8月21日,省文化局为其举行骨灰安放仪式,将骨灰葬于安庆市的菱湖公园湖心小岛上的严凤英纪念馆中。
个人生活
情感生活
“才子”王兆乾
严凤英男友是王兆乾,二人因学跳交谊舞相识,王兆乾是安庆军区的业务骨干,于安庆的伯父家暂居,他的伯父是南京大学的教授,伯母是德国人。王兆乾很有才华,1947年,在大别山时,他开始搜集民俗音乐和黄梅戏,在1949年9月,将《王贵与李香香》改编为黄梅调上演,为黄梅戏改革探索了道路。1953年夏,为感谢甘家的帮助,严凤英购买礼品去致谢,王兆乾与甘律之相遇,并发生矛盾。二人性格不合最终分手。
“贵人”甘律之
1950年4月,经人介绍,严凤英认识了甘律之,不久,她与甘律之相爱,住进了甘家大院。在这里,严凤英向汪剑耘学梅派唱段,向甘律之求教京昆戏曲艺术,向甘共三学习昆曲。与王兆乾分手后,1954年,严凤英与甘律之结婚,婚后,二人同去合肥市,夫妻和睦,1956年,严凤英和甘律之离婚。离婚后严凤英多次在朋友面前称赞甘律之为人,肯定其在艺术上对她的帮助。
“痴人”王冠亚
1956年下半年,严凤英在排演《王金凤》时认识了导演王冠亚,在编剧鲁彦周和张嘉的撮合下促成二人婚姻。
王冠亚一生痴爱严凤英,在严凤英去世后,他终身未再娶,一直住在两个人共同生活过的老宅里。他创作的42万字长篇传记文学《严凤英》,以及同名广播剧和电视连续剧,都是有口皆碑的经典之作。
主要作品
戏曲作品
注:上表参考资料参考于表头所标注,部分非表头来源的资料于表格内备注参考资料
荣誉奖项
创作特点
严凤英自幼学艺,精进勤奋,充分发挥自己的领悟力,摸索戏曲表演艺术规律,吸收京剧、昆曲、越剧、评剧的精华,舞台艺术逐渐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出全新的严派艺术风格,其主演的戏曲影片《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亮相银幕后,让黄梅戏由地方小戏成为全国四大剧种之一。
申非伊发表于《黄梅戏艺术》的文章认为严凤英的唱腔“嗓音浓郁,沙甜耐听”“,唱得‘嗲’,可爱动人”。“韵味甘醇,朴实无华,飘溢着泥土的芳香”“善于唱情,有感染力”是一种“有人情味的声音”。
唱腔艺术
有本色质朴之美
第一,与严凤英之前的旦角演员相比,严凤英的演唱更符合女性特征而显示其本色。之前演员多为男性,受声域影响难以达到女性效果,女性则不需要特意表演,更易表现女性的思想感情,并且她注重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传达,她的唱腔给观众以本色自然的审美享受,而不会有“隔了一层”的感觉。第二,严凤英唱腔艺术的“本色”,还表现在其唱腔中少用装饰音而具有通俗易懂、易于流传的特点,比起其后的黄梅戏演员惯用大段炫技式的唱腔更显本色质朴。严凤英的唱段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虽然也有一些装饰音的使用,但总体风格朴实无华。比如流传很广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选段,严凤英并没有采用高深的演唱技巧,而采用叙说手法,勾勒男耕女织、恬淡温馨的田园生活,表现对丈夫的情和对腹中孩子的爱,对自己脱离苦海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内容丰富,旋律清新活泼、好听易学,这一唱段因而家喻户晓。
戏曲表演
严凤英的表演以细腻、真实、质朴、严格见长
她的戏路子宽,适应性强。她既能演天真活泼、热爱劳动的农村少女如《打猪草》中的陶金花,又能演雍容华贵、矜持骄横的公主如《打金枝》中的金枝;她既能演善良敦厚、纯洁勇敢的仙女如《天仙配》中的七妹,又能演立场坚定,泼辣大度的老年妇女如《丰收之后》中的赵五婶。
她不仅在影片《夫妻观灯》和《女驸马》中塑造了个性淳朴、乐观明朗的王妻,仪态大方、机智聪明的闺秀冯素珍的艺术形象,而且在现代戏中,还塑造了襟怀坦荡、大义凛然的江姐的光辉形象等。
这些人物形象,她都刻划得逼真、入微,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境界,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人物纪念
严凤英故居
严凤英故居始建于1919年,坐落在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陈庄,两进一院青砖瓦房民宅,现为安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内收藏了严凤英生前大量实物、照片和影像报刊资料,展现严凤英的艺术生涯。
纪念活动
2020年4月13日安庆举办向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敬献鲜花仪式、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先生艺术成就座谈会、“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诞辰90周年纪念封”首发式等系列活动,并直播举行“纪念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先生诞辰90周年作品演唱会”。
2019年1月2日。北京市举行严凤英大师离世五十周年北京纪念会。
2011年5月4日,安徽严凤英剧社成立。
2010年4月28日,严凤英纪念碑在安徽合肥落成。
纪念作品
人物评价
严凤英饰演的‘七仙女’,形象唯美,凄美哀怨,有血有肉,性格鲜明,有情有义,彻底颠覆了我对地方戏曲的印象。到底看了多少遍,已记不清了,但我当时居然能把整本《天仙配》从头到尾唱下来,连自己都感到惊奇。——斯雄(时任人民日报社安徽分社社长)
严凤英同志在演唱艺术上坚持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善于吸收、富于创造,她的唱腔朴实圆润,深情明快,吐字清楚,音色优美动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时白林(作曲家)
她的短暂一生,像夜空中的电火花,一闪即逝,但她给黄梅戏所留下的艺术遗产却是万古云摩总不移的。她熟悉黄梅戏的所有传统唱腔,以她本身的自然条件和音乐智慧,经长期舞台实践创造出清、亮、圆、润、甜、哆的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严派旦角唱腔。当年无论是专业的、业余的,省内的、省外的黄梅戏剧团,都毫无例外的学习她的唱腔,湖北省黄梅县还特派专人来安庆艺校聘请老师去教习严凤英的唱腔。黄梅戏应该为此而感到骄傲,安徽戏曲声腔史应该责无旁贷地为严派唱腔大书一笔。——《在纪念严凤英诞生七十周年记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参考资料
荐读丨斯雄《“七仙女”记》.金台资讯.2023-06-02
严凤英.搜狐.2023-06-02
《人物》 20140711 角儿 严凤英.央视网.2023-06-04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中安在线.2023-06-05
人物:严凤英.梨园百年.2023-06-03
纪念黄梅戏宗师严凤英诞辰九十周年,安庆网上直播作品演唱会.今日头条.2023-06-05
黄梅戏代表严凤英.中华建设网.2023-06-05
戏曲频道首页.央视网.2023-06-05
曲艺家严凤英儿子证实母亲死后器官被取出检验.新浪网.2023-06-05
历史名人_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安庆经开区管委会.2023-12-24
“江南笛王”甘贡三:指点严凤英学昆曲艺术——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04
严凤英:唱响黄梅.光明网.2023-06-05
严凤英:为黄梅戏而生 为黄梅戏而死.新浪网.2023-06-05
严凤英主演电影版《天仙配》.央视网.2023-12-24
天上人间绝唱——黄梅戏大师严凤英.今日头条.2023-12-26
1968年4月8日 严凤英逝世.凤凰网.2023-06-18
黄宗毅曾与严凤英主演经典戏曲电影《牛郎织女》.河北新闻网.2023-12-25
王冠亚忆爱妻严凤英之死:有些传言不实 我不软弱.中国新闻网.2023-06-05
王冠亚骨灰与严凤英衣冠冢合葬合肥 比翼同唱天仙配.今日头条.2023-06-05
打猪草 (1952).豆瓣电影.2023-06-03
严凤英:为黄梅戏而生 为黄梅戏而死.新浪网.2023-06-02
夫妻观灯 (1956).豆瓣电影.2023-06-03
新春走基层|参观“严凤英故居”感受黄梅戏艺术魅力.今日头条.2023-06-05
永远的七仙女——严凤英表演艺术和声腔艺术对黄梅戏的历史性贡献.今日头条.2023-06-05
北京举办严凤英离世五十周年纪念会.今日头条.2023-06-05
安徽严凤英剧社成立 江淮大地满城“黄梅”声.中国新闻网.2023-06-05
黄梅戏宗师严凤英纪念碑在安徽合肥落成 ——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05
严凤英.豆瓣读书.2023-06-05
严凤英 (1988).豆瓣电影.2023-06-05
追寻严凤英的艺术人生:黄梅戏未来的路在何方?——中新网 530 Origin DNS Error 530 Origin DNS Error 530 Origin DNS Error.中新网.2023-06-05
周冬雨将出演《严凤英》严凤英之子重提墓地迁移事.安徽网.2023-06-05
这几天,中央驻皖及省直新闻单位齐聚阜阳!.阜阳发布-百家号.2024-10-23
为你朗读 ▏斯雄《科学岛记》.央广网-百家号.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