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新一线城市

新一线城市

新一线城市(new first-tier cities)是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依据品牌商业数据、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及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对中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排名而出。此后于每年五月底至六月初发布最新一期的评选公告。截至2024年,《第一财经周刊》已经评选了12届新一线城市。

新一线城市评估是依据近200个品牌、17家互联网公司和数据机构的数据,《2024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的指标体系包含了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和未来可塑性五大一级维度进行评判。这些入选为新一线城市的城市都是商业发达的地区,这将为入选城市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24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2024年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苏州、武汉、西安、南京、长沙、天津、郑州、东莞、无锡、宁波、青岛、合肥。

评选机构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ChinaBusinessNetwork)成立于2003年7月,是中国唯一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专业财经资讯供应商。《第一财经周刊》是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第一财经”倾力推出的中国第一家每周出版的商业新闻杂志,始于2008年。该杂志以提供轻松、实用和时尚的报道而受到读者的欢迎。其目标是推动商业思维的市场化,通过涵盖商业信息、商业逻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报道,全面影响读者。从2013年开始《第一财经周刊》认为行政级别和GDP已经不能恰当地反映城市商业魅力和经济增长潜力。所以在2013年底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依据品牌商业数据、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及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依据新的标准划分了城市名单,即新一线城市。自2013年起,《第一财经周刊》便每年发布一次《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对337座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评估。评估依据近200个品牌、17家互联网公司和数据机构的数据,考量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等五个方面。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则是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立的一家数据研究机构。该机构致力于整合城市商业数据、地理数据、人口数据和互联网数据,从多个角度研究城市发展。通过提供专业内容、定制咨询和数据平台,该机构服务广大读者、政企高校机构和品牌咨询用户,旨在为他们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洞察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未来方向。

在2019年,《第一财经周刊》进行了转型升级,改名为《第一财经》杂志YiMagazine。经过转型后的杂志更加注重策划大型、多维度的重点报道,并以数据的可视化呈现方式提供更丰富的内容。相较于传统书籍,《第一财经》杂志YiMagazine研究深度更深、内容更丰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阅读产品,解决了因互联网信息过剩而带来的时效性问题,并更加深入地探讨了真正需要关注的议题。

评选标准

第一财经周刊》将新一线城市划分为不同类型,涵盖了各类城市。这些城市包括一些经济实力雄厚、政治资源丰富、中产阶级人口众多的直辖市;还有一些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具有辐射力、教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且交通便利的城市;此外,还有一些作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或沿海开放城市,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及独特的城市魅力。这一划分基于城市的特点和实力,旨在提供一个更全面、客观的视角来详细观察和了解这些城市的发展态势和潜力。

《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则是采用了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作为评估城市商业魅力的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数的权重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专家委员会打分的方式计入,二级指数以下的数据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具体到较小尺度的指标数据则是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结果得出的。

评审指标

商业资源集聚度

商业资源集聚度是一项借助商业世界的选址研判智慧,评估城市商业实力强弱的数据指标。它从主流消费品牌对城市的青睐程度、商圈实力以及基础商业发展三方面衡量城市的商业繁荣程度。与过去仅关注城市的经济和行政地位不同,现今主流消费品牌更注重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城市商业消费的氛围以及城市的热度等因素。因此,城市的大品牌青睐度、商圈实力和基础商业能级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据空间角度观察,新一线城市的商圈物理边界仍在不断扩张,这说明这些城市的商业发展仍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城市枢纽性

城市枢纽性是指城市在区域内扮演重要的交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中心角色,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它由城际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联系度、物流通达度、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数等构成。例如在2022年,西南地区,尤其是偏远城市,在交通和物流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中国,云南、四川和贵州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位居前三位,这意味着西南地区的交通联系度和物流通达度得到了提升。然而,在2022年疫情期间,苏锡常地区和上海的物流站点的不稳定性影响了物流时效性,导致它们的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数大幅下降。所以城市枢纽性主要是用于体现城市的交通功能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城市人活跃度

城市人活跃度代表了城市居民积极参与社交、文化、经济和娱乐活动的程度。这一指标通常通过消费活跃度指数、社交活跃度指数和夜间活跃度指数来衡量城市居民在消费、社交和夜生活方面的活跃程度。以2022年为例,受旅游业受限以及边境城市限制的影响,城市居民的活跃度整体受到了明显的影响。然而,湖北省黄冈市宜昌市鄂州市等城市的外卖消费活力开始恢复,线上社交活跃度也相对稳定,淘宝直播和抖音短视频的互动依然在增长。在夜间活跃度整体下降的情况下,广州市是唯一一个夜间出行人数仍在增加的城市。城市人的活跃程度反映了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和社交活动的频率,以及城市的人口流动性。因此,城市人的活跃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状况。

生活方式多样性

生活方式多样性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各种差异,包括对生活态度、选择和行为的独特性。这种多样性可以通过衡量外出新鲜度、消费多样性和休闲活动的丰富程度来体现。2022年城市的咖啡馆数量较2021年同期增加了近1万家,其中大部分增长发生在二线和三线城市。尽管受影响,演出场地的减少,但剧场在演出形式、情绪风格和热门IP方面还是能够满足人们情感表达和疗愈的需求。此外,短视频在促进二线及以下城市的发展方面获得了年轻人的广泛支持。所以生活方式多样性也是判断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未来可塑性

未来可塑性指的是城市在未来发展中的适应性和可塑性。根据对产业创新、人才吸引力、消费潜力和城市增长等方面的评估,青岛在2023年新一线城市中的排名上升了3位,其他城市的排名变化不超过1位。然而,从投融资、专精特新产业培育能力和产业链集中度等指标来看,珠海、宁波和常州等城市的数据表现更加出色。在广佛、深莞不断加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珠三角城市群中有四座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指数在中国排名前10位。未来可塑性主要体现的是一个城市能够适应和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历年榜单

截至2024年,新一线城市评选已有12届,历年榜单如下。

城市区别

新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区别

一线城市是指在中国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城市,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这些城市在经济规模、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备显著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而新一线城市则是指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明显优势和潜力的城市,虽然其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尚未达到一线城市的水平,但在各个领域都呈现出较高的发展潜力。与一线城市相比,新一线城市的发展主要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战略布局引导,在加强产业发展、推动城市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举措,促进地区经济的繁荣和进步。新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更快,充满活力,并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此外,新一线城市的产业结构多元化且较为新兴,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同时,相对较低的成本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新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区别

新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区别在于发展水平、经济规模和吸引力方面存在差异。

发展水平:新一线城市相对于二线城市,发展水平更高。新一线城市通常是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具有较快发展速度和较强实力的城市。而二线城市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离一线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

经济规模:新一线城市的经济规模通常比二线城市更大。这些城市拥有较高的GDP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经济总量在地区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而二线城市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与一线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吸引力:新一线城市相对于二线城市更具有吸引力。新一线城市通常具备较高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能力,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的流入。这些城市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二线城市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尚未达到新一线城市的水平。

新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在发展水平、经济规模和吸引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新一线城市相对于二线城市具有更高的发展水平、较大的经济规模和更强的吸引力。

参考资料

新一线城市什么意思 2022新一线城市名单.中华网.2023-10-25

2023新一线城市榜单出炉,第一名还是它!.网易.2023-10-25

最新发布!长沙,“新一线”8强!.搜狐财经.2023-10-25

2023新一线城市揭晓:昆明回,青岛升,北方仅4城.城市数据研究平台.2023-10-25

2022新一线城市名单官宣:沈阳跌出,合肥重归新一线!(附最新1-5线城市完整名单).第一财经.2023-12-11

2023新一线城市名单官宣:昆明回归,青岛上升,北方城市仅占四席.第一财经杂志.2023-10-25

YiMagazine首页-关于我们-第一财经杂志.第一财经杂志.2023-11-16

2019新一线城市榜单出炉 评选标准是什么 对打工族有何意义.中研网.2023-10-25

《2023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发布 成都再次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中国网.2023-10-25

2024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发布,成都位居榜首.红星新闻-今日头条.2024-05-30

2018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出炉 吉安位列四线城市.吉安新闻网.2023-12-11

新一线知城数据平台.新一线知城数据平台.2023-11-16

新一线 城市研究所.第一财经.2023-12-11

2014最新城市排名出炉 福州入选“新一线城市”.闽南网.2023-10-25

全国新一线城市排名更新 成都再登榜首.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10-25

2020最新1-5线城市排名发布(附完整名单).第一财经杂志.2023-10-25

2021最新一到五线城市排名官宣:“上北深广”再现,宁波重归新一线!(附完整名单).第一财经杂志.2023-10-25

2022新一线城市名单官宣:沈阳跌出,合肥重归新一线!(附最新1-5线城市完整名单).第一财经杂志.2023-10-25

2022新一线城市有哪些 三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区别?.中华网.2023-10-25

新一线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光明网.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