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是位于山西省盐湖区解州镇祭祀东汉末年名将关羽庙宇,始建于陈末隋初(589年),屡建屡毁,现存建筑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历时十余年修复而成,是中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宇,因此解州关帝庙也被称为“天下武庙之祖”。

解州关帝庙经历朝历代多次的重建、扩建修复后,形成了由结义园、主庙、寝宫、御花园为主体的“前朝后寝”宫廷式格局,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是一处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解州关帝庙,1957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2年,“关羽文化建筑群”(解州关帝庙、关公家庙与常平关帝祖陵)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历史沿革

始建于隋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是以关羽家乡的聂氏宗祠为基础逐步发展而成。关羽,字云长,在中国历史上是军事家和忠义精神的代表,被尊称为“关公”。关羽的忠诚、勇猛、义气深得民心,被历代朝廷推崇,成为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持续扩建

针对解州关帝庙的修建,是一场云集了商人、地方官员,知识精英、民众等多种角色参与的“全民运动”。1014年(赵恒大中祥符七年),解州关帝庙开始扩建,增建重修达30余次,形成了王宫帝阙的格局。此后金大定三年(1163年)、元泰定元年(1324年)、明洪熙、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也几经修茸。

兴盛于明

明代,关羽道教被尊为“协天大帝”“协天护国忠义帝”等,此后,关帝庙之建遍及全国城镇乡村。明洪熙(1425年)和成化年间(1465-1487年)解州关帝庙两度修建,创建钟楼豪基,重新建构关羽殿,前檐“以石昌楹”,设立石柱八树。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修建乐楼。明正德五年(1510年)重新修建寝宫大殿。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崇敬关羽再度升起,堪称解州关帝庙之鼎盛时期。农历五月十三系关羽诞辰。解州大行祀典,先后四次修建庙宇。先是明嘉靖二年(1523年)全面修补,庙门前增建东西砖门,增设铜狮四只;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全庙做局部油饰,重新修建乐楼,并新建牌坊的雨座;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河东遇大地震,随即用三年的时间重建倒塌庙宇,用蟠龙石柱改建正殿环廊,周围廊庭加至一百余间。午门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重新建造,全部恢复庙堂格局。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朱翊钧三封关羽,解州关帝庙也因此扩建。先是明万历初(1573年),在庙宇后的空地上创建体量宏大的麟经阁(春秋楼),又于明万历(1608年)在庙门东西两侧建钟楼与鼓楼两个建筑,并重修廊庭,兴建东西华门,形成帝宫制。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再一次进行修建。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创建关帝庙前的大木坊,额为“万古纲常”,并修建庙前的莲池、莲亭、道院等,形成结羲园的维形。到此,解州解州关帝庙的规模与格局基本成型。

明万历年间设醮典时的献词:关羽“生前忠义,振万古之纲常;身后威灵,保历朝之泰运。”《重建关王庙记》中记载:“英雪义烈遍天下,故所在庙祀……郡国州县、乡邑阊井尽皆有庙。”明、清时期据推测,山西关帝庙应当有万座之余,全国约有数十万座之多。

损毁与修复

解州关帝庙作为一座千余年历史的古庙,由于天灾人祸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历史上遭受过多次的重大损毁。

由于缺乏管理和监督,于1702年(清康熙四十一年)的庙会期间,解州关帝庙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在《解州全志》中记载“焚毁无馀”。火灾后,康熙帝下令重修被大火烧毁的建筑;1734年,修建碑亭; 1762年,知州言如泗修改八卦楼为现在的御书楼,修改麟经阁前楼为刀楼和印楼,改建庙南结羲园、功德祠,建碑亭;1809年(嘉庆十四年)建钟亭。

1815年,解州一带再次发生地震,震级6.7,关帝庙又遭损坏;1867年,有世人杨线臣、程立齐等人筹措资金开工修建遭到地震倒塌毁坏的春秋楼,清同治九年(1870年)竣工。碑文记录了此次的修建:“不惟春秋楼仍复旧观,凡庙宇廊房。牌门、楼阁,靡不焕然一新,金碧照燿。常平庙、结义园,均藉此一律修饰完竣。”

1907-1909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解州关帝庙连遭火灾,除了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未殃及外,其余的有午门、大门、东西角门、东华门、西华门、钟楼、乐楼、庙外西侧木坊、崇圣祠、部将祠、追风伯祠、官厅及廊房百余间都被烧成了灰烬。

1938年初春,受战乱影响,关林多处被炸毁,包括春秋楼、刀楼、印楼、崇宁殿、圣母殿、嗣圣殿以及廊房百余间,东西官亭等处。1939年6月,兴工修建在1938年因战争被炸毁的建筑,并于1940年5月完工。1947年,在运城的国民党军队,炸毁拆除了关帝庙内的娘娘殿与太子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08年前后,解州关帝庙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御花园建设工程。2010年,由国家拨款和地方自筹,投资额约73万元,对解州关帝庙“威震华夏”牌楼进行修缮。2022年9月,山西省文物局批复了关于解州关帝庙结义园影壁的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并提出了多项优化意见。

千余年来,解州关帝庙历经沧桑与兴衰,经历了创建、扩建、重建、完善、增补、修、油饰、装修以及更名、改制、悬面、刻碑等动作,持续历代无止境,其历史记载和文化价值得到了有效的保留和传承。

建筑格局

关羽,是一位有确切历史记裁的人物,神化在陈、随年间,明代后被追封为帝君,历次加封为侯、王、帝、帝君、大帝等,在佛教典籍中是释迦牟尼的护法伽蓝,道教中被奉为关圣帝君、三界伏魔大帝,所以关帝庙是个很特殊的庙堂,庙中不供奉佛教、道教偶像,而是围绕着关羽的忠、仁、义、勇进行设置。武功关帝财神庙的建筑布局自成体系,既有浓厚的宗教建筑特征,又是具有纪念性和祭祀性的建筑。

解州关帝庙的建筑,结构严谨,中轴对称,主次分明,其平面布局分南北两大部分:南端以结义园为中心,由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等组成;北端为主庙,是仿宫殿式布局,分成前殿和后宫两部分。

前殿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七座建筑;东西两端辅以木牌坊、石牌坊、钟楼、鼓楼、文经门、武纬门、精忠贯日坊、大义参天坊、钟亭、碑亭、官厅、官库等建筑近二百间做围护。后寝宫以“气肃千秋”牌坊为屏,春秋楼为中心,东西两侧有刀楼和印楼对称而侍。庙宇四周建有围廊,廊庭环绕对峙,前沿与文经门、武纬门及雉门相触,后沿与当心的厚载门连接,两侧至崇宁殿与御书楼之间有东华门与西华门。整体建筑,布局严谨,轴线分明。南北两大部分,自成一体格局,统一与和谐,是集庭院、庙堂、帝宫为一体的建筑群系。

建筑特征

解州关帝庙的建筑风格演变自汉代,现为明清时期的特色。整个庙宇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结构。在外观上,正门采用典型的明清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屋顶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彰显出皇家气派。

在建筑特色方面,解州关帝庙的木结构部分采用了独特的斗拱和柁,不仅起到承重作用,还具有装饰效果。斗拱的雕花精美,形态多样。同时在庙宇内的梁、柱、枋等部位均有精美的木雕和彩绘,图案多以三国故事为主。此外,还有独特的石雕和砖雕,这些雕刻作品展示的是地方特色和人文情感。

庙内主体建筑全部覆盖着以黄、绿、兰等色系的琉璃。庙内外建有形制有别的牌坊七座,尤其以“威镇华夏”坊、“结义园”坊、“气肃千秋”坊等为壮观。庙里存有珍贵的万斤满镌纹样铜钟,大明嘉靖六年的铁铸焚香炉,明、清遗物神轿及威仪十足的铁狮、铁人、铁旗杆等文物。

关帝庙多处也展现了较高的艺术性,如春秋楼的两处:其一,春秋楼为两层三檐歇山式屋顶,上层廊柱悬在空中,柱下端雕成垂莲柱头,上端与额枋、平板枋相交,承担内外全部荷载,堪称天工奇迹;其二,二层次间的倒藻井,宛若菊花倒悬。两处皆为中国现存楼阁建筑中的孤例。

主要建筑

南端

结义亭

结义亭原名三义阁,改造修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亭面阔、进深各五间,单檐卷棚歇山顶,四周有围廊,内有宽2米,高1米的石碑一通,记载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线刻图画。

君子亭

君子亭原名莲亭,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始建,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由明柱支撑,结构为单檐歇山顶,回廊环抱。亭内展示有“不朽关公”的关羽像,是由重约1.5吨的千年香樟木根雕而成。

结义园木牌坊

结义园木牌坊又称结义坊,是结义园的大门,古时入牌坊过门亭,即可进入结义园。创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州守言如泗将“万古纲常”匾额正面改为“结义园” ,背面楷书“山雄水阔”,结义坊由四根立柱、主楼、左右次楼三开间组成,琉璃瓦顶木结构,牌坊两面镂雕并彩绘的是山水、人物、花鸟和三国故事。

琉璃影壁

琉璃影壁又称四龙壁,影壁与“隐避” 谐音而得名,遮蔽视线,避凶趋吉。 位于端门之南,始建于明嘉靖之际。古时因解州关帝庙门前有大道而建。其型为一字形的平面长方形砖砌建筑,宽13.15米、高6.65米、厚1.54米,悬山式仿木结构琉璃瓦顶,构件采用了牡丹脊饰、纹勾头和晋南民居常见的浮雕牡丹纹饰的三角形滴水。影壁之精华在其壁心所嵌的黄绿色琉璃四龙图,内嵌黄绿色琉璃制品的龙、凤、狮、虎、麟、马、牛、羊、鱼、雀、鹤等各类动物与怪兽图案。

位于端门与琉璃影壁之间的“挡众”,是由三根斜向交叉的铁柱组成,外露部分1.1米,直径10厘米,斜向交叉而立。铸造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其学名“"(bihu),古时此处为车马大路东西通行,由于关帝庙的尊严和威仪,凡过此地的官吏,需下马下轿并施礼后绕过“挡众”才可前行。

北端主庙

端门

端门又称山门,是关帝祖庙的正南门,古朴雄伟的砖结构宫门,属明代少见的砖构门房。重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门楣正中镌刻“关帝庙”三字,门洞背面上方有扶汉人物匾额,两次间门洞上层有横额,东为“精忠贯日“,西为“大义参天”。

雉门

雉门为关帝庙第二道门,面宽三间,进深两间,专供帝王进出。解州关帝庙有雉门之设,是因为仿紫禁城而建,庙内门庭依帝宫之制。旁边与雉门平行且建筑较小者,东为文经门,供文臣出入;西为武纬门,归武将拜时出入。文、武经门与雉门同时创建,皆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单檐九脊歇山顶。

雉门自明代以来,屡毁屡建,经过几次重修,现保存下来的是宣统末年(1911年)的建筑。门头的高浮雕承袭清代精密工整的风格,雉门两侧分布着部将祠、崇圣祠、追风伯祠、胡公祠。部将祠是供奉关羽手下三员大将王甫周仓赵累的;崇圣祠是清代所建,供奉关羽三代先祖的神;朱翊钧封赤兔马为追风后而建的祠;胡公祠是祭祀关羽岳父家的祖宗。 

午门

午门又称五朝门, 是关帝庙的第三道门,规模宏大,居诸门之首。始建时间不详,碑记明代已有,屡毁屡建,现存建筑为民国九年(1920)重建后的遗物,是庙内最晚建筑。午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一座宽敞的厅式建筑。这里有中国古建最尊贵的庑殿顶(又称为四阿顶或五脊殿)的屋顶。东西两侧有门神周仓、廖化的彩绘画像。

午门建于高1.3米的台基之上,台基南北设有台阶。前踏道由长3.1、宽2.63米的十二块青石合成,雕刻图案以流云卷草作底,二龙戏珠于海面之上。普通庙宇无午门之设,解州关帝庙仿帝宫规制建造,与紫禁城午门相仿,是文武群臣待朝、献捷、候旨和布诏的场所。

午门四周有144幅圆雕石栏板,望柱头上雕刻狮、猴、瓜、果、桃、石榴等形象,栏板图案皆剔地阳雕,内容包括了升龙、降龙、蟠龙、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凤戏牡丹等龙凤题材;狮、虎、麟、猴、鹤、象、羊、马、鹿、龟、蛇、兔等动物题材。

山海钟灵木牌坊

木牌坊位于御书楼之南、午门以北, 明代毁于大火,重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

木牌坊南面额眉题“山海钟灵”,北面镌刻“如在其上”。此坊建筑为四柱三间三楼,庑殿式琉璃瓦顶。中间两个柱子之间是木雕的龙头张口衔通间雀替,雀替上有浮雕的花卉。

御书楼

御书楼,又称八卦楼,是解州关帝庙中轴线上第一座大型楼阁式建筑,也是庙中的主体建筑。1698年5月,清康熙帝在此御书“义炳乾坤”匾额 .乾隆二十七年(1762),解州州守言如泗将“八卦楼”改为“御书楼”。御书楼南面二层檐下有“御书楼”竖匾一方,北面楼内悬挂有横匾“绝伦逸群”。

御书楼梁架中心的建筑为八卦藻井,八卦楼由此而来,藻井外观轮廓为方形,中心与井底为八角形,置身楼下仰望,八角藻井叠加而上,直至顶层,故取此名。

御书楼屋顶呈歇山式 ,二层楼阁,三重屋檐。台基高大,周围环廊设有石勾栏,有望柱30枚。台阶的东西两边有石栏板28方,刻有浮雕112方,其中有一组是《西游记》插图雕刻。在御书楼的北部至崇宁殿之间有铁人、铁狮、旗杆、钟亭、碑亭等建筑。

崇宁殿

崇宁殿为解州关帝庙的主殿,位于庙宇中心,用于祭祀及其它活动。此殿南有御书楼,北有屏为春秋楼,东西设碑亭、钟亭两边侍卫,与北京紫禁城中的太和殿相仿。

崇宁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式屋顶,四周环廊。外围系整块石料剔地凸雕而成的26根圆形石质廊柱,且每柱皆雕蟠龙,高3.87米,直径46厘米。廊柱外沿砌设石雕勾栏一周,望柱为方形蹲獅、蹲猴和化生童子像,属于剔地浮雕和半圆雕技法。制作于明嘉靖三十七 年(1558)。

殿身采用九四柱歇山式梁架,廊庑施双步梁,琉璃屋顶,正脊为狮子托宝珠的山字形刹顶,脊刹两侧设有“八仙”人物。

殿内迎面两根内柱,木雕巨龙自柱底盘旋而上,至柱顶探头对峙。柱间额枋上悬挂有康熙帝御书的“义炳乾坤”牌匾,龙柱后设置殿堂式木雕神龛三间。殿内外悬有各式牌匾四十余方,其中有三方帝王御书匾,其余为官吏、举子、商号、军人、绅民等牌匾。内容为歌颂关羽及祈福等。

殿内关羽塑像是明代所作。内有康熙帝手书“义炳乾坤”匾;殿门楣上有咸丰帝手书“成世人极”匾;前檐下乾隆亲定“神勇”匾。殿前左右青龙偃月刀3把,每把重150公斤左右,属明末所铸,门口布铜香案一座,铁鹤一双,每当大风一起,鹤身随风摆动,会发出悦耳的鸣声。殿周围50块石栏板上刻浮雕200方,有《刘海戏金蟾》《烂柯记》等故事。

崇宁殿前建有祭坛的月台,台面:宽20.29米、深10.17米、高1.6米呈长方形。月台上沿皆雕刻着龙、虎、麒麟等图案的栏板护卫。月台中心设一铜案,上面有一指宽的槽缝,据传是农历五月十三日关羽在此试刀的刀痕。月台正面是宫廷式云路青石坡道,雕刻有二龙戏珠,底为卷草流云,呈宋金风格,是庙宇里现存最早的文物之一。

崇宁殿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宋徽宗皇帝封关羽“崇宁真君”而得名,千年崇宁殿历经火焚、战争、地震等自然损害,屡毁屡建,现保存的是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重建之遗物,但从台基上的唐代绳纹砖所证,此殿肇始于庙宇初始建造的陈、隋年间(557-618),赵恒敕建解州关帝庙是在大中祥符年间(1008- 1016)。

北端寝宫

“气肃千秋”木牌坊

木牌坊位于春秋楼之南,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木牌坊,建筑为前后两组的界坊,1573年始建,1815年遭遇地震被损坏,1867一1870年重建。

“气肃千秋”木牌坊南北向分布,三开间平面,四柱三楼房殿顶。雀替与迎风板间透雕有禽鸟、龙、花卉及龙形吞口。在迎风板上有彩绘的《 三国演义》“过头关斩秦琪”“卧牛山收周仓”“温酒斩华雄”等故事。木坊额上独家采用偶数24 枚连珠大斗平行排列,普通牌坊为奇数连珠斗。奇巧构思在于琉璃瓦顶大脊两端采用的凤形鸥吻,与“结义园”木牌坊的凤吻前后呼应。

春秋楼

春秋楼,是中轴线建筑群体中的最高潮。此楼平座悬险,挑梁、悬柱腾空,雕刻精细,檐角翼出,脊兽若奔若飞。春秋楼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 ),火灾后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 ),春秋楼摧毁严重的是爱新觉罗·颙琰二十年(1815 )的地震之难,经爱新觉罗·旻宁四年(1824 )、同治九年(1870)及民国年间的多次维修,现存为同治九年(1870)重修后的遗构。

春秋楼建筑面宽七间,进深六间,二层楼阁,三重屋檐,四面滴水,九脊歇山式屋顶。青砖砌筑的台基 九级石质踏道,象征九重天宫和帝尊所居之地。踏道外东西两侧筑有石勾栏,望柱柱头雕刻蹲狮、金猴、化生童子等形象,栏板上雕刻有各种动物和人物的历史故事。

春秋楼一层设计为每间列柱的古代做法,呈长方形平面,游廊环绕四周,楼内当心处为砖砌方形台基,台基上建有殿宇式木结构面宽三间的神龛一座。 柱额、隔扇、斗、瓦顶俱有。 龛内泥塑关羽戎装坐像一尊,慈禧笔迹的 “威灵震叠”横匾悬挂在龛上,匾周采用镂雕二龙戏珠等图案,楼内东西两侧设有36级大木楼梯两道,左上右下,表示山西36州府受关羽护佑。

春秋楼的二楼,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在4根金柱上安装木墙隔扇,把神龛( 暖阁)分成前后有隔断的两室, 前室为厅,后室为龛,又以木柱分成三间,以墨书写《春秋》全文于壁面上。后室一榻角案上一卷《春秋》,页面在卷册中心,烛火置于案角上,案旁是53岁关羽右手捻捋长,左手平放于腿面,全神贯注夜读《春秋》的塑像,其头戴头,身穿蟒袍,玉带系腰,侧身坐于榻旁。神龛上方悬挂“忠贯天人”匾额一方,为和硕果亲王书写。神龛两侧设有“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楹联一幅。

除上述外,春秋楼作为古代建筑中具有特色的楼阁之一,有以下多个特点:

刀楼与印楼

刀楼与印楼是关帝庙后宫内位置对称、形制相同、结构完全一致的两座楼阁。两座楼迎面对峙,印楼坐东向西,刀楼坐西向东。因刀楼内藏有青龙偃月刀,印楼内藏有“汉寿亭侯”印而得名。两座楼位于关帝楼与“气肃千秋木牌坊”之间,分布在春秋楼之南的东西两侧,与关帝楼同时肇建于1573年(明万历元年),1702年(清康熙四十一年)火焚后重建,现存为1824年(道光四年)补修后遗存的建筑。

刀楼、印楼面阔、进深皆三间,平面方形,为二层三檐四滴水,四周环廊,置十字歇山式屋顶,结构简练,两楼与春秋楼之间主从有致,浑然一体。

二楼四面皆设游廊,上下两层皆三面围墙,敞口一面东西相对应,楼内额枋上剔地突起琴、棋、书、画等雕刻,楼板当心设八角形井口,仰头即可望见楼顶的藻井

装饰艺术

解州关帝庙的装饰艺术,集聚了古建筑、石雕、彩塑、琉璃、壁画、铁艺等数种技艺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的瑰宝。

砖 雕

解州关帝庙的砖雕塑主要汇集在端门的门楼上,仿木结构的端门,其檐檩以下的装饰全用以砖雕,砖雕的边饰有回纹、云纹、缠枝牡丹、夔龙卷草等,都是先雕塑出图案,然后翻坯成形。对于人物、鸟兽,是用传统的泥塑技法,分别雕塑在多块砖坯上,然后对接成图。端门正面雕刻着人物、花卉、珍禽异兽、二龙戏珠。技法是以浮雕透雕相结合,画面层次分明,构图严谨得体。

石雕

解州关帝庙的石雕既有汉代雕刻粗犷雄浑的神韵,又有清代雕刻细腻流畅的功力。崇宁殿的御路,采用团状高浮雕,构图严谨。殿前有26根石雕蛟龙柱,分别雕刻有蛟龙抓小猪、蛟龙抓鱼、二龙戏珠;鼓楼东边的“万代瞻仰”石牌坊,用石雕刻的技法把关羽的生平事迹融于建筑艺术之中;午门、御书楼、崇宁殿的石栏板上,分别雕刻有龙、虎、猴、鹿、兔、牡丹、荷花、梅花等图案。雉门柱础采用圆雕装饰,础高半米左右,四角均为圆雕蹲狮。木牌坊中间的抱鼓、戗柱,分别雕刻着龙、凤、虎、狮、牡丹、人物等图案。

木雕

解州关帝庙的木雕图案,多选自歌颂关羽的三国故事。如“山海钟灵”木牌坊,额枋浮雕为“关公斩蔡阳,”大殿内康熙帝所书“义炳乾坤”的匾框,则采用透雕二龙戏珠;雉门的檐下额枋雕刻有二龙戏珠、松鼠吃葡萄、垂柱石榴等玲珑剔透的形象;御书楼的匾框为浮雕,楼顶天花板中部的藻井,为蟠龙图案的井形木雕。

琉璃

解州关帝庙各殿琉璃釉色皆以黄、绿二色爲主,兼施翠绿、深绿、天蓝、紫蓝、黄、黄、深黄、翠蓝(孔雀蓝)、晋黄、黑釉、白釉等色。其中雉门和戏台上的花卉,色泽比其它富丽艳雅。

解州关帝庙独特的琉璃造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楼、春秋楼。龙体釉面以深黄、赭黄和酱色为多,头部及颈项施深绿色釉,伏首探视,隐凶险之色,主要增庙堂之威。

其二,午门、御书楼、春秋楼和崇宁殿,各是一条完整的行龙。崇宁殿麒麟四足挺立,仰首整吼;春秋楼的麒麟前足伏地,胸腹下卧。作用是让静止的建筑有灵动的感觉。

其三、结义园坊、氧肃千秋坊,正脊两端以形琉璃鸱吻饰之,吞口之上两凤对峙,作蹲卧状。

其四,雉门、崇宁殿、春秋楼等处垂脊、博脊上多置赤身海马,作奔驰状。

其五,雉门和乐楼上的脊侧饰以花卉,有菊花、牡丹、海棠花、海石榴等。

其六,雉门、午门各设置有八字形琉璃影壁,属独特的四角琉璃影壁。

庙内各殿屋顶琉璃中的緑釉,有半数以上的表层生出了彩,呈“银釉”状,是因氧化铅的还原作用,使得其表面显的苍古。解州关帝庙建筑的独特规制和体例,使得其中的琉璃艺术自成一格。

彩塑

解州关帝庙历史上几经地震火劫,屡衰屡兴,现存塑像主要集中在崇宁殿和春秋楼内。

午门原有塑像两尊,东为青龙,西为白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火灾被焚毁;崇宁殿塑像有五尊,为清康熙五十二年制作,主塑像关羽坐式,帝王装,通高3.35米;春秋楼塑像三尊,中尊为关羽坐像,左右各有侍者,关羽像全高2.69米,头高 53厘米。是关羽被封爲“武安王”“义勇武安王”的装束。

文物古迹

建筑古迹

庙宇有明清时期的文物共计10000余平方米,属单体文物本体建筑40余座300余间;有10余尊的彩塑;30余件(套)铁质和石质的附属文物。

古树名木

解州关帝庙内有230株百年与千年之上的古树名木,历史最悠久的古柏距今已1400多年树龄,短的树龄也在500余年。

文物珍藏

解州关帝庙珍藏有不同时期的泥塑、铁、铜、陶、棉麻塑像标本、以及古籍善本等珍藏文物。崇宁殿内,保存木质神轿三顶,其中明代制品两顶,清代遗物一顶。轿内分别坐有与木轿同时制作的关羽雕像。

解州关帝庙的牌匾数量甚多,有帝王御笔,也有精美书法。其中有二十一块名额牌匾设置在门庭、牌坊、殿堂、楼阁等建筑上;悬挂的牌匾有三十余块分布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和春秋楼的内外。

开发与保护

开发

解州关帝庙每年会在固定的时间举办大型庆典活动:清明祭祖;四月初八古庙会暨关帝巡城;运城关帝庙文化旅游节;六月二十四关帝诞辰等。在关帝庙文化旅游节期间,会进行解州关帝庙馆藏关羽珍贵文物的展览、“关公文化与中华文明”书画展、“关公文化与中华文明”研讨会。

在2021年11月17日,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公示名单中,解州关帝庙景区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2022年10月14日,解州关帝庙景区入选“非遗旅游景区名录”。

解州关帝庙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将会继续扩建规划,下一个目标全力打造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规划面积将达到3平方公里以上。

保护

政策法规

1948 年,解州解放后即设立了专人护理。1952年,文物管理所成立,专门从事解州关帝庙的保护、保养、维修和接待游人参观的工作。1957年,解州关帝庙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解州铜山关帝庙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7月,解州关帝庙正式实施《运城市关羽文化建筑群保护条例》。2020年,解州关帝庙完成三维数据采集,实现对文物资源的科学、高精度和永久保存。同时实现缩短修复的工期。

2021的7月5日至8月10日,先后由国家文物局发函关于解州关帝庙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保护展示项目的意见,山西省文物局发函关于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馆藏彩塑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意见。山西省文物局批复关于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藏书画文物保护的修复方案。

保护措施

针对古建筑屋顶进行拔草勾抿。在秋冬季节和春夏交替时期,要对每一座古建筑屋顶进行保养维护,做法是将瓦缝中长出的小草、苗拨出,把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再将松动的瓦片和缝隙用特殊的方法刷抹。避免草在瓦缝里生根发芽,造成缝隙后雨季漏水,保护建筑本体。

针对古树名木进行复壮支撑保护。2006年、2011年、2017年三次给古树进行根部营养供给进行复壮,结果使树冠上新生出枝叶;此外,解州关帝庙当地有俗语“条山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庙区内的古树全部倾斜于西北方向,关帝庙给每一株古树都做了支撑牵拉。

建立安全预防机制。按照分级管控治理原则,制定了《解州关帝目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解州关帝庙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解州关帝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控工册》《解州关帝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申遗

2012年11月17日,解州关帝庙作为“关圣文化建筑群”的一部分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3年3月19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吕舟在解州关帝庙景区调研,主题是为2012年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解州关帝庙文管所“关圣文化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而及时被纳入申报程序进行的针对性调研活动。

2013年6月11日,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项目主任张荣到解州关帝庙景区调研,主题是“关圣文化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现状的保护情况以及稳步推进的一些方法。

所获荣誉

2005年,解州关帝庙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2008年6月7日,解州关帝庙的“关羽信俗”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公信俗”是华族的一份宝贵遗产,运城市关羽祖居地和“关公信俗”的发源地。

2009年,解州关帝庙被授予“国际休闲旅游年度品牌单位”。

2010年、2011年,解州关帝庙的“国际关公文化节”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十大人物类节庆活动之一“群星奖”。

2012年,“关圣文化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21年11月29日,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景区被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列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2022年10月24日,解州关帝庙景区入选第一批“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2023年1月17,解州关帝庙获得山西省发布的首批“山西文化记忆项目”殊荣。

除上述外,解州关帝庙还获得了“山西十大旅游品牌单位”“ 山西省十佳优秀旅游景区”“中华旅游文化贡献单位”等荣誉。

文化活动

解州关帝庙每年举办四次大型文化活动:清明祭祖、农历四月初八古庙会暨关羽巡城、农历六月二十四关帝诞辰纪念日、运城市关公文化旅游节。

清明祭祖

清明时节,来自关公故里关姓后裔、全球各地关氏后裔代表、关公信众、关公义子、关公文化知名专家学者。相聚在常平关帝家庙、解州关帝祖庙、安邑关龙冢、关帝祖陵进行清明祭祖的活动。主题是祭圣祖,弘扬关公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四月初八古庙会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解州关帝祖庙的古庙会,主题是祭拜关帝大典,弘扬关公文化,祈福国泰民安。举行仪式的主祭与陪祭者必须正衣冠、沐手拈香、敬献时果、献帛荐酒、恭读祝文、望燎祈福等。

随后,开始“关帝巡城”活动,三顶关帝圣驾带领信众们从崇宁殿前出发,绕境祈安降福。每年会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关羽信众代表参与其中。整个队伍都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口号中慢慢前行。

关帝诞辰

关羽生于刘志延熹三年(160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宋代,官方已认可关羽的生日。距今已经有千年历史庆典关公诞辰了。自2000年开始,每逢这一天,解州关帝庙都会举办大型的民间祭祀活动。主题为“赐福添寿”,内容有民间演艺、吃寿面、戏曲演出等活动。让关公信众找到精神家园之“根”。

关公文化旅游节

从1990 年9月23日至今,解州关帝庙连续举办33 届关羽文化旅游节。每一年的这个日子,是鸣钟击鼓九响,全球华人“祭拜关公大典”在解州关帝庙关圣文化广场隆重举行。主题为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关公忠义文化、助推民族伟大复兴、传诵关公时代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和国家认同情感。内容有“关公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画展、解州关帝庙文物展、以及来自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省陕西省等地带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艺活动。

相关文化

“关老爷磨刀日”信俗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是传说中关老爷的磨刀日。到了这一天,人们会在崇宁殿前拜谒关老爷,希望普降雨露,五谷丰登,家人安康,事事吉祥。若下雨了便是吉兆,就是关老爷在“磨刀”,预示当年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关帝巡城”信俗

始于宋徽宗年间的解州古庙会暨“关帝巡城”活动,是当地老百姓祖辈流传下来的民风民俗活动。距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2006年,中断近百年的关公民俗活动在解州关帝庙恢复了。“关羽巡城”信俗活动为广大信众及海内外华人提供了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平台。

参考资料

关庙概况.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1

关圣文化建筑群(关帝庙)(预备名单).山西省文物局.2023-07-12

解州关帝庙.山西省文物局.2023-07-24

关帝庙简介.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0

《关帝庙》2022年第4期(总第42期).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1

山西“关公信俗”欲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5-27

全文检索.国家文物局.2023-05-29

中国最大关帝庙向全球征寻关公史料.中国新闻网.2023-07-13

解州关帝庙: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 "关庙之祖"在山西运城.河北新闻网.2023-05-28

新加坡 - 解州关帝庙官网.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1

日本.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1

关帝祖庙春秋楼,楼阁“悬空”堪称一绝.山西省文物局.2023-07-12

..2023-07-13

40余只石猴“藏身”中国最大关帝庙.新华网.2023-05-26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推进关圣文化建筑群保护事业.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1

解州关帝庙御花园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山西省文物局.2023-07-11

山西运城市解州关帝庙“威震华夏”牌楼修缮工程招标公告.山西省文物局.2023-07-12

山西省文物局关于解州关帝庙结义园影壁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山西省文物局.2023-07-09

解州关帝庙(第三批国保).山西省文物局.2023-07-11

故宫博物院青年文博考察团赴山西、河北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5-27

关帝祖庙│庙貌崔嵬 雄冠海内——结义亭.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1

关帝祖庙│庙貌崔嵬 雄冠海内——君子亭.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1

庙貌崔嵬 雄冠海内—— “结义园”木牌坊.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1

庙貌崔嵬 雄冠海内——琉璃影壁.解州关帝庙.2023-06-10

庙貌崔嵬 雄冠海内——端门.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1

庙貌崔嵬 雄冠海内——雉门.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1

庙貌崔嵬 雄冠海内——午门.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1

牌坊—“山海钟灵”木牌坊.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1

庙貌崔嵬 雄冠海内——御书楼.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1

庙貌崔嵬 雄冠海内——崇宁殿.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20

“气肃千秋”木牌坊.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1

庙貌崔嵬 雄冠海内——春秋楼.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6-25

关帝祖庙│庙貌崔嵬 雄冠海内——刀楼、印楼.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6-29

原国家林业部部长李育材在解州关帝祖庙调研.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8-06

牌匾赏析.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3

戊戌年常平关帝家庙清明祭祖盛典.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8-05

癸卯年四月初八解州古庙会暨“关帝巡城”信俗活动圆满成功.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8-05

六月二十四关帝诞辰.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8-06

关帝祖庙丨弘扬关公忠义文化 传诵民族时代精神.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8-06

第三十二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开幕.山西省文物局.2023-07-12

首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评定结果公示 山西两个景区达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标准.山西省文物局.2023-07-12

解州关帝庙景区上榜!第一批“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公布.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2

解州关帝庙景区缘何更名.今日头条.2023-08-05

“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100问.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1

“关圣文化史迹”联合申遗第三次联席会召开.国家文物局 .2023-05-27

运城解州关帝庙完成三维数据采集.山西省文物局.2023-07-09

国家文物局关于解州关帝庙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保护展示项目意见的函.国家文物局.2023-05-27

山西省文物局关于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馆藏彩塑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意见的函.山西省文物局.2023-07-11

山西省文物局关于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藏书画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的批复.山西省文物局.2023-07-12

解州关帝庙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7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吕舟在解州关帝庙景区调研.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7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项目主任张荣到解州关帝庙景区调研.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7

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 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5-29

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1.14-1.20).国家文物局.2023-05-27

留住文化记忆 讲好关公故事.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7-17

运城解州关帝庙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非遗旅游景区.山西省文物局.2023-07-10

“关老爷磨刀日”信俗.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2023-08-05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