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南昌工程学院

南昌工程学院(英文名: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为 NIT)简称南工,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一所由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共建,以工学为主,同时兼具管理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的本科高校。先后获批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学位立项规划建设单位,是“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和“江西省平安校园”。

南昌工程学院的前身是江西水利电力学院,1958年成立,1965年停办;直至1978年恢复办学,经历了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4年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分别是瑶湖校区和彭桥校区,总占地面积130.4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5.97万平方米。下设64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江西省博士学位立项建设授权点4个。截至2025年3月1日,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464人,其中研究生1293人。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92人。学校在金溪县建有科教基地。

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南昌工程学院位列第350位。

历史沿革

江西水利电力学院

1958年,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在江西南昌成立江西水利电力学院,占地120亩,主打水利电力方向。同年8月,学院在彭家桥校区挂牌,下设水利系、电力系,共设置水工结构、水电站、水能动力装置、热能动力装置四个专业。学校筹建之初仅有30名教师,第一年招收学生183名。

1958年至1962年,全校学生共参加过630座大、小水利工程、78座水电站的勘测设计和施工;进行地形测量1141公里,渠道测量752公里,导线测量2054公里;绘制各种图纸达1540多张;制作大小工程模型40余个,撰写40余篇技术性专题研究和经验总结,完成4个科研项目。

江西水利电力学校

1962年8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江西省人民委员会下发《关于全省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调整结果的通知》,只保留14所高等院校,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撤销,改为江西水利电力学校(中专)。剩余的在校大学生继续留在学校附设大专班培养,直至毕业为止。并对专业合并及学制进行调整,合并水能动力装置、热能动力装置为水能动力装置专业;合并热能动力装置、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为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专业,学制由4年改为3年。

江西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

1978年8月,江西省科学大会召开,决定在省水利水电学校等13所中专设立大专部,学制3年。当月招收大专生200人,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成立,学校得以恢复办学。8月招生结束,10月,选定了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昌北防汛仓库为临时校舍。次年3月4日,江西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举行了开学典礼。

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

1979年11月,水利部教育司副司长许英才等领导来学校考察,同意原彭家桥校址为江西水利电力学院办学基地,并与江西工学院签订了独立办学协议,获得了江西省、水利部认可。1980年,江西水利水电学校在大专部基础上设立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学校从昌北防汛仓库迁入彭家桥。

江西水利专科学校

1983年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下发文件,同意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更名为“江西水利专科学校”,面向华东、华南13省招生。1985年5月,学校开设“水土保持”专业,同年9月招收普通专科生。

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

1987年1月1日,学校改为水利电力部直属管理,成为部属院校。同年10月,更名为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1992年10月再次更名为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学校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

南昌工程学院

2004年5月17日,教育部同意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改建为南昌工程学院,同时撤销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建制。6月16日,在瑶湖校区水文化广场举行了南昌工程学院揭牌庆典仪式。2011年,学校先后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高校,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被总参谋部、教育部批准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成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3年,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江西省“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规划》,南昌工程学院计划更名为江西水利电力大学(公办)。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8个教学院(部),开设64个本科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设计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水利水电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师资规模

截至2025年3月,南昌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9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5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1人。聘请诺贝尔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埃里克·马斯金(Eric S. Maskin)为学校名誉教授。全职引进国家级人才1人,聘任4位国家级人才担任主干学科学院院长和重点实验室主任,特聘国家级人才3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赣鄱俊才支持计划”人选等省级人才100余人次,入选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4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

注:以上信息均来自南昌工程学院官网

学科建设

南昌工程学院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截至2024年3月,现有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水利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林业、机械、能源动力、电子信息、工商管理、应用统计、出版、设计、翻译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水利工程学科为江西省“十三五”“十四五”一流学科,是江西省高校水利工程学科联盟首批牵头学科。电机工程学学科为江西省“十四五”一流学科。水利工程、电气工程、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江西省博士学位立项建设授权点。工程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设计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水利水电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利水电工程连续多年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排名(应用型)中稳居首位。现有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6个、国际合作教育专业2个、一本批次招生专业14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3月,《高职高专教育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高工专水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等2项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荣获全国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23年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就业率均位居全省前列。创新创业成效显著,荣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等国家级奖励。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院与江西省水利厅、抚州市、赣州市水利局、九江市水利局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海绵城市、水利电力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强校校合作,与上海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校院合作,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开展战略合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与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国安能集团、江西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国网江西电力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合作,近五年纵向科研项目100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500余项,科研项目到账总经费超2.4亿元。

在国际合作方面,截至2023年6月,与荷兰萨克逊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韩国光州大学合作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开展了研究生及本科合作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截止到2024年4月,图书馆馆舍总面积34386平方米,其中段锡明图书馆(瑶湖校区图书馆)33000平方米;拥有各类阅览室、自修室30个,阅览室座位3526个,人工借还台2个,自助借还机2台,电子阅读机1台。共有馆藏纸质图书175.82万册,电子图书238万册,拥有CNKI、Springer、Wiley、EI(工程索引)、国际博硕论文、超星等中外文数据库。周开放时间101.5小时。

档案馆

总建筑面积456平方米,设有人事档案和学生档案两个分室。其中库房面积306平方米,阅档室面积46平方米,办公室面积102平方米。档案馆藏有学校1978年恢复建校以来的资料,包括十三个门类的档案。现有案卷3万余卷,2万余件。

学术期刊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英文:Journal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82年创办,双月刊,是南昌工程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工程、环境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及应用、工程管理及基础科学等领域内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工程实例等。旨在及时、准确地反映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进展及新技术应用。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现有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8个,其中鄱阳湖流域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流域生态智能监测与综合治理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与电网智能量测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0个。

学术成果

截至2024年3月,特聘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1项。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4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近五年纵向科研项目100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500余项,科研项目到账总经费超2.4亿元。其中,国家基金项目85项、揭榜挂帅项目4项,校企合作项目《我国南方香料樟树高效种植与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获批为江西省2020年度重大科技研发专项。

学校排行

在2022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南昌工程学院位列第298名。

在2023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南昌工程学院位列第308名。

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南昌工程学院位列第336名。

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南昌工程学院位列第350名。

校园文化

校徽

南昌工程学院的校徽整体为圆形,采用湖蓝色配色,中间的主体设计元素以汉字“工”为主,用六条曲线结构勾勒成了汉字“工”,代表学校以工科为主。主体造型的右上方圆形,象征太阳。左下角1958是学校的建校时间,校徽外围圈内是学校的中英文校名。

校训

南昌工程学院的校训是自强不息、格物致知。这两句分别出自《周易·乾》和《礼记·大学》。

校旗

南昌工程学院的校旗是湖蓝色,校旗中间印有白色校徽和中英文校名。

校歌

南昌工程学院的校歌是《上善之道》,由潘建勇作词、钱坤作曲。

校区情况

瑶湖校区

瑶湖校区成立于2014年8月,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是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荣誉学院,是学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区和示范区,学院实施分段式教学,课程体系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个性化发展课程等构成。2021年,学校创建省级瑶湾水利风景区,总规划面积1.28平方公里,具有文化教育、科普研学、观光益智、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功能。

彭桥校区

彭桥校区始建于1958年,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区江大南路58号,校区占地面积约123亩。2015年彭桥校区启动恢复办学规划,2018年8月完成校区改造,8月25日士官学院从瑶湖校区整体搬迁至彭桥校区,9月新招士官生正式入学。彭桥校区以军士学院教育教学为主。主要有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智能工程机械运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6个专业。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注:以上信息统计截至2025年4月

历任领导

校友风采

注:以上信息截至2023年6月

学院荣誉

2014年9月,学校通过科技部、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认定,成为第三家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高校。

2017年学校获评“第一届全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11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20年11月,被教育部授予“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21年,学校被列入“江西省2021-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2022年第五届江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参考资料

南昌工程学院章程(2022年修订).学院章程.2023-05-17

瑶湖学院简介.南昌工程学院瑶湖学院.2023-06-14

权威发布 | 南昌工程学院2023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4

学院简介.南昌工程学院.2023-05-16

南昌工程学院.软科排名.2025-04-20

我校举行校歌《上善之道》MV首发式.南昌工程学院.2023-05-17

南工校友在基层|刘卓志:创业路上不言弃.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4

南昌工程学院上海校友会理事会成员前往探望杰出校友王建华教授家属.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4

现任领导.南昌工程学院.2023-05-16

江西日报:聚焦“六好”,形成“六色”,南昌工程学院文明校园创建结硕果.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5

南工概况.南昌工程学院.2024-01-15

南昌工程学院的前世今生.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4

珍档 | 两张毕业证 一段办学史.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6

长风破浪会有时 | 1958-1986年南工的足迹.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6

校庆特辑(一) | 南工,60岁生日快乐!.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6

百舸争流风帆竞 山高水阔新篇章 | 2004-2018年南工的足迹.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6

定了!2所学院,将更名大学.中国教育在线.2023-06-15

学院简介.南昌工程学院.2024-04-22

专业介绍.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2023-06-14

学院简介.机械工程学院.2023-06-14

学院简介.电气工程学院.2023-06-14

学校简介.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2023-06-14

信息工程学院简介.信息工程学院.2023-06-14

经济贸易学院简介.经济贸易学院.2023-06-14

关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2023-06-14

理学院简介.理学院.2023-06-14

人文与艺术学院简介.人文与艺术学院.2023-06-14

外国语学院简介.南昌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2023-06-14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介绍.国际教育学院.2023-06-14

学院简介.南昌工程学院士官学院.2023-06-14

师资队伍.南昌工程学院人事处.2023-05-17

我校水利工程和电气工程学科入选江西省“十四五”一流学科.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6

我校水利工程学科入选江西省高校学科联盟首批牵头学科.南昌工程学院.2023-06-16

南昌工程学院获批“十四五”博士学位立项规划建设单位.人民资讯.2023-06-16

喜讯!我校获批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南昌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网.2023-06-16

喜讯|我校新增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南昌工程学院.2023-06-15

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再次跻身“国家队” 获批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南昌工程学院.2023-06-15

南昌工程学院优势学科、专业和创新平台(2022).南昌工程学院招生信息网.2023-06-15

我校喜获4个江西省“十四五”期间一流专业.南昌工程学院.2023-06-15

国际教育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2022).南昌工程学院招生信息网.2023-06-15

我校荣获江西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南昌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网.2023-06-16

国际教育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2022).南昌工程学院招生信息网.2023-06-20

我校国际合作项目喜结硕果 41名学子出国留学深造.南昌工程学院.2023-06-20

本馆概况.图书馆.2023-05-17

档案馆概况.档案馆.2023-05-17

学报编辑部.学术期刊.2023-05-17

江西省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简介.江西省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2024-05-05

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水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南昌工程学院网.2024-05-05

科研机构.南昌工程学院.2023-05-17

我校新增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昌工程学院.2023-06-15

南昌工程学院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简介.南昌工程学院.2023-06-15

我中心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传媒实验中心.2023-06-15

中心概况.大学物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3-06-15

我院机械基础实验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昌工程学院.2023-06-15

南昌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实验中心简介.信息工程学院.2023-06-15

我校喜获首个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南昌工程学院.2023-06-15

关于江西高校省级示范研究生导师创新团队推荐结果的公示.南昌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网.2023-06-15

校训、校徽.南昌工程学院.2023-05-16

瑶湖学院2022年招生简章(含报考条件和选拔程序).南昌工程学院瑶湖学院.2023-06-14

彭桥校区简介.彭家桥校区.2023-05-17

江西任免一批领导干部.闽南网-今日头条.2025-04-07

历任领导.南昌工程学院.2023-06-14

优秀校友——王兰天.优秀校友.2023-05-17

帅亮进校友与德州优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优秀校友.2023-05-17

张国林校友与江西时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优秀校友.2023-05-17

卢茂华校友与南昌云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优秀校友.2023-05-17

傅鹏校友与江西驰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优秀校友.2023-05-17

朱林生校友与江西博微新技术有限公司.优秀校友.2023-05-17

优秀校友——王晓林.优秀校友.2023-05-17

吴慧泉校友向母校捐赠智能防疫设备.南昌工程学院.2023-06-15

再见,南昌工程学院!.微信公众平台.2023-06-15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5-17

我校教师在第五届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喜获佳绩.获奖情况.2023-05-17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