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水文与水资源技术

水文与水资源技术,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专科专业,属于水文水资源类,修业年限为三年。

水文与水资源技术主要研究水文资源、水土保持、水文统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水文和水资源工程领域进行水情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处理、水文水利计算、水资源分析与评价、水文水资源及环境规划、水资源工程建设与管理。毕业生可以选择水文监测类,从事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地下水等水文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工作。

专业发展

2021年,在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新旧专业对照表》的2021年版中,由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更名为水文与水资源技术,水文与水资源技术专业学科门类为水利大类,属于水文水资源类,专业代码由550101更改为450101。

培训标准

培养目标

水文与水资源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水文测验与预报、水资源评价、水环境监测与保护等知识,具备水文测验及资料整编、水文预报、水文水利计算、水资源评价、水环境监测和防洪减灾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水文服务、水资源评价、水环境监测与保护、防洪与减灾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知识要求

水文与水资源技术专业的学生需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掌握Office办公软件操作、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掌握水利工程制图投影规律和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以及AutoCAD绘图软件常用绘图和编辑命令的使用。掌握水文断面测量基本知识。掌握水利工程中常见水利计算方法。掌握水文现象和水文过程形成的原因、机理,掌握降水、下渗、蒸发、流域产流、汇流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水位、流量、泥沙等水文信息采集处理方法专业基础知识。熟悉水文要素的特性和变化规律。掌握水质监测与评价、水资源质和量的评价及平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影响预报要素的主要因素及确定采用预报方法。了解水文水资源管理和水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

课程体系

水文与水资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理论类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实践类课程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环节

水文与水资源技术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在校内外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水利工程测量实训、水利工程制图实训、水利分析与计算课程实训、水质监测与分析课程实训、流域水文预报课程实训、水文水利计算课程实训、水资源评价技术课程实训、水生态工程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应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师资队伍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标准》,水文与水资源技术专业师资队伍中的队伍结构要求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一般不低于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专任教师要求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和本专业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专业带头人要求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

教学条件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标准》,水文与水资源技术专业的教学条件要求教学设施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有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在教学资源上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水文与水资源技术专业的学生专科毕业后可选择专升本,可选择接续高职本科专业如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技术、智慧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水环境工程等,接续普通本科专业如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利科学与工程等。

就业方向

水文与水资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水文监测类,从事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地下水等水文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工作。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水文与水资源技术开设院校.中国教育在线.2023-05-07

水文与水资源技术专业概况.中国教育在线.2023-05-16

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5-07

高等职业学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标准.教育部网站.2023-05-07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