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菌物科学与工程

菌物科学与工程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植物生产类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教授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食药用菌资源、栽培育种、产品加工和菌物药等理论知识与生产能力,从事菌物开发与利用的生产、管理及科研工作,培养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及自主管理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在教育、农业、林业、工业等领域的各级政府、院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从事菌物学相关(食药用菌栽培与育种、菌类食品加工、菌物药、菌物饲料、菌物肥料等)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推广开发、经营和管理等工作。

专业发展

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在科研上,属于应用基础学科,可以为国家生态建设、粮食生产安全以及能源结构调整等做出重大贡献;在应用上,它主要研究现代生物技术及植物遗传改良、农业信息技术及植物生产管理、生态环境及植物产品质量安全、植物保护和植物产品贮藏与加工等,同时,综合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现代农业设施和推广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在未来的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及新农村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发展远景。

吉林农业大学于1997年成立食用菌研究所,2002年开设食用菌专科专业; 2007 年,申报并开设食药用菌本科专业,未获批准;2009年听从专家组意见申报应用生物科学(食药用菌方向)专业,同年获教育部批准招生;2019 年将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更名为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年应用生物科学(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备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扎实的生物学基础,分别掌握现代作物学、园艺学或植物保护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在农业及相关领域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或相关企业从事植物生产类专业技术的教学与科研、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知识要求

应用生物科学的整体要求相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知识要求上要求具有良好的文字写作能力,能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和阅读专业文献,熟悉计算机操作技术。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学、历史、哲学、伦理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美学、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具有较高水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初步的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与学科和专业相关的产业发展状况、学科发展前沿、发展趋势,掌握较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课程体系

植物生产类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大类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三类课程组成。公共基础课程除包括外语、数理化、思政课程外,还包含学术与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是指植物生产类专业学生须全部或大部分修读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宽口径培养建立公共专业基础课平台。由于各培养单位的地区、办学定位和学科特色等千差万别,不宜用一个固化的课程体系来确定专业课程,因此,本标准只列出各专业的部分核心课程作为参考。各培养单位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在涵盖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增补一些反映学科前沿、学校特色和区域特点的课程或知识单元。最后形成的课程结构,应覆盖专业知识体系的主要知识单元、知识点。有条件的学校可制定并实施国内(外)学生交换计划、各类形式和层次的联合培养,以及双语教学。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植物生产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包括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学生应完成必要的科研训练、大学生自主科研活动、专业社会实践、综合教学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专业类实习主要包括课程实验、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创新创业教育、毕业实习等。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实习总时间一般不少于4个月。

毕业写作

毕业论文(设计)须建立于对毕业学生自主开展实验研究(或调研)的原始史料(含调研数据)的阐释。在实验研究(或调研)过程中,应有完整的实验研究(或调研)方案,力求获得完整的原始数据并进行正确的处理。毕业论文(设计)在结构上要求条理清楚,科学严谨,合理铺陈支撑数据或材料;在研究结论上,力求体现在理论、方法、技术或视角上的创新或改进;鼓励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获取的科研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写作须规范,章节划分、图表注释、参考书目的格式等应符合科学规范和各培养单位的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必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杜绝抄袭。

发展方向

学生可在教育、农业、林业、工业等领域的各级政府、院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从事菌物学相关(食药用菌栽培与育种、菌类食品加工、菌物药、菌物饲料、菌物肥料等)教学、科研、生产技术开发与推广经营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

师资队伍

须有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专任教师队伍。其中培养单位每个专业应拥有2~3名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承担专业主要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少于12人,生师比不高于18:1,承担专业主要课程的任课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应不低于80%,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30%,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不低于50%。

教学条件

专业所在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须达到教育部公布的指标要求。首先,各培养单位必须拥有与所办专业相关的丰富的图书资料,包括图书、期刊、数字化资源和检索工具等。其次,培养单位公共图书馆应具有数量丰富的专业图书和专业期刊,专业期刊种类不少于30种,专业图书生均不少于30册。再次,选用符合专业规范的教材。最后,培养单位应为学生提供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等。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仪器设备较为完整,安全措施规范,可以有效保证教学实验的顺利开展,满足基本教学需要。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学校共有3所,高校的专业排名为:

艾瑞深2024中国大学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研究型/应用型),A++档次的学校3所,学校排名依次为:

参考资料

开设院校.阳光高考.2023-05-16

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概况.中国教育在线.2023-05-05

..2023-05-05

..2023-05-05

gaokao.chsi.com.cn.阳光高考.2024-05-13

菌物科学与工程.www.gaokao.cn.2024-05-20

菌物科学与工程.www.shanghairanking.cn.2024-05-20

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研究型),天津农学院、吉林农业大学第一.www.chinaxy.com.2024-04-21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