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塔玛齐格特语

塔玛齐格特语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学科门类属于文学,专业类别为外国语言文学类,修业年限四年,授予文学学士

塔玛齐格特语专业属于小语种专业,隶属于亚非语言文学学科下的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塔玛齐格特语言基础以及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其能够胜任翻译、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等相关职业。毕业生可以在外企从事塔玛齐格特语翻译工作,为企业提供翻译服务,实现跨国沟通和交流。

专业发展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高等院校开始设立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其中包括塔玛齐格特语专业。该阶段虽然开始了塔玛齐格特语专业的培养,但规模不大,培养水平也比较低。到了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加深,国际交流频繁,外语人才的需求日渐增长,塔玛齐格特语专业在这一背景下得以迅速发展,培养规模逐渐扩大,用人需求逐步增加。进入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后,塔玛齐格特语专业的培养形式和内容逐渐丰富起来,涵盖了拓展基础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培养了一批批具备高水平外语翻译能力的人才。

21世纪至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塔玛齐格特语专业的培养也随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参加有关塔玛齐格特文化的社会实践和研究,尽可能提高其在跨文化交流和沟通方面的水平。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 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 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知识要求

掌握塔玛齐格特语基本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和翻译等技能,能够流利地运用塔玛齐格特语进行交流和表达。人文素养广博、实践能力过硬: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各种任务和项目,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较高的敏锐度,能够把握国际形势和趋势,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课程体系

该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基础塔玛齐格特语、中级塔玛齐格特语、高级塔玛齐格特语、阿拉伯综合、塔玛齐格特语口语、塔玛齐格特语视听说、塔玛齐格特语新闻阅读、塔玛齐格特语文学以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当地文化的研究学习等。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专业实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专业应根据培养方案制订实习计划,确保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详细的内容和步骤、专业的指导和考查。创新创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各专业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实践计划,开展学科竞赛、学习兴趣小组、学术社团、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民情和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各专业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制订社会实践计划,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国际交流活动旨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能力。各专业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和自身条件,有计划地开展国际夏令营、短期留学、国内外联合培养等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

毕业写作

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写作应符合学术规范,可采用学术论文、翻译作品、实践报告、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除翻译作品外,一般应使用所学外语撰写。各专业应制定毕业论文选题、开题、写作、指导和答辩等相关规定,明确指导教师职责、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和质量规范,指导过程应以适当形式记录。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专业学生可选择在塔玛齐格特语、法律(非法学)等方向上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或者出国留学深造。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高校教师、翻译、塔玛齐格特语研究、外资企业、旅游公司等相关工作。

师资队伍

师资结构

外语类专业应有一支合格的专任教师队伍,形成教研团队。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应合理。有条件的高校应聘请外籍教师。应用型专业应聘请行业指导教师。各专业专任教师应不少于6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非通用语种专业专任教师不少于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不低于30%。各专业生师比不高于18:1。

教师素质专任教师应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资格和条件,履行相关义务;具有外国语言文学类学科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学历;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熟悉外语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以及教学反思和改革能力;具有明确的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外籍教师的聘任应根据岗位需要,达到上述条款中所有适用标准。

教师发展

各高校应制定科学的教师发展规划与制度,通过学历教育、在岗培养、国内外进修与学术交流、行业实践等方式,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教学和研究能力。教师应树立终身发展的观念,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教学条件

教学设施

教学场地和实践场所在数量和功能上应满足教学需要,并配备专职人员对教学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根据国家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一般不小于9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3000元;每百名学生教学用计算机不少于10台,每百名学生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不少于7个。

信息资源

图书资料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所需;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生均图书不少于10册,并有一定比例的外文图书和报刊;生均年进书量不少于4册。拥有本专业相关的电子资源;拥有覆盖学习及生活场所的网络系统;具备开发和运行网络课程的基础条件。

教学经费

教学和科研经费有保障,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根据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1000元,并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提高教学经费的投入。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学院介绍.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05-04

塔玛齐格特语.中国教育在线.2023-05-04

中美小语种教育比较研究.中国知网.2023-05-04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册).国家高等学校课程标准.2023-05-10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