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江汉大学

江汉大学

江汉大学(英文:Jianghan University,缩写:JHUN),简称“江大”。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2018年,学校被评为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981年,原江汉大学创建,1998年8月,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和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合并,在新址建设新的江汉大学。2001年10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在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四校基础上合并组建新江汉大学。2002年6月,学校整体搬迁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截止2024年7月,学校总占地面积2036亩,校舍建筑面积90.42万平方米。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2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74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省重点学科5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临床医学等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2022年,江汉大学成为湖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5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同年底,湖北省确定11所高校11个学科为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其中4个重点建设学科,江汉大学名列其中。在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江汉大学位列250名。

历史沿革

 四校渊源

武汉教育学院

1952年10月,武汉市教师学院创建。1953年8月,更名为武汉市教师进修学院。1980年,更名为武汉教育学院。1990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12所示范性教育学院之一。

武汉市职工医学院

1958年,武汉第二医学院、武汉中医学院创办。1961年,与武汉市医学专科学院合并,更名为武汉市医药专科学校。1984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列入国家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在1992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成人高教先进学校”。1999年,随着新江汉大学筹备工作的开展,学院恢复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两个专业的普通本科学历教育。

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

1978年,武汉市机械工业技工学校大专班、武汉市化工研究所大专班建立。

1981年,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创办,1993年5月,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

原江汉大学

1952年12月,武汉市贸易干部学校创办;1954年12月,更名为武汉市商业干部学校;1958年9月,更名为武汉财贸学院;1959年12月,改为武汉财贸干部进修学院;1962年1月,更名武汉市财贸干部学校。

1951年12月,武汉市第一师范学校创办;1977年8月,更名为武汉师范学院分部;1978年6月,更名为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部;1981年8月,改为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

1980年10月,武汉大学分校、华中工学院分院、湖北财经学院分院、武汉工学院分院创办。

1981年10月,武汉大学分校、华中工学院分院、湖北财经学院分院、武汉工学院分院合并组建江汉大学。

1982年,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武汉市财贸干部学校并入江汉大学。

新江汉大学

1998年8月,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和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合并,在新址建设新的江汉大学。2001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四校基础上合并组建新江汉大学。2002年6月,江汉大学迁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占地面积共2036亩,校舍建筑面积达到75.48万平方米。2010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学校被评为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被评为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19年,中国工程院谢先启院士加入,江汉大学成为第一家拥有全职院士的湖北省属高校。 2021年,江汉大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批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获批省部共建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2年,江汉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被评选为首批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 2023年,江汉大学首次招收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2023年9月6日,江汉大学认知与情感障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组认定论证。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止2023年2月,学校共有17个学院,77个本科专业。

以上资料来源于

师资力量

截止2023年2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69人,其中正高191人,副高500人,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比例达到50.4%。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另有国家级人才计划人选20人、省级人才计划人选43人,形成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多名教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楚天园丁奖”“荆楚好老师”等称号。

学科建设

截止2024年7月,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2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省级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省重点学科(含培育)5个,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表格数据时间截止至2022年)

教学情况

截止2023年2月,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临床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6门。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4个、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和省研究生工作站9个。学校有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7个。

(表格数据时间截止至2022年)

学校合作

截止2023年4月,学校先后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65个高校或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每年近百余名教学科研人员因公出国(境)。校龙舟队参加乌干达龙舟赛连续3年获总冠军。学校与爱尔兰香农理工大学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英、法、日、韩等国高校开展校际交流和交换生项目,每年派学生赴国(境)外参加学习交流,有在籍留学生280余人,建成纳米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等国际联合实验室12个。武汉市首个获批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类重点引智项目的市属单位,获批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13项。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江汉大学图书馆,截止2023年12月,馆藏纸质图书总量达230万余册,电子书刊306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011种。引进了中外文数据库28个。馆内加入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数据库内容已经基本涵盖学校所有学科专业,实现了与全国高校图书馆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

学术期刊

《江汉学术》

《江汉学术》是国家批准的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由江汉大学主办,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特色栏目有“现当代诗学研究”(教育部名栏)、法律专栏“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视域与新话语”(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艺术专栏“艺术史论新视野”等。刊物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社科院社科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收录期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等收录。

2022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的数据显示,2021年复合影响因子为1.771,在618种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排名第111;复合总被引频次1251次;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0.873;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为63.234,位居Q2区。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江汉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是“湖北省优秀期刊”和“《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医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建筑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学科教育理论方面的学术论文,辟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研究”等特色栏目。刊物为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数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来源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

2022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技术)》的数据显示,2021年复合影响因子为0.754,在285种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中排名第108;复合总被引频次593次;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0.389;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为63.008,位居Q2区。

科研平台

截止2023年2月,学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体育科普基地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3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拥有湖北省自科基金重点项目创新群体1个,省科技创新团队14个。学校获得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300余项,其中获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1项,以课题承担单位承接国家科技重点计划项目3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1项。学校先后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励135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和一等奖5项。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多名本科生、研究生在校期间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优秀本科学生进入北京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2020年9月,“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江汉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湖北省农业生物种质基因检测鉴定中心”两个系统生物学研究院的新科研平台正式揭牌。

(表格数据时间截止至2022年)

科研成果

截止2023年2月,学校获得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300余项,其中获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1项,以课题承担单位承接国家科技重点计划项目3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1项。学校先后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励135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和一等奖5项。学校拥有省级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省重点学科(含培育)5个,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截止2023年2月,学校有70余项成果实施转化和推广应用,其中包括:柔性显示基板材料聚亚胺制备技术、品种鉴定新技术——多核酸多态性(MNP)标记方法、制定国家首个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的行业标准、构建国家授权水稻品种DNA指纹数据库、制定中国爆破协会团体标准3个。

(表格数据时间截止至2023年2月,只列举部分)

学校排名

在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江汉大学位居271位。

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江汉大学位居267位。

在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江汉大学位居250位。

校园文化

校徽

江汉大学校徽,整体呈圆形,蓝白两色,主体图案为“江”“大”两汉字的变形体,圆环上半部分为中文“江汉大学”,下半部分为英文名Jianghan University。

江汉大学校徽,其中“大”字呈一伸开双臂的人形,“大”字人形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江”字的左右结构分别布局人形左右,蕴含抽象的“书本”和汉字“工”。 “江”字左侧结构寓意“书本”,右侧结构“工”代表理工、工作和应用及两者结合。

校训

立德、致用、兼容、创新

立德:学校崇尚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使学生树立高尚品德,成为做人的榜样。致用:学校办学贴近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重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兼容:学校崇尚宽广胸襟以罗致各类学术人才,营造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创新:学校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并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

校旗

呈矩形,红底白字,胡耀邦同志题写的校名居中排列。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更新时间:2024年4月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校园风貌

理科楼

江汉大学的文科群楼和理科群楼,临水而建,形成雄鹰展翅的建筑风格。

艺术半岛

2001年,新江汉大学建成,引三角湖畔的湖水进校园,修建校河,将学校的教学区与运动区隔开,保证教学区的宁静,也起到疏通排水的作用。最终形成三面环水的“艺术半岛”。

所获荣誉

2015年,荣获“省高校国防教育科研论文评审优秀组织单位”奖。

2019年,荣获“2017—2018年度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2020年,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志愿服务工作中被评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单位”。

2021年,被评为“武汉市道路交通文明安全单位”。

2021年,被评为”全市平安建设优胜单位”。

2022年,被授予”全市绩效管理综合考评立功单位”奖。

2022年,荣获“中国爆破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23年,江汉大学位列2023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306名。

参考资料

学校标识.江汉大学.2023-05-06

江汉大学概况.江汉大学.2023-04-28

2021—2022学年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江汉大学信息公开.2023-05-06

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北大浙大居前三.大众日报-百家号.2025-04-15

江汉大学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江汉大学信息公开.2023-05-06

学校简介.江汉大学.2025-02-07

专业介绍.江汉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5-15

荣誉丨我校著名校友夏菊花当选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江大一周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2023-05-06

优秀校友介绍.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3-05-06

江汉大学.江汉大学.2024-05-16

现任领导.江汉大学.2023-04-28

看!江汉大学这份最新成绩单.极目新闻.2024-09-11

江汉大学校友会关于校友界定的说明.江汉大学.2023-05-06

四校渊源.江汉大学.2023-05-11

江汉大学医学院院史撷粹.江汉大学.2023-05-11

江大首招博士生人才培养全覆盖.汉江大学.2023-05-06

认知与情感障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组认定论证.江汉大学.2024-01-25

职能部门 直属单位 附属单位 学科性学院 科研机构.江汉大学.2024-04-17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头条:江汉大学重磅官宣!.江汉大学.2023-05-09

谢先启.江汉大学.2023-05-30

谢礼立院士简介.江汉大学.2023-05-06

王复明院士受聘我校特聘教授.江汉大学.2023-05-06

我校聘请中交二航局总经理张鸿为特聘教授.江汉大学.2023-05-06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受聘我校特聘教授.江汉大学.2023-05-06

著名作曲家、声乐教育家姚峰受聘为江汉大学特聘教授.江汉大学.2023-05-06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朱兵教授受聘为我校特聘教授.江汉大学.2023-05-06

我校章红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汉江大学.2023-05-06

教育部关于追授于瑾同志“全国优秀教师” 荣誉称号的决定(教师〔2019〕7号).江汉大学.2023-05-06

我校教师王红波被评为2020年湖北省荆楚好老师.江汉大学.2023-05-09

我校商学院顾震宇教授荣获荆楚好老师荣誉称号.汉江大学.2023-05-09

“寻访荆楚好老师”专题报道医学院余薇副教授倾心教书育人先进事迹.江汉大学.2023-05-09

我校5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江汉大学.2023-05-09

本馆介绍.江汉大学图书馆.2024-05-14

江汉大学图书馆.江汉大学.2024-05-17

《江汉学术》编辑部.江汉学术.2023-05-06

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知网.2023-05-11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汉大学学报.2023-05-06

江汉大学迈向建设高水平城市大学新征程(长江日报).江汉大学.2023-05-06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全国首家!省部共建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汉揭牌.江汉大学.2023-05-09

江汉大学都市时尚体育科普基地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体育科普基地.江汉大学.2023-05-09

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江汉大学.2023-05-09

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机构.江汉大学.2023-05-09

中国教育在线:江汉大学荣获2022中国爆破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汉大学.2023-05-11

我校多项成果喜获社科优秀成果奖.江汉大学.2023-05-11

我院教师喜获第十八届湖南医学科技奖.江汉大学.2023-05-11

我校科技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江汉大学.2023-05-11

《覆膜滤料高效袋式除尘器应用》项目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江汉大学.2023-05-11

我校多项成果荣获2017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江汉大学.2023-05-11

中心主任陈禅教授主持完成的“豇豆新品种选育”获得2011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汉大学.2023-05-11

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软科.2024-05-15

江汉大学校徽释义.江汉大学.2023-05-06

江汉大学校训释义.江汉大学.2023-05-06

三顾茅庐的盛情———李进才出任新江汉大学第一任校长.江汉大学.2023-05-06

李强接任我校第三任校长.江汉大学.2023-05-06

省委、市委决定张幸平同志任江汉大学校长.江汉大学.2023-05-06

拼搏创业勇担当 履职尽责做表率 —— 设计学院2009届校友魏凯被评为潍坊市奎文区最美政协人.江汉大学.2023-05-06

人民日报刊登报道《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一天》采访我校毕业生胡丹校友创办的企业.汉江大学.2023-05-06

理科楼群.江汉大学.2023-05-07

美丽校园见成效,民生工程同发力.江汉大学.2023-05-07

我校荣获省高校国防教育科研论文评审优秀组织单位.江汉大学.2023-05-07

我校荣获2017-2018年度武汉市文明单位称号.江汉大学.2023-05-07

我校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志愿服务工作中获得多项荣誉.江汉大学.2023-05-06

我校被评为“2021年度武汉市道路交通文明安全单位”.江汉大学.2023-05-07

我校荣获2021年度全市平安建设优胜单位.江汉大学.2023-05-07

我校被授予2022年度全市绩效管理综合考评立功单位.汉江大学.2023-05-07

2023年ABC中国大学排名.中国大学排行榜.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