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羊祜

羊(221年-278年),字唐英,被封征南大将军、钜平侯,魏晋时期泰山郡南城县人,被世人尊称为“羊公”。

羊祜出身名门,祖上世代为官,父亲为上党郡太守羊衜[yáng dào],母亲是汉末名士蔡邕[cài yōng]之女。羊祜早年多次拒绝征召,直到中年出仕,正值魏晋交替,深得司马家信任与器重。司马炎想要灭吴,命羊祜镇守荆州,之后羊祜坐镇荆州十年,这期间知人善用,屯田整军,一边与吴国边境将士对峙,一边主张怀柔政策,收拢民心,并且通过十来年的研究和策划,在晚年时为晋朝贡献平吴之策。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年)羊祜去世。羊祜少有军功,却被誉为一代名将,虽多次拒绝加封,依然位至三公,被封钜平侯(多次加封南城郡侯,都被羊祜坚拒)。

羊祜生前虽未能见到平吴策的实施与三国归晋的一统,但他提前为三国归晋做好了战略准备与规划,同时也为灭吴之战储备了众多人才。在羊祜死后两年,晋朝君臣正是按照羊祜生前制定的灭吴之策,一举灭吴,实现天下一统。

羊祜手握重兵而心怀仁义,深受朝廷信任与百姓爱戴,其死后,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都为之悲痛万分,司马炎为之素衣痛哭,追赠侍中、太傅,赐谧号“成”。襄阳市百姓在岘山上为其立碑建庙,前来祭拜的人无不感念羊公的仁德而流泪,其碑故又名堕泪碑。

人物生平

出身名门

羊祜出身名门,祖上世代为官,且都以清廉著称,祖父羊续,担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担任上党太守;伯父羊秘,任京兆太守;叔父羊耽任泰山太守,后官至太常。母亲蔡夫人是汉末名士蔡邕之女,叔婶(羊耽之妻)辛宪英是汉末名士辛毗之女。姐姐羊徽瑜嫁给了司马懿长子司马师,被封景献皇后,也就是弘训太后。

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羊祜出生于当时的泰山郡南城县。魏明帝青龙元年(233年),羊祜父亲去世,此时的羊祜不足十三岁。

年少不凡

由于出身名门世家,羊祜自小就受到非常好的教育,见识也非同一般。长大后更是谈吐不凡且高大英俊,当时泰山郡新上任的将军夏侯威在见到羊祜之后,断定羊祜日后必有所为,于是力主将自己的侄女嫁给羊祜。

明智避官

早年的羊祜不肯入朝为官,他曾多次被推举为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五府也纷纷任命他,但他都一一谢绝了。

曹叡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cáo ruì]去世,魏哀帝曹芳继位。曹爽征召羊祜与王沈,羊祜谢绝。正始十年(也是嘉平元年,即249年),曹爽在与司马懿的权势争夺中大败,羊祜的岳父夏侯霸投降蜀汉。对此,羊祜不仅不避嫌,还对夏侯氏礼遇有加。

中年出仕

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255年),身为大将军的司马昭派人征辟羊祜,羊祜以母丧在身为由拒绝。而后,朝廷又来了诏书,拜羊祜为中书侍郎,这次羊祜没有拒绝,不久又升为给事中、黄门郎。甘露五年(260年),曹髦曹髦[cáo máo]被杀,司马家扶持曹奂曹奂即位,羊祜被封为关内侯。羊祜不愿意待在皇帝身边做一个侍从之臣,于是请求出宫补缺职位,从而改官为秘书监,等到建立五等爵制,羊祜受封为钜平子。

景元四年(263年),蜀汉投降后,钟会居功自傲有了谋反之心。羊祜因叔母辛宪英的提醒“钟会处事恣意放肆,不是久为人下的态度,恐怕早晚会有异志”,也对钟会有所质疑。景元五年(264年)正月,钟会与姜维兵变失败被杀,羊祜被任为相国从事中郎,与荀勖[xún xù]一起掌管中书机密大事。

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马昭中风猝死,其子司马炎继承晋王爵位和相国职位。羊祜也随之升任中领军,在宫中执勤,执掌禁军,成为司马炎看重的重臣。同年十二月(266年2月),曹奂曹奂禅位,司马炎登上帝位,为晋武帝。晋朝开国大封功臣,羊祜进升为中将军加散骑常侍,爵位升为郡公。羊祜坚决推辞封爵,于是朝廷把羊祜原本的爵位钜平子改封为钜平侯。司马炎为羊祜的谦虚所感动,特意下诏赞美并加封羊祜为左仆射、卫将军,赐给他本营兵士。

坐镇荆州

泰始五年(269年),司马炎想要灭吴,任命羊祜为荆州市诸军都督,假节,同时也保留散骑常侍、卫将军的原官不变。荆州是晋、吴战线的前沿,双方经常发生战事冲突。

羊祜率军出任荆州,坐镇襄阳。在襄阳,羊祜屯田整军,开设学校,安抚百姓。甚至想要投降的人羊祜都任其来去自由,这使羊祜深得江汉人心。羊祜的举措使两国边境不再紧张,出现了难得的和平与安宁,于是百姓安居乐业,士兵屯田存粮,粮仓日渐充足。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嘉勉羊祜在荆州治军有方,屯田有成,特下诏书召羊祜回京接受封赏,在羊祜的原官上再加封车骑将军,开建府署设置僚属,如同三司的礼制。羊祜上书想要辞让封赏,但是没有得到皇帝的同意。

泰始六年(270年),吴国名将陆抗镇守荆州市,与羊祜对峙。泰始八年(272年),晋吴西陵之战,羊祜派荆州刺史杨肇攻打陆抗,在有优势兵力的情况下因为被陆抗破坏了道路而粮草跟不上,因此在杨肇战败之后只得被迫退兵。此战因为救援不利羊祜被贬为平南将军。西陵之战的失败,让羊祜明白面对陆抗这样的名将不能操之过急,而要坚持怀柔政策,攻心为上,以达到收拢民心的效果。在羊祜的经营与治理下,很多吴国的人纷纷转而投晋。而且,与吴军对战,羊祜从不实施计谋与手段,不论敌我,都给予足够的尊重。所以,就算是吴人,都对羊祜心悦诚服,另外,羊祜与陆抗虽为对手,却同时惺惺相惜,建立了深厚的战时友谊。274年秋,陆抗病逝。

平吴之策

咸宁二年(276年)十月,司马炎下诏表彰羊祜在与吴军作战时的功劳,加封羊祜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有权征召官吏。羊祜从吴国童谣中意识到水军的重要性,于是上书将大将王濬[wáng jùn](又叫王濬[jùn])留在益州,密令其修造舟船,训练水军,为日后与吴国的战事做准备。羊祜修缮兵器,训练士兵,为灭吴而积极备战,同时上书请求讨伐吴国。羊祜伐吴的主张得到了中书令张华度支尚书杜预以及晋武帝司马炎的赞同,但同时也遭到了重臣贾充冯紞[féng dǎn]、荀勖等人的反对。

咸宁三年(277年),司马炎下诏,对异姓大功臣封郡公或郡侯,其中钜平侯羊祜被封为南城郡侯,对此羊祜坚决推辞,不愿接受。后来,羊祜因为在与吴军的战事中有功,而要加封爵位与土地时,羊祜请求赐给他舅舅的儿子蔡袭。于是蔡袭被封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咸宁四年(278年),羊祜身体患病,请求入朝见晋武帝,到达洛阳市时,适逢姐姐景献皇后出殡,悲痛至极。羊祜向晋武帝当面陈述自己所制定的伐吴之策。对此,晋武帝想要让羊祜带病卧床监护诸将,但羊祜认为,平吴之战的实施并不需要自己亲自参与,所涉及的功劳与名分也应与自己无关,当下最紧要的是找到接替自己的人。十一月,羊祜病情加重,推举杜预作为自己的接替人。

在羊祜去世两年后的咸宁六年(280年),司马炎与杜预等人按照羊祜提前设计好的伐吴策略灭吴,天下重归一统。在庆功宴上,大臣们纷纷向晋武帝祝贺,然而晋武帝司马炎却手持酒杯流泪说:“这是太傅羊祜的功劳。”

死后哀荣

278年,羊祜将杜预推举为自己灭吴计划的接班人之后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八岁。羊祜的死让皇帝非常悲痛,穿素衣为之哭泣。南州人听闻羊祜去世的消息,没有不痛哭的,商铺都暂停营业,街巷里哭声不断。就连吴国边境的守军也都因为羊祜的死而哭泣落泪。朝廷赐给羊祜达官贵族专用的棺木,朝服一套,钱三十万,布一百匹。皇帝下诏赞美羊祜生前的忠诚与功德,追赠侍中、太傅,持节如生前一样。”

羊祜留有遗嘱,不让把南城郡侯印放入棺材中。皇帝只得依他,并且在离城十里以外靠近皇陵的地方为羊祜赐地一顷,用来安葬他,赐谧号“成”,同时下诏表示尊重羊祜(拒绝加封南城郡侯)的意志,恢复他原来的封号(钜平侯),以彰明他高尚的美德。

羊祜的死讯传到襄阳,襄阳百姓在岘山上为羊祜建碑立庙,每年都按时祭祀。祭拜的人看着石碑就没有不痛哭流涕的,杜预为此将石碑命名为“堕泪碑”。荆州的人为羊祜的祜字避讳,屋室都不再称为户而改称为门,把户曹改为辞曹。

为官举措

知人善用

羊祜坐镇荆州十年,基本奠定了灭吴一统的格局,同时还为国家选拔储备了众多优秀人才。

王濬本是羊祜帐下参军,备受羊祜赏识。通过羊祜举荐,王濬历任巴郡太守、广汉太守、益州刺史,因为表现出色,晋武帝司马炎原本想让王濬担任大司农,不过刚好羊祜受吴国童谣提醒,上书将王濬留在益州,训练水军,为后来灭吴之战做准备。刘弘最初也只是羊祜帐下的参军,羊祜看他德才兼备,非常器重,在羊祜的引荐之下,后来刘弘都督幽州诸军事、领乌丸校尉,治理北方,成绩显著。更是在晋惠帝时,出任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平定藩王内乱。羊祜在临终之前,举荐了杜预作为自己灭吴大业的接班人,担当伐吴大任。后来在羊祜去世两年后,杜预按照羊祜生前所设计的灭吴策略一举灭吴。

羊祜举荐人才从来不看个人亲疏关系,而主要看是否真的对国家有用,更不会以此来居功。甚至,在举荐人才过后都要销毁文本底稿,因此朝堂上的很多重臣都不知道是羊祜举荐了自己。

屯田整军

羊祜刚到荆州市时,军队中连一百天的存粮都没有。羊祜到任后,抓紧屯田整军,一方面通过怀柔政策获取民心,另一方面通过实际行动与吴军达成一种诚信交兵的默契,使边境不再紧张,从而戍守巡逻的将士减半,多出来的将士人力全部可以投入屯田生产中,累计分给士卒农田八百多顷,数年时间就积累了十年的存粮。在空闲时,羊祜自己也经常褪下官服,不披甲胄[zhòu],亲自下地务农。

怀柔政策

羊祜坐镇荆州,采取怀柔政策,攻心为上,弥合三国争霸中日渐分裂的民心,哪怕面对吴军,也给予足够尊重,从不搞阴谋诡计,使得本来关系紧张的边境出现了难得的默契与平和,不少吴人前来投靠归顺,羊祜本人更是与孙吴名将陆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有人俘虏了两名吴国少年,羊祜不仅不为难他们,还派人送他们回家。后来吴将夏详与邵顗[yǐ]前来归顺,那两个少年的父亲也带领家属一同归附。吴将陈尚与潘景来犯,羊祜率军击杀他们,但同时又敬重他们死得有节操,派人殡殓他们的尸体。陈尚与潘景的家人前来迎丧,羊祜按礼遣还他们。吴将邓香攻打夏口,被羊祜给活捉了,羊祜不仅没杀他,还赦免并且放了他。邓香感念羊祜的恩德,率领自己的部下军队前来归顺。羊祜出兵与吴国作战,在吴国境内的时候,会就地收割当地的谷子以补充军粮,但是每次羊祜都会算计清楚,用绢等物品给予当地百姓足够的补偿。很多时候在江游猎,羊祜都严格限制在晋的地界上,坚持不能越界。就算有被吴人先打中的猎物,跑来晋地后被晋国的士兵所得,羊祜也都要将其归还吴人。所以尽管分属敌对阵营,但是吴国边境上的将士都对羊祜心悦诚服,称呼羊祜为羊公。

伐吴之策

羊祜镇守荆州市十年,通过对局势的细致观察与精心谋划,于临终前向司马炎献出自己的平吴之策:一方面,羊祜指出讨伐吴国天下归晋是大势所趋,吴国之主孙皓性情放纵,残暴多疑,不灭东吴,百姓与将士都没有安宁的日子,而且,完成统一大业,也是光大先帝功勋,实现无为而治之举;另一方面,羊祜以蜀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依然很快灭亡为例子,驳斥了那些认为东吴可凭借长江天险抵抗晋国的言论;同时,羊祜针对伐吴之战做出具体的设计与部署,建议皇帝以四路大军伐吴:梁州、益州的水军沿长江而下,直插东吴心腹,荆州大军向南渡过长江,直取江陵,豫州大军进攻夏口,切断东吴上下游之间的联络,再由徐州、扬州、青州与州的军队多路并进,直扑建业;最后,羊祜断定,在做战的过程中,孙吴军队由于本土作战,有着退守后方的念头,自然在战斗中就不会那么坚决,而晋军深入敌国,必然有着破釜沉舟死战到底的决心。

为人处事

重孝道礼仪

羊祜母亲蔡夫人病逝,羊祜赶回泰山郡奔丧。紧接着,兄长羊发又因为哀痛过度而撒手人寰。羊祜服丧守礼十多年,以操守纯朴自居,诚恳的样子像个儒生。

清廉而俭朴

羊祜虽身居高位,但是他的穿着都非常简朴,所领到的俸禄也都用于资助族人与赏赐军士,到死时,家中也没有多余的财产。羊祜的女婿曾劝羊祜为将来做好打算,置办一些家产,等到告老还乡时有所保障。羊祜当时沉默不语,后来对后辈们表示,(女婿)这样的建议可以说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身为臣子在地方任官,要是一心只想着自己的私欲,那就会背弃公心,这是非常糊涂的。

因为年事已高,羊祜曾在写给堂弟羊琇[yáng xiù]的书信中表示,等到安定了边境,就回归故里,只需要准备一块能容下棺材的墓地就好。自己作为清贫的读书人而身居高位,不能想着追求富足,而疏广就是自己的榜样。

无惧诋毁

羊祜忠诚无私,讨厌邪,于是招来了荀勖冯紞等人的忌恨。他们的远房外甥王衍曾到羊祜那里去陈说事情,言辞很雄辩,羊祜却对他不以为然,于是王衍激愤的撩起衣襟起身离开,对羊祜极不尊重。羊祜对太子宾客们表示,王衍(王衍字夷甫)虽盛名在外且身居高位,但却是一个伤风败俗之人。在西陵之战中,本来羊祜安排王戎(王衍的堂兄)率军接应杨肇,但是王戎却按兵不动,最终导致西陵之战的失败,羊祜依据军法想要杀王戎。所以王戎与王衍都怨恨羊祜,经常污蔑诋毁羊祜。当时的人们总结说:“只要王戎与王衍执掌大权,羊公就会受到诋毁。”

人物评价

与羊祜同时期的太原人郭奕评价羊祜为“当今颜回(颜回)转世”。

司马炎登上帝位之时,将羊祜升官为中军将军,并加封爵位为郡公,羊祜坚决推辞,最后只接受了爵位为侯。对此,晋武帝下诏评价羊祜“执德清,忠亮纯茂,经纬文武,謇正直。”

吴国名将陆抗与羊祜亦敌亦友,惺惺相惜,曾称赞羊祜比得上乐毅和诸葛孔明。

唐朝房玄龄在《晋书》中评价羊祜有先见之明又不肯自我夸耀。

唐建中三年(782年),颜真卿上奏建议追封古代六十四名将,设庙享奠,这其中就包括“晋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

北宋宋徽宗时期,宣和五年(1123年),朝廷为古代七十二名将设庙,其中依然有羊祜。

人物轶事

转世传说

传言在羊祜三岁之时,有一天奶妈抱着羊祜出去玩。年幼的羊祜在东邻的一个树洞中找到了一个金环。东邻说:“我的儿子七岁的时候掉到井里淹死掉了,他活着的时候就玩过这个金环,但是不知道他丢到了哪里,他死后就没有了(金环的)踪迹。”于是请算命的先生来算算羊祜的前世,结果算出羊祜的前世正是东邻的儿子。

生而不凡

年少时的羊祜曾在大汶河边上游玩,有次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细细打量着羊祜,称赞说:“这个孩子真是生的好相貌啊,将来必定在六十岁之前能够为天下建立功业。”说完,老人就消失不见了,没有人知道老人是如何去了什么地方。后来长大的羊祜高大英俊,举止言谈不凡,泰山郡的新任将军夏侯威断定羊祜日后必成大器,力主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他。

先见之明

曹爽大权在握时,想要收买人才,征诏羊祜与王沈,王沈禁不住为官的诱惑想要站队曹爽,于是劝羊祜与自己一起就征,羊祜拒绝,并表示把自己交付给人家(指在曹爽与司马懿之争中站队曹爽)去为别人做事,谈何容易。后来,曹爽(在与司马懿的斗争中)失败,身为曹爽部下的王沈幸运地没被清算,王沈感慨总算体会到了当初羊祜所表达的意思。羊祜却谦虚地表示事情的发展自己也始料未及,一切都是巧合。唐朝房玄龄在《晋书》中针对此事评价羊祜有先见之明又不肯自我夸耀。

折臂三公

曾有善于看风水的人,说羊祜的祖坟之上有帝王之气,若是在墓地开凿,(帝王之气)就会遭到破坏,而且还会断了子嗣。羊祜果断在自家的祖坟挖开一个口子,那位看风水的表示还能出个“断臂三公”。后来羊祜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手臂,同时官至三公且没有儿子。

不趋炎附势

司马家与德阳乡主的权力之争引发“高平陵之变”,曹氏大败,司马懿免去曹爽曹羲曹训的官职,夺去他们的兵权。羊祜的岳父夏侯霸身为曹爽所倚重的大将,不想受制于人,于是投降了蜀汉。因为此事,从前与夏侯家关系不错的亲朋世家都对夏侯家避而远之,只有羊祜不仅不避嫌,还对夏侯氏礼遇有加。

羊祜入仕之时,正是高贵乡公在位,高贵乡公喜好写文章,很多做官的人都献诗献赋,汝南和逌[hé yōu]因为违背君意而被斥责,羊祜处在他们中间,并不因此而待人有所亲疏不同,当时有见识的人都赞赏羊祜的为人。

亦敌亦友

羊祜坐镇荆州十来年,孙吴名将陆抗也同样驻守荆州,与羊祜对峙。两人虽属不同阵容,但却惺惺相惜,互为对手又互相信任。陆抗曾称赞羊祜比得上乐毅和诸葛孔明。陆抗生病时,羊祜给其送药,虽为对手,但是陆抗却安心服用没有任何疑心,面对手下人的劝说,陆抗笑着表示羊祜不是那种下毒的人。

喜爱山水

羊祜只要有空闲,就必然会去岘山,摆酒设宴,赏景赋诗,从早到晚不知疲倦。曾经对从事中郎邹湛等人感叹说道:“自从有了宇宙,便有了这座山。从古至今,有无数贤人名士来此登上这座山眺望远方,就像现在的你和我一样!他们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埋没消散,不为人知,想起来就不禁让人感到悲伤。如果死后有在天之灵的话,那魂魄也应该登上这座山。”邹湛回应说:“羊公的美德四海第一,道承前代先哲,好的名望,必定能够像这座山一样永久的流传下去。至于我们这些人,就像羊公所说的那样,随着时间流逝,湮灭[yān miè]在历史长河中”

亲属关系

后世纪念

羊公碑

羊公碑又名“堕泪碑”,位于湖北省襄阳市的岘山上,是羊祜的死讯传到襄阳时,襄阳百姓为怀念羊祜的功德所建,百姓们每年都按时祭祀。祭拜的人看着石碑都会因想到羊祜而伤感,忍不住痛哭流涕,杜预为此将石碑命名为“堕泪碑”。

南齐时,主管襄阳的将领张敬儿襄阳城西大造宅第,聚敛财物,不听劝谏的要把岘山上的羊公碑移走,然后在那个位置建台,堕泪碑因此遭到破坏与毁弃。南梁大同十年(544年),羊公碑又被重新竖立了起来。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诗《与诸子登岘山》中写道:“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宋代理学家林希逸也作诗《堕泪碑》:“ 叔子今何在,风流缓带时。伤心因睹物,堕泪遂名碑。剥落银钩古,凄凉玉箸口。生前驱万马,身后立双。人物襄阳记,莓苔太白诗。羊公岂无德,戎衍却堪悲。”

后来,随着时间流逝,羊公碑被毁。1983年,由襄阳市文物管理处在“堕泪碑”原址上重新复建了一块“堕泪碑”,但是由于旧碑已然找不到,所以新碑上只有“堕泪碑”三个字,并无碑文。

2015年,文物专家通过历史文献,初步对“堕泪碑”碑文进行了考证,襄阳市文体新广局相关负责人黄健称,待碑文内容最终确定并通过专家审核后,文物部门将积极向市政府提出择址复建“堕泪碑”的请示。2017年,羊公碑再次重立,相关部门依托襄阳市图书馆为羊公碑的重立而特面向全市(襄阳市)招募义务书写碑文、碑记的书法家。2018年,包括羊杜二公祠、堕泪碑(羊公碑)等在内的岘山一系列历史文化建筑及配套设施全面完工,并对外开放。

艺术形象

小说形象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中有写到羊祜。

影视形象

四十集大型电视剧《羊祜大将军》又名《三国之安天下——羊祜大将军》于2020年制作完成,由湖北国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编剧张方。

参考资料

泰安市人民政府.泰安市人民政府.2023-07-20

岘山“堕泪碑”埋于铁路路基之下 近期有望复建碑文.凤凰网·湖北频道.2023-05-01

羊公碑将重立 招募书法家.襄阳市人民政府网.2023-05-16

关于对区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第13号提案的   答   复.襄城区人民政府网.2023-05-16

羊祜大将军.豆瓣电影.2023-05-0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