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
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府绥德军(今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人 ,南宋名将、词人 ,拜太傅、镇南武安宁国军节度使,充泉观使,封咸安郡王,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并称“中兴四将”。
韩世忠体格雄伟,勇猛过人,十八岁应募参军。他作战英勇,熟知兵事,在西北抗击西夏的战事崛起,后随军征讨方腊、抗击金人入侵,屡立战功。靖康之难后,韩世忠平定苗、刘叛乱,扶保宋赵构赵构即位,又在黄天荡之战、大仪镇之战先后挫败金朝,守卫淮东近十年,为南宋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宋金两朝的战争中,韩世忠反对议和,力主抗金,又曾抗疏直言秦桧误国,为此,受到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攻击。绍兴十一年(1141年),韩世忠连疏请辞,于十月罢官,晚年闭门谢客,悠游西湖以自乐,有词作《临江仙》《南乡子》等传世。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逝世,年六十三,追赠太师、通义郡王。赵昚乾道四年(1168年)追封蕲王。淳熙三年(1176年),谥号“忠武”,十五年(1188年),配宋赵构庙廷。赵惇绍熙元年(1190年),配飨绘像讫。赵昀时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韩世忠是南宋初年战功卓著的一员大将,他帮助高宗复辟,在东南战场上抗击金人入侵,被当时的人称为“中兴第一功”,为南宋政局的稳定做出巨大贡献。韩世忠的忠勇被高宗赵构评价为超迈古之名将,孝宗赵昚为韩世忠追谥时,也表彰他“自建炎中兴以来,辅佐高宗安定南宋朝廷,功勋卓著,位居诸将之首。”
人物生平
生长兵间
韩世忠少时家境贫寒,以勇武见长,能驾驭烈马,嗜酒、有任侠之气。曾有人说他将来当位至三公,韩世忠却认为这人是在侮辱自己,将其痛殴一顿。 韩世忠十八岁参加乡州招募,当时他挽强弓驰射,表现突出,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1105年),西夏骚扰边境,延安郡(今陕西省延安市延州)调兵进行抵御。韩世忠随军到达银州(今榆林市横山县党岔镇北庄村),西夏人环城固守,他奋力冲破关卡,斩杀守城敌将,将其首级扔出城外,宋军趁机发动攻击,拿下城池。之后,西夏重兵屯驻蒿平岭,韩世忠率领精锐士卒战,将其击退。
不久,西夏人又从小道来袭,唯独韩世忠布置敢死军殊死搏斗,战斗中,敌营有一名骑士表现非常勇猛,韩世忠询问俘虏的夏卒,得知这是西夏的监军驸马,旋即跃马冲阵,将其斩首。西夏兵大乱,争相奔逃。战后,经略司将其功上报朝廷,请求破格提拔韩世忠。当时主持边事的大宦官童贯怀疑汇报的真实性,只同意给韩世忠升一级,众将士都深感不平。
政和四年(1114年)五月,韩世忠跟随延路总管刘延庆到天都山(今海原县西安乡之西)筑新城。当时西夏人于藏底河筑城,已经占据了天都山,刘延庆遂率兵攻城,不能破。韩世忠趁夜登城,斩首二级,割下护城毡献给刘延庆。宋军还师,西夏军又从佛口岭来援,韩世忠先是斩杀数人,补为进义副尉。等到渡过藏底河,西夏军追了上来,韩世忠斩杀三人,因功转升进勇副尉。
山河动荡
宣和二年(1120年),睦州青溪人方腊占据方腊洞发动起义,横扫江浙,威震东南一带。童贯受命征讨方腊,韩世忠以俾将身份随统制王禀出征,与先锋王渊在杭州北关堰桥相遇。恰好起义兵蜂拥而至,王渊惊恐不知所措,韩世忠在北关堰伏兵二千,大破敌军。王渊称赞韩世忠为“万人敌”,将随身财物赠予他,并定交为友 。随后,韩世忠穷追叛军至睦州清溪峒,向山妇问得路径,持剑越险数里,直抵叛军大营,斩杀数十人,生擒方腊出峒。但前军统领辛兴宗领兵堵住峒口,抢去俘虏,占据了韩世忠功劳,待到右军都统制杨惟忠回朝奏明此事,韩世忠才因功升为承节郎。
宣和三年(1121年),宋朝决定收复燕山府,调动各路军马攻打,但都被击败。韩世忠前去见刘延庆,与苏格等五十骑抵达滹沱河时,遭遇金兵两千余骑。苏格惊慌失措,韩世忠从容地命令他们战列在高冈,不要妄动,又派人把自燕山府溃逃的宋军聚集船上,让他们停靠河岸,列阵击鼓呐喊以仗声势。然后,韩世忠跃马冲入敌阵,袭杀两名执旗金兵,苏格率占据高地的骑兵自上而下杀来,船上的宋军也击鼓高喊,金兵大乱,韩世忠领兵追击,颇有斩获。
宋徽宗末年,山东省、河北省盗贼蜂起。宣和七年(1125年),韩世忠跟随王渊讨捕,在大名府歼灭水贼,汤村击破强盗,转授秉义郎。随后,韩世忠以偏将身份随捉杀制置使梁方平专讨山东,在尉氏败杨天王、透手滑所部数千,韩王店破临沂叛军武胡所部数万,参与击败沂州徐进、青社张先、水鼓刘大郎、望仙高托山、集路贾进、莒县徐大郎、东海张等部,山东盗贼平定后,积功转拜武节郎。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韩世忠跟随梁方平守卫濬州(今河南浚县),金人大军压境,梁方平以为是红巾贼,不设防备。待到金人逼进屯子桥,梁方平脱身逃遁,致使几万人的军队溃散,韩世忠陷于敌围,挥刀力战,突围后焚桥退往开封。赵桓听说韩世忠的武勇,在别殿召见了他,询问梁方平违反军纪的细节,韩世忠汇报非常详细,被升为武节大夫。
同年八月,金兵二度伐宋,胜捷军将领张师正战败,宣抚副使李弥大将他斩首,大校李复鼓动士兵叛乱,淄州和青州市的响应者合起来有四五万人,山东再次陷入动荡。李弥大令韩世忠率所部讨伐,至临淄河,士兵不满千人,韩世忠将他们分为四队,布下铁蒺藜自断后路,因此,士兵拼死作战,大破叛军,斩杀李复,李复的残党四散而逃。韩世忠乘胜向北追击,追至宿迁市,叛军还有万人,他单骑夜入叛军营地,说大军降至,他可以保全众人性命。于是,叛军纷纷跪地求饶,韩世忠因功升为左武大夫、南充市团练使。之后,韩世忠入朝送降,钦宗召见他,赐予衣甲枪牌,并授予单州团练使的官职,命他屯驻滹沱河。
十月,正定县(今河北石家庄市)失守,韩世忠自忖滹沱形势不利,又得知王渊防守赵州(今赵县),便立即前往协助王渊。金兵攻赵州时,得知韩世忠也在,攻势越加猛烈,城中兵少粮乏,军心不稳,有人主张弃城而遁,韩世忠不听。当天夜里,天降大雪,韩世忠当即派遣三百敢死之士突袭金兵营帐,金兵首领受伤而死,士兵惊恐大乱,到天明全部逃遁。战后,韩世忠调迁嘉州防御使,后来返回大名,被总管赵野任命为前军统制。
扶保高宗
建炎元年(1127年)二月,高宗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退到济州(今巨野县),韩世忠率部前来投奔,并上书劝高宗即位。四月,赵构至南京,金朝出兵疯狂攻城,人心恐慌,韩世忠占据西王台大战逼退金兵。第二天,金兵酋帅白马三郎领兵数万进犯,韩世忠手下只有千人,便单骑杀入敌营,斩杀白马三郎而还,金兵很快溃散,南京之围自解。赵构即位后,任韩世忠为光州观察使、带御器械。韩世忠请求移都长安,出兵收复两河区域,意见未被采纳。御营重建时,他被任命为左军统制。七月,韩世忠奉命讨伐单州叛贼鱼台,打败鱼台后,又协助刘光世击败黎驿的叛军,群盗平息后,因功入朝庭宿卫。
建炎二年(1128年),韩世忠升为定国军承宣使,率部属跟随赵构南逃至扬州市,收编流散兵士万人,被授命在京西等路捉杀内外盗贼。四月,金军再犯河南省,韩世忠与翟进合兵夜袭悟室兵营,因别部宋军率先逃跑,反被金兵所趁,韩世忠奋力作战,才得以逃脱。不久后,韩世忠被召回朝廷,任鄜延路副总管,加平寇左将军,屯驻于淮阳。金朝宗室完颜宗翰听说韩世忠扼守淮阳,亲自率领主力来攻打韩世忠,韩世忠抵挡不住,乘夜引兵回撤。敌人追击,韩世忠的部队在沭阳溃散。
建炎三年(1129年),韩世忠兵败溃散,退往海边盐城市,金军追袭部队长驱南下,赵构仓促从扬州渡江逃往杭州市。韩世忠在阳城收得溃散士兵数千人,听闻高宗南逃至钱塘后,即从海道前往钱塘。当时,将官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杀死了王渊和宦官康履,逼高宗让位给三岁的儿子赵旉。统帅张浚正组织张俊等将领商议平叛,听闻韩世忠到达,张俊振奋不已。
三月,韩世忠率部从平江出发,张俊担心韩世忠兵少,将刘宝的二千兵借给了他。韩世忠乘船到达秀州(今嘉兴市)后,诈病休兵,不再前进,实际暗中作攻城的准备。当时韩世忠的妻子梁氏和儿子被苗傅作为人质抓了起来。宰相朱胜非假意屈从苗、刘,劝他们派遣梁氏去劝降韩世忠。苗、刘果然让使者跟随梁氏去见韩世忠。梁氏回到丈夫身边,使者到来后,韩世忠烧了诏书,砍了使者,下令加紧进兵。
韩世忠驻军临平(今杭州市临平区),叛军将领苗、马柔吉依山阻河进行拒战,并在河的中流设置鹿角,堵塞舟船。韩世忠弃船力战,张浚、刘光世跟随其后,由于地势险峻,韩世忠等军被迫后撤。韩世忠又弃马操戈向前,叛军并列拉满神臂弓以待,他瞠目大呼,挺刀向前冲,叛军纷纷躲避,来不及发箭便败散了。苗傅、刘正彦率二千精兵,打开涌金门逃跑。
韩世忠骑马奔入朝廷救出高宗,在高宗的要求下,斩首与吴、苗同谋的中军统制吴湛,又擒获叛军谋主王世修交给官府处置。韩世忠因此被升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随后,他自请提兵追捕出逃的苗、刘二人,以江浙制置使之职成功抓获刘正彦及苗傅之弟苗;苗傅在逃亡途中被擒。苗刘兵变至此平定。高宗亲写“忠勇”二字,镶在旗上,赐给韩世忠,并加授他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
黄天荡大战
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金军元帅完颜宗弼率领号称十万的大军南侵,自马家渡(今马鞍山市东北)突破长江天险。赵构闻讯,向诸将询问对策,张俊、辛企宗劝其逃往长沙市,韩世忠反对逃跑,于是,赵构任命他为浙西制置使,防守镇江市(今属江苏省)。 十一月,完颜宗弼败统制陈淬于马家渡,采石渡江,分数道并进,各处屯守的宋军都被击败。韩世忠为避其锋,将物资装满舟船,焚烧城镇,引兵自镇江退守江阴(今江苏江阴)。完颜宗弼攻破广德,杀入临安,赵构逃往浙东。当时,韩世忠以前军驻守青龙镇,中军驻守江湾,后军驻守海口市,他知道金兵不能长久肆虐,便大造战舰,打算等敌人回撤时进行拦截。
到了元宵节,韩世忠听说金兵撤退的消息,先在秀州城张灯庆贺,然后突然引兵直奔镇江。等金兵到达时,韩世忠的军队已经屯驻在焦山寺,金将李选投降。完颜宗弼派遣使者来向韩世忠下战书,约定时间大战。韩世忠同意,双方大战近十个回合,梁红玉亲自执棒槌击鼓,金兵最终不能渡过长江。大战前,韩世忠认为敌人到后必定登金山龙王庙,观察宋军虚实,于是各伏兵百人在庙中和水边。金朝果然有五人骑马闯入庙中,伏兵发动攻击,仅仅抓获两人,有三人逃掉,其中一个穿袍玉带的人,掉马后又上马跑掉,正是完颜宗弼。
焦山寺战后,完颜宗弼率军退入黄天荡,进退无门,派使者与韩世忠讲和,韩世忠不许。挞辣在潍州,派遣孛堇太一到淮东援助完颜宗弼,于是,孛堇太一驻军江北,完颜宗弼驻军江南,约定同时冲击韩世忠的舰队。韩世忠率先将海船停泊在金山,等到敌舰冲阵时,分两路绕到敌船背后,用铁索大钩套钩敌船,每一钩出,必定钩沉一敌船,使得金军无还手之力。完颜宗弼势穷,再度求和,韩世忠要求金朝归还徽钦二帝和占领的疆土,完颜宗弼语塞。
两军在黄天荡相持了四十八天,有人向完颜宗弼献计,称在黄天荡内凿开一条直通建康的河渠,即可从水路逃出。完颜宗弼派人,一夜开凿河渠三十里,又在船上装土,平铺在船板上,船穴铺上木桨,等风停时出长江。海船无风无法出长江,第二天风停,宋军船只不能行动,金人用小船放火,箭如雨下,烧毁不少宋军宋军战船,这样便可逃出黄天荡。完颜宗弼大喜,依计而行,果然有效,宋军船只被烧毁许多,将军孙世询、严允战死,金军乘机冲出黄天荡,向北逃过长江,撤回黄河以北地区。黄天荡之战,韩世忠以八千军队围困号称十万的金军长达四十八天,赵构前后六次赐札褒奖韩世忠,在战后更拜他为检校少保、神武左军都统制兼武成、感德二镇节度使。
南宋初定
绍兴二年(1132年),韩世忠出任福建省、江西省、荆湖宣抚副使,镇压建安(今福建建瓯)范汝为起义,又招降占据郴州市、邵州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流寇曹成,随后移师长沙市,破白面山(今平江县东北地区)刘忠起义军。湖南平定,韩世忠被授为太尉,率部返回建康后,成立背嵬军。同年九月,韩世忠升任江南东、西路宣抚使,建司建康。绍兴三年(1133)三月,韩世忠升开府仪同三司,充任淮南东、西路宣抚使,置司泗州(今盱眙县西北)。当时听说李横出兵讨伐伪齐,朝廷商议派遣韩世忠协同进攻伪齐。结果,李横兵败回师,朝廷也就此作罢。
绍兴四年(1134年),韩世忠任镇江市、建康府、淮东宣抚使,驻守镇江,负责江、淮下游防务。九月,金朝和伪齐皇子刘麟合兵,从淮阳分兵进犯。十月,韩世忠领兵从镇江到扬州市,让统制解元守高邮市,守候金人步兵;自己亲自指挥骑兵驻扎大仪镇,抵挡敌人骑兵。碰上朝廷派魏良臣出使金国,韩世忠撤掉炊具,哄骗魏良臣说已接到诏令移守长江。待魏良臣走后,韩世忠立即率大军在大仪镇布下五阵,设伏二十余处,相约听闻鼓出击。
魏良臣到达金兵军营后,金将万夫长聂儿孛堇询问宋军的动静,得知韩世忠退守长江,当即引兵到长江口,距大仪镇仅五里,部将挞孛也的骑兵则从韩世忠布下的五阵东边经过。韩世忠挥旗鸣鼓,宋军伏兵四起,两军旗帜颜色混杂,金兵仓促间无法组织反击,宋军不断推进。背嵬军各持长斧,上劈人胸,下砍马足,金军披甲陷于泥淖之中,韩世忠命精骑包抄合击,四面践踏,俘获金将挞孛也等二百余人。当时的人认为韩世忠“中兴武功第一”。
战后,驻扎泗州的完颜昌、驻扎竹塾镇的完颜宗弼都被韩世忠困阻,便派人送书信和钱币向其约战,韩世忠派伶人回报同意。适逢天降雨雪,金军粮道不通,野外没粮食劫掠,只好杀马为食,士卒怨恨不已,完颜宗弼无奈引兵撤走,伪齐军队也随后撤退。
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右仆射张浚巡视镇江市,向韩世忠颁布诏令,让他率领军队屯驻楚州以图谋山东省。
绍兴六年(1136年)加授武宁、安化二镇节度使及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于楚州开置官署。楚州屯军期间,韩世忠斩除草莱,建造军府,与士卒同甘共苦,其夫人梁氏也亲自纺织。将士如果有怯战的,韩世忠赠给他们妇女衣服,让妇女化妆以耻笑他们,因此人人发奋。他又招抚民,鼓励工商,州治山阳成为一座重镇。伪齐屡次派兵入侵,均被韩世忠击败。
金人、伪齐再度联军南犯,张浚以右相的身份视察军事,令韩世忠从承、楚攻取淮阳区。韩世忠引兵先攻宿迁市,统制呼延通与金将孛堇牙合拼战,将他擒获,韩世忠乘胜掩击,金人败去,由此围困淮阳。韩世忠攻淮阳六日不克,完颜宗弼及伪齐刘率军前来救援。韩世忠势单力薄,又求援于张俊不得,于是结阵对敌,派人大声宣扬说,身着锦衣、脚踏马立于阵前的是韩相公。金齐联军中计前来,韩世忠派兵挑战,击杀领兵的两人,再退金军。不久,朝廷下诏班师,韩世忠回到楚州,上万淮阳百姓自愿跟随。三月,韩世忠因功被授为京东、淮东宣抚处置使兼节制镇江市府,仍在楚州置司;不久赐号扬武翊运功臣,并加横海、武宁县、安化三镇节度使。十月,边报紧急,韩世忠引兵渡淮河,先后阻扼金将讹里、伪齐刘猊。韩世忠镇守楚州十几年,兵力只有三万,但金人从来不敢入侵。
致仕终老
起初,韩世忠移屯山阳郡,派人去联络山东豪杰,相约缓急相互应援。宿州市的马琴以及太行山的诸盗贼,大多愿意遵从约定。绍兴七年(1137年),金人废掉伪齐皇帝刘豫,中原震动,韩世忠认为机不可失,请求率领大军北讨,招纳归附之人,恢复故土。但秦桧主张和议,命令韩世忠移屯镇江,韩世忠极力陈说和议是金人的缓步之计,愿意效死节,率先迎击敌人,如果不胜,再和议不晚。金派使者萧哲以诏谕之名前来,韩世忠连上四道奏疏,还请求到朝廷面奏,没有获得许可。后来韩世忠在洪泽镇设伏兵,准备杀死金使,没有成功。
绍兴十年(1140年),金人果然备弃盟约,完颜宗弼和撒离曷、李成等破开封市(即河南开封)、河南府(即洛阳市)和南京应天府(即商丘市),分道深入,韩世忠在口镇迎击,大败金兵。次年,完颜宗弼筹谋再次入侵,宋军在淮西迎战,先在柘皋被打败后,又围攻州。韩世忠授命去救援濠州,于淮河岸边再退金兵。金人从涡口渡淮河北去,从此不再入侵。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朝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于是,宋朝主和派占据上风,四月,秦桧奏禀赵构,以皋之胜的名义,招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至皇帝行在,论功行赏后,解除兵权,任职枢密院。韩世忠被拜为枢密使,便献上积蓄的军储钱一百万贯、米九十万石及酒库十五座。韩世忠不赞成和议,被秦桧所阻抑。
同年十月,魏良臣出使金国,韩世忠请求等金使到来后,由他和金使面谈,未经许可,便抗疏直说秦桧误国。秦桧指使言官弹劾韩世忠,赵构为保护韩世忠,将其奏疏留置于宫中。韩世忠还是连连上疏请求辞去枢密使之职,接着又上表请求辞职归乡。几日后,韩世忠罢为醴泉观使、奉朝请,进封福国公,仍兼横海、武宁、安化三镇节度使。十二年(1142年),改封潭国公。十三年(1143年),进为咸安郡王。十七年(1147年),改为镇南、武安、宁国节度使。
韩世忠晚年喜好释、老,自号清凉居士。自致仕以后,闭门谢客,口不言兵,时常骑驴携酒,带一两名女童为伴,纵情游览西湖,即使是昔日的部下,也很难见他一面。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秋,韩世忠病重,上表辞官。八月四日(9月15日),被拜为太师。同日,韩世忠病故于杭州市,享年六十三岁。获赠太师、通义郡王。 赵昚乾道四年(1168年)追封蕲王,位列南宋异姓七王之一。淳熙三年(1176年),追赐谥号“忠武”,十五年(1188年),配飨赵构庙廷。赵惇绍熙元年(1190年),配飨绘像讫。赵昀时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主要作品
韩世忠有诗词四首存世,分别为《临江仙》《南乡子》《题云居壁》《奉诏讨范汝为过宁德西陂访阮大成》。
家族成员
人物影响
御虏平叛
靖康之难以后,金兵大举犯境,宋室倾危,叛乱四起,赵构即位之初,君臣更是四处逃亡,朝不保夕。
建炎四年初,黄天荡战役,韩世忠以八千水师阻击完颜宗弼十万人马,于黄天荡相持四十八日,虽然先胜后败,不得竟全功,却也是南宋政权建立以来第一次在战场上给予金兵沉重打击,为此后南宋君臣抵抗金兵入侵赋予极大的信心。此战后,金兵不敢再渡长江,对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和半壁江山的保全,意义重大。绍兴三年(1133年)时,谏臣常同说,现在国家所能依仗的,只有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位将领。
建炎三年(1129年),苗刘兵变时,韩世忠联络重臣吕颐浩、张浚,与张俊、刘光世等起兵勤王,使宋高宗赵构得以复辟。绍兴二年(1132年),韩世忠出任福建省、江西省、荆湖宣抚副使先后镇压建安(今福建建瓯)范汝为起义、白面山(今平江县东北)刘忠起义军。这一系列的战争,维护南宋内部安定团结及稳定政局,也保证了南宋民众能够一心一意全力抗金。
绍兴四年(1134年)十月,大仪镇战役,韩世忠哄骗使臣魏良臣假传军情,在设大仪镇伏兵击破金军前锋,俘金将挞孛也等二百余人。此战是宋军首次主动出击,以伏击战大败金军,极大鼓舞了南宋君臣的斗志,也为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北伐树立了榜样。当时的舆论,把 “大仪镇之捷 ”列为南宋政权建立九年来最大的胜利,称作 “中兴武功第一 ”。
兵器战法
韩世忠对兵器设计独具匠心,曾改进克敌弓、连锁甲等武器,此外,还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提出骑马跳涧、洞靶射箭等作战方法。
人物评价
韩世忠的忠勇被宋赵构赵构评价为超迈古之名将,元代丞相脱脱也认为韩世忠性格憨直忠义,勇猛过人。
南宋初年名相张浚在诸多将领中,特别欣赏韩世忠的忠勇,认为可以托付朝廷大事。高宗朝宰臣秦桧评价韩世忠和张俊是两头猛虎,他说朝廷只要倚仗韩世忠、张俊两员大将守好边关,外敌便绝对不敢入侵。
赵昚赵昚为韩世忠追谥时,表彰他自建炎中兴以来,辅佐高宗安定南宋朝廷,功勋卓著,位居诸将之首。
南宋宰臣赵雄赞扬韩世忠轻财好义,为官廉洁,性情耿介,不阿附权贵。南宋史官章颖还认为韩世忠知人擅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这些韩世忠的旧部起于行伍,最后却都能为将任帅,镇守一方。
明末文人王世贞称赞韩世忠是良将,又有古代大臣的气度,晚年悠游闲适,颇有存身之智,不逊色于汉时的张良。
清朝史学家朱轼认为,韩世忠义勇猛远胜旁人,朝堂上不以祸福而退缩,行伍间致生死于物外,中兴诸将当以他与岳飞为首。近代史学家蔡东藩同样评价,韩世忠在平定苗、刘叛乱中起到的作用不可替代,中兴诸将中,他仅此于岳飞。
人物典故
面斥秦桧
岳飞父子遭受冤狱,朝中摄于秦桧的威势,无人敢出言力争,唯有韩世忠深感不平。他当面诘问秦桧,”岳飞父子犯了什么罪?为何将其关押?”秦桧回答,岳飞之子岳云与张宪(岳飞部将)私通书信之事,虽然没有查明,但未必没有(莫须有)。韩世忠斥道,“‘莫须有’三字怎么能让天下人信服吗?”韩世忠又反对和议,触怒秦桧的地方很多。好友劝他,得罪秦桧日后难逃报复,而韩世忠满不在乎,说今天我害怕遭到报复附和秦桧,他日死后,岂不是要遭太祖的铁杖鞭笞。当时的大将多数依附秦桧以求苟全,韩世忠虽与秦桧同在朝廷,但除了见面后正常的礼节,并不曾有过交谈。
后世纪念
诗文
韩世忠及其夫人梁氏的英勇抗金事迹,被人们广为歌颂,宋朝曾极《金陵百咏·黄天荡》、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以及清代历史学家兼诗人赵翼《黄天荡怀古》都赞扬了韩世忠黄天荡抗金的功劳。此外,明朝高启、沈周、周灿、释梵琦,清代吴伟业、潘耒等人也有纪念韩世忠的诗文存世。
庙宇
镇江
嘉泰四年(1204年)四月,宋宁宗下诏在镇江府为韩世忠立庙,以表纪念。
绥德
韩世忠蕲王庙,位于绥德县城南五公里之一步岩,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道光十八年(1838)、同治十一年(1872)先后重修。原正殿为拱卷式窑洞,窑内正中坐韩世忠塑像,正殿对面系乐楼,乐楼西侧有石牌坊1座,牌坊横额分上下两段,上段书刻“韩蕲王故里”,下段书刻“中兴佐命”,正面与背面同。正面石柱上刻对联一副:“恢复中原志同诸葛,再扶宋室功迈汾阳。”背面的对联:“东南半壁仗孤撑,至今江水滔滔如闻;西北一天崇血食,抚此山川郁郁隐护风雷。”“文化大革命”中,除石牌坊、石碑、题刻外,其余均遭破坏。今存清代石碑九道,道光年知州江士松题刻两块。八十年代,群众集资重修了庙宇。现有蕲王庙、关帝庙、戏台、菩萨庙等。
北京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修历代帝王庙于南京,取韩世忠在内的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至嘉靖年间迁建于北京,清顺治时,韩世忠被选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与历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历代帝王庙于乾隆再次修缮,新中国成立后,由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学(原北京市第三女子中学)使用。为满足教学需要,除将各座殿宇用作教学工作外,又逐年添建了许多配套用房,对寺庙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文革时期,地下甚至挖了防空洞,其中一道横穿景德崇圣殿地基,而且为了砌筑防空洞将院内的地面铺砖基本拆除。2000年底,进行了大修工程。2004年,历代帝王庙腾退、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
历代帝王庙是个群体建筑,历代帝王庙坐北朝南,前临阜成门内大街,占地面积2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单体建筑30余座,中轴线上的几座建筑有影壁、庙门、景德门、景德崇圣殿、祭器库,正殿为景德崇圣殿,建筑等级与紫禁城太和殿相同,位于第二道大门景德门后,两侧有四座御碑亭和东西配殿。正殿与东西两庑殿组成完整的祭祀体系,正殿内供祀上自伏羲、炎帝、黄帝、大禹、商汤开始至明代帝王共188位,东西庑殿供祀历代名将贤臣79人。
祠墓
韩世忠墓碑位于苏州市西郊灵岩山麓。淳熙三年(1176年),孝宗亲书“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十字,命礼部尚书赵雄撰《韩忠武王世忠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 碑文共13900余字,分88行,每行150字。书写者为南宋丞相周必大。神道碑通高8.26米,其中碑额高1.1米,龟高1.7米,碑身高5.46米。额饰夔龙纹,碑边饰云纹。
1939年6月,蕲王万字碑被飓风吹倒,碎为十余块,至1946年才由灵岩山寺妙真和尚邀集地方人士与韩氏后裔请工扶正,将原碑拼合后分为上下两段,左右并列以水泥筑框固定。石碑原来立在石龟上,重建时移置在石龟趺的西面。因年久风化,碑文多有缺失、模糊难以辨认。在蕲王万字碑的南面,还有一座祭祀韩世忠的祠庙,宋时敕建,面阔三间,原祀韩世忠像,后悬有清林则徐墓时留下的对联:“祠庙肃沧浪,更寻来一万字穹碑,新焕岩前栋;威名镇吴越,还认取七百年华表,遥传江上旌旗。”
文学影视
文学形象
明清之际的小说,韩世忠的形象多以忠臣贤臣为主,如明代梅鼎祚《青泥莲花记》、明代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清代钱彩《说岳全传》、清代周颖芳《精忠传》等,都记载有韩世忠黄天荡抗金的事迹,与正史基本相同。但宋人小说《碾玉观音》中,却也有其作为咸安郡王形象拆散崔宁和秀秀姻缘,并把秀秀杖毙的负面形象,后来,冯梦龙将此话本改为《崔待诏生死冤家》,收入《警世通言》。
戏曲形象
明清戏曲,如明代张四维《双烈记》、明代陈与郊《麒麟》、清代杨潮观《翠微亭卸甲闲游》等,都是以韩世忠为主的作品,近代也有京剧《战金山》《梁红玉》等作品涉及韩世忠。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王郭两先生崇论.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3-04-14
梁红玉(1940).豆瓣电影.2023-04-13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1956).豆瓣电影.2023-04-13
梁红玉血战黄天荡(1961).豆瓣电影.2023-04-13
梁红玉(1963).豆瓣电影.2023-04-13
十二金牌(1970).豆瓣电影.2023-04-13
八千里路云和月(1988).豆瓣电影.2023-04-13
满江红(1992).豆瓣电影.2023-04-13
岳飞传(1994).豆瓣电影.2023-04-13
梁红玉(1996).豆瓣电影.2023-04-13
精忠岳飞(2013).豆瓣电影.2023-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