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明德皇后

明德皇后

明德皇后马氏(公元39年~公元79年),扶风茂陵(陕西省兴平市东)人。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汉明帝刘庄的皇后。

马氏从十岁起就开始料理家务,获得众人赞誉。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马氏被选入太子宫中,受到太子刘庄的宠爱。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汉明帝刘庄即位,册立马氏为贵人。因其未诞育子女,汉明帝令她抚育皇子汉章帝。马氏对刘非常用心,关怀备至。永平三年(公元60年),马氏被册立为皇后。她喜好读书,生活简朴,不好游乐,对待宫中的妃嫔十分和善。马皇后还常常与汉明帝谈论国家政事,帮助汉明帝做出正确的决策,汉明帝对她非常宠爱和尊敬。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刘庄驾崩,汉章帝刘炟即位。尊马皇后为皇太后。此后,马太后亲自撰写了《显宗起居注》。建初元年(公元76年)开始,汉章帝多次要给马廖等三个舅舅封侯,都被马太后拒绝了。后来在汉章帝坚持下,马廖等人不得已接受了封侯。马太后再次劝阻,马廖等人只好上书请求辞去官职,离开朝廷。不仅如此,马太后还能够做到对自己的亲属赏罚分明。在马太后的言传身教下,宫内外的亲属都小心谨慎,谦逊朴素。马太后还亲历亲为,督促种桑、养蚕、织布,并为汉章帝参谋国家政事,教导小皇子读书明理。在马太后的主持下,后宫和睦融洽。建初四年(公元79年),马太后与世长辞。她在皇后和太后之位有二十三年,终年四十岁。谥号“明德”。死后与刘庄合葬在显节陵。

明德马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德皇后,广受赞誉。魏晋名臣傅玄认为,马皇后生活朴素,所作所为符合礼数。作为一国之母,为皇帝出谋划策,使得家庭和谐,国家安定。明代学者正魁称赞马皇后“在家则可为众女师范,在国则可为母后表仪。”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马氏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她的哥哥客卿聪明颖慧却早亡,母亲蔺夫人因伤心过度而多病,整日神志恍惚。马氏从十岁起就开始料理家务、管理仆人,像大人一样操办府内府外之事。后来,外人听说了马氏家中之事,都非常惊讶,对马氏赞叹不已。有一段时间,马氏患病很久,不能痊愈。于是,家里人多次请人为她算命,算命者都认为,马氏以后的身份会非常尊贵,但是命中少子。

侍奉太子

马皇后的父亲马援曾经率军攻打五溪的少数民族,死在军中。之后马家受人诬陷,家道中落,又多次受到权贵们的欺负。马氏堂兄马严对此既忧虑又气愤,因此上书给刘秀,其中写道,马援早逝,他的妻子和孩子得到了皇上的恩惠,才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因此他们非常爱戴尊敬皇上。马援有三个女儿,分别是十五岁、十四岁、十三岁,他们的仪容、身材、头发、皮肤,在女子中都很出类拔萃。而且这几个女孩子都孝顺谨慎、文静温柔、礼数周到,可以作为太子和诸王的妃子人选。希望皇上能够安排人对她们进行考察。如果有人能够中选,马援在九泉之下也会很欣慰。另外,马援的姑姐妹都是明成帝的妃子,死后葬在汉延陵。希望能够凭借这层关系,让堂妹们充入后宫。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刘秀同意了马严的请求,将马氏选入太子宫中。马氏当时十三岁,侍奉皇后阴丽华非常恭敬,对周围的嫔妃们也礼节周到,上上下下都和她相处得很好。因此马氏受到太子刘庄的宠爱,经常居住在后堂。

进封贵人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汉明帝刘庄即位,册立马氏为贵人。自从入宫以来,马氏一直没有生下孩子。马皇后前母姐姐的女儿贾氏也是汉明帝的贵人,她生下了儿子汉章帝。于是汉明帝就让马氏来抚育刘炟。并告诉她,不一定非要自己生一个儿子,只要好好爱护养育刘炟,即使不是亲生的,也会胜似亲生。马氏对刘炟非常用心,日夜操劳,关怀备至。刘炟天性孝顺淳朴,对马氏也非常亲近,母慈子孝,没有隔阂。马氏还忧虑刘庄的子嗣不多,常常为那些想要觐见汉明帝的妃嫔安排机会,也常常为多次得到汉明帝宠爱的妃嫔争取更好的待遇。

贤德皇后

永平三年(公元60年),有官员上书请求汉明帝册立皇后。皇太后阴丽华认为,马贵人在后宫当中最有德行,建议立她为皇后。汉明帝同意了,于是马氏被册立为皇后。此后,马皇后更加自谦庄重。马皇后身高七尺二寸,方口,有一头美丽的秀发。她能够背诵《周易风水》,喜欢读《春秋》《楚辞集解》,偏爱《周礼》及西汉思想家董仲舒的作品。马皇后穿的都是粗丝做的衣服,衣服裙子都不加花边。刘庄经常出宫,马皇后总是诚恳周到地提醒他注意天气变化,保重龙体。汉明帝到濯龙园中游玩,将众位才人都召集来,下邳王等人也都跟随出行,大家都说将马皇后叫来一起游玩。汉明帝解释道,马皇后生性不喜欢游乐,就算叫她来了,她也不会开心。因此汉明帝外出游玩的时候,很少让马皇后随行。

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汉明帝想要给皇子们分封封地,他打算分给皇子们的封地都只有原来诸侯王封地的一半大。马皇后认为每个皇子的封地都只有几个县,于制度不和。刘庄却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能和先帝的儿子们相比,每年能够有两千万的供应就足够了。当时有人告发楚王刘英谋逆,调查了几年,案件不仅没有结束,反而牵连的人越来越多。马皇后担心此案涉及到的人太多太广,趁机说到这个案件。汉明帝听后有所感悟,夜晚睡不着,思考着马皇后的话,因此宽恕了很多人。有时候遇到朝廷大臣讨论后难以抉择的事情,汉明帝也会征询马皇后的意见。马皇后会分析其中的道理,力求寻找到事情的真实情况。汉明帝每次与马皇后在一起时,都会谈到国家政事,马皇后的意见常常有助于汉明帝的决策。马皇后从未因为自家的私事麻烦过刘庄,因此汉明帝对她非常宠爱和尊敬。

著书立史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驾崩,汉章帝刘炟即位。尊马皇后为皇太后。按宫中规矩,汉明帝的贵人们都要迁居到南宫。马太后感念离别之情,赐给贵人们象征诸侯王级别的红色丝绶带,另外还赐予她们四匹马拉的车子,白色的越布三千端,杂色帛布两千匹,黄金十斤。马太后还亲自撰写了《显宗起居注》,并在其中去掉了哥哥马防管理医药事务的相关内容。汉章帝认为,舅舅马防日夜侍奉刘庄将近一年,既没有表彰赏赐他,也不记录他的功劳,太不公平了。马太后解释说,自己不愿意让后人看到汉明帝亲近外戚,所以就不记录这部分内容了。

拒封外戚

建初元年(公元76年),汉章帝想给几个舅舅封爵位,马太后拒绝了。建初二年(公元77年),发生了旱灾。有人说这是因为没有册封外戚的缘故,于是有官员上书,建议依据以往的惯例册封外戚。马太后认为,天灾与册封外戚并无关系,而上书请求册封外戚的人无非是要讨好自己以求获得好处。以前刘骜给王太后的五个弟弟在同一天封侯,那时黄雾弥漫,根本没有下雨的祥瑞之兆。昔日刘启王政君的弟弟田蚡刘恒窦皇后的侄子窦婴依仗着皇帝的宠爱,凭借身份尊贵,恣意横行,最后下场悲惨。刘庄在世时就很提防外戚,不让外戚担任重要职位。他给皇子们的封地只是以前的诸侯王的一半,所以不要拿现在的外戚和以前的外戚进行对比,再加之马太后认为自己的娘家人没有忧国忘家的觉悟。因此下诏坚决拒绝为娘家人封爵。汉章帝看到太后的诏书,又劝道,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舅父封侯,犹如皇子为王,乃是定制。马太后诚心推辞,汉章帝却不能不对三位舅舅加以封赏。况且担任卫尉的舅舅年事已高,两位担任校尉的舅舅也身患重病。如果出现意外,汉章帝将终身遗憾,应该趁他们健在的时候,尽快给他们封赏。马太后再一次坚决拒绝,她说自己已经反复考虑过这个事情,希望能对国家和马氏家族都有利。昔日窦太后想要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丞相条侯周亚夫进言说,刘知远曾经制定过规则,没有军功的、不姓刘的不能封侯。马氏家族没有为国立功,与东汉建国初期的孝和阴皇后、郭氏这些家族不能比。很多富贵之家,官位爵位重叠,如同一年之中再次结果的树木,它的根基必然会受到损伤。人们想要封侯无非是希望上能以丰足的供物祭祀祖先,下能求得衣食温饱罢了。现在马氏家族所用的是各地上贡的珍品,衣食都有皇家照顾,这已经足够了。现在国家遭受天灾,粮价上涨数倍,让人日夜不安。因此更不应该先给外戚封侯。

赏罚分明

新平主家的侍者不慎引发火灾,火势蔓延到北阁后殿。正逢大家要去拜刘秀的原陵,马太后认为失火是自己守备不当,闷闷不乐,觉得愧对祖宗,因此不肯动身前往原陵。马太后曾对三辅下诏,马氏家族及其亲戚,如有人请托郡县官府,干预扰乱地方行政的,应依法处置、上报。马太后的母亲去世后下葬,坟墓略微高了一些。马太后对此提出反对意见,马太后的哥哥马廖等人就立即将坟墓减低。在马家亲属和亲戚中,有行为谦恭正直的,马太后便以温言好语相待,赏赐财物和官位。如果有人犯了微小的错误,马太后便首先显出严肃的神色,然后加以谴责。对于那些车马衣服华美、不遵守法律制度的家属和亲戚,马太后就将他们从皇亲名册中取消,遣送回乡。李豫、巨鹿王、乐成王乘坐的车辆非常朴素,没有金银饰品,汉章帝将此事禀告马太后,马太后立即赏赐给他们每人五百万钱。于是宫内外的亲属在马太后的教导和影响下,全都谦逊朴素。外戚家族的小心谨慎超过了刘庄时期。马太后还设置了织布房,在濯龙园中种桑养蚕,并频频前往查看,以此为乐。她还经常和汉章帝讨论国家政事,教授诸位小皇子读书明理,论说经书,讲述平生经历。在马太后的主持下,后宫终日和睦安宁。

马廖担心马太后倡导的美好事情难以持久,上书劝马太后完成德政。他说,以前刘奭取消服官,刘骜穿用洗过的龙袍刘欣撤除乐府,然而奢侈之风不息,最终导致衰落而发生动乱。究其原因就在于百姓跟随朝廷所行,而不听信朝廷所言。改变政风民风,一定要从根本着手。上行则下效。前些时候,朝廷颁布新制度后没有多久,便推行不下去了,或许有官吏不遵奉法令的原因,但京城率先怠慢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如今皇帝安于俭朴的生活,是出自天性,假如能将这个行为坚持到底,那么天下人都要称诵其美德,美名将传遍天地,推行法令就容易了。马太后认为他的话很对,全部采纳。

再次拒封

建初四年(公元79年),全国粮食大丰收,边疆也没有战事,十分安定。于是,汉章帝封三个舅舅马廖为顺阳侯、马防为阳侯、马光为许侯。马太后知道这件事后,叹息道,圣人因材施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年轻的时候,总是渴望青史留名,并不顾惜自己的生命。现在虽然老了,仍然告诫自己不要贪得无厌。所以日夜提醒自己,如临深渊。因此自己不住豪华宫室,不吃奢侈饭菜,以身作则,希望能够不辜负先帝的恩宠。马太后也希望兄弟们有这样的志向,这样人生就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没想到兄弟们老了后却改变了志向,终归要留下人生遗憾了。马太后的三个兄弟听后,一同辞让爵位,愿降为关内侯,接受爵位,但是不要封地,但汉章帝不许。马廖等人不得已接受了封爵,但又上书请求辞去官职,章帝应允。后马廖等人离开朝廷。

与世长辞

建初四年(公元79年),马太后卧病在床,她不相信巫术,多次下令禁止为她祷告祭祀。六月,马太后与世长辞。她在皇后和太后之位有二十三年,终年四十岁。谥号“明德”。死后与刘庄合葬在显节陵。

主要成就

明德马皇后抚育了汉章帝刘炟,不仅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刘炟,还教授刘炟读书明理,论说经书。刘炟即位后,马太后还经常和汉章帝讨论国家政事。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驾崩,明德马太后开始亲自为汉明帝编撰《显宗起居注》。荀悦《申鉴·时事篇》中写道:“先帝故事,有起居注,动静之节必书焉。”意即《起居注》是记录皇帝日常言行的著作。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写道:“起居注,自汉明德马皇后始,汉、魏以来因之。”这也就是说,《显宗起居录》是历史上最早的此类著作,为后世开创了一种新的史书体例。马皇后的著述比班昭补写《汉书》早了约二十多年,因此明德马皇后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女史家”。

人物评价

明德马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德皇后,广受赞誉。魏晋名臣傅玄认为,马皇后生活朴素,所作所为符合礼数。作为一国之母,为皇帝出谋划策,使得家庭和谐,国家安定。南宋史学家范晔认为,马皇后是因为品行高洁而升上皇后之位的,她的品行有关之美。明代学者劭正魁称赞马皇后“在家则可为众女师范,在国则可为母后表仪。”明末思想家王夫之认为,要论贤德的皇后,没有人能够超过明德马皇后。读她的拒封爵位的诏书,让人潸然泪下。有人说她沽名钓誉,巧言令色。可是正因为珍惜名声,从而有了好名声。善于言辞,才能让言论流传于后世。马皇后是个睿智的妇人。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贵而少子

有一段时间,马氏患病久久不能痊愈。于是,家里请人给她占卜,占卜者认为马氏将来一定会非常尊贵。后来,家里又请了相面师来给女儿们相面。相面师见到马氏后,面露惊讶之色。他预言说,日后自己必将向马氏称臣,但是马氏虽然身份尊贵,却命中少子。若是能够好好养育别人生的孩子的话,那个孩子会胜似亲生。

车水马龙

马太后贵为天下之母,仍旧穿粗丝衣服,吃普通食物,身边的人也穿普通的帛布,不使用熏香饰物。本以为自己以身作则,娘家人都会效仿。可是有一次马太后经过濯龙园时,看到那些到马家拜访人们携带了许多仆从,可以说车辆如流水不断,马队如游龙蜿蜒。仆从们穿着绿色的外衣,衣领、衣袖雪白。马太后的仆从都比不过他们。当时马太后故意没有呵斥他们,只是断了娘家人一年的费用,可他们却没有什么大的改进,没有忧国忘家的觉悟。提拔外戚违背了先帝的旨意,也有损马家先人的威望。因此马皇后下诏坚决拒绝为外戚封爵。

含饴弄孙

汉章帝数次想给几个舅舅封爵位,都被马太后拒绝了。马太后说自己已经反复考虑过这个事情,兄弟们于国无功,如果要给他们封爵,会影响马氏家族的根基。马氏家族衣食无忧,不需要爵位来保证生活。马太后又接着说,自己平素刚强性急,胸有气痛之症,不可以不顺气。儿子未成年,听从父母的教导,成年以后,则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汉章帝当然可以自行其是。但是因为汉章帝尚未超过三年的服丧期,又事关马太后的娘家人,因此马太后才专断裁决。如果天地阴阳之气调和,边境宁静无事,此后汉章帝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马太后则只管含糖逗弄小孙,不再干预政事。汉章帝这才放弃了这一打算。

美发高髻

明德马皇后身高七尺二寸,方口,拥有一头长长的秀发,挽成四层高大的发髻后,还有多余的头发。马皇后将这些多余的头发绕髻三圈,非常漂亮。长安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马皇后的眉毛上不施粉黛,也不做过多的装饰。唯独左眉角有个小缺口,她细心地将这个小缺口修补得好像米粒一样。马皇后经常称病,终身受到刘庄的宠爱和汉章帝的尊敬。

布衣皇后

马皇后经常穿着粗丝制做的衣服。每到初一、十五,妃嫔和公主们前来朝见的时候,远远看见马皇后的衣服简单粗糙,还以为是特制的丝绸。靠近了细看,才笑了起来。马皇后说,这种绸料容易染色,所以才穿用的。妃嫔们听了后,都表示叹服。

夜梦飞虫

永平三年(公元60年),有官员上书请求汉明帝册立皇后。皇太后认为,马贵人在后宫当中最有德行,建议册立她为皇后。在被册立为皇后的前几天,马氏梦见无数小飞虫飞来落在她的身上,钻入她的皮肤又飞出来。几天后,马氏正式被册立为皇后。

墓葬

显节陵

《后汉书·礼仪志》注引《古今注》中描述了刘庄和明德皇后合葬墓显节陵的样子。“山方三百步,高八丈”,没有围墙,四面都有行马可以出入,司马门、石殿钟都在竹马所围范围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堤封田七十四顷五亩。”

可是显节陵到底在哪里,至今仍存有争议。《后汉书·礼仪志》注引《帝王世纪》中记载:“(明帝显节陵)故富寿亭也,西北去洛阳市三十七里。”显节陵应该在洛阳故城东南方向。又据《后汉书·王符传·浮侈篇》中所说,“刘恒葬芷阳,明帝葬洛南县,皆不藏珠玉,不起山陵。”明帝葬于南洛河之南,即洛阳故城东南方。因此,今洛阳县城之东北三十五里平乐村之北的一座大陵被认为是显节陵。不过,这座陵墓高达十六米,比汉朝的其他王陵都要大一些。这与刘庄要求节俭,严禁厚葬的风格不相符合,因此受到很多人的质疑。河南省偃师区寇店镇李家村西南也有一座汉明帝显节陵。南北宽91.9米,东西长96.9米,封土高12.5米,封土的夯层极为致密。封土为平顶,东西边长最长为26米,南北边长最长为27.5米,分成三层台地。这座显节陵曾经被盗。现陵前留有清人龚松林所立的"汉明帝显节陵"石碑。

参考资料

..2023-06-20

全晋文 卷四十六 傅玄二 明德马皇后.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3-06-02

续列女传 卷八 明德马后.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3-06-02

..2023-06-01

读通鉴论 卷七 章帝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3-06-02

东汉陵墓.陕西帝王陵数据库 陕西省图书馆.2023-05-31

显节陵.丝绸之路世界遗产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