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天贵福
洪天贵福(1849年11月23日—1864年11月18日),广东花县人,初名天贵,后加“福”字,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长子。生母赖莲英。
1853年洪秀全在天京定都,迎洪天贵福为“幼主”,自此深居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鲜少与外界接触,平日只读些拜上帝教的基础读物,文化知识薄弱。1860年,以幼主名义发布诏旨。1864年7月,天京失陷,逃到湖州市,打算会合江西省的太平军后北上中原,部队沿途被清军紧追不舍。10月9日,太平军在江西被击溃,洪天贵福与诸王失散,在附近地区流浪多日。于10月25日在江西石城荒山中被清军俘获,被俘途中,作诗赞扬监管他的清臣,歌颂清朝,希望清朝可以放过他的性命。但仍于11月18日,在南昌市被凌迟处死,年仅十五岁。
洪天贵福虽有“幼主”身份,半生却都困在府内,不得自由,平日在洪秀全的管控下生活。洪秀全死后,洪天贵福是太平天国的象征。他的叛变投降,标志着洪家王朝的彻底覆灭。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49年11月23日(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九卯时),洪天贵福在广东花县官禄村出生,生母赖莲英,洪秀全封她为“又正月宫”。洪天贵福出生后,洪秀全为他编造了很多“神话故事”,例如:“万鸟来朝,早征幼主降生之瑞”。又将他过继给”天兄”耶稣,说他是半神半人的大人物,血统有一半是耶稣,另一半是洪秀全。
那时洪秀全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奔波传教,家中事务交由族弟洪仁玕打理,于是由他给这孩子取名。洪仁信仰雅威,他决定将这个命名权交给上天。洪仁玕预先写好一些词条装在竹筒里,之后再用火钳抽签,得到“天贵”两字,于是洪天贵福开始的名字就叫洪天贵。后来洪秀全创立的太平天国政权一路攻克多地,于1853年在南京定都,改名天京,建立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洪天贵福被迎进天王府,确立为“幼主”,改名为洪贵福,最终定名为洪天贵福,作为接班人来培养。此后,洪天贵福被严禁外出,一直在王府中待到天京城陷落。
文化薄弱
洪秀全在进入天京城后认为自己有雅威和耶稣保佑,不必费心学习别的知识。六岁时,洪天贵福开始阅读书籍,先后读过《十全大吉诗》《幼学诗》《千字诏》《醒世文》《太平救世诏》,但这些都是解释拜上帝教的基本理论的一些低级读物。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书籍,被洪秀全斥为“妖书”,严禁洪天贵福接触。因为洪秀全不允许内宫出现别的男性,所以给洪天贵福授课的只是比他大10岁的异母姐姐洪天娇。
除宗教外,洪天贵福还接受了一些传统的道德伦理教育,如他每日需要在早朝、早饭、午时、夜饭四个时刻向洪秀全写本章请安,本章基本是些祝福洪秀全吃好睡好,圣体健康的词汇。洪秀全还着重向洪天贵福灌输男女之别的伦理观念,专门为他撰写《十救诗》,内容包括“妈别崽”“姊别弟”“哥别妹”“嫂别叔”等,具体规定十分繁琐,例如男孩七岁后便不能与母亲同床,还得与姐姐保持距离,如果违反,就会遭到天条处罚。由于洪秀全为他设定的半神半人血统,其母亲甚至需要向他下跪。
九岁时,洪天贵福在洪秀全安排下娶了四位年龄相仿的妻子,但此时他的实际年龄仅有七周岁。成婚后,洪天贵福被严禁与母亲见面,但洪天贵福仍会趁洪秀全上朝时去偷看母亲。还会趁洪秀全不注意时,私下阅读洪秀全所收集的古书,但以他的文化水平,阅读起来则有些困难。为了培养洪天贵福治理朝政的能力,洪秀全在他12岁时便给他制作专属印章,以他的名义签发诏旨,这些诏旨基本都是有关于人事任命方面的内容,由洪秀全亲自裁夺,再让洪天贵福照抄后颁布。
城破逃亡
没过多久,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争斗,洪秀全命令北王韦昌辉偷袭杨秀清杨秀清,诛杀了东王府军民2万余人。北王韦昌辉等人被杀,石达开被杀掉家属,率领大军愤而出走,太平天国形势急转直下。1864年农历四月十九日,天京城长期被清军围困,弹尽粮绝,洪秀全病逝。二十四日,时年14岁的洪天贵福继位,称为“幼天王”,但一切朝政都由信王洪仁发、勇王洪仁达等人执掌,无论是银库、钱粮,还是官员奖赏、兵力调动他都无从插手。诏书也是由他们做好了交给洪天贵福颁布。
7月9日,湘军用火炮轰塌了天京城墙20余丈,然后一拥而入冲入城内,洪天贵福在忠王李秀成、尊王刘庆汉的保护下,假扮清兵从太平门突围。突围的人还没有全部冲出,湘军就发现了异常,随即截杀过来。危急时刻,一心护主的李秀成将自己的好马让给洪天贵福骑,自己则转身拦截官兵,边战边退,最终寡不敌众,与洪仁达一起被擒获。这次突围,有一千多个王没有逃出,洪天贵福的两个兄弟天光、天明,以及他们的母亲、妻子都没有跟出来,他的姐姐兼老师洪天娇也困在城内没能出去。
而洪天贵福在尊王刘庆汉的保护下逃出天京,于7月31日逃到安徽广德,干王洪仁、恤王洪仁政得知消息后从湖州市带兵前来汇合,众人商议后,决定合兵一处赶往江西省,与当时兵力尚存的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会合。然后取道湖北进军陕西省,再图大业。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重要支柱堵王黄文金中炮身亡,誉王李瑞生被擒,宗王谭乾元、谭庆元等倒戈。太平军士气更为低迷。面对清军的围追堵截,十几万的太平军败多胜少,伤亡惨重。10月9日,洪天贵福等人逃到江西石城县杨家牌,太平军残部已不足万人。当天夜里清军突袭,太平军猝不及防,四散溃逃。洪天贵福和众王都被清军冲散,身边再没有一个王爷护驾。
洪天贵福则由于害怕躲进了山中,在山中躲藏四天,因为饥饿难耐才偷摸下山。于是在山下遇到一户唐姓人家,谎称自己姓张,是湖北人。唐姓人家收留了洪天贵福,让他帮忙干些农活,还把他的头发剃掉,但没待几天,洪天贵福便受不了辛苦,跑了出去。10月25日被清军席宝田抓获,一番审问后,终于暴露了身份,结束了逃亡的生活。
梦灭身死
洪天贵福被押解到江西省会南昌市,江西巡抚沈葆桢和南昌知府许本分别对他进行了提讯。而为了保命,他在席宝田大营、押解途中和南昌留下了多份亲笔自述、诗句和口供。他在供词里写道:“我今来到大人老爷这里,万望大人老爷带我到老,我感大人老爷恩于世世靡暨。”他还对未来展开了希望:“我有四个老婆。现在我不要妻,二十岁再要。”
在江西的巡抚衙门,洪天贵福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洪秀全和洪仁玕、李秀成,说他只是一个孩子,什么事儿也不懂,江山是老天王打的,登基后,也都是李秀成和洪仁在办事,和他没有任何关系。当时负责看管洪天贵福的是一个叫唐家桐的狱卒,为了讨好唐家桐,洪天贵福还为他撰写打油诗。诗中夸奖唐家桐是盖世英雄,还把自己当成清代子民,希望可以跟随唐家桐回家读书考秀才,不做“长毛”,并且主动认其为“哥”“老爷”。他认为自己并没有为太平政权做什么实绩,只要表明忠心便可被放过,事实是哪怕他能力再低下,再卑躬屈膝,清政府也绝无可能放过他。沈葆桢曾声称,洪福瑱是黄口小儿,无足轻重,但洪秀全自立为王十余年,在诸多省份都有影响力,恐怕会有人利用他的名声重新聚集力量。
1864年11月17日凌晨,洪天贵福仍在抄写为唐家桐撰写的打油诗。11月18日,洪天贵福被拉到刑场凌迟处死,时年15岁。洪天贵福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被凌迟处死的“皇帝”。在天王洪秀全死后,接位的幼天王洪天贵福是太平天国的象征,他的叛变投降,标志着洪家王朝的彻底覆灭。
相关文物
幼主玉玺
太平天国政权全盛时期所控制区域曾占据18个省,实际控制区域达 23 个府州。在今中国革命博物馆有收藏洪秀全为洪天贵福所铸造的“天王玉玺”,玉玺为青白玉材质,玺文四周有纹饰,上为双凤朝阳,左右为五龙戏珠,下为福山海水纹,共38字,边长21.8厘米,净重6千克。玉玺于名下横刻有“真主”二字,也因此被清朝误以为名字为“洪福瑱”。玉玺上、下方分别横列“太平天国”“玉玺”等字,左、中、右分别刻有“天下太平”,“皇上帝基督带真主幼主作主”及“万方来朝”的字样。就此字样来看,该玉玺的宗教意义和政治内涵更多在于体现洪秀全对于上帝神权的尊崇。
诗词创作
洪天贵福被清兵抓走后,给清臣唐家桐撰写打油诗以求保命。诗云:“老爷识见高,世世辅清朝。文臣兼武将,英雄盖世豪。”另有一首稍长些:“跟到长毛心难开,东飞西跑多险危。如今跟哥归家日,回去读书考秀才。如今我不做长毛,一心一德辅清朝。清朝皇帝万万岁,乱臣贼子总难跑。如今跟到唐哥哥,惟有尽弟道恭和。多感哥哥厚恩德,喜谢哥恩再三多。”
人物评价
部分关于洪天贵福的记载都认为洪天贵福是英勇就义。现代历史学家茅家琦在《太平天国兴亡史》记载:幼天王和洪仁玕先后在南昌市被敌杀害,为国捐躯。现代历史学教授崔之清在《太平天国通史》中称:汪海洋、李世贤无法立足江西省,只得撤往赣闽粤边界,致使幼主与洪仁玕不前往回合,在石城县相继被俘就义。
现代历史学家罗尔纲在所著《太平天国史》记载:幼天王洪天贵福、干王洪仁玕在江西南昌就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幼天王的存在,是一面维系军心、坚定民志、标志太平天国革命在继续进行着的旗帜。
现代教授邵雍在其著作《洪家王朝的覆灭———以幼天王洪天贵福为中心》中认为:看了洪天贵福的供词后,他的死真的还算”就义“吗。洪天贵福被俘后宣称做唐老爷弟弟,对清朝曲意奉承时,太平天国世系便宣告终结了,幼天王的变节投降标志着洪家王朝的覆灭。
家族成员
文艺影视
参考资料
太平天国.豆瓣电影.202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