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锈链腹链蛇

锈链腹链蛇(学名:Hebius craspedogaster),别名锈链游蛇,为游蛇亚科东亚腹链蛇属爬行纲,为中等偏小蛇,体形较细长,成年个体全长约60厘米左右。头较小,与颈部可区分开。头部为椭圆形,瞳孔为圆形,头背部为红褐色,枕部两侧有一对白色枕斑,上唇鳞后缘色较深;吻钝而圆。背面为黑褐色,背两侧各有1道锈红色纵纹自颈后延伸至尾末,纵纹上常具等距排列的白色点斑,腹面黄色,腹鳞近外侧各有一窄长黑色斑点,前后连呈断续的腹链纹。

锈链腹链蛇为中国特有种,分布较为广泛,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四川省甘肃省等均有分布。锈链腹链蛇多栖息于海拔600-2500米的平原、丘陵、山林区近水源处。。半水栖,白天活动。卵生动物。10月后进入冬眠,次年4月出蛰。对农林业有害。锈链腹链蛇无毒,其蛇蜕及整蛇泡酒均有药用价值。

2021年12月15日,锈链腹链蛇被收录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颁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公开征求意见稿)中。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锈链腹链蛇为无危(LC)。

形态特征

锈链腹链蛇为中等偏小蛇,体形较细长,成年个体全长约60厘米左右。头较小,与颈部可区分开。头部为椭圆形,瞳孔为圆形,头背部为红褐色,枕部两侧有一对白色枕斑,唇部为淡黄色,唇鳞沟为黑褐色;吻钝而圆。颊鳞为1枚,眶前鳞为3枚,眶后鳞为3枚,上唇鳞为3-2-3式(第4、5两片进入眼眶,这两片前后均为3片鳞)共8枚。躯干及背面为黑褐色,背鳞为19-19-17式(颈部即颈后1-2个头长处背麟数为19行,中段即颈部到肛前之间背麟数为19行,肛前1-2个头长处背麟数为17行),中段背鳞起棱,外侧棱较弱。颈背两侧各有1行浅黄色纵纹,背两侧各有1道锈红色纵纹自颈后延伸至尾末,纵纹上常具等距排列的白色点斑。腹面黄色,腹鳞132枚以上,腹鳞近外侧各有一窄长黑色斑点,前后连呈断续的腹链纹。尾下鳞51对,肛鳞2枚。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锈链腹链蛇为中国特有种,在中国分布较为广泛,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西藏自治区贵州省江西省,、重庆市湖南省湖北省广东省云南省、安徽省、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浙江省江苏省山西省河南省均有分布。

栖息环境

锈链腹链蛇多栖息于海拔600-2500米的平原、丘陵、山林区近水源处,常见于水域旁的路边或草丛中。锈链腹链蛇为半水栖动物,其皮肤裸露,不能离开水源太远或太长时间,不能适应更干燥、更恶劣的生存环境。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锈链腹链蛇食性同其长期栖息的环境相适应,以小鱼、蟾蜍、蝌蚪、蛙类等为食,主要以鱼类为食。锈链腹链蛇采用“囫囵吞枣”的方式将捕捉的动物整个迅速吞入胃中,再慢慢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其吞咽小动物的能力相当强大,能够将其自身直径5-6倍的动物整个吞下。蛇吞咽食物的速度有快有慢,主要与食物的种类及体积大小有关,吞咽体积大的食物更耗时;吞咽过程中,蛇的喉头会从食物下方伸到口腔外以方便呼吸,防止长时间吞咽可能造成窒息。

蛇的新陈代谢较慢,几个月甚至一年不进食仍可存活。

节律行为

锈链腹链蛇仅白天活动。锈链腹链蛇为变温动物,需要冬眠,对温湿度变化敏感,一般在10月后进入冬眠,次年4月出蛰,冬眠期为212-220天,冬眠期内主要靠消耗自身的脂肪、肌肉来维持基础代谢。

生长繁殖

蛇类自幼体到性成熟一般需要3-4年。锈链腹链蛇繁殖方式为卵生。1条公蛇先后可与多条母蛇进行交配,母蛇在交配1次之后可在3-6年内每年产生受精卵。锈链腹链蛇每年产卵1次,在7月产卵,母蛇将卵产在具有一定湿度的暖处便于孵化,每次产卵2~9枚,卵为白色。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2004年报道,锈链腹链蛇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重庆市市为少见种,在浙江省和武陵山西部(贵州省、重庆境内)为广布种,在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和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优势种。

致危因素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调查显示,威胁锈链腹链蛇等爬行纲生存的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和非生物性因素,其中生物性因素主要是外来物种的入侵,非生物因素包括人口增长对保护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压力、人为因素对动物栖息地环境造成破坏、保护区工作人员的保护意识能力缺乏等。

保护措施

锈链腹链蛇等爬行动物对栖息环境的依赖性较强,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通过保护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来保护该类物种。

保护级别

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锈链腹链蛇的物种保护级别列为无危(LC)。

2016年,《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锈链腹链蛇的保护级别为无危(LC)。

2021年12月15日,锈链腹链蛇被收录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颁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公开征求意见稿)中。

经济价值

锈链腹链蛇无毒性,养殖锈链腹链蛇可作药用。蛇蜕为锈链腹链蛇蜕下的皮膜。

物种危害

锈链腹链蛇捕食蛙类,对农田和林业均有害。

相关研究

对锈链腹链蛇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测序,获得的基因序列长度为14804bp(基因序列不完整),其中包含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2种,13种蛋白质编码基因,转运RNA18种,1个不完全控制区和1个轻链复制起始位点

参考资料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10-28

..2023-03-02

Kuatun Keelback.iucn.2024-10-28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03-07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mee.gov.2024-12-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