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野慈姑

野慈姑

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是泽泻科(Alismataceae)慈姑属(Sagittaria)植物,又名剪刀草慈姑、剪刀草、日本慈姑。野慈姑耐寒又耐旱,喜欢温暖而日照多的气候,多生于湖泊、池塘等水域,在朝鲜、日本、中国等国有分布,在中国产于东北、西北等省区,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野慈姑是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状茎横走,较粗壮。挺水叶箭形,通常顶裂片短于侧裂片,顶裂片与侧裂片之间缢缩。叶柄鞘状。花葶直立,挺水,通常粗壮。花序总状或圆锥状,长5~20厘米,有时更长,具花多轮。花被片反折,外轮花被片椭圆形或广卵形,内轮花被片白色或淡黄色。瘦果倒卵形,具翅。种子褐色。花果期5~10月。

野慈姑可做观赏植物,同时可以用于恢复和重建受损河流和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和修复富营养化水域。野慈姑的球茎可食用,且球茎和地上部分皆可入药,主治蛇虫咬伤,水肿等疾病。

形态特征

根状茎横走,较粗壮,末端膨大或否。

挺水叶箭形,叶片长短、宽窄变异很大,通常顶裂片短于侧裂片,有时侧裂片更长,顶裂片与侧裂片之间缢缩,或否。叶柄基部渐宽,鞘状,边缘膜质,具横脉,或不明显。

花葶直立,挺水,高(15~)20~70厘米,或更高,通常粗壮。花序总状或圆锥状,长5~20厘米,有时更长,具分枝1~2枚,具花多轮,每轮2~3花。苞片3枚,基部多少合生,先端尖。花单性。花被片反折,外轮花被片椭圆形或广卵形,内轮花被片白色或淡黄色,雌花通常1~3轮,花梗短粗,心皮多数,两侧压扁。雄花多轮,花梗斜举,雄蕊多数,花药黄色,花丝通常外短里长。

果实与种子

瘦果两侧压扁,长约4毫米,倒卵形,具翅,背翅多少不整齐。果喙短,自腹侧斜上。种子褐色。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野慈姑在俄罗斯朝鲜日本印度、中国有分布。

中国分布

野慈姑在中国产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华东、华南等省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亦产,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生长习性

野慈姑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日照多的环境、有机质丰富的粘质土壤,肥沃且长期灌水的田地生长旺盛,多生于湖泊、池塘、沼泽、沟渠、水田等水域,海拔250~900米。野慈姑耐旱性强,无水层也能生长,虽然地上部分长势差,但并不影响野慈姑地下新生球茎的形成。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耐寒力强,零下5~6℃仍然能保持活力。花果期5~10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野慈姑为雌雄异花同株植物,雌花先熟,之后雄花开放。野慈姑在每年6~10月开花结实。野慈姑自交亲和,兼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其有性繁殖主要依赖于昆虫传粉食蚜蝇科蜜蜂属等小型蜂类是其主要的传粉者。果实通常是在昆虫传粉后,雌花花瓣凋落,由雌花中部的绿色球形心皮逐渐膨大形成的,每个果实由数百个小而轻的种子组成。野慈姑在地上开花结实的同时,地下的根状茎末端膨大生成球茎,于次年开春在母株附近发芽生长为新的植株。

人工繁殖

球茎繁殖

取健康的野慈姑球茎作种,经过沙土贮藏至翌春栽植期,寒地秋季早冷地区适合4~5月栽种,暖地秋季温暖地区适合5~6月栽种。在生长期间根据需要进行浇水、施肥和除虫,定期清理禾本科杂草,保证植株健康生长。忌连作。

组织培养

切取生长健壮的球茎顶芽,消毒处理后接种在启动培养基中诱导分化。将茎尖诱导的小植株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增植、生根。取出生根的试管苗,洗净根部培养基,栽入苗床中培养,1个月后即可移栽至大田。

栽培技术

播种与移栽

选择在冬至后成熟的粗壮、顶芽弯曲的慈姑留种,把顶芽折下,储存到育苗期,到温度比较稳定时进行育苗。种植时间选择在7月下旬~8月上旬,种植前田块要进行翻耕,灌水,打平耙烂,使土壤与基肥充分混合。

田间管理

野慈姑从定植长叶、匍匐茎伸长、球茎膨大全过程都需要浅水灌溉。苗期要勤灌水,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根系和叶片生长。夏季高温时期要灌水,降低田间温度。抽生匍匐茎时,可适当排水露田,保持土壤水分干湿交替。后期维持浅水层,满足球茎不断膨大的需要。野慈姑是一种喜肥又耐肥的作物,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 一般在移栽定植后根据植株长势追肥1次,在球茎膨大过程中追肥1~3次。栽种至野慈姑苗较高时,进行中耕除草,至8月下旬,再中耕除草数次。在生长期间,需常维持有浅水,不可干涸,直至霜后叶枯才可排出田水。

采收

秋季初霜后,野慈姑茎叶枯黄,球茎充分成熟,从此时至翌年春季发芽前可以随时采收。采收前10~15天排干水,割去叶片,扒去表土,手工挖取。采收后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病虫害防治

野慈姑主要病害有斑纹病、褐斑病和黑粉病。黑粉病可以使用菌进行防治,斑纹病、褐斑病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

野慈姑主要虫害有蚜虫和斜纹夜蛾。蚜虫可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或选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喷杀。斜纹夜蛾可以通过设置杀虫灯进行诱杀,或选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阿维菌素乳油、多杀菌素悬浮剂进行防治。

物种危害

主要危害

野慈姑是水稻田一种恶性杂草,其适应性强,由于其发芽时间不统一,所以在水稻全生育期内均可产生危害,与水稻竞争田中资源。野慈姑在水稻田间的大量生长,破坏了田间的微生态平衡,为病虫害提供了寄生场所,降低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措施

农业防除

农业防除主要措施有耕作措施和调节水层。秋冬季水稻收割后,可深耕土层,水稻移栽后适时整地。在插秧前整地后灌足水泡田,减少田内野慈姑球茎数量。

生物化学防除

水稻移栽前采用毒土法甩施,移栽水稻返青后,可选用苄嘧磺隆吡嘧磺隆除草剂进行防除。水稻插秧一定时间后可使用排草丹、五磺草胺等除草剂防治。链格孢菌可以通过产生多种致病性毒素侵染野慈姑,使其死亡。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慈姑

野慈姑在《中华本草》中记为慈姑,以球茎入药,味甘、微苦、微辛,性微寒,能够活血凉血,止咳通淋,散结解毒。主治产后血闷、胎膜不下,崩漏,呕血,淋浊,疮肿,骨膜炎,毒蛇咬伤等。孕妇慎用。

慈姑叶

野慈姑在《中药大辞典》中记为慈姑叶,以地上部分入药,味苦、微辛、性寒,能够清热解毒,凉血化,利水消肿,主治咽喉肿痛,黄疸,水肿,恶疮肿毒,湿疹,蛇虫咬伤等。

观赏价值

野慈姑的箭形叶翠绿,小花白色,橘黄色花蕊藏于其中,朴实、清雅,是较好的观花、观叶草本。可栽于公园浅水池边,美化水面,也可以盆栽。

食用价值

野慈姑的球茎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可供食用。同时野慈姑的球茎含淀粉,可以酿酒。

生态价值

野慈姑能够去除水体中的氮、,可以用于恢复和重建受损河流和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和修复富营养化水域。

相关研究

野慈姑是一种顽固性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研究方向多为寻找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情况下,能够高效清除野慈姑的药剂和方法,以及野慈姑对除草剂的抗药性机理的研究。

从野慈姑球茎中提取的多功能蛋白酶抑制剂I、II对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及缓激肽释放酶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当野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在剂量330μg/ml以上时,能抑制精子顶部顶体蛋白酶的活性,使精子不能穿过透明带与卵细胞结合,影响精子受精卵

参考资料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拉丁名.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