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寅初

马寅初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出生于绍兴州,字元善,无党派人士,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

1907年先后在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191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到中国工作,长期从事经济学教学研究和教育行政管理,为中国人口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发表论著近400篇,著有 《经济学概论》《资本主义发展史》《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新人口论》《马寅初经济论文集》等著作。1948年,马寅初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5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1982年5月10日逝世,享年101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82年6月24日(光绪八年五月初九),马寅初出生在绍兴嵊县浦口镇(今嵊州市浦口街道)。父亲马棣生是做绍兴黄酒生意的,开了一家“马树记”酒坊。马寅初早年接受私塾教育,中学就读于上海市“育英书馆”。1900年寒假,马寅初回家过春节与张桂君结婚。

1903年,马寅初以优异成绩进入北洋大学,学习冶矿专业。1907年获得官费留学资格,赴美进入耶鲁大学攻读经济学。1910年获文学学士。同年9月底,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1911年6月通过硕士论文《中国的公共收入》(Public Revenues in China),取得文学硕士学位。1913年,马寅初完成博士论文《纽约市的财政》(The Finances of the City of New York)。于第二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回到中国。马寅初的博士论文被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院出版,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也被哥伦比亚大学列为一年级新生的教材。

工作经历

1915年,马寅初应蔡元培邀请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兼主任。马寅初做了三方面事情:一是在北京大学专门讲授经济学;二是以演讲或在报刊上写文章的方式,评论和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和理论;三是在北京发起和组织“中国经济学社”以寻求救国真理。1920年,马寅初向北大请假一年,南下上海、杭州市等地考察经济状况,帮助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创办东南大学。

1927年,马寅初先后出任南京国民政府浙江省政府委员、省财政委员会主席。第二年12月,马寅初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历任经济委员会委员长、财政委员会委员长、商法起草委员会召集人,提出“统一国币应先实行废两用元案”,着手从根本上梳理中国经济制度。

1932年,马寅初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家迁居重庆市。1935年,他一生中最具分量的代表作《中国经济改造》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书由《总论》《本书提要》《国际贸易》《金融》《经济统制》《利用外资》《财政》《银问题》《土地问题》《结论》十部分组成,共37章;内容覆盖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主要问题,如金融、财政、外资等;主张先使国内经济充实,增加抵抗力量(守势),而后再设法推销各种工业制造品于海外(攻势)。

1938年,马寅初出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这一阶段,马寅初已经将目光转移到本土化的经济学研究上,先后出版了《中国关税问题》《中国国外汇兑》《中华银行论》等著作,对金融界、经济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抗战爆发后,因马寅初多次公开抨击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政策,发表《战时经济问题》《我们要发国难财的人拿出钱来收回膨胀的纸币》《抗战财政问题》等公开演讲,揭露“四大家族”“用租税、公债通货膨胀三种方法,刮尽了天下的民脂民膏”,将其批判的矛头指向“四大家族”。1940年12月6日,马寅初被蒋介石秘密逮捕,监禁于贵州息烽、江西上饶,后来又将他转移到歌乐山家中软禁。此后,马寅初失去自由长达5年。马寅初的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但他的研究事业并未中断。马寅初先后出版了《经济学概论》(1943年)、《通货新论》(1943年)、《战时经济论文集》(1945年)等多部著作。

1949年初,马寅初借道香港,转赴北京参政,先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参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1950年11月,马寅初以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身份出席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并当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理事。1951年5月,马寅初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1953年到1955年中,马寅初走访多省,掌握了大量资料,开始撰写人口问题论文:《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提出人口增长过快会给计划经济带来很多困难的观点。1954年9月,马寅初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5月,马寅初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并于这年正式提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议案。1957年,他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再一次就“控制人口”问题发表“新人口论”观点。并于该年7月5日,在《人民日报》上以人大代表提案形式全文发表《新人口论》。次年,“新人口论”遭到全面批判。《人民日报》不断出现不同署名的文章评判、斥责马寅初“利用人口问题进行政治阴谋”“资产阶级右派”“庸俗经济学观点”等。后又有北京大学经济系二年级的10名同学具名发表大字报对马寅初兴师问罪等。1960年1月,马寅初提出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蛰居寓所,撰写初稿约100万字的《农书》。这本书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付之一炬。

1973年,全国第一次计划生育汇报会上,提出计划生育要实行“晚、稀、少”。1979年7月10日后,《光明日报》先后刊发龚明的文章《如果没有民主,什么事情也办不好——应该为马寅初先生恢复名誉》《错批一人,误增三亿》;9月,马寅初被平反后担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并重新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

1981年2月27日,马寅初当选为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同年3 月29日,当选为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

逝世

1982年5月10 日,马寅初在北京留下遗嘱逝世,享年101岁。长子马本寅遵照马寅初的遗嘱,将他的骨灰一部分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部分于1983年4月8日护送回故乡嵊县,安葬在马寅初母亲的坟墓边上。

主要任职

主要成就

主要经济学思想

马寅初新中国成立前的许多著述,是对旧中国经济情况和西方经济学说研究的重要记录,是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可贵资料;新中国成立后的论著,大部分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研究的成果。

“新人口论”

1953年到1955年的三年中,马寅初几乎走遍浙江省,掌握了大量资料,开始撰写人口问题论文。1957年,他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发表“新人口论”观点。“新人口论”的核心观点是人口的发展必须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并在量上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要采取人口普查、动态统计、计划生育等方法对人口进行科学的管理。提出“团团转”、“螺旋式上升”等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的经济理论。为中国人口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主要著作

马寅初先后发表论著近400篇,著有 《经济学概论》《资本主义发展史》《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新人口论》《马寅初经济论文集》等。

人才培养

影响后代

马寅初用百年的坚守,为后人树立起一座马老精神的丰碑,在这些优秀品质熏陶下,马寅初次子马本寅致力于实干兴邦,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之际,担任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为祖国建筑事业奉献青春。马寅初三子马本初19岁便投笔从戎、勇赴国难,为驻前沿部队的美军陆空联络小组担任翻译,后又放弃出国深造机会,留在杭州报效祖国。此外,马老还经常叮嘱孙辈,要怀着对党、对人民、对国家的大爱,对社会主义新中国永远忠诚,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奋斗终身。

献计献策

他曾在文章中写道:“我平日不教书,与学生没有直接的接触,但总想以行动教育学生,我总希望北大的10400名学生在他们求学的时候和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要知难而进,不要一遇困难便低头。”

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六十余载的马寅初,在教育管理与实践中探索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经验。他认为,教育和办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切合实际要求、服务社会的专门人才。他一直视教学为根本,认为“学校里最重要的事就是读书上课,凡是有条件的人都应当到第一线上去给学生讲课,并力求把课讲好”。同时,马寅初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办教育要“学习新思想,确立为人民服务的立场”。

荣誉

人物评价

“大丈夫,刚正不阿,敢作敢当。”国学泰斗季羡林曾如此盛赞马寅初。宋庆龄则赞扬他“不愧为我们中华民族难得的瑰宝”。“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爆的响当当的一枚‘铜豌豆’。”郭沫若这样评价他。

浙江大学原校长杨卫在《民族瑰宝垂青史 求是之魂永相传》中评价:“正是通过长达三年的田野调查和求是的学风,他(马寅初)才敏锐地发现和深入思考严峻的中国人口问题,并抓住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完成了《新人口论》这一凝聚真理光芒的不朽之作,成为执行至今的基本国策。”

著名经济学家潘序伦,称誉马寅初是“近百年最值得尊敬的学者,超级爱国的知识分子”。

个人生活

家庭人物

人物生辰

马寅初因生辰为“马年马月马日马时”而被乡人认为“五马齐全,必定非凡”。

人物影响与纪念

1981年是马寅初期颐之年,新华社记者采写了《看望百岁老人马寅初》;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文汇报》报道,海外学子将聚集香港为马寅初作百岁大寿;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联合在浙江大学举行“马寅初先生百岁寿辰庆祝会”,遥祝马寅初青松不老、寿比南山;北京大学隆重举行“庆祝马寅初从事教育活动六十五周年和百岁寿辰庆祝会”,并出版了上下两册《马寅初经济论文选集》。

马寅初这个名字铭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上,与孔子、老子、鲁迅、蔡元培等并列为“四十位中国文化巨人”。1997年,浙江嵊州市政府、浙江马寅初人口基金会、浙江电视台联合摄制,张波编剧,李佩铎执导的《马寅初》八集电视连续剧在中国大陆上映。1999年,《马寅初全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马寅初年谱长编》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寅初亭

“寅初亭”建于1942年,位于重庆大学校园内,是一座绿色琉璃瓦六角亭。亭上有冯玉祥将军题的“寅初亭”匾额。

嵊州市马寅初故居

马寅初故居坐落在嵊州市浦口街道百年老街,系砖木结构的江南传统民居,是马寅初父亲马棣生于清光绪年间建造。占地面积628平方米,建筑面积1228平方米,坐南朝北,共三进,四周外墙砖砌、内墙板筑。楼层布展马寅初风节园(即马寅初生平简史),整个故居陈列历史照片、图表180余幅(张),实物230余件。县人民政府将他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出资进行修整。马寅初母亲王夫人的产房,仍被完好的保存着。1997年8月,被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下半年,进行整修。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寅初纪念馆

位于拱墅区庆春路210号(山子巷口)的马寅初纪念馆,由马寅初旧居(马寅初在浙江大学任教时的住处)改建。2003年修缮建馆,2004年向社会开放。纪念馆展厅一层“民族瑰宝”,讲述马寅初一生。二层“书房”与“卧室”陈列马寅初自用的办公家具、衣物等。多功能展厅常年举办临时展和互动活动。2006年5月,马寅初纪念馆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被授予省级、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一批杭州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杭州红色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等称号。

130周年诞辰纪念

2013年7月,马寅初130周年诞辰和逝世30周年,浙江省嵊州市排演的大型现代越剧《马寅初》在杭州剧院上演。《人民日报》刊发了时任浙江大学校长杨卫撰写的纪念文章《民族瑰宝垂青史 求是之魂永相传》。

140周年诞辰纪念

2022年,嵊州举行纪念马寅初诞辰140周年,推出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马寅初故居修缮、筹建马寅初纪念馆、开设马寅初大讲堂、建设马寅初精神宣讲场地、音影图文马寅初故事连载推送、浙江诗词名家走进浦口颂马老、以传诵马老精神为主题的越剧和朗诵精品创作等。

参考资料

现代越剧大戏《马寅初》杭州献演(图).中国新闻网.2023-03-03

马寅初.北京大学.2015-01-14

马寅初.上海财经大学.2023-03-03

马寅初故居.嵊州新闻网.2023-03-03

名士乡·中国梦———马寅初.绍兴网.2023-03-03

马寅初.西安交通大学.2024-04-13

马寅初与故乡.绍兴网.2023-03-03

马寅初的家世及出生地.嵊州新闻网.2023-03-03

马寅初:守真为国大丈夫.绍兴网.2023-03-03

马寅初:热爱祖国 献计献策.今日头条.2023-03-04

名冠中西的经济学家—马寅初.天津大学.2023-03-04

马寅初.北京大学.2023-03-04

马寅初的主要经济学思想.嵊州新闻网.2023-03-03

马寅初:铁骨铮铮 正气长存.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浙江省监察委员会.2024-04-28

马寅初:热爱祖国 献计献策.百家号.2024-04-29

马寅初.西安交通大学.2023-03-03

北大历任校长:马寅初(1951.6-1960.3).新浪新闻.2024-04-13

(受权发布)“最美奋斗者”名单.新华网.2023-03-03

马寅初:言人所不敢言,执真理尽平生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浙大人.今日头条.2023-03-04

言人所不敢言!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大学首任校长.中青在线.2023-03-04

坚持真知、不畏强权的马寅初先生.东北大学.2024-04-27

马寅初:学贯中西的大家.中国金融新闻网.2024-04-28

马寅初与重庆大学.遂昌新闻网.2023-03-03

马寅初 (1997).豆瓣电影.2023-03-03

嵊州新闻网.嵊州新闻网.2023-03-03

传承百年党史 追寻红色印记⑪︱马寅初纪念馆 ---.杭州市机关党建网.2023-03-03

嵊州举行马寅初纪念活动.绍兴网.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