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肉苁蓉

肉苁蓉

肉苁[cōng]蓉(拉丁学名:肉苁蓉属 deserticola Ma),是多年生的草本植株。该植株分布于中国中北部、蒙古等地;在中国分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等地。肉苁蓉常生于梭梭荒漠沙丘中,海拔225~1150米;为专性根寄生植株,寄主为梭梭。

肉苁蓉株高达1.6米,茎肉质,稍扁或呈圆柱形,下部叶密上部稀疏,花序呈穗状,长可达15~50厘米,直径为4~7厘米,花冠为淡黄色,呈茼状钟形;蒴果[shuò guǒ]卵球形,顶端有宿存花柱;种子呈近卵形或椭圆形,长约0.6~1毫米,外表呈网状,有光泽。

肉苁蓉具有药用价值,其味甘、咸,性温;有益精血、润肠通便、补肾阳等功效;可用于治疗不孕、赤白带下、肠燥便秘等症状,此外肉苁蓉还具有经济价值,可制成肉苁蓉酒、苁蓉补肾口服液等产品。在2019年,肉苁蓉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公约;在2021年,被列为中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研究历史

最早记载肉苁蓉采制加工的为唐朝,如《千金翼方》载:“五月五 日 采,阴 干”。以后历代古籍记载肉苁蓉干燥方法为阴干。其采制时间上与现代有所不同,从农历二月到五月都有采收记载,以农历五月采收者居多。现代均为春、秋二季采挖,部分地区在春季采收肉苁蓉,置沙土地晒干,即“淡苁蓉”,也称“甜大芸”;秋季采收则投入盐湖保存为咸苁蓉,为“咸大芸”。肉苁蓉的传统炮制方法包括浸、、薄切、蒸、煮、炒,熬、焙及趁鲜用等。其中浸泡辅料以酒居多,也有用水及米泔水浸者

形态特征

肉苁蓉是高大草本植株,高40~160厘米,大部分地下生。

肉苁蓉茎肉质,稍扁或呈圆柱形,自基部分2~4枝或不分枝,下部直径可达5~10(~15)厘米,向上渐变细,直径2~5厘米。

肉苁蓉鳞片状叶,淡黄白色,呈三角状卵形或宽卵形,长为0.5~1.5厘米,宽为1~2厘米,长于茎下端的较密,上端的较稀疏且变狭,狭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4厘米,宽0.5~1厘米,两面均无毛。

肉苁蓉的花序呈穗状,长可达15~50厘米,直径为4~7厘米;花序与花冠等长或略长,呈卵状披针形、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小苞片、花冠裂片外面与边缘均疏被柔毛或近无毛;花萼呈钟状,长可达1~1.5厘米,顶端有5道浅裂,裂片呈近圆形。花冠呈筒状钟形,顶端有5道裂,裂片呈近半圆形,边缘通常略向外卷,颜色有变异,呈淡紫色或淡黄白色;雄蕊4枚,花丝着生于距离筒基部5~6毫米处,底部被着皱曲长柔毛,花药呈长卵形,被着密密的长柔毛,底部有骤尖头。子房呈椭圆形,长约1厘米,底部有蜜腺,花柱比雄蕊略长,无毛,柱头呈近球形。

果实与种子

蒴果呈卵球形,长1.5~2.7厘米,直径1.3~1.4厘米,项端常具宿存的花柱,2瓣开裂。种子呈近卵形或椭圆形,长约0.6~1毫米,外表呈网状,有光泽。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肉苁蓉分布于中国中北部、蒙古等地。

中国分布

肉苁蓉在中国分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青海省等地。

生长习性

生境状况

肉苁蓉常生于梭梭荒漠的沙丘,海拔225~1150米,该植株寄主适宜生长在荒漠地区,为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为,冬冷夏热,年温差大,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较少,蒸发量大,潮湿盐地为其极佳生长环境。其花序生长适宜的气温与土温分别为20~30摄氏度和15~20摄氏度,生长速度在土壤体积含水量为3%~4%时最快,其与其寄主适宜生长的土壤为含盐分较高的中细砂土,土壤水溶性盐分中钾、钠、钙、镁、有机质含量低。

寄生关系

肉苁蓉为专性根寄生植物,寄主是梭梭,梭梭常生于地下水位高、轻度盐渍化的半固定或固定沙地、荒漠沙地,其生长的土壤多为灌漠土灰、棕钙土、漠土等各类荒漠土。其寄生生物体结构的发育皆经历了由种子萌发生类胚根状结构,顶端膨大部位形成类毛状突起细胞即初生吸器;在寄主存在幼根的情况下,初生吸器迅速与寄主幼根粘沾,且发育出和寄主维管组织相连通的次生吸器,通过次生吸器完成与植物体的分化与发育;其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是在寄主分泌的诱导物刺激下种子萌发并产生初生吸器,然后通过初生吸器与寄主根系黏连并寄生在其幼根上完成的。

物候期

肉苁蓉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后,在1年后的四月底到五月初肉质茎上的幼芽延长并顶出地面,四月底开始开花;五月底到六月初种子开始成熟,肉苁蓉从地面长出后的生长期为50天左右,授粉40天后产生活性种子,但未完成后熟;种子掉落后植株会自然死亡。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肉苁蓉的花为两性花,其花粉的生长发育一般在每年的四月低五月初成熟,花粉囊开裂后,花粉便开始授粉萌发。其花期5-6月,果期6-8月。

人工繁殖

辅助授粉繁殖

肉苁蓉属于异花授粉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其种子的产量,其操作方法为采用羊脂纸袋收集花粉,再用毛笔蘸取成熟的花粉及时涂抹到另外植株的花的柱头上即可。

种子繁殖

肉苁蓉的种子繁殖应选用粒大、饱满、健康的种子。种植时须距离寄主植株一定的距离挖沟,并将沟底的土壤打细整平,再撒一定厚度的沙,即可播种;播完施入腐熟牛羊粪再覆土,最后需要在土壤表面留浇水沟以便浇水,保持苗床湿润,诱导寄主的根延伸至苗床即可。

接种种植

肉苁蓉的接种种植可采用种子纸,可提高种子的利用率。采用宽窄行,将定植成活的寄主植株的一侧挖开,只需露出几条健硕的根;在与寄主植株隔一段距离处挖接种坑,接着在接种坑底部做一个面向寄主且45度倾斜的坡面;将种子纸铺在坡面上,吸水纸面向上,将与过筛细沙拌匀的肉苁蓉种子撒在寄主根系周围,而后将坑填平踏实,须保证有良好的情,以便种子与寄主根系形成良好的寄生关系。

田间管理

水土管理

降水较多的地区,需及时排水,防止因土壤湿度过大而导致烂茎。在干旱缺水地区,寄主植株根部的土容易被风刮走,导致根部裸露,应注意用树枝围在寄主植株根部附近进行防风或培土,而对于定植嫁接后的寄主植株在越冬前需用薄膜覆盖或及时培土,其作用主要是保温防冻、防旱,确保安全越冬;其次是缩短寄主的休眠期。

灌溉施肥

通常在每年的4~6春旱季时,在寄主植株不种肉苁蓉的另一侧沟灌一次;在特别干旱的年份,全年可灌两次水。在每年春秋季按情况穴施肥一次,施肥时需注意肥料与种子要隔离,防止烧种,施完肥需浇水。

病虫害防治

病害

肉苁蓉的寄主梭梭常见病害为根腐病与白粉病,肉苁蓉常见病害主要是根腐病。根腐病的防治可选用排水性良好的沙土种植,且后期加强松土,或采用粉锈宁、波尔多液进行防治;白粉病易发生于每年的7~8月份,在寄主梭梭的嫩茎处形成白粉,该病害防治可选用石灰硫黄合剂、粉锈宁、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虫害

在肉苁蓉出土、开花的季节中常有多种害虫侵害其嫩茎,影响植株生长。在沙漠中有草兔、大沙鼠啃食肉苁蓉的嫩茎与寄主的枝条,可采用磷化锌毒饵进行捕杀或诱杀;棕色鳃金龟的防治可在肉苁蓉接种时在沟内撒辛硫磷颗粒剂;肉苁蓉蛀蝇的防治可采用一定浓度的敌百虫在地面喷雾或浇灌根部。

物种保护

危害因素

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沙地梭梭林中肉苁蓉随处可见,2011年野生肉苁蓉资源已濒临枯竭,其原因分为两个,自然与人为;肉苁蓉资源贫乏主要原因是其生长的自然环境恶劣,与梭梭林的大面积减少;其次是人为地过度采挖与采挖方式不当,破坏其寄生点。

保护价值

保护肉苁蓉的同时会带来极大的生态价值,可以固沙抗风蚀,起到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是一件长期的生态建设工程。此外,肉苁蓉还是古地中海孓遗植物[jié yí zhí wù],对于研究亚洲荒漠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

肉苁蓉的保护措施为扩大天然林区非木材资源保育和利用的规模、投资、和方式;人工栽植梭梭;退耕还林还草与禁牧;在2019年,肉苁蓉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公约;在2021年,被列为中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经过中国的不懈努力,寄生植物种子萌发、人工接种、“肉苁蓉-寄主”一体苗繁育、病虫冻害防治、机械化接种、采收加工等一系列技术瓶颈已被突破,在国际上首创了肉苁蓉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大规模推广。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肉苁蓉具有药用价值,其味甘、咸、微苦,性温,有益精血、润肠通便、补肾阳等功效;可用于治疗不孕、赤白带下、肠燥便秘、腰酸背疼、遗精、阳、腰膝萎软等病症;入丸剂或水煎服。

经济价值

肉苁蓉具有经济价值,因其具有补肾、益精血、通肠便等功能,所以其可作为原料制成多种药剂,也被开发出了多种保健品,从而带来极大的经济利润;其制成的相应产品有肉苁蓉酒、苁蓉补肾口服液等产品。

相关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MTT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的增值、中信红法则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与碳粒廓清法测定小鼠腹腔吞噬细胞吞噬功能,证明了肉苁蓉免疫调节的主要物质CDPS能明显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值,提高正常与免疫低下小鼠的脾指数,亦能明显提高巨噬细胞的分泌与吞噬功能。但其口服不易吸收,须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以达到最佳疗效。

参考资料

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植物智.2023-01-04

..2023-01-04

肉苁蓉.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15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1-04

2019年CITES附录中文版.国家濒科委.2023-01-04

..2023-01-31

..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2023-01-04

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肉苁蓉属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新华网.2023-01-04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