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鸲
欧亚鸲(黑枕黄鹂普通亚种:Erithacus rubecula),别名知更鸟,是鹟科欧亚鸲属鸟类。成鸟大小与麻雀相似,身形圆润,眼睛明亮,嘴短健,腿细弱。欧亚鸲体长依不同亚种在13-15厘米之间,翼展20-22厘米,体重16-22克。雄性雌性雌雄鸟颜色相似。成鸟头冠部和整个上体羽毛为橄榄棕色,脸部、喉部以及胸脯为橙红色,下体表其他部位为灰白色。翅膀和尾羽颜色为暗褐色。爪褐色。长齐羽毛的幼鸟上体表为深棕色,胸脯有橙红色的着色,下体表为灰白色。不同的亚种在形态颜色上有些微不同。
欧亚鸲分布于中国新疆西部地区,欧洲、北非、西亚和中亚等地。欧亚鸲主要为地栖性,分布在林下灌丛、林地、树篱、果园、花园和城镇公园中,主要营巢于地上植被茂密处或岩缝树缝或树洞中。记录寿命超过8年。
截止2022年,全世界范围内欧亚鸲有9个亚种。2015年,欧亚鸲被公选为英国国鸟。欧亚鸲因其多彩的羽毛和婉转的歌声而受到鸟类爱好者的喜爱。2018年,欧亚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命名与分类历史
命名历史
Erithacus rubecula源于古希腊文,Erithacus指旧大陆鸫属,rubecula意思是“红色的胸脯”。在2013年至2021年世界鸟类数据库(Avibase)分类概念中,欧亚鸲别名知更鸟(European Robin),2022年世界鸟类数据库更新了知更鸟的分类概念,知更鸟特指指名亚种E. r. rubecula,英文“Robin”意思也是“红色的胸脯”。中文知更鸟源于《开元天宝遗事·知更雀》,这种鸟类晨夜鸣叫的生活习性,与古时报更相似,因此名知更鸟。
2022年IOC世界鸟类名录(IOC World 鸟纲 List)第十二版中记录欧亚鸲共有9个亚种。
1758年,卡尔?冯?林奈首次描述命名指名亚种E. r. rubecula。
1874年,Blanford命名E. r. hyrcanus。
1889年,Koenig,AF命名E. r. superbus。
1907年,Buturlin命名E. r. caucasicus。
Hartert,E分别在1901年和1910年命名了E. r. melophilus及E. r. witherbyi两个亚种。
1928年,Grote命名E. r. tataricus。
1954年,Portenko命名E. r. valens。
在分布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种群中,大加纳利岛上的欧亚鸲种群为最新命名亚种,其与特内里费的E. r. superbus在分子学、形态学和行为学有差异,2015年学者Dietzen等命名这个亚种为Erithacus rubecula marionae。
分类历史
欧亚鸲的分类在过去有争议,曾属于鸫科。2004年学者Voelker和Spellman重新定义了鹟科和科的界限,但未将欧亚鸲归入科。2006年中国学者潘巧娃等认为欧亚鸲归属为鸫亚科的第二支系。2010年学者Dario Zuccon证实了欧亚鸲在鸫科支系外,为独立物种。2011年出版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中未更新,欧亚鸲被记录在鸫科支系中。2017年,《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发布,欧亚鸲更新为鹟科支系。
形态特征
欧亚鸲成鸟大小与麻雀相似。成鸟雄性体长12.2~16.0厘米,雌性体长13.6~15.5厘米。成鸟体重16~20克。雌雄鸟颜色相似。成鸟身形圆润,头冠部和整个上体羽毛为橄榄棕色。眼睛明亮圆润,虹膜深褐色,有着近白色的细微眼圈。嘴短健,上嘴前端有缺刻或小钩,喙为黑色。脸部、喉部以及胸脯为橙红色,橙色部分与下胸交界的外缘有淡蓝灰色的条纹。下体表其他部位为灰白色。翅膀和尾羽颜色最深,为暗褐色。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颜色为褐色。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
长齐羽毛的幼鸟上体表为深棕色,有密集的黄色斑点;胸脯有橙红色的着色,每根羽毛上有深棕色的边缘;下体表为灰白色。不同的亚种在形态颜色上有些微不同。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欧亚鸲世界范围内分布于欧洲、北非、西亚。欧亚鸲在欧洲分布于挪威、瑞典、英国,向南至西班牙、地中海北部岛屿,向东至乌拉尔山脉,在北非分布于摩洛哥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北部,向东至埃及北部,在亚洲分布较为零散,亚洲西北部分布于西西伯利亚,西南部分布于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北部、伊朗、巴勒斯坦、中部分布于吉尔吉斯斯坦,中国北部。
留鸟分布于英国、爱尔兰、德国到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地区,全年可见它们的活动痕迹。候鸟广泛分布在挪威和瑞典南部,向东至西西伯利亚,向南至捷克、乌克兰,在繁殖季节留在当地,非繁殖季节飞往更温暖的非洲北部、地中海南岸和中东地区。
中国分布
欧亚鸲在中国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市,在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则有分布记录。
亚种分布
E. r. melophilus分布于包括英国、爱尔兰等的不列颠群岛。
E. r. superbus分布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中的特内里费。
E. r. witherbyi分布于阿尔及利亚及突尼斯北部。
E. r. valens分布于克里米亚半岛南部。
E. r. caucasicus分布于土耳其东部及高加索地区。
E. r. hyrcanus分布于阿塞拜疆东南部及伊朗北部。
E. r. tataricus分布于乌拉尔山脉及西西伯利亚。
E. r. marionae分布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中的大加那利岛。
指名亚种(E. r. rubecula)分布于欧洲大陆至乌拉尔山脉,大西洋东部群岛至土耳其西部,南至摩洛哥西北部。
栖息环境
欧亚鸲主要为地栖性,常在林下灌丛和地上活动,而在某些地区,欧亚鸲偏好于针叶林和落叶林。在人类活动范围区,欧亚鸲通常栖息在农场的林地、树篱、果园、花园和城镇公园中。荫凉和中等高度的遮蔽栖息地是欧亚鸲长久栖息的重要条件。在非洲西北部,欧亚鸲的繁殖栖息地主要是山地森林,通常栖息在1000~2000米,很少会栖息在更高的地方。
不同迁徙习性的欧亚鸲会选择不同的栖息环境。70%的雄性候鸟会在繁殖期选择林地作为栖息地,而在花园和城镇公园中栖息的雄鸟大部分为留鸟。候鸟在冬季的栖息地还与个体的性别、年龄以及大小有关。雌鸟、幼鸟以及体型较小的个体倾向于选择大灌木丛,雄鸟则倾向于选择林木作为栖息地。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欧亚鸲在黎明时开始活动,白天飞行捕食,日落后休息,它们会在晨夜鸣叫。欧亚鸲迁徙通常从日落时分开始,有时也会在傍晚或黎明迁徙,在迁徙过程中会停留1-2天休息。候鸟主要在每年八月中旬至十一月中旬飞往温暖的南方过冬,西班牙南部和东部、地中海区域、欧洲西南部以及非洲北部都是它们的停留地。
候鸟的秋季迁徙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沿着西南方向迁徙,路线为法国-葡萄牙-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另一条沿着东南方向迁徙,从爱尔兰和英国南部到摩洛哥和欧洲东南部,栖息在地中海沿岸。分布于意大利北部的种群迁徙路线为意大利南部-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或者从意大利南部到亚平宁半岛。
多数雄鸟会留在居住地过冬,由于从属效应,雌鸟会比更多的雄鸟选择在冬季迁徙。欧亚鸲的迁徙距离很短,但是气候的变化会影响它们的迁徙距离。如果过冬条件恶劣,它们会迁徙至更远的地方。从二月底至五月,欧亚鸲会陆续从越冬地返回至繁殖区。
觅食行为
欧亚鸲的食物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如甲虫、苍蝇、蚂蚁、蜜蜂属、蟋蟀科等的成虫和幼虫,还有蜘蛛、蚯蚓、倍足纲以及一些小的脊柱动物如鱼和蜥蜴,它们有时也会食腐肉。植物性食物如水果、种子等,还有人类喂食的鸟食也是它们的食物。不同栖息地的欧亚鸲主要食物占比不同。在欧洲北部,欧亚鸲会经常在鸟食台上摄食面包。
欧亚鸲的主要觅食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从灌木、树枝等较低的栖息地飞下来啄取地上的食物。另一种是在有遮蔽的植被中跳跃捕食,这种行为在寒冷天气下更为常见。
攻击/防御行为
欧亚鸲有着强烈的领地意识,雄鸟与雌鸟都会护卫自己的领地。当有入侵者进入领地时,它们会蓬松胸脯的羽毛,鼓起它们橙红色的胸脯并对着入侵者鸣叫,以示警告,之后对入侵者进行身体攻击。在繁育期间,如果有猎食者靠近幼鸟,欧亚鸲会发出尖锐的嘶嘶声或者嘀嗒声作为警报。欧亚鸲在非繁殖季节一年大多时候只维护一片领地。许多雄鸟会在冬季维护领地,在春末和夏季繁殖季节扩张领地。
交流行为
欧亚鸲常在凌晨天未亮时就开始鸣叫,声音清脆悠扬且多变。通常在领地遭到入侵时,欧亚鸲会发出重复且不规则的嘀嗒声,在对外发出警报时,它们的叫声会变的更加尖锐。攻击时的叫声为更加刺耳的嘶嘶声。欧亚鸲在夜间迁徙时也会鸣叫,声音为轻轻的咝咝声。在求偶时,欧亚鸲的叫声会变的更加明亮。雄性在繁殖期的叫声不会有变化。
欧亚鸲的叫声存在季节性差异,秋季到冬末的叫声与春季的叫声不同,春季的叫声会更加悠长低沉。雄鸟整年鸣叫,大部分雌鸟除春季不鸣叫其余季节都会鸣叫。
生长繁育
欧亚鸲的主要繁育期为每年4~7月,它们的性成熟时间为一年。分布区北部的欧亚鸲一年繁育一次,其他地方一年繁育两次,很少会一年繁育三次。繁殖期间雄鸟尤善鸣唱。欧亚鸲主要营巢于地上植被茂密处、岩缝、树缝或树洞中。雌鸟以草根、枯草、羽毛等材料构筑松散的杯状巢。欧亚鸲一胎产卵4~7枚,雌鸟孵卵,孵化期为12~21天,多数约14天。早成雏期10~18天,一般约13天。长羽后16~24天独立,寿命可达8年。幼鸟由雌鸟和雄鸟共同喂养。欧亚鸲是数一数二的一生只有一个伴侣的鸟儿。雄鸟在幼鸟孵化后至少有2-3天会喂养雌鸟和幼鸟。
物种现状
欧亚鸲整体种群数量相对稳定。1980年至2013年,欧洲鸟类普查委员会(European 鸟纲 Census Council)监测到欧亚鸲欧洲的种群数量总体在增加,2022年大约有1.30亿~2.01亿欧亚鸲成鸟。但学者José Luis Tellería观测到1999年至2014年,地中海区域的欧亚鸲种群数量在下降。2018年,欧亚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威胁因素
幼鸟的成活率与孵化中鸟巢的遗弃率与人类活动和天气有关。2019年,学者Abdelazize Franck Bougaham观察到在阿尔及利亚东北部,由于大多数欧亚鸲的巢穴构筑在人类步行道附近,成功孵化的幼鸟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下降了36%。在孵化期间气温骤降或暴雨也会决定幼鸟是否能够成活。
相关文化及研究
1960年欧亚鸲被选为英国的非官方国鸟,2015年英国大选前,鸟类观察家大卫·林多(David Lindo)组织了英国国鸟公投,欧亚鸲以34%的选票被评选为英国国鸟。
欧亚鸲的上喙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知磁信息,通过地球磁场定位,以维持它们的迁徙路线。
参考资料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11-04
Erithacus rubecula (Linnaeus, 1758).Erithacus rubecula (Linnaeus, 1758).2024-10-21
小科普|一起认识世界上最酷的12种国鸟.百家号.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