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
黄大年(1958年8月28日-2017年1月8日),出生于广西南宁市,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1975年10月参加工作,黄大年于1982年获得吉林大学应用地球物理系学士。1986年,获得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硕士学位,后继续留校任教。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1月,黄大年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世界著名地球物理学、战略科学家,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首任部长、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大年长期从事深地探测仪器装备,重载荷物探专用无人机,地球物理大数据处理与解释等方面研究,涉及地学、信息、军民融合等多个领域,领导组织了“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攻关,他带领团队耗时5年完成了过去50年的技术跨越,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2017年,中共中央追授黄大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宣部追授黄大年“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2010-2019年英雄模范人物。2019年9月,黄大年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2024年9月29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黄大年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58年8月28日,黄大年出生在广西南宁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8岁读小学三年级时,随父母被下放到桂东南的一处小山村,之后又辗转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贵港市等地求学。高中毕业时,17岁的黄大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地质队,成为了一名物探操作员。
1977年高考恢复,黄大年以广西容县杨梅公社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吉林大学应用地球物理系(现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师从著名地球物理学滕吉文,从此与地球物理结缘一生。1982年,黄大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次年,开始攻读应用地球物理系硕士,直至1986年研究生毕业。
1991年,黄大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获“中英友好奖学金”全额资助,受学校委派赴英国利兹大学深造,师从国际地球物理学大师、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古宾斯。四年后,1996年,黄大年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并第一时间回国赴吉林大学报到。
1997年初,经学校批准,他再次前往英国,开始在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员,从事针对水下隐伏目标和深水油气的高精度探测技术研究,成为当时从事地球物理领域高科技敏感技术研究的少数华人之一。黄大年50岁时,便已成为世界航空地球物理学领域的顶级科学家,主持研发的许多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归国投身国家建设
2009年初,黄大年收到邀约他归国参加建设的消息后,当年便抛家舍业、回到母校,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开始为中国的航空地球物理事业耕耘、播种。
2009年4月,中国启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重大战略计划,年底回国的黄大年,很快成为项目负责人之一。2010年2月,黄大年接受国家科技部邀请,出任“863计划项目”“十二五”主题项目——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领军人兼首席科学家。
2010年春,他再次接受国家有关部委邀约,担任“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领军人兼首席科学家,一时之间,黄大年面前,至少有15个国家级项目排着大队。此后数月,他一方面协助国家部委完善项目战略部署,另一方面又亲自从全国各大科研机构海选攻关团队,很快构建起以吉林大学为中心,400多名两院院士、专家学者等组成的庞大科研军团。其后,他又提出科研装备要走“红蓝军路线”,打造“移动平台综合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平台”,组织翻译《疯狂科学家俱乐部》一书,推广国际上组织创新、开展大科学研究项目的先进经验,很快打开了整个中国深探领域的创新思路。
2010年10月,吉林大学成立“吉林大学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黄大年为带头人,研究瞄准海陆空三栖的移动平台探测技术,构建起服务于陆地、海域、复杂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下的精确移动测量技术体系。2011年1月,黄大年受聘担任首席科学家,承担科技部863“十二五”主题项目“航空高精度对地探测关键技术装备”项目。2012年3月,他又接下中国“863计划项目”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主题专家的重任,负责策划、协调和组织中科院、高校等组成高级别科研团队,承接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究。
2014年下半年,黄大年组织领导的深探专项第九项目——“移动平台综合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平台”系统整体实现迭代升级,技术水准国际领先。2016年5月,黄大年出任第七届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地学与资源环境学部副主任委员;同年6月,黄大年凭借其在航空地球物理学领域的一系列科研成果,成功跻[jī]身“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与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国际著名量子通信专家潘建伟等一起上榜。2016年9月,黄大年提出“以大学科支撑大科学,以大科学带动大学科”的构想,倡导建立非行政化“科研特区”——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并亲自出任首任学部长,力求在深地、深海、深空、信息、新材料等领域交叉融合,催生带动上千亿元的产业项目。
除了科研和教学,他还承担起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多次受邀参加中央统战部专家咨询团队,赴西北地区指导地方科技建设,到发达地区指导经济转型;作为吉林省委组织部专家咨询团队成员,推动和协助地方产业转型,牵头筹划在吉林省建立“无人机产学用基地”和“吉林大学留学生报国基地”。
此外,黄大年还应邀领衔成立鲲海创新研究院,积极组织海归科学家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促进前沿科学技术军民融合发展。然而,身为中科院院士评审专家的黄大年自己却并不是院士,每每上级催他提报申请,他却总是说:“时间有限,干事要紧。”
2017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追授黄大年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24年9月29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黄大年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逝世
归国短短7年间,黄大年长期废寝忘食,带领团队一再突破国外技术封锁。2016年6月27日,积劳成疾的黄大年第一次晕倒在办公室;醒来第二天,他吃着救心丸就走进了国家大型项目审验现场;同年11月29日凌晨,急着赶凌晨最后一班飞机的黄大年,因腹部痉挛在飞机上两度昏迷,然而苏醒的他第一句话却是“如果我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 2016年12月14日,黄大年因胆管癌接受手术,随后病情多次出现波动变化;2017年1月8日13时38分,黄大年终因医治无效在长春病逝,年仅58岁。同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指示,号召向黄大年学习。
科研成就
研究综述
作为战略科学家,归国7年间,黄大年团队坚持科研与研发一体化展开,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推动中国航空重力梯度仪研制实现从0到1的突破,首台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研制成功,首台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台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工程样机研制突破关键性技术,首架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定型研发成功;建成中国首个“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野外实验与示范基地”,研制开发出国际领先的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集成软件系统,黄大年团队的一系列卓越成就,使得中国成功跻身航空地球物理探测领域世界强国行列,并为中国的“巡天探地潜海”事业奠定了宽厚基础。
在中国科技十大进展盘点中,专家组认为他主持和参加完成的“深部探测专项开启了地学新时代”;其科研成果分别入选“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2年度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特别进展”“2013年度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2013年,黄大年团队入选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2014年,黄大年团队又荣第五届中国侨届创新团队奖。2016年,黄大年主持的“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赢得总体国际领先的最高评价。
与此同时,在黄大年团队努力下,中国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冷原子干涉原理技术、光纤技术和惯性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都有了长足进步,屡次突破国外封锁,为国防安全建设和深地资源勘探作出了重大贡献。团队5年取得的成果超过了过去50年,国外媒体不禁惊叹:中国已正式进入“深地时代”!
主要著作
学术论文
黄大年共有85篇学术论文被中国知网收录,总下载量23653次。以下为最高被引的10篇论文:
以上信息来自于:
人才培养
培养年轻人,是黄大年回国后的三大目标之一。立志要像恩师滕吉文那样,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一定要出去,出去一定要回来,回来一定要报国”是他的治学名言。2010年,黄大年刚一就任吉林大学首届“李四光实验班”班主任,便自费为24名学生每人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以锻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他就经常举行头脑风暴,自费带学生出国考察,资助学生参加国际会议,推荐学生出国访学深造。据不完全统计,黄大年曾累计资助近30人次参加各类国际会议,甚至在手术前一天晚上,他还为博士生周文月赴英国剑桥深造写好了推荐信。归国7年间,他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18人、硕士研究生26人,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4人次;在各领域的交叉团队达到400余人,为国家实施地球探测工程奠定了宽厚人才技术储备。
即便归国,黄大年依然高度关注在英华人事务,主动要求担任英国剑桥华人社区顾问,帮助剑桥跟中国建立更多联系,促进两地资源对接。2016年,黄大年赴英参加女儿婚礼时,仍不忘利用个人影响在帝国理工学院开讲,介绍中国地球物理学的发展,鼓励中国留学生归国报国。在他的积极感召下,人工智能专家王献昌、汽车工程专家马芳武、智慧海洋专家崔军红等一大批在海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纷纷回国效力。
荣誉奖项
未标注信息均源自:
人物评价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2017年,人民日报曾以《黄大年,我们不会停止怀念》刊文,称“地球离开谁都照样转,但倘若离开了黄大年,中国进入‘深地时代’可能推迟好多年。” 一周后,人民日报再次刊文《侠者黄大年》,称一般的侠者,顶多“江湖”上流传着他的传说,而“黄大侠”却在太平洋上威名远播。
黄大年生前好友、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认为“大年是我见过的最纯粹、最赤胆忠心的科学家!”“他恨不得在一些重要战略学科上,昼夜之间就赶上西方发达国家。”
中科院院士罗俊曾感慨:“一次,黄大年带队出国考察,国外研究机构为了接待我们停工了半个月,甚至不惜成本展示高科技产品,供中国团队研究观察,我人生从未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如此隆重的接待。”
生前好友高平指出,“黄大年对待科研只有一句话: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大年对待科学不唯上不唯权不唯关系,不允许你好我好大家好。”
后世纪念
纪念活动
2017年起,为了弘扬黄大年精神,教育部启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五年来,共认定两批40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覆盖13个学科门类和东中西各省份,在中国大地上持久延续着“黄大年精神”。
纪念场馆
黄大年纪念馆位于吉林大学地质宫,系2017年9月在黄大年办公室基础上改建而来,纪念馆设有办公室、
、图片实物展区等三部分。2022年1月8日,“黄大年纪念馆数字展馆”正式开通,场馆以三维全景的展现方式,完整再现了黄大年成长求学工作时的场景和投身科技报国的成就。
纪念作品
电视剧《黄大年》是2017年由杜军执导,丁勇岱、张凯丽、马跃等主演的人物励志剧,由丁勇岱饰演黄大年。该剧讲述了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把个人奋斗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感人故事。
纪录片《黄大年》是2017年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新闻出版广电局、吉林电视台联合摄制的,该片以海归科学家黄大年的人生历程为主线,讲述了他惜时如金、勤勉奉献、教书育人的爱国故事。
电影《大国重器·黄大年》是2018年由成科执导,张秋歌、李卓霖、史可等主演的传记电影,由张秋歌饰演黄大年。该片系“2021年全民国防教育万映计划重点推介影片”,讲述了时代楷模黄大年不忘初心,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祖国科技事业的感人事迹。
人物轶事
1988年,黄大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着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2009年平安夜,黄大年乘飞机回到中国。当时恰逢美国军队航母编队举行太平洋军事演习,闻听蜚声中外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回国,一向耀武扬威的美军舰队紧急后撤了100海里,一时轰动全球,外媒一片惊呼。
2016年9月10日是黄大年生前的最后一个教师节,黄大年原本计划当晚从北京赶回长春市陪夫人过周末,但因为工作安排临时有变,无奈之下,他只好取消了回长春的机票,与夫人爽约。
黄大年并非只知工作,不懂生活。在朋友圈里,黄大年的兴趣爱好颇为丰富。2016年7月11日,作为一名曼联球迷,他熬夜看202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为葡萄牙国家男子足球队夺冠欢呼。黄大年也喜欢唱歌,甚至可以说是“麦霸”,当年,他就是靠一首《爱在深秋》俘获了妻子的芳心。
延伸阅读
参考资料
黄大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2022-12-14
黄大年,归国华侨,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党委统战部官网.2024-09-30
黄大年先进事迹.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3-12-23
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把一切献给祖国.科普中国.2022-12-14
黄大年 归国华侨 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官网.2022-12-14
青年黄大年的经历:从欧阳海式好少年到北大旁听生.中国新闻网.2022-12-14
中共中央关于追授黄大年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共产党员网.2022-12-14
走进成就展 | 七面英雄模范人物墙.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2-12-16
(受权发布)“最美奋斗者”名单.新华网.2024-01-23
新华网现场直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新华网.2024-09-29
黄大年:以身许国的地球物理学家.人民画报.2022-12-28
黄大年:愿做献身者洪流中的一朵浪花 .百家号.2024-09-30
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用生命叩开地球之门 .央视网.2022-12-14
黄大年:把一切献给你 我的祖国 ——追记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12-18
黄大年纪念馆数字展馆.吉林大学.2022-12-29
生命的答案——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事迹采访手记.中国军网.2022-12-29
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地学与资源环境学部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2022-12-29
黄大年:把一切献给你 我的祖国 ——追记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12-18
中共中央关于追授黄大年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中国政府网.2024-09-30
黄大年:用生命点燃中国地球探测的灯火.光明网.2022-12-29
习近平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央视网.2023-12-23
传承黄大年精神,以德施教育新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2022-12-18
黄大年.中国知网.2022-12-18
黄大年:以身许国 叩开地球之门.央视网 .2022-12-15
习近平签署主席令 授予15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微信公众平台.2024-09-13
2017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揭晓:黄大年被追授特别奖 .教育部网站.2024-09-30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接续奋斗 至诚报国.央视网.2022-12-16
“黄大年纪念馆数字展馆”正式上线运行.吉林大学.2022-12-29
电视剧《黄大年》.央视网.2022-12-16
纪录片《黄大年》.央视网.2022-12-16
电影《黄大年》:讴歌与时代同频的家国情怀.中国军网.2022-12-16
黄大年的故事:“我是共产党员”.阜阳新闻网.2024-08-13
黄大年的朋友圈:浓缩纯粹质朴的内心独白.央视网.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