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国祚

张国祚

张国,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第一首席专家,《文化软实力》主编。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我国知名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领军人物,诗人。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意识形态问题、国际问题、科学哲学等领域发表过许多有影响的论著。先后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聘为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曾任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曾任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现任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成就

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国际问题、文化问题等。

个人作品

著有《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要论选(第一卷)》,《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沧桑足音——张国祚诗选》等;发表《关于打造话语体系与改进文风的几点思考》,《在回答问题中深化文化软实力研究》,《何谓好文风》,《科学发展观:激荡在神州大地上的中国智慧》,《为什么雷锋精神具有永恒的魅力》,《新形势下推动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着力点》等多篇论文。

主要著作

1.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要论选(第二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9月。

2. 《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报告2012》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3年5月1日。

3.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要论选(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

4.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5. Zhang Guozuo,蓝色 Book of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Annual Report on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Sanovan Press(Finland),Helsinki,2012。

6. 《沧桑足音——张国祚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5月。

7. 《航标》,学习出版社,2005年。

8. 《中华骄子》,龙门书局,1995年。

9. 《科学独立史论》,山东科技出版社,1993年。

10. 《用人之道新探-人才管理权变系统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

主要文章

谈谈“底线思维”,《求是》,2013年第19期。

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近况,《红旗文稿》,2013年第16期。

中国梦使软实力更强大,《人民日报》,2013年8月6日。

软实力与当前国际关系若干问题---张国祚答Marc Abramson(马克。阿博拉姆苏)博士,党建网.

以中国软实力助推“中国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7月17日.

研究软实力,成就中国梦,《光明日报》,2013年7月11日。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瞭望》,2013年第6期。

理论事关命运,作风决定成败,《党建》,2013年第3期。

关于打造话语体系与改进文风的几点思考,《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年第4期。

文化产业安全研究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4月26日。

在回答问题中深化文化软实力研究,《人民日报》,2013年2月6日。

何谓好文风.《人民日报》,2013年1月21日。

科学发展观:激荡在神州大地上的中国智慧,《红旗文稿》,2013年第1期。

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 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常德日报》,2012年12月28日第A04版。

为什么雷锋精神具有永恒的魅力,《红旗文稿》,2012年第12期。

一部震撼心灵的精品力作——评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23日第B01版。

新形势下推动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着力点,《前线》,2012年第11期。

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举措,《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2年第9期。

中国话语体系应如何打造,《人民日报》,2012年7月11日第007版。

中国的事要多听中国人说-与约瑟夫·奈的对话,《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7月4日第A04版。

关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几点思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第7期。

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典范,《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第4期。

关于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2期。

当为 必为 可为,《人民日报》,2012年1月4日。

文化体制改革可为政治体制改革引领方向,《理论学习》,2012年第1期。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自觉、自信、自强之路,《中国产业》,2011年第12期。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思考,《红旗文稿》,2011年第21期。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红旗文稿》,2011年第8期。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科学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关于本次论坛和未来研究的一些思考(在第二届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上的主持词),《光明日报》,2011年12月16日。

关于苏联解体的几点思考-在苏联解体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马克思主义研究网,2011年4月24日。

为什么苏联会不攻自破,《光明日报》,2011年4月1日。

研究历史文化应注重研究态度,《重庆日报》,2010年8月17日。

“学得好”才能“干得好”,《人民日报》,2010年7月21日。

坚定信念 凝神聚气 推动工作,《人民日报》,2010年5月5日。

软实力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9日。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理论前沿》,2009年第14期。

关于话语权的几个问题,《求是》,2009第9期。

国际金融危机彰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人民日报》,2009年2月20日。

《中国民俗史》是具有传世价值的厚重之作,《民俗研究》,2009年第1期。

功昭日月 风范永存,《光明日报》,2009年1月11日。

论城市的精气神,《中国国情国力》,2009年第1期。

在《中国藏西夏文献》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西夏学》,2008年7月第3辑。

文学应该直面现实,《人民日报》,2008年1月31日。

恰同学少年》的启示,《光明日报》,2007年7月20日。

论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求是》,2007年第14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若干认识问题,《求是》,2007年第1期。

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几个问题,《求是》,2006年第10期。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着力处理好十二种关系,《理论前沿》,2005年第12期。

文化与国力 珞珈讲坛 第二期。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回答的几个问题,《理论前沿》,2003年第12期。

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真理性,《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论哲学在认识论上对科学的指导作用,《哲学研究》,1989年第9期。

参考资料

张国祚教授简历.党建网.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