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盛(1898年—1931年5月)革命烈士。四川富顺人。弟兄四人,他是老四。刘道盛幼年在长滩坝公立小学(原清代的庆恩书院)读书。他学习勤奋,从不缺课,每学期成绩都名列前茅。后来,他考入泸县川南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时恽代英在该校任教,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学生运动,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刘道盛受到革命熏陶,开始倾向革命。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后,他决定投笔从戎,去考军校。他先入四川陆军讲武堂,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先后就读于第三期步科、第四期政治科。在校学习期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队工作。
人物生平
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父母早亡,随祖父长大,少时就读于长滩坝小学 。1920年至1923年在泸县川南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即川南师范)学习。接受该校教师恽代英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倾向革命。1924年春,考入四川陆军讲武堂学习军事,1925年毕业。
人物事迹
1926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推动下,广东国民政府誓师北伐。8月,刘道盛随周逸群带领的北伐军宣传队到湖南常德的贺龙部队工作,任政治讲习所教官。1927年2月贺龙部到达汉口,部队继续北上,讲习所的教官多数留在武汉,被安排到工会工作,刘道盛调任武汉工人纠察队大队长。4月28日,陈独秀下令解散英雄民兵连,刘道盛又回到贺龙部队,被委任为特务营(即警卫营)第一连连长。6月,贺龙的独立十五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刘道盛升任特务营营长和军委委员。在此期间,他曾介绍进步青年黄霖、陈震华等到部队工作。在刘道盛的教育培养下,黄霖等特务营的战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当北伐胜利进军中,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了“分共”会议,向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举起了屠刀。为了回击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党中央决定在南昌市举行武装起义。1927年7月30日下午,刘道盛参加了起义军总指挥贺龙主持的团以上军官会议。7月31日夜,贺龙、刘伯承、周逸群等来到南昌市二十军军部,准备发动起义。刘道盛就站在他们身边,保卫他们的安全。8月1日凌晨,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第三团未及时赶到敌第三军部,刘道盛及时传达贺龙的命令,派特务营第一连第一排,封锁敌第三军军部门口,保证了战斗部署的实施。经过三四小时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全歼了南昌守敌。
南昌起义的胜利,使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大为震惊。蒋介石调集了大量的反革命军队,妄图消灭南昌起义的部队。在起义军面临反革命军队四面包围的情况下,前敌委员会决定,按计划撤出南昌市,南征到广东省,重新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再次举行北伐。
部队撤离南昌,刘道盛紧随贺龙身边。进军途中,在外有敌人的大军夹击,内有人员思想较复杂的情况下,刘道盛时时提醒、教育特务营党员、干部要提高警惕,防止特务内奸造谣污蔑瓦解军心的阴谋;教育党员、干部要关心战士,搞好连队团结。在刘道盛的带领下,随贺龙身边的特务营第一连,从南昌到广昌间没有一个战士开小差。进军途中,经过壬田、会昌等战役的胜利,9月下旬到达广东汤坑。
在汤坑战斗中,刘道盛带领全营掩护潭岭山总指挥所,抗击左侧之敌。这次战斗打得十分艰苦,贺龙、叶挺两部伤亡较大。在撤退中,刘道盛令一连保卫贺龙等首长,自带二、三、四连守潭岭山,掩护部队转移。
1927年210月4日,起义军前敌委员会周恩来和总指挥部的同志在流沙镇的后天庙召开会议,决定武装人员尽可能集中整训后,向海陆丰转移;并抽一批干部去上海市找党中央,接受新的战斗任务。刘道盛率第一连负责保卫会场安全,后回宿营地经多年山附近遭敌伏击,队伍被冲散,但掩护了贺龙的转移。以后按前委决定,刘道盛赴上海再转汕尾市和广州市,在那里担任过农军队长和工人纠察队长。
11月初,经党组织安排,刘道盛转赴武汉。14日,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决定派他去武昌领导工人武装斗争,任总指挥。由于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同时,没有注意防止党内领导机关滋生起来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高涨,因而在发动上海市、长沙市、武汉等大城市工人罢工和武装斗争中,由于条件未成熟均先后失败。1927年底,经组织委派,刘道盛去涪陵区驻军郭汝栋部作“军运”工作。刘道盛偕不久前在武汉结识的朝鲜族姑娘涂超玉乘船到了四川涪陵。刘道盛在郭部任随营学校教官,涂超玉也被安排到县立女师挂职任教。
当时郭汝栋部是杨森部所辖驻涪陵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处在西受刘湘威逼、东受杨森掣肘的夹缝中生存,而其军队多是在前几年紧张的争战中拼凑起来的杂牌军,装备落后,军事人才奇缺,很多军官都未受过正规训练,不会带兵,军队缺乏战斗力。1926年底,郭军易帜为国民革命军后,开始在军内实行政治指导员制度,并开办随营学校,培养自己的初级军事人才,接纳黄埔军校毕业的有军事素养的四川省籍北伐军军官,如胡陈杰、徐孔嘉、饶惠中、邓济时等与刘道盛是黄埔同学,也先后来到郭部工作。胡陈杰与郭汝栋是一个县的同乡,因而在军中作军事教官。
郭汝栋部一直是四川地方党组织开展军运的一个中心。大革命时期,涪陵区的农民运动曾搞得轰轰烈烈,虽然郭汝栋杀害了涪陵革命运动的领导人李蔚如,但他为自己立得稳足打算,并未在涪陵全面推行白色恐怖政策,因此涪陵的革命基础较好。1927年11月,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决定涪陵为开展农民武装斗争的重点。
1928年初,郭军中已有不少共产党员,在省临委的领导下建立了涪陵军支,刘道盛任军支书记。当时,郭汝栋出于稳固内部秩序的目的,对民团既严加控制又予以支持,有时也为民团代培一点军事人员。这年初,军支利用郭军开办政训班培训政治指导员之机,接受地方党组织派遣的省立四中、县中的党团员和进步青年受训,传授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为开展农民武装斗争培训人才。上半年在县境内爆发的庙垭乡反霸斗争、天宝寺平民革命军暴动、长江北岸的农民运动等,都有政训班的学生参加和领导,军支亦秘密派人前往帮助。有的地方斗争遭受挫折,一些同志被捕囚于涪陵区,地方党组织通过刘道盛、胡陈杰的活动得以获释出狱,或免遭杀害。如曾参加政训班学习的杨克明,离开政训班后即在涪陵县长江北岸开展农民运动,以后任游击队中队长、中共梁达中心县委书记、红三十三军政委、红五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在甘肃高台战斗中英勇牺牲。
杨森与刘湘争当“四川王”的斗争十分激烈,刘湘抓住杨森与北洋军阀吴佩孚勾结的把柄,控告杨森危害国民政府,并推举郭汝栋取代杨森为二十军军长。郭早就对杨不满,加上刘湘的拉拢,认为是自己在四川省军阀中独树一帜的绝好机会,于是加紧活动,派胡陈杰去南京打通关节。胡陈杰利用黄埔区同学等社会关系,促使蒋介石于1928年春撤了杨森的职,郭汝栋当上了军长。郭从此对胡陈杰、刘道盛等更加信任。
1928年10月,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做地下工作的霍恂,因斗争受挫来到郭军中,军支将他安插到第一师第一团任团附。这前后,中共四川省省委、省军委派到涪陵区或转移到涪陵的党的负责人,就有向西平、任尤、詹正胜、石大成等,军支部巧妙地把他们安置在军中或军政治部控制的部门中,掩护他们开展革命活动。
1929年,刘道盛被郭汝栋委任为随营学校大队长。
同年初,涪陵、丰都县、忠县纳入郭军防区。军支通过军政治部派遣共产党员饶惠丰等到忠县整顿民团,维护社会秩序;刘道盛亦前往指导,与中共忠县临时县委秘密切联系,在县里安插了一些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掌握了国民党县党部、民团、财政、实业等权力,支持开展革命活动,使得全县“一度赤化”。
随营学校的情况很复杂,政治教官中就有“孙文主义学会”的人,时有特务、叛徒通过他们钻到军中来,稍有不慎,就会给革命造成损失。如叛徒李公凡窜到涪陵,刘道盛立即告诉詹正胜不要与他接触,使詹正胜避免了危险。
这年的上半年,涪陵区的民团、新兵、抗捐运动此起彼伏,刘道盛与胡陈杰在郭汝栋严密监视控制的极端困难条件下,想方设法保护了一些同志,减少了革命的损失。刘道盛在斗争中是坚持原则的。如涪陵新妙地区地方党组织负责人甘再人派人截夺了郭军在农村掠夺的一笔粮款,派去执行任务的一位同志负伤,要求甘给40元去重庆市治伤,同时也可逃避郭军的追捕。甘恐连累自己,竟派人将其杀害。刘道盛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派詹正胜向省委来涪视察的同志汇报,甘受到了严厉的处分。
随着党组织的发展,随营学校第三期的学员,很多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至1929年,以第一师第一团第三营为中心的党组织已比较健全,营长系郭汝栋的堂弟、共产党员郭汝槐,营以下各连长、政治指导员和排长几乎都是党员和进步分子,战士中也有一部分党员。团长朱载堂虽是郭汝栋的亲信,也被争取了过来。军支随时利用随营学校和这些党员骨干传播革命思想,传递国内革命斗争的消息,提高官兵们的革命觉悟。上级党组织派到涪陵区的干部和活动骨干,大多安排在第一团内,以便掩护其开展工作。1930年4月建立的四川工农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的主要力量,即为这个团三营赵启民连的两个排起义所组成。
1929年8月,中共四川省委、省军委准备在郭汝栋部发动兵变未能成功,涪陵军支书记由新派来的贺守朴担任,刘道盛在郭军中任营长。8月18日,郊区农民抗捐军暴动。由于敌人加强了防范,而整个行动准备工作又很不周详,存在“左”倾盲动,刘道盛为了保护革命力量,未发动兵变响应。这次斗争受挫后,新派来的贺守朴也很快被撤职查办。但刘道盛等人并未灰心,而是认真选择时机发动起义。
同年底,蒋介石将郭汝栋部改编为第二十六师,要郭部出川攻打中国工农红军。郭部士兵多不愿离开家乡,对出川打仗很反感。此时,在省委书记李鸣珂的指导下,涪陵县委和军支决定抓住郭部军心浮动之机,发动兵变。
1930年2月,军支正准备趁郭军离涪出川时开展行动,但由于事机不密,第三营十连连长任朝绪突然被捕,刘道盛、胡陈杰被疑。郭汝栋撤销了刘道盛营长职务,并下了逐客令。胡陈杰亦被“礼送”离开了部队。
刘道盛离开涪陵区后,偕夫人辗转到上海市,接上了党的组织关系,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曾任中共上海市兵委书记。后来胡陈杰、邓济时等到上海,就是在法租界找到刘道盛夫妇,并接上组织关系。
1931年5月,中共上海市兵委机关被敌人破坏,刘道盛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同年秋,黄霖去看望他,他说:“我已完成任务,希望你保重,继续奋斗!”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8月5日,他在龙华英勇就义。牺牲前,他正气凛然地对敌人说:“你们能杀死我,但你们永远杀不尽革命,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
主要功绩
同年7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8月,随同周逸群带领的北伐军宣传队到湖南常德贺龙部工作,在政治讲习所任教官。后调四军教导队工作。1927年2月,调到汉口,任武汉工人纠察队大队长。同年6月8日,纠察队解散,回贺龙部队任特务营(即警卫营)第一连连长。贺龙任国民革命军二十军军长后,被升任特务营营长和二十军军委委员。在此前后,曾介绍进步青年黄霖、陈震华等到贺龙部队工作,并对他进行革命教育,培养特务营战士黄霖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同年10月,到汕尾市和广州市,先后任农民队长和广州工人纠察队队长。同年11月初,转赴武汉。11月14日,被调任武昌工人运动总指挥。同年底,到涪陵驻防军郭汝栋部队工作。先后任政治部主任、将校队教官、营长等职。1928年初至1930年初,任涪陵军支书记。积极培养人才,发展农民武装斗争,掩护革命同志,开展革命活动。他不赞成左派盲动,尽力保护了革命力量。1930年3月,离涪潜赴上海市,与党组织接上关系后,任中共上海市兵委书记,负责兵运工作。1931年5月,中共上海市兵委机关被敌人破坏,不幸被捕。被关入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同年秋,对前去监狱看望的党内同志黄霖说:“我已完成任务。希望你保重,继续奋斗。”不久,在龙华英勇就义 。
参考资料
刘道盛.中国军网.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