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霍去病

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前117年),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刘彻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同父异母兄长,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早年跟随舅舅卫青练习骑马射箭,得到汉武帝赏识,被任命为侍中 。十八岁时为剽姚校尉 ,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度功冠全军,封爵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年),二十岁的霍去病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脉,总计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沉重打击了匈奴右部。汉武帝分徙匈奴降众于边塞之外,因其故俗置五属国,又在其故地先后设立河西四郡,由此沟通了自内地与西域的直接交往,对西汉和匈奴势力的消长发生显著的影响。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与卫青率军深入漠北,于漠北之战中消灭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七万余人,追击匈奴军直至狼居胥山与姑衍山,分祭天地,“封狼居胥”,临翰海而还。战后加拜大司马骠骑将军,与卫青同掌军政大权。霍去病前后六次出击匈奴,斩获匈奴十一万余人,帮助汉朝拓展版图,打开丝绸之路,从而得到刘彻赏识,加拜大司马。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汉武帝赐谥号“景桓”,为其厚葬,令他陪葬于茂陵,并仿照祁连山脉的形状为其修筑坟墓。

人物生平

少年英雄

霍去病的母亲原是平阳公主府的侍婢卫少儿,父亲是平阳县的衙役霍仲孺。后霍仲孺与其断绝往来,另娶她人。霍去病的舅舅是汉朝将军卫青姨母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少年时期的霍去病勤于学习,了解兵书战阵。十八岁时,被汉武帝任命为侍中(皇帝侍从武官)。

初战封侯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侵北部边境、掠夺百姓财物,刘彻决定向匈奴发动战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汉武帝任命首次出征的霍去病为骠姚校尉,跟随卫青在内蒙古地区(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攻打匈奴。在作战中,霍去病率领轻骑兵袭击敌人。最终斩杀捕虏二千零二十八人,其中杀死匈奴单于的叔祖父籍若侯产、俘虏单于叔父罗姑比及相国、当户,使匈奴单于的势力被削弱。汉武帝基于霍去病的优异表现,封为冠军侯

战匈奴夺河西

收复河套平原地区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天,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精骑从陇西郡(今甘肃省东部)出发,进行攻取河西地区。霍去病及其部队在经过五个匈奴王国,离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东南)一千多里的皋兰山下,与匈奴军交战,后杀死对方八千九百多人,俘获匈奴浑邪王王子、相国、都尉。这年夏天,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率领部队从北地郡(今甘肃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一带)出发,越过居延、小月氏。在祁连山脉(在今酒玉门以南的甘青边境)时,与匈奴展开战争,俘虏酋涂王,降伏敌众两千余,杀敌三万余人,汉军自损约十分之三。战后,霍去病被刘彻增封爵邑五千户。

而汉军在河西地区的胜利,引起匈奴的内乱。浑邪王杀休屠王,并欲率领部队降汉。汉武帝命霍去病前往河西受降,霍去病在带领部队渡河时,发现匈奴兵有逃跑迹象。便先到匈奴军营,控制浑邪王。然后下令斩杀逃亡的军士,将浑邪王送到长安。后汉武帝为控制河西地区,设立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敦煌市四郡。霍去病因夺取河西地区有功,被赠封爵邑一千七百户。

漠北之战

出兵漠北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匈奴将根据地迁到漠北,但匈奴去特若尸逐就单于仍派兵南下,掠夺财物和奴隶。刘彻为彻底击溃匈奴,准备了十万精锐骑兵,十万的步兵、运输兵、佚役。同时调五万精锐部队给霍去病,命令霍去病从定襄县出击,与匈奴单于正面交战。后因俘虏提供“单于将往东”的情报,霍去病便从东部代郡(今河北省西北部、山西省西北部一带)出发,卫青则率军从定襄出发。卫青于途中发现单于仍在定襄地区,便从沙漠北面追击匈奴单于,最终歼灭匈奴单于的主力军队。

封狼居胥

霍去病从代郡(河北怀安一带)出塞,走东路向漠北进军。在深入敌方后,使用灵活战术在离侯山、弓卢水(蒙古克鲁伦河)击败匈奴,接着向狼居胥山发起猛烈的攻击。取得斩虏七万零四百余人、抓匈奴头领三人的战绩,使匈奴左部势力基本消失。后霍去病在瀚海(即北海,今贝加尔湖)会师,并在狼居山主峰上筑坛祭天来庆祝胜利、犒劳军士。战后刘彻封赏霍去病五千八百户,并设其与大将军卫青相同的秩录,担任军事重任、执掌大司马

英年早逝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二十四岁的霍去病去世。汉武帝为其举行隆重的葬礼,谥封为“景桓侯”,赐葬茂陵。并仿照祁连山脉的形状,在茂陵东北方为霍去病修建一座雕刻各种石人、石兽装饰的大坟。

家族成员

军事成就

军事策略

霍去病在与匈奴作战中使用骑兵集团,发挥其积极进攻、长途奔袭、速战速决的优势。在河西之战中,采用突袭战术,率领骑兵迂回穿插,分割包围匈奴部队,迫使投降。 之外,霍去病"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反常地取食于敌,在漠北设法补充军需物资,缓解汉朝国力不足的作战问题。

功绩

霍去病将毕生投入征服匈奴、守家卫国的事业。其出击匈奴六次,带领部下灭敌人十一万,削弱匈奴势力。在定襄北之战中,霍去病率领骑兵帮助平定西汉北部边郡。后河西之战的胜利,使河西走廊纳入汉朝版图,拓展汉朝疆域。同时设立的“河西四郡”打开通往西域的道路,使汉朝与其它国家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加。漠北之战中,霍去病率兵消灭匈奴左部势力,自此匈奴无力南侵、向北迁移,开发了汉朝北部地区。

历史评价

三国将领曹彰认为大丈夫应该像卫青、霍去病一样,奔赴战场,驱逐戎狄,建功立业。司马迁在《史记》中总结霍去病的功绩,“直曲塞,广河南省,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宋臣李纲在《李纲全集下》中评价,在刘彻时期,卫青、霍去病两位将领出击匈奴取得胜利,提高了国家的威望。

北宋文学家苏洵认为霍去病是有少有的贤能的将军,应该得到重任。明末学者黄道周赞颂了霍去病在浑邪王投降时,不畏恐惧前去迎接入境的行为。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船山遗书第6卷》中评价,霍去病等人虽然出身贫寒,没有看过孙子、吴起的兵书、听过军队演习,却有自己的方法、策略攻击敌方从而取得胜利。

历史学家陈梧桐则在《西汉军事史》中谈及霍去病能够做到战无不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霍去病具有超乎寻常的英雄气概。从作战记录可知,霍去病打仗有敢于冒险、凶狠顽强的特点。第二,霍去病是一名有勇有谋的战将。重视战前的谋划,又可以根据战场随机应变。最后霍去病所率领的骑兵,都是武艺高强、作战勇敢的将士。

后世纪念

霍去病墓

霍去病的墓冢,在陕西省兴平市东北约15公里处。霍去病的墓矗立在茂陵旁边,其墓前的“西汉马踏匈奴“的石像,是西汉造型艺术的特有风格,同时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其墓冢前修建茂陵博物馆

霍冢封土东西宽73米、南北长105米、高约25米。两千多年来由于自然与人为的干扰,墓冢已非原貌。在之前只知有九件石刻,1957年整修时又发现十六件。

墓前石雕

刘彻曾命令工匠雕刻卧马、卧象、伏虎、石鱼、怪兽吞羊、人抱熊、马踏匈奴等雕像搁置墓前,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中记载“上有竖石,前有石马相对,又有石人也”。现阵列霍去病墓前和两侧走廊的有三块文字石刻,十四个人物、动物及其组合造型的石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马踏匈奴》,用以纪念霍去病的功绩。

西征雕像

2013年8月6日,“霍去病西征“大型城雕在兰州市天水北路高速路口正式落成。霍去病西征城雕项目是2011年兰州市政府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之一,从设计到完成花费两年多时间。该群雕通高26米,由铸铜和花岗石打造。该雕塑由霍去病主雕塑和将士群雕组成,雕塑呈现了“骑着战马的霍去病注视前方,众将跟随将军击败匈奴”的画面。

轶事典故

将军辞第

霍去病是霍仲孺的私生子。其父未曾尽过一天当父亲的责任。但霍去病长大后,有次出征到了尧都区(今临汾市),霍去病便命下属将霍仲孺请到休息的旅舍,跪拜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大人:汉唐时指父亲)之子。“霍仲孺愧不敢应,叩头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随后,霍去病为霍仲孺置办田宅奴婢,并在领军归来后将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后世用“将军辞第”比喻为国忘家的爱国精神。

匈奴不灭,无以为家

霍去病身为一代名将。幼年生活坎坷,但成名后从不曾沉溺于享乐。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刘彻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邸,霍去病却断然拒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死亡原因

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这是历代史书中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而对于霍去病死因,有多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病死、感染瘟疫而亡的说法。

作品

诗歌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2022-11-08

..2022-11-08

..2023-02-03

..2023-02-03

茂陵·霍去病墓石雕群:中国石刻的经典.今日头条.2023-02-03

..2023-02-03

《大汉天子》(2002).豆瓣电影.2023-02-03

《大汉天子2》(2004).豆瓣电影.2023-02-03

《汉武大帝》.豆瓣电影.2023-02-03

《剑行天下》.豆瓣电影.2023-02-03

《东方朔》.豆瓣电影.2023-02-03

卫子夫 (2014).豆瓣电影.2023-02-03

天将雄师 (2015).豆瓣电影.202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