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人渡》是中国当代作家王苏辛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于2020年5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发行。该小说集由六篇故事组成,分别是《接下来去荒岛》《东国境线》《雍和宫》《象人》《二流小说家》《我出生了!但》,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们在聊天中回忆自己的青春大多迷茫,但却是自己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经历。大家在友情、亲情和爱情中挣扎,既有与断联旧友的重逢,却也有剖开感情“岩层”后的决裂。主人公们一步步与“不完美的世界”相处,认识并接纳“不满意”的自己后,体会当下赋予他们的时代责任感,并在精神领域不断成长。
该书曾于2018年,入选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第一期文化艺术资助项目。于2021年,书中《接下来去荒岛》(首发于《小说界》2019年第5期)获得首届“短篇小说双年奖”。
内容简介
《象人渡》共有6章节,每章故事情节相对独立,但创作背景及故事的精神内涵相同。小说集定名为“象人渡”,“渡”是方法,也是一种表达;“渡”是“渡口”,也是“渡过”。
《接下来去荒岛》
讲述了主人公们深陷精神困境,只愿意做自己喜欢的事甚至封闭自我,但最终感悟在日常平淡的重复性事件中更能收获稳稳的幸福,拒绝过度社交后的青年一代也可以达到内心的自足。作者剖开“友情”岩石的切面,讲述算不上挚友的青年在初入社会的某些缝隙里,相互给予短暂支撑与安慰的故事。荒岛曾经被提及,同时亦是一个精神隐喻般的存在,荒岛虽然荒凉,但是它虽然是孤独的一座岛屿但是并不是精神与灵魂的荒漠,在荒岛上有着精神力量的凝聚。
《东国境线》
《东国境线》讲述了一个教师自我封闭拒绝与他人交流,前往一个东国的小岛教导那里的居民与孩子,希望增进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的故事。他在意识到自己不需要通过与他人交流便可以精神自足时,他开始拒绝与人交流、他人分享生活。只有当他到了边境小岛,为下一代传递知识时,他才感到了自我价值地实现。
《雍和宫》
展现回忆童年和青春往事,展现了多种崭新的生活场景,如在弹幕中连载小说,在移民浪潮中产生的现代化新语,还有可以视频呈现全球每一个角落的地图app。主人公通过这款可以视频呈现全球每一个角落的地图app来联系过去认识的人,与旧友疏远、母亲出走等童年伤痕和解。《雍和宫》实际上链接的是一种更遥远亦是更有力的精神的力量,但是最终以雍和宫这样一个具体的意象作为结尾,于是在这种具有冲突性的书写之中内部指涉与存在发生了反转。
《象人》
本章讲述了一位母亲“抛妻弃子”,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外省改头换面成为摄影师。她选择以不被大众所认可的方式去过自己的人生,作者以女儿的视角展开故事,母亲本人始终没有出现,通过周围人的回忆拼凑出母亲这些年的过往经历以及她的形象。象人就是那些看起来很巨大、很笨拙,但内心又非常敏锐的一群人,受限于许多因素,当我们成为“象人”,面对已经出现的行为方式和精神状态之间的差距,在两者间寻找平衡的过程,就好比是一场现实和内心秩序的较量。
《二流小说家》
王苏辛认为二流小说家才是小说家的最佳精神状态。因为一流小说家已经失去了再向前一步带领时代文学前进的能力,并且被时代所束缚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二流小说家更具有创新的能力,在书写中有属于自己的思考,并且能够推进时代的发展,引领一个时代的文学。
《我出生了!但》
通过每个个体对对于飞的不同的选择,对于个体对于飞的不同的关于飞的向往进行一种书写以及描绘。同时对于飞出去之后,那个原先飞出去的个体能否再飞回来的问题进行了提出,并且个体飞去的地方是否是他们所向往的心灵之地,同样的无法飞翔的人又是为何无法飞翔。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本部小说贴近现代时代,在开解深陷艰难生存处境的人们的同时,也预言了文化的变革等。他们在追求“美”的层面上展开旅程,并一程又一程地加速度运动,一次又一次与自我角力。主人公们一步步与“不完美的世界”相处,认识并接纳“不满意”的自己后,体会当下赋予他们的时代责任感,并在精神领域不断成长。
创作背景
王苏辛,女,1991年生于河南省,现居上海市。中国新生代小说家,中国作家协会2020年新会员。2019年,获第七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
书中的故事发生于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和当今时代比较相似,却又充满陌生色彩,仿佛一个平行世界。而这也正是作者在创作时的现实体验,作者在千禧年代敏锐地感知到自身及社会的问题,但也曾经苦于尚未达到有深度的思想境界而无法发挥最大的力量。他把自己的情感代入书中与主人公们一起寻找,在适应转变后的自己并再次走进舒适区,还是决心继续摸索二者中做出选择,把心中游荡的自我放下来。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写作的意义是打破‘局限现实’,抵达有生长性的现实。”
现已出版其他中短篇小说集《在平原》《白夜照相馆》,长篇小说《他们不是虹城人》。
作品赏析
在这部小说中王苏辛再一次提到了两类畸变:个体畸变和群体畸变,而这两种又能分为生理层面的和精神层面的畸变。而这两种畸变主要表现在她书中的人物上,她注重人物在肉体和精神上的发展和变化,始终在追问和确立生活的意义。李敬泽也曾评道:“王苏辛的小说,不是反映,而是熔炼,它打开了小说在山穷水尽时的可能性——容纳庞杂无尽的碎片而抵达晶体般的虚构。”这是由于王苏辛的小说十分符合九零年代人们的心理。当一个人进入社会,很多原有的概念和幻觉逐渐被打破,一个个性情自由的人变得紧绷、踌躇和孤勇。正是这个时代共同的精神体验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加能感同身受,小说里每个人在自己的故事中都有所成长,作者也创作中与读者达成了心灵上的共振。
并且在这本中短篇小说集里,她的关注与思考渐渐从完全虚构的世界转移到与自己及所处时代有关的具体问题中,“现在我知道当时的写作出自本能与冲动。当我关注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和事,我才稍微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写作状态。”同时,在王苏辛的笔下这些忧心忡忡的成年人从来不会安于现状,他们喜欢眺望远方,喜欢用貌似富有哲理性的对话来掩饰生活自身的囹,他们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可是不晓得如何安置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这点而言,他们的苦恼,与我们的苦恼殊途同归。当我们翻开书中主人公的苦恼时,也打开了我们自己的苦恼。这就是王苏辛小说及本人的多面性与复杂性,让读者认识到她不是一个过分沉溺于由自我偏见所编织的评判关系中的写作者。
精彩评价
王苏辛小说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她也在对另外的人讲述自己的成长,同时这个小说跟她自己也是有关系的。
——张定浩
结网纪事的结构里深埋了时间的秘密,王苏辛用稠密的心事和破茧而出的力量去推动人们的命运自行打开,尖锐、锋利的往事,埋伏在必经的路口,以冥思和警觉的气质,等待着叙事的平复或者揭竿而起。
——项 静
王苏辛的问题意识在她的作品中已然彰显她享受思维的速度与思想的愉悦这使她在“讲故事的人”这一群体中极具辨识度但同时思辨的诱惑也许会招致叙事链条的滑脱如何让人物是人物自己离开写作者的“实验性自我"让人物内在的性格和处境构成他们绝对的命运而不仅以作者对思辨的兴趣不断打开小说的深渊与沟壑或许是中短篇写作的一种警惕。
——贺嘉钰
获奖记录
2018年,入选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第一期文化艺术资助项目。
2021年,《象人渡》中的《接下来去荒岛》(首发于《小说界》2019年第5期)获得首届“短篇小说双年奖”。
参考资料
最新发布 |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2018年度第一期资助项目名单发布.文化上海滩..2022-12-09
驻马店两名作家受邀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天中之声.2022-12-09
接下来去荒岛.中国作家网.2022-12-09
王苏辛《象人渡》的一些闲话:固执的失踪者.文艺报.2022-12-09
象人渡. 豆瓣读书.2022-12-09
王苏辛:走出昨日的自己,渡过人生的暗河.中国作家网.2022-12-09
中国作家协会2020年新会员名单.中国作家网.2022-12-09
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颁发播报文章 . 人民网 .2022-12-09
王苏辛《象人渡》:千禧一代的凌空一跃.金羊网.2022-12-09
好书·访谈丨王苏辛&弋舟:在去往世界的旅途中聊聊小说.上观新闻官方账号.2022-12-09
象人渡.中国作家网.2022-12-09
专访|王苏辛《象人渡》:直面内心对自己的各种限制.澎湃新闻.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