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驼
羊驼(学名:Vicugna pacos),又被称为驼羊、无峰驼或美洲驼,是骆驼科小羊驼属的动物。羊驼体型较大,外形似高大的绵羊,肩高大约0.9~1.3米,体长1.2~2.25米,体重55~65千克,雄性往往比雌性重大约4.53千克。成年羊驼从头到脚高约1.5米。羊驼头部小而似骆驼,脸细长,鼻梁高隆,嘴呈“兔唇裂状”,下唇灵活,两耳竖立,脖颈细长,没有驼峰,具有尾巴,但是尾巴特征不明显,尾巴长度从150~250毫米。羊驼毛长而卷曲,其皮毛颜色各异,多达22种颜色。背部挺直,四肢细长,羊驼的蹄子表面有硬壳,有弹性很好的肉趾。
羊驼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南部、厄瓜多尔南部、智利北部、阿根廷北部,适应于海拔4000~4800米的沼泽地。羊驼主要生存在温带高海拔地区,对栖息地的选择较广泛。
羊驼的皮、肉、乳都可以食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不仅如此,羊驼可以作为观赏动物,在中国动物园等多地引进,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同时因为其外表,羊驼也被戏称为“神兽”“草泥马”。
起源进化
物种起源
羊驼的起源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在秘鲁普纳地区的考古中发现,羊驼的起源大约在6000~7000年前;3800年前,羊驼从这个地区迁移到海拔较低的安第斯山脉。根据19世纪奥斯汀修道士乔治·门德尔(Gregor Mendel)提出的遗传与基因的定律推测,在罗马帝国崛起之前,在古埃及的法老图坦卡蒙之前,生活在南半球的高地人就已经通过选择性繁殖的方式创造出了两种动物——南美羊驼(Alpaca)和美洲驼(Llama),南美羊驼和美洲驼能够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21世纪初进行的遗传学研究确定,羊驼是骆马(Vicugna vicugna)的驯化后代。
驯化历史
研究表明羊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秘鲁安第斯山脉普纳(Puna)地区6000~7000年前的驯化。位于利马(Lima)东北部170公里的地区,发现了人类群体活动的痕迹,且与骆驼有关。该地区的猎人在大约6000年前开始对羊驼进行圈养,在5500年前建立了以美洲驼和羊驼为主的放牧经济。
命名与分类
命名变动
1758年,卡尔?冯?林奈(Linnaeus Carolus,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将羊驼命名为骆驼属 pacos,他描述此物种为“秘鲁羊驼”(alpaca)。1775年,弗里希( Frisch)将羊驼归为羊驼属(大羊驼)。21世纪卡德威尔(Kadwell.M)、马林(Marín J C)等多位研究人员对羊驼进行基因分析后,证实羊驼是骆马的后代,2001年,羊驼的学名从Lama pacos改为Vicugna pacos。
分类划分
羊驼在亚种分类方面存在一定的争议。截至2023年,据国际机构综合分类信息系统(ITIS)评估,该物种被认可的分类地位为“卡尔?冯?林奈在1758年命名的一种骆驼科小羊驼属的物种,且不存在亚种”。但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的分类体系中,存在一个亚种,即华卡亚羊驼(Vicugna pacos huacaya)。本词条依ITIS观点展开。
形态特征
羊驼是家养骆驼中最小的一种。肩高大约0.9~1.3米,成年羊驼从头到脚高约1.5米,体长1.2~2.5米,体重55~65千克,雄性往往比雌性重大约4.53千克。其个体性别二态性很小。羊驼外形似高形似高大的绵羊,其皮毛颜色各异,多达22种颜色,从黑色或棕色到较浅的灰色和棕色,再到淡黄色,偶尔还有白色。羊驼的毛长而卷曲,并富有弹性,长度可以达到20~40厘米,在羊驼身体两侧呈现波浪形披覆,毛发直径较小,其细毛平均直径为17.2微米,粗毛的平均直径为40微米。
羊驼头部小而似骆驼,脸细长,鼻梁高隆,嘴呈“兔唇裂状”,下唇灵活,在成年雄性中上下门牙和下犬齿发育成可超过3厘米长的战斗牙齿或尖牙,但是雌性羊驼的牙齿不像雄性那样发育。其两耳竖立,脖颈细长,背部挺直,没有驼峰,四肢细长。羊驼属于柔蹄类动物,蹄子表面有硬壳,有弹性很好的肉趾。具有尾巴,尾巴长度150~250毫米。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羊驼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南部、厄瓜多尔南部、智利北部、阿根廷北部。在1980年代,羊驼开始出口到其他国家用于养殖目的,包括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荷兰。2001年,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羊驼引进协议,开始引进羊驼。
栖息环境
羊驼栖息在安第斯山脉高原,高原气候恶劣,夜间温度低于0°C,白天达到16°C,年平均气温低于10°C,夜间霜冻很常见,年降水量在400~700毫米。羊驼适应能力较强,栖息地广泛,可以在干旱地域、草原等地生存,可以生活在温带高原地区,也可以适应海拔4000-4800米的沼泽地环境。
生活习性
社群行为
羊驼种群存在等级社会秩序,存在领头羊驼,一般为雄性。一个典型的群体由一个雄性、一个或多个雌性及其后代组成。羊驼可与其他物种,如美洲驼、山羊和绵羊共同生活。
交流行为
羊驼通过肢体语言和声音进行交流,声音包括“哼哼”声、喷鼻息、嘟囔、尖叫、“啧啧”声等声音。羊驼在压力或表明对配偶缺乏兴趣时会吐口水。羊驼有高度的警觉性,听觉敏锐,在吃草时,总会派一只或数只担任警卫。环境中出现危险迹象时,羊驼站立身体,保持警觉姿势,耳朵会注意听危险的来源,会像骆驼那样从鼻中或嘴中喷出食物残渣或者粪便样异物,这是羊驼的一种防卫行为。
一般公羊驼之间会有打斗行为,并且表现比较激烈,常见为缠脖、咬耳朵、撕咬对方羊毛等,甚至将对方压倒在地。
觅食行为
羊驼像其他骆驼科动物一样,有三个胃腔,是食草动物,采食时只撕食牧草尖部,不采食草的根部。羊驼采食习惯与羊群相似,但是饲草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利用率比绵羊高,饮水量和采食量不大,采食量仅相当于同类家畜的一半,耐粗饲,采食范围广,一般干草和农作物的秸秆都是羊驼较好的饲料。羊驼在荒漠草场上也有很强的采食能力,但是不过度采食。
羊驼属于反刍亚目,反是羊驼的特殊消化过程,对充分消化食物,特别是含纤维的粗饲料,具有重要意义。羊驼习惯躺卧反刍,每次持续时间不固定,一般在安静环境下进行。反刍时间长短由羊驼采食粗饲的质量和数量来定,幼年羊驼反刍时间短于成年羊驼。
其他行为
羊驼爱干净,一般采取防止后肢和尾毛受污染的排粪、排尿姿势。羊驼是定点排便动物,排便地点一经选择,相对难改变。羊驼排粪时会先走到排粪点,通过嗅气味辨别是否为原先排粪点,待确认后才会排粪。羊驼排粪尿时的姿势在公羊驼母羊驼之间没有区别。羊驼的定点排粪习性对环境保护和阻断寄生昆虫循环有着重要意义。羊驼还喜欢沙浴,这对防治羊驼体外寄生虫具有重要作用。
生长繁殖
交配
雌性羊驼在1岁左右开始性成熟。雄性羊驼在3岁时才作为种羊驼进行第一次交配。交配前雄性羊驼先追逐嗅雌性羊驼外阴部,交配时雌性羊驼卧下不动,雄性羊驼骑在它身上,前肢支撑身体,后肢半坐,配期间雄性羊驼持续发出交配时发出类似“咕咕”声。除刚配过种或正在怀孕外的雌性羊驼,一般均接受雄性羊驼的爬跨。
繁殖
雌性羊驼拒绝雄性羊驼爬跨是怀孕的阳性诊断。
羊驼是非季节性繁殖动物,单胎动物,每年的11月~次年3月为繁殖期,妊娠期约为342—345天,1只成年的、健康的雌性羊驼每年可繁殖1头小羊驼,可连续繁殖15~16年。雌性羊驼无发情周期,通过交配而诱发排卵,所以受孕率很高。
生活于羊驼群的妊娠羊驼在临近分娩时都有离群独处的现象,这种特性有助于妊娠羊驼不受周围干扰进行产崽。在刚怀孕的一个月的时间里,雌性羊驼容易流产。怀孕初期雌性羊驼食欲、腹围均无大的变化,当妊娠后6~7个月时,能眼观腹围有明显增大现象,此时雌性羊驼食欲会显著增大,到妊娠后期腹部向两侧鼓起,行动谨慎,接近分娩前半个月,腹部下坠,乳房开始胀大,乳头突起,行动缓慢。雌性羊驼分娩前表现为食欲减退,尿频,阴门略外翻,用排便的姿势站立分娩。虽然雌性羊驼在分娩后几周内可以再次繁殖,但过度繁殖会导致子宫感染和其他健康问题。大多数雌性羊驼每年只繁殖一次。
幼崽生长
刚出生的羊驼幼崽,除了鼻孔、嘴、肛门、雌性羊驼的阴门和雄性羊驼的阴茎外,全身被覆上皮膜(上皮膜是骆驼科动物所特有的,这种上皮膜是羊驼适应原始栖息地气候的一种表现)。初生幼崽体重在6.80~8.61千克之间。雌性羊驼生产时将幼崽产在排泄点,且产崽后不去舔、靠近幼仔,但是雌性羊驼会密切观察初生幼崽。之后雌性羊驼便会靠近幼崽,以便幼崽可以获得含有抗体和营养素的初乳。雌性羊驼在哺乳期间不断发出拖长音的”嗯嗯”声,这种声音随着哺乳次数的减少而减少,直到断奶后基本停止。
幼崽羊驼在六个月大时断奶,体重约27.21千克。
人工养殖
畜舍建造
羊驼耐寒怕热。羊驼舍最好为砖石地面。炎热的夏季,要注意避暑。在极寒潮湿的情况下,圈舍要注意保暖,确保温度适宜,可以适当铺设垫草,比如苜蓿、麦秆等,要勤换垫草,保持圈舍干燥清洁。此外,应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并且要根据羊驼的生活习惯,选择一些田间地头或者屋内,设置排便点、饮水点以及沙浴场。
饲养管理
羊驼的饲料一般由颗粒性饲料、干苜、树叶、胡萝卜、青绿多汁蔬菜叶组成。在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生长时期,羊驼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在羊驼的繁殖期、妊娠期及产后的羊驼,在饲料中应该补充适量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
羊驼一般选择在每年5月中下旬剪毛1次,羊驼毛长度剩余1厘米左右为宜。为了防止羊驼毛受到污染,一定要选择清洁干燥的地方进行。剪毛前,要保证羊驼12小时没有进食进水。 正常状态下剪毛时羊驼会不停闪避,所以一般采取麻醉后剪毛。
疾病防治
预防手段主要包括疫苗免疫接种、驱虫药浴和日常消毒等3种方式。羊驼常见的疾病主要有口蹄疫、布鲁氏菌病、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和螨虫等。针对这些常见病的日常防控可以选择使用口服或注射等方式进行定期驱虫,保持圈舍的干净,及时清理粪便,保证饲料和饮水安全。
主要品种
羊驼有两种品种,一种为华卡亚羊驼(huacaya),一种为苏瑞羊驼(suri)。
华卡亚羊驼是两个品种中最常见的,大约占90%。其中白色的华卡亚羊驼是最常见的,特别是在大型商业羊驼牧场中。其羊毛与苏瑞羊驼相比更短更粗。其颈部、身体和腿被细而长且呈波浪状的羊毛覆盖,头和脚被短羊毛覆盖。其毛发每年生长5~15厘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小。
苏瑞羊驼来源于很小比例的华卡亚羊驼的杂交。其羊毛细腻而丝滑,笔直而无卷曲,柔软且有光泽,缺乏弹性且抗张力较小,生长速度相比于华卡亚羊驼更快,如果不剪羊毛,长得足够长时可以接触地面。其毛色可达22种。苏瑞羊驼寿命15~20年,相比于华卡亚羊驼寿命更长,并且更不耐寒,生育能力更低。此品种的雌性羊驼的乳房比华卡亚品种的雌性羊驼的更大,因此产奶更多。
种群现状
1533年西班牙统治者侵入安第斯山脉,统治者限制对羊驼的养殖,98%的羊驼患病或死亡。直到19世纪,羊驼一直生活在秘鲁。1967年,羊驼数量达到329万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羊驼数量急速下降,1986年,羊驼数量达到大约251万头。1991年,羊驼数量达到大约281万头。在21世纪,羊驼的数量大约为370万头。
种间关系
羊驼可能会被食肉动物吃掉,如家犬(Canis lupus familiaris)、安第斯狐属(伪狐属 culpaeus),安地斯神鹰(Vultur gryphus)、美洲狮(Puma concolor)、野猫(虎猫属 colocolo和Leopardus jacobitus)、郊狼(Canis latrans)、狼(Canis lupus)、大型猫科动物以及狗。但是这些捕食者主要猎食老弱病残的动物,因为羊驼身强体壮,会用蹄子保护自己,并且会将肮脏的胃内容物吐到捕食者的脸上。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羊驼性情温顺,反应灵活,与人亲近,和谐相处,有非常好的观赏价值。中国羊驼引进时间较晚,少有养殖场种群饲养,多在动物园小规模饲养供游客参观,可以带动当地的观光旅游业发展。
经济价值
羊驼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在中国农业农村部制定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其被制定为“培育品种,引入品种”。羊驼毛品质好,有“软黄金”的美称,是世界上最好的高档时装的纺织材料之一。在营养充足的条件下,成年羊驼年产毛量为3~5千克。羊驼毛比较轻而具有好的保暖性,且白毛重量轻于有色毛,除此以外,还可以防水,这些特点决定了羊驼毛在吾纺工业中是理想的原料。羊驼毛颜色多样,制作高档时装时不需要染色,不污染,对人体刺激少,不变形,具有极好的隔热和保暖性能,弹性好,轻柔暖和舒适。
成年羊驼大约重70千克,每只可产肉35~40千克,羊驼肉具有脂肪少、胆固醇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的优点。从羊驼肉中获得的营养价值与羊肉、牛肉等相当,如矿物质含量以及氨基酸成分,但是羊驼肉中维生素e含量相对较低。
3岁以内的羊驼皮可以制作成地毯、手工艺品、皮鞋、毛褥等生活日用品,成年羊驼皮既可以制作各类服装,又可以制作羊驼标本,供教学、观赏使用。
羊驼粪便呈椭圆形或 圆形颗粒状,正常为褐绿色,是植被的良好肥料,是草场的肥力重要来源之一。
相关文化
在中文网络,因为羊驼很“萌”的外貌,被称为“神兽”。同时中文网络上“草泥马”等词汇也火爆全网,“草泥马”是中国网民恶搞的十大神兽之一,借用了自然界中温顺驯良的羊驼形象。因为羊驼的外貌憨态可掬,颇为可爱,以羊驼为原型的“草泥马”玩偶、T恤、招贴等各种商品也应运而生。不仅如此,羊驼也会作为网络聊天表情包时常出现。
羊驼不仅以“神兽”之名火爆全网,它也是作家的钟爱对象。《像羊驼一样,从容自若》是英国作家萨拉·福特以羊驼为例,用插画的方式,针对当代人的焦虑问题,给出治愈答案。
参考资料
Vicugna pacos (Linnaeus, 1758).col.2024-08-20
Lama pacos alpaca.ADW.2023-06-01
Vicugna pacos (Linnaeus, 1758).GBIF.2023-06-01
“草泥马属于凶器”的说法真够奇葩的.人民网.2023-06-30
Llamas and Alpacas.thoughtco.2023-06-14
Vicugna pacos (Linnaeus, 1758).ITIS.2023-06-14
Alpaca.encyclopedia.2023-06-14
Vicugna pacos .NCBI.2023-06-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30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6-30
秘鲁国家展:羊驼既卖萌又卖绒.光明网.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