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古无舌上音

古无舌上音是音韵学中的一个假说,认为中古汉语中属于舌上音的知、彻、澄三个声母在上古汉语中不存在,是后来才从属于舌头音的端、透、定三纽中分化而来的。这一论断最早由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卷五‧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中提出。现今学界基本公认此一假说可信。

释义

“古无舌上音”,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透[t']”“定[d]”“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舌上音声母是后来从舌头音“端[t]”“透[t']”“定[d]”“泥[n]”这组声母中分化出来的。直到现在,有些方音中仍然只有舌头音,例如湖南衡山方言,“里(头)”读“底”“(费)力”读“里”,还有闽南语中“猪”的声母为[d],“陈”的声母为[t]。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