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斯盾驱逐舰,是安装了美制宙斯盾相控阵雷达系统的防空型驱逐舰,可以有效防御敌方同时从四面八方发动的导弹攻击。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了应对苏联的“饱和攻击”战术,于1964年提出了研制“先进舰用导弹系统”的要求。1969年12月,美国军方选择了美国无线电公司为研制“先进舰用导弹系统”的主承包商,同年开始研制。系统也被正式命名为“宙斯盾”。宙斯盾驱逐舰搭载的宙斯盾作战系统主要由MK1指挥和决策分系统、MK1武器控制分系统、AN/SPY-1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分系统、MK99火控分系统、MK41导弹垂直发射分系统、K1战备状态测试分系统组成。“宙斯盾”作战系统具有反应快、火力猛、抗干扰性强、系统可靠性高等特点,配备了该系统的舰船便成为同时具备防空、反潜和反舰作战能力的超级战列舰,可承担舰队的全面防御任务。
第一艘“宙斯盾”导弹驱逐舰“阿利·伯克”号于1991年7月4日服役。截至2012年3月22日,宙斯盾驱逐舰大致有以下几种型号:美国的“阿利·伯克”级、日本的“金刚”级和“爱宕”级、韩国的“世宗大王”级等。
诞生背景
随着美苏冷战的展开,苏联海军在其领导者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的指导下,制定了一项策略,以抗衡美国海军强大的航母战斗群。作为这项计划的一部分,苏联着重于开发能够穿透美国海军舰队防空网络的先进反舰导弹系统。苏联军队秉持高速突破和使用大型破坏性弹头的理念,快速研制出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反舰导弹,包括近似弹道轨迹的导弹以及能够在低空进行超音速飞机的型号。这些导弹拥有不同的射程、飞行高度和速度,并且广泛地装备在各种平台上,包括水面舰艇、潜艇以及空军的作战飞机。通过这些努力,苏联海军成功地对美国的航母战斗群构成了实质性的挑战,从而在全球海洋霸权的斗争中确立了自己的关键角色。
20世纪60年代,苏联为了打击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研制出了一种新的战术——“饱和攻击”,即在极短时间内发射大量反舰导弹攻击美国军队水面作战舰艇,以使其有限的对空防御火力通道“撑不下去”,达成反舰导弹突防命中目标的目的。因此美国需要一种全天候、全空域舰载防空武器系统,用于保护自己和盟国的舰艇免遭苏制反舰导弹的打击。而在1963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用苏联提供的“冥河”反舰导弹击沉以色列驱逐舰一事,更为这种防卫系统的提早诞生起了催产的作用。
1964年,美国终于提出了研制“先进舰用导弹系统”的要求,1967年美国防部批准该研制计划招标书后,立即引起4500多家公司的角逐,这些公司一共提出了2200种设计方案。美国军方最终在1969年12月选择了RCA为主承包商,同年开始研制。系统也被正式命名为“宙斯盾”。经过8年的等待和数以亿计的投入,1977年该系统通过了军方严格的测试,并以良好的性能得到了军方的好评。随后,1978年美国海军订购了第一套“宙斯盾”系统,第一艘“宙斯盾”导弹驱逐舰“阿利·伯克”号于1991年7月4日服役。根据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水面作战处主任凯利海军少将的报告,美国海军有61艘水面作战舰艇安装了“宙斯盾”系统,其中34艘是“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另外还有23艘“阿利·伯克”级在建或计划建造。日本海上自卫队的4艘“金刚”级导弹驱逐舰上安装了“宙斯盾”系统。另外,包括韩国和智利在内的几个国家都对“宙斯盾”系统表示了很大兴趣。
宙斯盾系统
系统组成
“宙斯盾”作战系统主要由6个分系统组成:
MK1指挥和决策分系统,是全舰的指挥控制中心,负责建立战术原则,显示并处理来自舰上各传感器的信息,做出威胁判断和火力分配,协调和控制整个作战系统的运行。2006年8月29日,美国海军宙斯盾驱逐舰“夏伊洛号”抵达日本横须贺。
MK1武器控制分系统,负责按照指挥和决策分系统的指令,具体实施对航空武器系统的目标分配、指令发射和导弹制导等功能。2011年3月19日,美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巴里号(DDG52)发射BGM-109巡航导弹攻击目标。
AN/SPY-1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分系统,由相控阵天线、信号处理机、发射机和雷达控制及辅助设备组成,承担全空域快速搜索、自动目标探测、数据处理和多目标跟踪等多重任务,“宙斯盾”雷达已发展到A、B、D等7个型号。2011年6月7日,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蒙特雷”号向媒体展示雷达系统。
MK99火控分系统,负责按照武器控制分系统的指令,与AN/SPY-1A雷达一起工作,用AN/SPG-62雷达照射目标,对已发射的导弹提供末段制导。这是2008年1月26日,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莫森号”在太平洋进行反潜训练。
MK41导弹垂直发射分系统,可“标准”“战斧”“鱼叉”和“阿斯洛克”导弹等。2015年8月13日,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62)发射美RGM-84A“鱼叉”导弹。
K1战备状态测试分系统,它与其它分系统相联,完成对整个系统的监视、故障自动检测和维护。美国海军还计划增加第7个分系统,即作战训练系统。2013年5月8日,美国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指挥官站在舰桥介绍军舰情况。
系统特点
宙斯盾驱逐舰中的宙斯盾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反应速度快:雷达从搜索方式转为跟踪方式仅需0.05s,能有效引导多枚舰空导弹对付高、中、低空和超低空目标,包括地效航空母舰飞行或大角度俯冲的反舰导弹。
抗干扰能力强:可在严重电子干扰环境下正常工作。
作战火力猛:可综合使用舰上的各种武器,同时拦截来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多个目标,还可对目标威胁进行自动评估,从而优先击毁对自身威胁最大的目标。
区域防空能力强:能实施全天候、全空域作战,为整个航母编队或其他机动编队提供有效的区域防空。
系统可靠性高:能在无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在海上连续可靠地工作40~60天,系统大修周期为4年。
造价高昂:“宙斯盾”作战系统代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海军科技水平,其造价自然非常高昂,每套作战系统(不含导弹)造价高达2亿美元。
系统演变
典型型号
服役动态
2007年3月15日,日本第五艘“宙斯盾”导弹驱逐舰“爱宕”号从长崎市驶往京都的舞鹤基地,开始正式服役。
2015年9月28日,印度第二艘“加尔各答”级印度国产隐身驱逐舰“科钦号”在孟买港口举行媒体见面会。
2022年7月28日,韩国海军和防卫事业厅在蔚山的现代重工业举行8200吨级宙斯盾驱逐舰首舰“正祖大王”号下水仪式。“正祖大王”号是韩国海军第四艘宙斯盾驱逐舰,也是韩式驱逐舰“广开土-Ⅲ Batch-Ⅱ的首舰。
相关事件
2000年10月12日,恐怖分子驾驶一艘装有炸药的小船撞向停泊在亚丁湾的“科尔号”,把“科尔号”炸出了个大窟窿,并造成数十名美国士兵当场殒命。经过调查取证后,美国军队确认“科尔号”驱逐舰遇袭系“基地”组织所为,随即拟定了对阿富汗塔利班及“基地”组织进行持续空中打击的计划,但随后由于种种原因并未付诸实施。一年以后,“基地”组织卷土重来,“911”恐怖袭击爆发。而“科尔号”亚丁湾挨炸事件,也以“911”前哨战而被历史铭记。
参考资料
“宙斯盾”驱逐舰缘何受青睐.人民网.2025-01-22
2015年日本军购清单:P-1反潜巡逻机是最大订单.人民网.2025-01-22
解密炙手可热的“宙斯盾”作战系统(组图).环球国际.2025-01-22
盘点全球宙斯盾战舰 韩国世宗大王级排水量最大.中国新闻网.2025-01-22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三大优势令西方海军青睐.中国军网.2023-04-04
日本最新型爱宕号宙斯盾级战舰布局简评.全民国防教育网.2025-01-22
美国海军的洋上盾牌-宙斯盾终极解读上.新浪网.2023-12-12
阿利-伯克级战舰宙斯盾作战系统详解(图).新浪网.2023-12-12
驱逐舰之王:美军阿利-伯克级战力全解析(组图).福州新闻网.2023-04-03
9月8日译名发布:Arleigh Burke-class Destroyer.百家号.2025-01-22
杀手哥的兵器库 葬身台湾的日本金刚号战列舰.中国军网.2025-01-22
新型驱逐舰服役 韩国战略打击能力再提升.百家号.2025-01-22
韩国新宙斯盾驱逐舰“正祖大王”号下水,总统尹锡悦出席仪式.界面新闻.202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