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J·索耶经典科幻小说《计算中的上帝》一书中,对科学在这一问题上的作用进行了测试。索耶不是那种单纯的有神论者,他坚信科学可以应付一切挑战,他所要探究的是一直困扰人类的终极谜题:复杂而有序的宇宙背后存在着什么样的真相。作为宗教主题的延续,《计算中的上帝》将这一主题掘进到了一个新层面。
作品影响
《计算中的上帝》(Calculating God,2000)是加拿大科幻作家索耶本人最满意的作品。但可惜的是,这部作品在2001年的“雨果奖”角逐中,败于J.K.罗琳的《哈里·波特与火焰杯》,最终与这一科幻大奖失之交臂。提起此事,罗伯特·J·索耶火气十足,他说:“我六次进入雨果奖决赛,六次空手而归。每次我都很失望,但只有《计算中的上帝》那次真把我气坏了。他们把奖颁给了《哈里·波特与火焰杯》那是一本好书,但它不是科幻小说”。此外,该作品还获得了约翰·W·坎贝尔纪念奖的提名。
内容情节
故事发生在当代,描述了有智慧的外星人到达地球的情况。小说的大部分内容涉及了关于这个话题的许多讨论和争论,以及关于信仰、宗教和科学的本质。几个行星文明展示了费米悖论的逻辑结论。
托马斯·杰里科是一名在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工作的古生物学家,他在第三行星贝塔飞鲸座的一种名为“福希尔诺”的蜘蛛状外星人到达地球时进行了人类与外星人的首次接触。外星人霍卢斯来到地球是为了获取博物馆大量的化石收藏,并研究人类积累的知识,以收集有关上帝存在的证据。地球和霍卢斯的家园行星,以及另一种与霍卢斯同行的外星人物种的家园行星,都在大约同一时间经历了相同的五次灾难性事件。霍卢斯相信宇宙是由一个上帝创造的,为了提供一个生命可以发展和进化的地方。托马斯·杰里科是一名无神论者,他在关于上帝存在的哲学讨论中提供了平衡。
最后,贝特尔吉斯星爆发超新星,威胁到数百光年内所有生命的辐射。探险者发现的几个已灭绝的文明中,可能有一个是有意诱发超新星,以清除星际邻域的生命。这可能是为了保护现在承载他们星球所有个性的虚拟现实机器。根据托马斯·阿奎纳的理论,存在着几个世界,那里的居民将自己上传到机器中,而不是探索宇宙和上帝的本质。
尽管超新星爆炸发生在小说事件发生的400多年前,由于地球与其距离较远,辐射现在才首次到达地球。然而,外星飞船轨道上的先进望远镜随后看到一个巨大的黑色实体从太空中出现,并覆盖了爆炸的恒星。这是最终证据,表明有一个控制智能在引导和保护宇宙中的一些生命形式。
在最后一章中,一名患癌的科学家前往外星飞船上的实体,那里通过人类和外星源的基因材料融合产生了一个新的生命形式,外星人推测这将创造宇宙的下一个循环。
作者背景
罗伯特·索耶(Robert J. Sawyer)曾两次获得加拿大科幻与幻想文学最高奖“极光奖”,是加拿大最成功的科幻作家。或许因为大学期间所学的就是广播电视专业,索耶很乐于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自己的思想,介绍自己的新书,这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力。《渥太华名人录》称他为“加拿大科幻界的教长”。
罗伯特·J·索耶1960年出生于多伦多,1981年开始发表短篇科幻小说。1988年,随着长篇处女作《金羊毛》(Golden Fleece)的出版,他一下子成为科幻界备受关注的新人。
《金羊毛》是索耶“太空系列”的第一部,其故事发生在一艘名为“阿尔戈号”的星际移民飞船上。从飞船及主人公的名字即可看出,这是那则人们耳熟能详的希腊神话的科幻版。但索耶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成功地使这部作品成了硬科幻中的典范。
目前,索耶已经出版了十六部长篇科幻小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恐龙有关。在他的第二部长篇《远望》(Far-Seer,1992)中,恐龙甚至取代了人,成为故事的主角。
《远望》以及随后出版的《化石猎人》(Fossil Hunter,1993)、(《外来者》(Foreigner,1994)共同构成了索耶著名的“智慧恐龙”三部曲。
“智慧恐龙”三部曲中的恐龙,当然就是曾雄霸远古地球的恐龙,它们被一个类似于上帝的观察者从远古地球传送到了一颗离地球十分遥远的行星的卫星上。新环境下的年轻恐龙大力推动科学,多方探索与尝试,终于通过望远镜之类的新发明洞察了世界的真相——它们所处的世界并非宇宙的中心,甚至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一颗即将毁灭的卫星。于是,智慧恐龙开始了逃亡的努力。
“智慧恐龙”三部曲保持了传统科幻的风格,颇具可读性和启迪性,在商业上也大获成功。今天,加拿大的青年人中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索耶智慧恐龙的故事。
罗伯特·J·索耶另一本重要的恐龙科幻小说《一个纪元的终结》(End of an Era,1994),则将恐龙灭绝之谜与时空旅行、平行世界结合在一起。书中科学家借助最新发现的“黄效应”,顺利地将考古学家布兰登·撒克里和他的朋友迈尔斯·乔丹送回六千五百万年前的中生代,以解开恐龙灭绝之谜。两位主人公吃惊地发现,当时的地球竟然存在着一种又黏又滑的火星生命,而我们想像中的威猛的恐龙只不过是火星人的工具和玩物;同时,在另一个不存在“黄效应”的平行时空,布兰登发现了一份出自他自己手笔的电脑日记,记述了他自己的种种令人震惊的发现。为了求证日记的内容,他找到了当时还不为人所知的黄博士。在这部作品中,罗伯特·J·索耶将自己在恐龙、考古方面的渊博知识展示得淋漓尽致。小说节奏明快,文笔轻松幽默,但内容却发人深省——对恐龙灭绝、地球发展和外星生命进行了全新地诠释。
恐龙之外,索耶所热衷的另一个科幻主题就是宗教了。这在他的力作《终极实验》The Terminal Experiment,1995)中有着突出的表现。
《终极实验》似乎已经超出了科幻小说的领地。主人公彼德·霍布森的研究指向了科学的边界之外、被宗教气息所包裹的终极谜题,即:人死亡之后是否有灵魂存在。索耶的答案是趋向于肯定的。他笔下的主人公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在大脑彻底死亡之后的确有一团凝聚的能量从躯体上逃逸出来。这一结果将霍布森引向了危险的技术探险之路——在好友萨卡尔的帮助下,他将自己的大脑复制到计算机中,做成三份特质不同的拷贝,以分别模拟灵魂状态(删除了大脑中一切与人体生化相关的功能)和永生状态下(切除了一切与死亡及衰老相关的神经系统)的“生命”感受。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三个计算机生命中有一个成了杀人犯,并最终逃出了实验室。
《终极实验》既有高技术惊险小说的曲折与紧张,又有一流科幻小说所必需的新颖构思及富有启发性的思考,充分体现了罗伯特·J·索耶的独特魅力,最终为他赢得了1995年度的星云奖。
索耶的最新作品是计划中的“原始人视差”三部曲的第二部《人类》(Human,2003)。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部《混血》(Hybrids)也将于近期出版,而它的第一部《原始人类》(Hominids,2002)则将参加2003年雨果奖、极光奖和盖拉克蒂克奖的角逐。
衍生作品
《计算中的上帝》
《恐龙文明三部曲·远望》
罗伯特·J·索耶,一个科幻界举足轻重的名字,被誉为“加拿大科幻界的教长”。他不仅获得过世界两大科幻奖“雨果奖”和“星云奖”,还是历史上惟一一位将美国、日本、法国和西班牙四国的科幻最高奖项揽入囊中的作家。
1979年,罗伯特·J·索耶卖出了他的第一篇小说《动机》(Motive),这篇小说深刻地影响了索耶后来的创作,确立了将科幻和神秘谋杀相结合的风格(这使他后来成为了加拿大犯罪小说协会的成员),就连《远望》(Far—Seer)中的昆特格里欧恐龙和《金羊毛》(Golden Fleece)中的主控电脑杰森也可以在其中找到原型。
《恐龙文明三部曲·异族》
本书为“恐龙文明三部曲”的第三部,曾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最佳青少年丛书》。
参考资料
计算中的上帝.豆瓣读书.2023-11-27
罗伯特·索耶 Robert J. Sawyer.豆瓣读书.2023-11-27
豆瓣.豆瓣.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