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刘叶涛

刘叶涛,燕山大学文法学院逻辑学和哲学教授,北京大学逻辑学博士(2005年)。他被评为燕山大学校园最美八道风景之一,并担任教务处副处长。

个人简历

1995.9-1999.7,河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士

1999.9-2002.7,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硕士学位,导师:张建军教授。

2002.9-2005.7,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博士学位,导师:陈波教授

2005.7-至今,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哲学系,2007年评为副教授,2012年评为教授。

研究方向: 现代逻辑、语言哲学、心灵哲学

搜狐——2010年河北省最受欢迎十大教授

评师网——2009各专业(课程)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榜(非211院校类)

个人成就

参与项目

1.主持:燕山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索尔·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研究”。已结题。

2.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现代归纳逻辑的创新功能与应用及其认知基础研究”(05JZD0008)之子课题“归纳逻辑在人工智能及认知科学中的应用研究”。已结题。

3.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西方逻辑哲学最新成就研究”(03BZX043)。已结题。

4.参与:“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项目“模态逻辑导论”。已结题。

5.主持: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资助经费青年专项)课题“河北省高等院校批判性思维教育举措研究”(课题编号08020111)已结题。

6.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可能世界视域下的意义与真理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08JC720014)。已结题。

7.主持:200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辩证哲学核心范畴——“矛盾”理论研究”(青年课题、课题编号:200904001)。已结题

8.主持: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西方名称理论的重大问题与最新进展”(批准号HB2011QR79)。已结题。

9.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意义、真理与可能世界”(批准号11FZX024)。已结题。

10.主持: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对索尔·克里普克语言哲学的系统性质疑和对一种新理论的建构”之子课题——“克里普克的认识论理论”(批准号11JJD720001)。已结题。

11.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2年重点项目:“描述论和直接指称论之争——回顾、批判与建构”(批准号:12AZX008)。

12.主持: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13-2016)人选,项目编号:BR2-253。

13.主持: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重点课题):“河北省高等院校本科生逻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GJXHZ2013-6)。

获奖和称号

1.《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研究》,中国逻辑学会第二届优秀成果奖科研奖三等奖(2008)

2.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三等奖(2010年)

3.“当代西方名称理论的重大问题与最新进展”,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3年)

4.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三层次人选(2013年)

5.燕山大学首批“新锐工程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014年)

专著信息

1.《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约25万字。

2.《克里普克逻辑哲学思想研究》,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约6万字。

3.《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研究》,专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27万字。

4.《证据与探究:走向认识论的重构》(Evidence and Inquiry: Towards Reconstruction in Epistemology,Susan Hacck著),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0万字。

5.《心灵与世界》(Mind and World,John McDowell著),独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0万字。

6.《意向性:论心灵哲学》(Intentionality: An Essay in the 哲学 of Mind,John. R. Searle著),独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25.9万字。

7.《意识的奥秘》(The Mystery of Conciousness,John. R. Searle著),独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14万字。

8.”可能世界视域中的意义理论与真理理论“,载《当代逻辑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4月),4万字。

9.《意义、真理与可能世界》,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10月),35万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成果)

10.《工具论》,亚里士多德原著,合译/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8月),38.8万字。

11.《证据与探究:认识论的一个实用主义重构》,第一译者/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40万字。

出版作品

1.《人文社会科学十万个为什么》(哲学分册逻辑学部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约3万字。

2.《逻辑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编写16万字/39万字。

译文

1.《真理论纲要》(“Outline of A Theory of Truth”),载《逻辑与语言——分析哲学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约2万字。

2.《关于实在和真理,还有什么话要说吗?》(“Is There Still Anything to say About Reality and Truth”),载《意义、真理与行动:实用主义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约2万字。

3.《作为反权威主义的实用主义》(“Pragmatism as Anti-Authoritarianism”),载《意义、真理与行动——实用主义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约1.5万字。并载《罗蒂文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4.《实用主义、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Pragmatism, 相对主义, and Irrationalism”),载《意义、真理与行——实用主义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约1.5万字。

5.《实用逻辑的新领域》(“Frontiers of Practical Logic”),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约1.5万字。

6.《美德与理性》(“Virtue and 理性”),载《美德伦理与道德要求——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读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约1.3万字。

7.《斯多亚残篇》(“Stoic Logic”),载《逻辑学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约2.0万字。

8.《假言三段论》(“The Hypothetical 直言三段论”),载《逻辑学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约1.8万字。

9.《模态逻辑的完全性定理》(“A Completeness Theorem in Modal Logic”),载《逻辑学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约1.5万字。

10..《哲学中的逻辑》(“Logic in 哲学”),载《逻辑之门》(A Door to Logic: selected works by Johan Van Benthem),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约2万字。

11.《失范:反常环境下的学术道德》,第一译者,载《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5期,2万字。

12.《自然主义视角下的信念:一个认识论者眼中的心灵哲学》,第一译者,载《哲学分析》,2013年第6期,1万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13.《自然主义视角下的逻辑》(A Naturalistic Look at Logic),第一译者,载《世界哲学》,2015年第1期,2.5万字。

学术论文

1.《从认知逻辑的观点看邓析“两可”思想》,《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约7千字。

2.《“李约瑟问题”的深层解读——从逻辑的观点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约8千字。

3.《可能世界与个体本质》,《学术前沿》2004年第9期,约8千字。

4.《克里普克的逻辑悖论思想研究》,《哲学动态》(2004年逻辑学专辑),约1万字。

5.《自然种类名称与严格性——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一个疑点》,《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1期,约8千字。

6.《关于名称和本质的若干思考》,《江汉论坛》2005年第1期,约1万字。

7.《关于可能世界视域中的名称与本质问题——兼评中西学者在相关领域中的学术论争》,《东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约8千字。

8.《现代名称理论的对立与融合》,《河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约8千字。

9.《现代名称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一作),《河北学刊》2006年第5期,约6千字。

10. 《塞尔〈专名〉思想研究》,《哲学动态》(2006年逻辑学专辑),约8千字。

11.《逻辑三大源头的一个共生现象——悖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载《因明新论》(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版),约7.5千字。

12.《逻辑悖论与自我指称——兼评克里普克的逻辑悖论思想》,《燕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约8千字。

13.《论逻辑学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学术论坛》2007年第3期,约8千字。

14.《中华逻辑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记“第二届两岸逻辑教学与学术会议》”(一作),《哲学动态》2007年第4期,约5千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逻辑》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

15.《高扬“逻先生”旗帜 振兴中华逻辑事业——“第二届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述评》(一作),《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6月上半月期学术评论卷,约1.1万字。

16.《克里普克论同一与专名的严格性》,《哲学研究》(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约8千字。

17.《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约8千字。

18.《2007全国现代逻辑学术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2008年第2期,约4千字。

19.《论“道德悖论”作为一种悖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约8.5千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逻辑》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

20.《从分析的角度看意向性——塞尔《意向性》评介》,《逻辑学研究》2009年第1期,约4千字。

21.《第八次中国逻辑大会综述》(一作),《哲学动态》2009年第3期,约5千字。

22.《从逻辑史的角度看“认识逻辑学”》(“认识逻辑学”特邀笔谈之一),《皖西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约5千字。

23.《克里普克的语言哲学》,《外语学刊》2009年第3期,约1万字。

24.《批判性思维及其社会文化功能》,《学术论坛》2009年第9期,约7千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逻辑》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

25.《专名的严格性与指称的转移》,《燕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约8千字。

26.《道德悖论的矛盾归属》,《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约1万字。

27.《“信念之谜”及其意向性分析》,《学海》2010年第1期,约9千字。

28.《克里普克的摹状词理论》,《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约9千字。

29.《论作为认识论核心概念的“证成”——苏珊·哈克的基础融贯论及其解题功能评析》,《湖北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约1万字。

30.《克里普克跨界识别与跨界同一理论辨析》,《晋阳学刊》2011年第1期,约8千字。

31.《辩证哲学视角下的本质主义学说》,《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1期,约9千字。

32.《2010年全国应用逻辑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2011年第3期,约4千字。

33."Kripke on Necessity and the Essence of Individual Objects", in Logic, Methodology and 哲学 of Science——proceedings in the thirteen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King’s College Pubulications, 2011.

34.《先验偶然真理理论探究——论克里普克对康德的发展》,《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3期,约1万字。

35.《摹状词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克里普克论辖域概念》,《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5期(9月),约1万字。

36.《现代本质主义的逻辑基础与哲学意蕴》,《哲学研究》2012年第2期(2月),1万字。

37.《专名的意向性理论探析》,《世界哲学》,2012年第4期(7月),约1万字。

38.《“钱学森之问”的逻辑省思》,《人文杂志》,2013年第6期(6月),约8千字。

39.《以“逻先生”助推社会理性发展——评王习胜、张建军《逻辑的社会功能》》,《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第9期(9月),约8千字,第250-256页。

40.《逻辑悖论、意向报道与“信念之谜”》,《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1月),1万字。

41.《空专名、意向性与指称行动》,《哲学动态》2015年第2期(2月),9千字。

42.《理性化与社会发展》,《燕山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3月),6千字。

43.《个体的识别与归类性属性》,《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2月),8千字。

44.《KK论题与不确定知识——对威廉姆森反KK论证的质疑》,《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年第3期,9千字。

45.《从逻辑的观点看CDIO教学大纲》,《教学研究》2015年第4期(7月),1万字。

46.《 从哲学谜题到逻辑悖论——评《悖论研究》,《燕山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9月),6千字。

47.《从三元论的视角看单称否定存在语句的意义》,《福建论坛》2015年第12期(12月),1.1万字。

参考资料

刘叶涛.名人简历.2022-03-19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