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戈

张戈(外文名:Ge Zhang),男,1942年生于上海市,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上海电视台导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1973年,张戈进入上海电视台任导演。1980年,张戈执导的电视剧《生命的赞歌》《女儿的心愿》播出。1984年,张戈执导的电视剧《陈毅与刺客》播出,该剧获得了第三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单本剧奖。1985年9月3日,其执导的电视剧《济公》在中国大陆首播,该剧获得了《大众电视》“金鹰奖”。1989年,张戈执导的历史战争电视剧《上海的早晨》播出,该剧获得了第八届《大众电视》“金鹰奖”、第十届全国优秀电视剧中国电视剧飞天奖。2019年9月,张戈在“沪产优秀电视剧回顾展”中与吴冕和媒体分享了《济公》《上海一家人》的幕后故事。2025年4月,张戈受邀参加了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打造的“与时代同行”海上视界学术沙龙第一期《海上花开——沪产电视剧一瞥》。同年6月,张戈与游本昌金复载等《济公》主创团队再度聚首。

在创作中,张戈坚持“守正创新”,在《济公》《上海的早晨》这些作品中,从剧本创作到人物选角,张戈都较为注意海派特色的融入,其还曾获得新时期全国最佳十大导演荣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2年,张戈在上海市出生,1967年,张戈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

工作经历

1973年,张戈进入上海电视台任导演。1978年,其执导的电视剧《约会》播出,次年,其执导的电视剧《祖国的儿子》播出,1980年,张戈执导的电视剧《生命的赞歌》《女儿的心愿》播出。1981年,其执导的电视剧《责任》《秦王李世民》播出。1982年,其执导的音乐电视剧《森林日记》播出,次年,其执导的电视剧《海啸》播出。1984年,张戈执导的电视剧《陈毅与刺客》《杜氏备忘录》《在多情的日子里》播出,其中《陈毅与刺客》获得了第三届《大众电视》“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单本剧奖。

1985年,上海电视台电视剧创作实施改革,张戈决定将济公的传说搬上荧屏,因民间传说带有时代局限性,张戈从剧本着手,每一集单独讲述一个惩恶扬善的故事,其后在选角中,张戈选中了游本昌饰演济公一角。1985年9月3日,其执导的古装奇幻电视剧《济公》在中国大陆首播,该剧获得了《大众电视》“金鹰奖”。1988年,其执导的电视剧《济公外传》在中国大陆开播。1989年,张戈执导的历史战争电视剧《上海的早晨》播出,该剧获得了第八届《大众电视》“中国电视金鹰奖”、第十届全国优秀电视剧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2019年9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和SMG上海电视剧频道,共同举办“沪产优秀电视剧回顾展”。张戈与吴冕和媒体分享了《济公》《上海一家人》的幕后故事。2025年4月,张戈受邀参加了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打造的“与时代同行”海上视界学术沙龙第一期《海上花开——沪产电视剧一瞥》。同年6月,张戈与游本昌金复载等《济公》主创团队再度聚首。

创作风格

随着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大好形势的发展,张戈的导演思想和思路也随之“前行”。用他的话说,在“规矩”里行事,但不能受“规矩”的束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守正创新”。在当时的创作环境里,上海市的影视人有意识地在做具备“上海特色和文化精神”的作品。像是《济公》《上海的早晨》这些作品,从剧本创作,到人物选角,方方面面,张戈都十分注意海派特色的融入,人物的气质、风度、语言和习惯动作都是上海人的风格,例如将《上海的早晨》原著中徐义德形象重塑为英俊儒雅、兼具爱国情怀与精于算计的复杂性格。

相关轶事

创作《济公》

在创作《济公》时,张戈认为民间传说一定带有时代局限性,不免藏有迷信和庸俗的糟粕,需要扬弃。所以一开始,他便从剧本着手。每一集单独讲述一个惩恶扬善的故事。而选主角成为张戈的重头工作。此时,他想到了游本昌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对南方生活熟悉,特别是身上具有海派的那种文化气质。促使他想到游本昌的,是1984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的一个节目——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游本昌带来的哑剧《沐浴》。短短四分钟,没有一句台词,游本昌用幽默的肢体语言,演绎了一个滑稽的淋浴人。他的表演征服了现场和电视机屏幕前的观众,也给导演张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戈与副导演还有化妆师,一行三人来到了北京。话剧团对上海市要拍济公,十分支持。第二天恰逢剧院每周例行的全体演员集中开会,开会结束后大家便在院子里聊天。张戈远远观察游本昌,看到他跟别人说话,说话的神态,那种风度,正是其想象当中的济公。化妆师也在观察游本昌,觉得这个演员完全可以塑造成济公。就这样,游本昌来到了张戈身边,一听要邀他去演济公,顿时笑逐颜开。游本昌告诉张戈,他对南方生活熟悉。特别是他与佛有缘。听完游本昌的介绍,张戈更坚定了选择游本昌演济公的想法。就这样,第80个角色——“济公”,落到了游本昌的头上。《济公》主要拍摄地在杭州市。张戈并没有给游本昌很长的准备时间,从准备到拍摄,只有短短一个月。虽然小时候他经常看沈笑梅演的济公,但真正等到自己出演时,内心却很慌。有天游本昌在杭州地摊上,看到一尊济公的雕像,顿时来了灵感。眼前这尊雕像,尖尖长长的下巴,拿着一把破蒲扇。他仿佛看到破扇摇动起来。瞬间游本昌有了感觉,花了25元,把这“济公”请回了家。他把“济公”穿的衣服做旧,把扇子撕得破烂。对着镜子照了照,身形与“济公”更为神似。

《济公》这部剧集,颇具神话色彩,剧中很多情节需要用特效展现,然而当时能用的特效只有以现在眼光来看,非常简陋的抠像。因为只能使用“土办法”制造效果,济公的主演游本昌在拍摄时饱受皮肉之苦。张戈透露,有一场济公假死被验尸的戏份,他一次次被抛起跌落,“我们试过从很低的距离落下,都觉得浑身酸疼。他当时也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真不容易”。

创作《上海的早晨》

在创作《上海的早晨》时,张戈考虑得最多的是,《上海的早晨》该怎样拍才能引人注目、赢得观众。他细想再三,觉得应从四方面着手:一是以当下的审美要求来再现“昨天的早晨”。二是浓化“家庭剧”特色。客观地、真实地展现剧本的故事,是当时拍摄时的创作原则。塑造好徐义德的形象,是其最主要的创作任务。三是体现出工人阶级的力量。工厂和工人的戏在本剧中应有相当的比重,这些戏要拍得有厚度有力度。四是充分调动电视剧的表现手段。对剧中事件过程的表现力求流畅、简洁,让人一看就懂。大场面的处理,有的采取化大为小、以简代繁,有的采取避实就虚、旁敲侧击。对人物感情的刻画,则要求深入细微、浓笔重彩、大肆渲染,达到回肠荡气、经久不绝的感人效果。在《上海的早晨》里塑造一个不同于原著的资本家形象。小说中的徐义德是一个肥头大耳、大腹便便的资本家。张戈以今天的眼光考虑对徐义德的形象作些改变,首先选择由严翔来演徐义德,就是想树立一个不同于小说中的资本家形象。电视剧中的徐义德具有英俊的外貌,潇洒儒雅的风度与气质。他设想徐义德出过洋、留过学,有文化、有魄力,老练强干、精于算计。小说里写到徐义德是上海市鼎鼎有名的铁算盘,办厂的老手。这一点很重要,因此他考虑要补充徐义德的戏。另外,还增加表现徐义德善于经营管理的戏。徐义德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的人,“正面人物”“反面人物”的模式是不能解释他的,他的两面性或多重性表现在各个方面。鉴于这方面的考虑,张戈挑选演员的要求是重外貌和重气质。剧中五十多个人物,首先要求外部形象不同,然后考虑气质符合角色。特别是几位资本家的形象,还有诸多的女工的形象,都要使观众一眼就能区别开来。除此,《上海的早晨》还尝试在对话中夹带一些上海方言、习惯口语来表现它的地方特色。

主要成就

张戈坚持演员与角色气质契合,选定了游本昌在《济公》中饰演济公,选定严翔在《上海的早晨》中饰演徐义德形象,铸就两大经典角色形象,其作品《济公》和《上海的早晨》多次在沪产剧回顾展等活动中重播。

主要作品

执导电视剧

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个人荣誉

作品荣誉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请完成下方验证后继续操作.百家号.2025-06-26

张戈回看《济公》与《上海的早晨》|讲述.微信公众平台.2025-06-26

张戈 Ge Zhang.豆瓣.2025-06-26

女儿的心愿.豆瓣电影.2025-06-26

陈毅与刺客.豆瓣电影.2025-06-26

济公(1985).豆瓣电影.2025-06-26

上海的早晨 (1989) .豆瓣电影.2025-06-26

沪产优秀电视剧回顾展,期待更多佳作涌现.澎湃新闻.2025-06-26

穿越时空再相见!这些“老朋友”做客“可凡倾听”,畅忆那些曾经霸屏的沪产电视剧背后的故事 | 海上视….澎湃新闻.2025-06-26

【人生难得是重逢!#《济公》播出四十年主创再聚首 92岁游本昌激动不已眼含热泪】(CCTV-4).今日头条.2025-06-26

请完成下方验证后继续操作.百家号.2025-06-26

个人作品.猫眼专业版.2025-06-26

请完成下方验证后继续操作.百家号.202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