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家湾”是林彪住处的代名词。位于北京西城区平安里东南、中南海西北、皇城根附近的三条小巷,东临西黄城根北街。南巷称前毛家湾,中巷称为中毛家湾,北巷称后毛家湾,相传,毛家湾最早是因明代嘉靖年间的一品重臣、大学士毛纪曾在此居住而得名。在前毛家湾和中毛家湾之间,那高高的灰色围墙里有一个占地面积1.9万多平方米的大院子便是当年林彪驻地,建筑物的面积为1.1万平方米,其旧址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简介
毛家湾的两条小巷中间夹着几个大院落,院中有院,院院相连,从外面看只是一堵毫不起眼的普通灰色高墙。东邻解放军总政治部,北邻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平安里3号),环境幽静。这里1953年以前曾经是高岗的住所。1980年代以后改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所在地。如今中央文献出版社设在这里。周围教育资源丰富,著名的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在其周围,还有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北京市西四中学、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和厂桥小学等。
今天的毛家湾位于北京西城区平安里东南、中南海西北、皇城根遗址公园附近的两条小巷,南巷称前毛家湾。
历史
毛家湾的全名是前毛家湾胡同 ,在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大街路东的中毛家湾胡同内,在它的西口约60米处向南、向北, 又分出两条胡同 , 南边是前毛家湾, 通西皇城根北街, 北边是后毛家湾胡同 , 直通太平仓。 20年代中叶,前毛家湾胡同路北只有三户住宅。东头门牌 3号余家 , 主人是清朝大理院的重要官员 , 大门是三开间老式府邸样式建筑, 占地约十亩; 中间门牌 5号蒋家, 主人是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 是所四合院 , 它的后院外边是余家的花园 ; 西头门牌 8号潘家, 主人是潘复, 此人张作霖统治时期曾任军政府国务总理。潘家房子占地八亩多 ,五进院子 , 东院有假山、车库、书斋 ; 西院有太湖石、水池、舞厅, 是当时政府高级官员公馆建筑模式。这三所宅子把不长的一条胡同占满了 , 其他住户都在路南。一般所指的林彪所住的毛家湾宅院是指西头门牌 8号潘家,1936年初潘复病故,着转售给原段祺瑞执政府时任财政部次长的过之翰(字觐宸),时任任冀察绥靖公署经理处长、二十九军军需处长、冀察政委会财务处长。1950年由国家收购。过之翰之三儿子过家武在《世纪》期刊上刊登的回忆录《我家故居毛家湾》里有详细记述。
过之翰与潘复也有一段交往,早在 1926年,过之翰在段祺瑞执政府时任财政部次长 ,张作霖进京后 ,派潘复接任财政部次长。宋哲元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1935年进北平市,他两人此次又相会见,关系也很融洽。1936年初 ,潘复病放,原河北省政府主席王树常对过之翰说 ,潘家要处理毛家湾的公馆,为潘复办丧事 ,请过之翰将此事转告宋哲元 ,求予帮助。过之翰随以一万五千元购下此宅。当时黄金价格是 40元一两,房价折合黄金约为 35条。市场上兵船牌面粉每袋240元,房价约合六千袋面粉。
当时二十九军的上层都在附近购置了公馆,除宋哲元的公馆是早已买下的西城区武衣库外 , 其余的二十九军上层领导都在此时买下新的住宅, 冯治安的公馆在西四大院胡同, 张自忠的公馆在府右街椅子胡同 , 秦德纯的公馆在府右街西皇城根遗址公园(现为灵境胡同东口 ), 参谋长张维藩的公馆在东四北汪家胡同, 赵登禹师长的公馆在鼓楼大街,总参议萧振瀛的公馆在地安门北兵马司 , 骑兵师长郑大章的公馆在西城巡捕厅,副军长佟麟阁的公馆在东四十条,刘汝明的公馆在东四六条, 过之翰的公馆在西四前毛家湾 8号。
七。七事变后,二十九军仓促撤离北平市,日军进入北平后, 把二十九军上层人物住宅都查封了。毛家湾也不例外,除了随身使用衣物, 把全部硬木家具、行李、书籍、字画仍原样不动放在那里。日军侵占香港特别行政区时,土肥原手下的特务头子青木来到香港, 他曾在北平见过过之翰与张维藩, 于是派人将临时住在铜罗湾的过之翰与张维藩两人接走, 青木设宴请过之翰与张维藩, 同席还有梅兰芳、胡蝶。青木劝过、张两人出山为日本人工作, 满口答应发还两家在北平的房产,过、张及同席的梅、胡皆托辞不出。后来不了了之。
1945年日本投降 ,过之翰找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 申请发还被日军强占的房产, 但是毛家湾之房已被国民党交通部抢先从日军手中接管, 等到批准发还命令, 交通部已将该房全部财物、家具洗劫一空,只留一所破旧空房。
该宅院是京都正座大四合院格局, 面南背北 , 正子午, 青龙门 , 有南客厅 ,大客厅、五上两耳, 六厢四配,四进院子后罩房 ,东院有假山、书斋小院, 东院有山 , 西院有水 , 东壁图书, 西苑翰墨 ,正院、大门外路南迎门有座砖影背,大门一间为清水脊前后出檐瓦房, 门内中间齐立柱分为两进 , 外进齐前檐装铁栅拉门, 大门两扇 , 东山墙开门通门房。大门道东西两侧各有四扇木屏风 ,北面是一座砖影背。
从大门道西屏风进头道院是小客厅, 为三明市两暗五间元宝脊瓦房, 西头有卫生间。北面有一道院墙,中间是座双脊垂花门,用木屏风隔断,门内是二道院。
二道院是大客厅, 五间带廊清水脊瓦房, 三明两暗,明间与三间抱厦构连搭, 形成双三间大厅 , 中有两立柱 ,东暗间是小书房, 西暗间是休息室与西卫生间相通。大客厅东有五间走廊是通往第三道院与东跨院的通道。
三道院是正房 , 前廊后厦五间清水脊瓦房, 地基高,进深大, 间隔宽, 天花板高,上有锡顶。三明间由双落地罩装饰,东西两间卧室各有八扇隔断, 东卧室套一间储藏室, 西卧室套一间浴室。东西各有三间带廊元宝脊厢房, 东厢房是饭厅, 前后开门, 西厢房是卧室, 在其右侧是三间下房。正房东西两角各有游廊与厢房廊子连通, 东通东跨院, 西通后罩房。三道院子很大, 在大客厅抱厦后窗外筑有一米高, 八米长的牡丹台, 种植花草, 用来遮避客厅视线。
四道院是后罩房,有三上四耳七间瓦房,上房三间是清水脊, 带廊, 有隔扇分为一明两暗。东西耳房各两间 , 前有平台廊子与上房廊子相通。院中无厢房 , 东西各有五间走廊与三道院连通。西耳房内有一间浴室,西山墙外有一夹道通后院。
后院有水表井,锅炉房,电表及树木, 有一座后门通中毛家湾。
从大门道向东进跨院 , 临街有两间门房 , 三间车房 ,在其北面是座假山, 东、南、西三面用山石磊起与房檐齐高, 中间是黄土填实 , 并种有树木 , 北面有坡道可登。东有六间东房是下房, 西有三间厨房与饭厅相邻。北面有一道院墙, 中间是座垂花门, 门内是书房小院, 北房三上两耳瓦房,东有三间厢房, 西面是正院的饭厅。北房后有夹道可通后罩房。
1950年3月中旬,王树常向过之翰了解毛家湾 8号的情况,说东北人民政府要购办公用房,过之翰得知此意后本想将此房捐献给国家。后来听说是中央统战部邢西萍 (徐冰) 同志亲自批示, 过之翰、过家芳(27年北平市入党,后与何基张克侠淮海战役率部起义)父子是爱国民主人士和起义将领 , 要执行统战政策 , 建议还是议价出让为好。于是 4月中旬,双方议妥毛家湾8号的售房价为两千疋“大五幅”白布, 按当时官价每疋二十六万元, 共计五亿二千万元(旧人民币), 一个月内将房腾空。
后来高岗临时来京就住在这里, 所以未大修,只是添些新家具。时隔不久, 林彪也调到北京, 没有住所。高岗常回东北, 北京西交民巷还有一处房子, 就把毛家湾这处房子让给林彪了。于是, 毛家湾又成了林彪的公馆。直到1971年 9月13日林彪叛国出逃,毛家湾又成了林彪反党集团罪行展览馆。
大约在明朝中叶,那里就已建起府第、庭院和花园。据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这处宅院主人的女婿、一位叫大卫·季德的美国人说:“这所宅第是400多年前修建的。”据以推算,这处宅院当始建于明朝中叶嘉靖年间,这所宅院最初的主人为谁?因资料有限,一时尚无法确指。有人说,那里原为明朝末期(应为中期)毛纪住宅,毛家湾之名也由此而来。
明朝时,毛家湾一带主要是皇朝的仓(藏粮)、库(储物)、厂(作坊)等所在地。北有太平仓,南有红罗厂,东有甲、乙、丙、丁、戊等十库。
清朝时,前明的太平仓、红罗厂等均已废置,仅留存其名而已。清初,在太平仓遗址上建立王府。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第五子爱新觉罗·硕塞,始封承泽裕亲王。其长子爱新觉罗·博果铎袭爵后,改封庄亲王。传11代12位王爵。府址在毛家湾,清末庄亲王是爱新觉罗·载勋,他支持义和团,曾在府内设"拳坛","庚子之变"后庄亲王随同慈禧出逃西安市,府第遭焚毁,聚集在庄王府的一千七百余义和团团民惨遭屠杀。为了巩固皇权,慈禧转而讨好帝国主义,降旨,革去庄亲王爵位,至西安后,又降旨,赐帛自缢。庄亲王载勋死后,其四弟载功承爵,末代庄亲王溥绪是载功二子。
民国之后,毛家湾仍有一座庄亲王小府,也住着庄亲王的家属。到了20世纪20年代,北洋军阀李纯及其弟李馨买下庄王府,拆除王府建筑,在此建房.
晚清至1949年北平市解放前,毛家湾古宅的主人,据大卫·季德说是前任大理院余院长。根据这一线索判断,此余院长即北洋政府最后一任院长余棨昌(1882-1949,绍兴市人),于1923年至1927年任职。国民政府成立后,他被当局视为前朝遗老,不再被重用。
余家迁出毛家湾之前,这里的宅第、庭院、花园大体保留着明清以来的建筑格局。总共有房子一百多间,还有弯曲的走廊和庭院,方圆几英亩。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这所古宅被国家低价收买。在涤荡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的同时,这处已有四五百年历史的庭院,也像当时北京许多古建筑一样,遭到破坏。
新中国成立,1953年以前这里曾经是高岗的住所。后高饶反革命集团败亡,1956年林彪入住。经扩建,1966年前迁走了东侧院的医院和60多户居民,建筑面积达到1.13万平方米。仅土建费即达380万多元人民币。前毛家湾一号门是工作人员的宿舍门,三号门是警卫中队驻地门,七号门是林彪办公室(主任叶群)秘书室办公室;后毛家湾有一道不常开的大门通向林、叶住宅后院,另一道小门通向林办秘书室办公室。林彪住4间(1间卧室、2间会客室、1间起居室),叶群住3间(1间卧室、1间会客室、1间书房),林立衡、林立果各住2间,此外还有2间电影放映室、1间电视室、3个图书馆、2间文物室(藏有3000多件国宝级古玩字画)、2间唱片室、2间照相暗室、台球室、面积达几百平方米的室内恒温游泳池、能容12辆以上专用车的车库等。
九·一三”事件后,江青下令工作组进驻毛家湾,查抄文物,编辑所谓批林材料。
参考资料
“九一三”事件后 清查林彪住地.光明网.202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