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凯蒂·克鲁斯

凯蒂·克鲁斯(Käthe Kruse),女,1883年9月17日出生于丹布劳,德国人,是娃娃制作的杰出先驱和娃娃鼻祖。她的娃娃因其逼真和耐用而备受收藏家青睐,价格也很高。德国媒体称其为“欧洲最伟大的女性”。

人物经历

凯蒂·克鲁斯是国家剧院会计罗伯特·罗伽斯克(Robert Rogaske)和缝纫女工克莉斯汀娜·西蒙(Christiane Simon)的女儿,凯蒂·克鲁斯的童年并不优渥。她不曾体验无忧与欢乐,也不喜欢冰冷愚钝的娃娃,即使那是她父亲送给她的八岁生日礼物。

1899年,年仅16岁的凯蒂·克鲁斯前往弗罗茨瓦夫(Breslau)(时属德国,今属波兰西部最大的城市)的乡镇剧院试镜,从此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凯蒂就报名了表演班,师从著名演员奥托·格拉赫(Otto Gerlach),并在次年获准柏林列新剧院(Lessingtheater)两年的签约。同时,她还在德国其它城市巡演,并在华沙莫斯科客串。1900年,她以艺名海达·索明(hedda Somin)首次登台,在路德维格·富尔达(ludwig fulda)的《奴隶》中出演。在亨德里克·易卜生(Hendrik Ibsen)的《海达·高布乐(Hedda Gabler)》中,凯蒂饰演伊尔维斯特(Elvested)小姐。在赫尔曼·宗德曼(Hermann Sundermann)的《夏至节》(Johannisfeuer)中,凯蒂饰演特露德(Trude)。她热爱舞台、热爱表演却也痛恶幕后的嫉妒心和阴谋论。

1902年,身为演员的凯蒂结识了雕塑家马克斯·克鲁斯(Max Kruse),并在同年与其产下一女玛丽亚·克鲁斯(Maria Kruse),两人后来共同育有三女四男共七个儿女。

创业时期

凯蒂·克鲁斯在德国巴德克森(Bade Kösen)选址并建厂,开始制造至今扬名世界的手工娃娃,由凯蒂本人执掌公司,直至1950年。

创立起源

1904年,时年两岁的长女玛丽亚·克鲁斯想要一只娃娃,于是,凯蒂就请孩子的父亲马克斯·克鲁斯从柏林捎一只回来。然而,身为雕塑艺术家的马克斯坚决反对购买市面上毫无新意的娃娃给自己的女儿,他说那是“冰冷而毫无生气的”。就这样,凯蒂开始亲手为自己的女儿做娃娃。深切的母爱加上艺术家的审美,这只当时世界上唯一手感柔软的娃娃点亮了女儿玛丽亚的早晨。渐渐地,凯蒂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湛,选材也越来越精准,制作的娃娃也越来越逼真。

1910年,凯蒂·克鲁斯的娃娃在以犹太裔德国人赫悌(Hertie)命名的柏林大商场首次公开亮相,并大获好评。人们建议她为更多的孩子做娃娃。当时的柏林媒体把凯蒂的创世纪娃娃尊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鸡蛋”,因为在此之前,人们熟知的只有冰冷而缺少生气的陶瓷娃娃,克鲁斯娃娃艺术的表现手法、柔软的触感以及充满早期发展的细微表情探索,前无古人。自此,作品与作者均在这一领域声名鹊起。

凯蒂·克鲁斯也因此萌生了为更多人提供手工娃娃的念头。

公司建立

1911年,享有盛誉的凯蒂·克鲁斯引起了当时纽约最大的玩具零售商施瓦兹(FAO Schwarz)的注意,其随即向凯蒂下了一笔150枚娃娃的订单。那时候她仅凭着和几位裁缝和一个油漆匠的共同努力完成了这一订单。而紧随其后的更大的一笔500枚娃娃的订单,更加速了公司的建立。作为著名雕塑艺术家的妻子,手工艺术对凯蒂自始至终意味着:“手随心动。唯双手,能表达心之所悟。”这也成为凯蒂·克鲁斯品牌的一句传世名言,以及凯蒂·克鲁斯百年企业的灵魂所在。

机遇挑战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公司面临巨大挑战。生产资源极度匮乏,出口困难,合作方要求提高。也正是在这个当口,凯蒂·克鲁斯扩充了产品系列,果断加入了士兵娃娃。这一决策让凯蒂·克鲁斯销量激增,得以战争的夹缝中谋得生存。

然而,竞争者很快开始大批量仿造克鲁斯的娃娃。其中,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全球最大的玩具制造商Bing曾公然以“凯蒂·克鲁斯仿品”字样为自己的流水线仿冒娃娃打广告。

1925年,经过七年的漫长诉讼,克鲁斯终于赢得了对Bing的胜诉。

这例官司也成为了历史上首例玩具艺术家版权胜诉案。

后期发展

1928年开始,日益扩大的克鲁斯企业吸纳了家族的力量,由其二女儿索菲·克鲁斯执掌的橱窗娃娃和保育课展示娃娃线开始投入生产。

1937年凯蒂参加“巴黎现代国际艺术及应用科技展”。德国自由主义政治家、德国民主党的联合创始人亚尔马·沙赫特博士造访德国厅凯蒂·克鲁斯的展位。

二战后,工厂在苏战区艰难生存。1952年,一度被收为国有。凯蒂的两个儿子(其中,幼子马克斯·克鲁斯,德国作家、儿童文学作者,与其父同名)在巴德·皮尔蒙特(Bad Pyrmont)和多瑙韦尔特(Donauwörth)两地重新建厂,她自己则于1954年去了德意志联邦。那些凯蒂亲手开发的系列则一直被传承下来,秉承手工制作。那时的凯蒂由于年事已高,已不再参与生产和经营,她与长女玛丽亚在慕尼黑度过了余生,于1968年7月19日在斯塔费尔湖畔的穆尔瑙(Murnau)仙逝,葬于伊萨塔尔(Zell-Ebenhausen)。

在过去二十年间,凯蒂·克鲁斯的产品线不断扩充,其女和继任汉娜·克鲁斯后来还专门为低幼婴童研发了由安抚巾和绒布材质制作而成的娃娃和玩具。 1990年,年事已高的三女儿汉娜·克鲁斯(2002年去世)和其夫海因茨·阿德勒将公司的经营权托付给克里斯滕松夫妇。在克里斯滕松夫妇经营的几十年间,他们将凯蒂·克鲁斯的传统悉心地保留下来,并于2013年,由全球最大的木制玩具生产集团——Hape控股集团接管,继续传承凯蒂·克鲁斯的艺术气质和精神。

主要成就

凯蒂·克鲁斯是全世界娃娃的鼻祖,她被德国媒体称为“欧洲最伟大的女性”(2015年同名传记电影中语)。

1911年于佛罗伦萨获国际娃娃展“大金杯汽车”奖。

1911年于德国法兰克福获国际娃娃展一等奖

1911年于布雷斯劳获国际娃娃展一等奖。

1913年于比利时世界博览会获一等奖。

1937年于巴黎获世界博览会一等奖。

1956年获一等“联邦十字勋章”。

2015年凯蒂·克鲁斯品牌与万宝龙(Montblanc)、保时捷(Porsche)一起荣登德国奢侈品排行榜TOP50,排名第23位。

2016年凯蒂·克鲁斯品牌被评为德国标准的“世纪品牌”。

影视作品

· (德语)传记电影《凯蒂·克鲁斯》,时长:88分钟,2015年4月4日于德国国家一台(das Erste)和奥地利国家电视二套(ORF2)同步首播。

· (德语)纪录片《凯蒂·克鲁斯:一个娃娃艺术家和她的大爱》(Käthe Kruse – Die Puppenmacherin und ihre große Liebe),时长:45分钟,2010年10月24日于德国中部电视台(MDR)首播

· (德语)纪录片《娃娃之母凯蒂·克鲁斯的生平》(Puppenkinder – Das Leben der Käthe Kruse),时长:45分钟,1998年于德国拜仁电视台(Bayerisches Fernsehen)首播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