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幕菲勒村

幕菲勒村隶属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维摩彝族乡,属于半山区。位于维摩乡西南边,距离乡政府18公里,是幕菲勒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7.45平方千米,海拔1630米,年平均气温16.4℃,年降水量986毫米,适宜种植玉米、辣椒、水稻、花生等农作物。

自然资源

幕菲勒村拥有耕地总面积6737亩,其中田507亩,地6230亩,人均耕地2.2亩。主要种植玉米、辣椒、水稻、花生等作物;拥有林地19053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5亩,主要种植桃子、李子、柿子等经济林果。

人口

该村现有农户712户,共乡村人口3343人,其中男性1648人,女性1695人。农业人口3303人,劳动力2156人。

农村经济

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307.0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555.64万元,畜牧业收入1998万元,林业收入4.48万元,工资性收入45.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5.56万元,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费城76人队,其中省内务工10人,省外务工66人。

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

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724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260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委会卫生所,距离村委会卫生所3公里,镇卫生院17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254户。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幕菲勒小学,中学生就读到维摩彝族乡中学。该村距离中学5.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429人,中学生148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村内无路灯。全村有264户通自来水,有6户饮用井水。有264户通电,有25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5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6.59 %和96.5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7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67户(分别占总数的66.67%和 63.26%)。

该村到乡上道路为砂石路、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沙石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6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 125辆,摩托车15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7户;装有太阳能农户8户;建有小水窖6口。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9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2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3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63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6737.00亩,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有固定资产8.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3个,党员总数86人,党员中男党员78人,女党员6人。团员120人。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1、全村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乏力,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滞后,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群众贫困面大。2、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3、生产缺乏用水,部分村寨人畜饮水困难。4、偏远山区缺乏卫生医疗室和医生,群众看病困难。5、部分小学校设施条件差,师资力量匮乏,孩子上学难问题还普遍存在。6、民族文化活动少,群众精神文化活动单一。

该村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如辣椒、烤烟等。2、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实施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工程建设,改变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3、大力实施人畜饮水小水窖建设,逐步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问题。4、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实施乡村医疗卫生、学校改造新建工程,鼓励群众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上学难问题。5、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弘扬民族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6、主动引进企业参与,大力发展辣椒、烤烟、畜牧业,适时发展林果业。

获奖荣誉

2020年11月,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21年6月8日,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公示中共砚山县维摩彝族乡幕菲勒村黑鱼洞支部委员会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拟表彰对象。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