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挥厚(元末至明初),是建州女真人,汉姓童,也被记载为童挥护。
童挥厚并不姓爱新觉罗氏,因为“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在后金时期才出现的。童挥厚是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的祖先,曾担任斡多里万户府万户,兼管鹰事。在元朝时期,童挥厚曾被派遣镇压兀者野人,因此与后来的清太祖努尔哈赤之间有着不解之仇。《朝鲜王朝实录》和《朝鲜王朝实录》中都有关于童挥厚的记载。
人物生平
《清鉴纲目》载:清之先祖为满洲,满洲考居于长白山之东。自蒙古灭金后,通古斯族势力日衰,相传有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者以爱新觉罗为姓,始居吉林北境俄谟惠之野,鄂多里城,建国曰满洲,是为清人开国之始祖,由布库里雍顺,数传而后,国内大乱,举族被,幼子范察仅以身免,又数传至都督爱新觉罗·孟特穆(肇祖原皇帝)。以上所讲的是,布库里雍顺在三姓地方的鄂多里城建满洲后,励精图治,治理部族,以期再创辉煌。但终未能逐愿。经数世后,由于领导不力,引起众怒,国内大乱,部族首领被追杀,唯有首领幼子范察逃到荒效野外,藏于树丛中,追兵来时,被群鹊遮住身体,得以幸免。范察逃生后,重整女真部落,娶妻乔芳,生有二子,长童挥厚,后为斡朵里万户府万户。童挥厚传子孟特穆(猛哥帖木耳),孟特穆为斡朵里部酋长。
在挥厚降临于世前,斡朵里部落陷入一片混乱,其部族首领被追杀,唯有首领的幼子范察逃至荒僻郊外,藏身于树丛间。当追兵逼近时,群鹊将他的身体遮蔽,范察由此逃过一劫。范察脱险后,对女真部落进行了重新整合,他育有两个儿子,长子便是挥厚,日后成为了斡朵里万户府万户。挥厚之子是爱新觉罗·孟特穆,而孟特穆为斡朵里部的酋长。
金朝覆灭后,其遗族分散于黑龙江省流域以及松花江中下游的广袤地区。女真被分为三个部分,建州部包括火尔哈部(胡里改)和斡朵里部。在斡朵里部的遗族之中,存在着后来爱新觉罗氏的先祖。在元朝统治的近百年时间里,为稳定松花江中下游地区女真部落的局势,委任了女真各部的上层贵族担任“豆漫”一职。斡朵里部挥厚的父亲就世袭了这一职务。挥厚的家族属于斡朵里部的上层贵族。挥厚与贵族甫哥(时任佥伊,一种文华殿大学士)的女儿也吾巨结为夫妻。挥厚的父亲范察担任斡朵里部的豆漫,与火尔哈部毗邻。后来,挥厚的父亲范察离世,挥厚承袭父职,成为斡朵里部的首领,接任“豆漫”职务。
在元明交替之际,建州女真地区矛盾激化,各部女真争斗不止,局势动荡不安。明皇朱元璋派遣朱棣视察胡里改地区,安抚阿哈出等人。当时阿哈出将女儿嫁给燕王朱棣,朱棣称帝后,阿哈出之女成为三皇后。此后,阿哈出部时常遭到“野人”女真的侵扰。于是阿哈出率领胡里改部族向南迁移。(相关记载见于《明英宗实录》)与胡里改万户府阿哈出相邻的斡朵怜万户挥厚,也因难以承受“故元遗兵”纳哈出和“野人”女真的掠夺,于 1372 年被迫携家迁徙,告别故乡,沿着牡丹江市溯江而上,抵达珲春河口的奚关城(玄城)。1372 年(洪武五年),北方女真部落兀狄哈部频繁向南袭扰,居住在奚关城的斡朵里部屡次遭受攻击。珲春河口一带的女真官民,饱受欺凌。为寻求安稳的生存环境,挥厚不得不带领部族离开奚关城,向新的地方转移。历经诸多波折,挥厚所部逃至朝鲜半岛,于 1374 年(洪武七年),斡朵里部在阿木河(即斡木河,也称吾音会。位于朝鲜会宁镇北)定居。
在斡木河定居的期间,挥厚积极为斡朵里部的生活奔走谋划,与朝鲜当地建立关系,优化部族的生存条件,让斡朵里部在朝鲜拥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自定居于斡木河后的十年间,挥厚负责斡朵里部的所有管理事务。爱新觉罗·孟特穆也逐渐成熟,熟悉了众多部族事务。有时会替父亲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大约在 1384 年(洪武十七年),挥厚病故,猛哥帖木儿承袭豆漫(万户)一职,成为斡朵里部的大首领和酋长。
家族
参考资料
满族与锡伯族同为明代女真的后裔.搜狐网.2024-07-29
童挥厚.族谱网.2024-07-29
白山市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展区介绍.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2024-07-29
东游记 依兰•马大屯 李恒水.网易.2024-07-29
爱新觉罗·挥厚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2-02-26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简介.个人图书馆.2024-07-29
猛哥帖木儿.玄菟明月网.202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