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何俊田

何俊田,男,祖籍绍兴市,1945年生于天津武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副院长、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天津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国楹联书画院副院长、天津市文联名誉委员、天津市书协名誉理事,原武清文主席、书协主席,天津师大特聘教授。

个人经历

出版著作

有《书法学习指要》,《何俊田书法作品选》、《何俊田书法作品集》、《何俊田自作自书诗百首》、《何俊田楷书自作诗五十首》,《何俊田楷书阿弥陀经》、《何俊田楷书茶经》以及主编作品《雍阳骄子---刘炳森》、《周定洪诗词选》、小楷作品《春江花雨夜》以及《正气歌》等。

创作特点

何俊田的字体婉态研华、隽爽明丽,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却不枯、润也不肥,化古而出新,其结体宽博而又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又气概凛然,疏密有致而又气韵生动,大有“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之绝妙。他的书法亦刚亦柔,时重时轻,或虚或实,不激不厉,欹正相生,章法意境全在其中。

资料来源:

名家点评

书道人生

——何俊田书法赏析

文/孙伯翔

俊田兄天资聪颖,家学渊源,自童稚起,即临书习画,读诗诵文,年近弱冠,即名闻乡里。在他十九岁时,凭借其书画特长应征入伍。骏马秋风蓟北,杏花春雨江南。在近二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俊田兄如鱼得水,书艺大进。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军展览,深受好评。转业返故里后,在政务繁忙之际,俊田兄于书法用力更勤。朝临暮写,乐此不疲。至天命之年,已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境界。“辞去琴台远世风,年走马鞠吾躬。身心俱应无悔,夙好重操作翰翁”。这首诗可称之为他立志砚耕的独白。

书虽小道,惟全力以赴者方能得其堂奥。一个书家的成功绝非偶然。没有长年累月的心追手摹,则难以达到“技进乎道”之境地。所谓捷径,只能是在掌握方法的同时加倍努力,而绝没有一蹴而就的形质之功。古人的经典作品是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需要我们挖掘汲取,发扬光大。俊田兄数十年来深入传统,广泛涉猎,纵向取古,横向取今。向古人学,追根溯源,求善变之本;向今人学,分门别流,悟成败之方。博采众家之长,渐具自家面目,他初学盛唐楷书,继而上溯 北朝碑版,又潜心研习篆、隶、行、草,诸体兼擅,卓然有成。四十岁后,俊田兄拜当代书法大家刘炳森先生为师,虚心求教,深得刘先生书法真髓。

清人刘熙载云:“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先哲名训指明了一个书家的必经之路,也揭示了一条书法创作的规律。入古难,出古更难。俊田兄诸体书作,既存汉魏风骨,便具唐宋神韵,更有时代气息,给人以质朴、淳厚的美感。

俊田兄正当盛年,精力充沛。仕途有限,艺海无涯。本书法集既是他数十年艺术追求的结晶,也是他通往新的艺术道路的驿站。“康庄大道刮目看”。祝愿俊田兄的艺术前程更为远大,更为宽广。

二〇〇〇年五月十五日于师魏斋

何俊田:翰墨写古韵,厚重显魂灵

苏清杰

31年的新闻生涯,从通讯员到报社主编,职业的敏感,都时时提醒着我:一定要为何俊田写点什么,不然我会感到终生的不安。直呼其名,我真的不敢。因为何後田不仅是我的前辈,更是我的首长和恩师。但新闻报道的特殊要求,又不能不直呼他的大名。

还是把时间推到1979年的春天。当时,我刚刚入伍到塞外一个坦克师部队当战士。时任师政治部文化科副科长的何俊田,不知怎么知道有个会写剧本的新兵叫苏清杰(后来才知道,部队去河南省接兵时他就交待:接个能爬格子的来)。当时,北京装甲兵要办创作学习班,这个学习班又是何俊田去组织,下连不到三个月的我,硬是被何俊田送到了北京去学习。

创作班学习结束不久,原本要任文化科长的何俊田,却因宣传、文化两科合并而又到宣传科任副科长。为此,很多人都为他鸣不平,都觉得宣传科长非他莫属。可他却对副科长津津乐道:“真要当了科长,我还有时间写字画画吗?”正是因为何俊田到了宣传科,我才有机会在他的推荐下,直接到师宣传科当上了报道员。

时间是1979年9月。离恩师何俊田近了,自然对恩师有了诸多的了解。当时参加过全军首届书法大展的他,时常还有诗歌、散文、小说在军内外报刊发表,并成为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山西省作家协会的双重会员。如今,和恩师何俊田分别已经28年,回过头再看看恩师何俊田走过的足迹,不仅仅给我,也一定会给更多的人更多的启迪。

何俊田,字坦东,祖籍浙江沼兴,1945年生于天津武清。何俊田的祖辈,是远近有名的“大宅门”。后来虽然家庭衰败,但祖上留下诸多的书籍和字画,对何俊田有着颇深的影响。儿时的何家,室内的字画几乎每年一换。特别是到了冬天,孩子家不愿意早起,他便躺在床上看墙上挂着的字画,看得多了,难免会受到目染,然后就忍不住在床头写来画去。父亲见他在字画方面饶有兴趣,就拿出一本字帖和一套《芥子园画谱》让他临习,并教他怎么写,怎么画,那年何俊田只有5岁。同时,父亲还教他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待他到了入学的年龄,早已把那些古诗古词文言文背得滚瓜烂熟。等他到十一二岁的时候,乡邻们就开始让他给写字、画画。

何俊田19岁那年,部队到武清招兵。接兵干部在家访时看到他家里到处挂着字画,问他父亲是谁写的谁画的,父亲便指了指何俊田。当时一个姓赖的政委听说之后,就亲自找门来,到家里一看他的字和他的画,立即就把那姓赖的政委给震住了,说是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临走的时候,姓赖的政委看见他家墙上挂着几张“马恩列斯毛”的伟人像,问他父亲,为什么你们家的伟人像比我们部队买的像大?父亲说那是俊田画的。政委认为那些伟人像画得特别好,也画得特别像,就把这些像连同何俊田一起带到了部队。尽管接兵团的军医向赖政委报告说何俊田的身体不合格,是丙等身体,不具备当兵的资格,且祖上又“有问题”,但那赖政委还是沒有丝毫的优豫。

何俊田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遇上了一个姓赖而对他并不赖的好政委。新兵训练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办了一个美术创作培训班,当时只招十几个人,那赖政委就把他给推荐了过去。培训班结后又把他留在了机关,并专职从事写写画画的工作。这等于给他提供了一个专业练习书法和绘画的平台。就这样,他一干就是17年。

1981年何俊田转业回天津市后。本想继续从事专业的他,却分配到武清宣传部。才华横溢但压根就不想当官的何俊田,不久便当上了宣传部副部长,之后又是常委兼宣传部长,又是主管文教工作的副区长等等。

“学我者死,似我者生”。先哲的名言何俊田不能不去记取。但他更懂得,只有在学深学透的基础上,才能从形似到神似。因此,他十分看重书法的法度,不求书法之怪奇,主张在进的同时,力求书法之俊美。正因如此,他的书法作品以颜、柳为主,加上欧、赵的精,魏碑的成份,把魏碑和唐楷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在突破的同时,又不墨守成规,端庄雄伟,法度森严,但又自成一幅。其结体宽博而又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又气概凛然,疏密有致而又气韵生动,大有“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之绝妙。这就难怪有书法评论家要称何俊田的书法为“何体”。

要想真正解读何俊田,不仿静下心来,认真品品他已结集出版的《何俊田书法作品选》、《何俊田书法作品集》、何俊田《书法学习指要》、《何俊田自作自书诗百首》、《何俊田楷书自作诗五十首》,《何俊田楷书阿弥陀经》、《何俊田楷书茶经》以及主编作品《雍阳轿子---刘炳森》等.也许,只有这时,你的眼前才会顿觉一亮:与其说何俊田是书法家,不如说何俊田是书法理论家和书法实践、文学造诣都极深的书法大家。如此功力深厚,字字雄魂尽显的大家,在赵朴初、启功韩美林刘炳森之后的中国书坛,又能找几人?再次见到恩师何俊田时,已是2010年的初夏。作为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管委会副主任的我,要组织全国部分著名书法家到洛阳老君山去开展一项公益活动。没想到一个电话过去,恩师何俊田便满囗应允。但我知道,早已年过花甲的恩师何俊田,如今身兼数职,反而比在任时更忙更忙。什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天津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老年书画会副会长、桂林两江炎黄书画院顾问、澳门书法家协会顾问、日本书道泉会顾问、大运河书画院院长、天津武清文联名誉主席、天津市武清区政协副主席、天津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等等,忙也是可想而知的。但为了公益活动,他一切都可以放弃。

这就是我当年那个豁达睿智的恩师何俊田,这就是分别28年之后,在物欲横流的眼下,依然“不随落叶舞秋风”的书法大家何俊田!

(本文作者:苏清杰,资深记者、教授、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管委会副主任)

作品欣赏

何俊田书法作品欣赏

参考资料

何俊田.名人简历网.2022-10-27

中国楹联学会八届名誉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楹联学会.2022-10-27

著名书法家何俊田名列津门十大联墨家之首_艺术中国.艺术中国.2022-10-27

区政协退休干部何俊田:情系下一代 铸就夕阳红.武清文明网.2022-10-27

何俊田书法——纵向取古,横向取今(图)-天津文学艺术网.天津文学艺术网.2022-10-27

以书焕彩.经济参考网.2024-06-24

何俊田-天津文学艺术网.天津文学艺术网.2022-10-27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