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刘爽

刘爽,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学教研室主任。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1981—1985年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 人口学专业 获法学学士

1985—1988年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 人口学专业 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9年—2005年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 人口学专业 获法学博士学位。

国外培训

1987.11—1988.2 在苏联莫斯科国立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参加联合国/苏联政府联合举办的第16届人口与发展研讨班。

1994.6—1995.6 印度孟买国际人口学学院 获人口学专业证书。

2002.2— 2003.2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口与社会学系访问学者。

职称资历

1988.7—1990.11 助教。

1990.12—1995.4 讲师。

1995. 5-2004. 10 副教授。

2004.10—迄今 教授。

主讲课程

硕士研究生:社会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社会政策与项目评估、人口管理。

本科生: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人口管理、社会政策(项目)评估。

主要贡献

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1.教育部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理论研究;

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常研究:现象、原因与后果;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常问题研究;

4.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政策法规司项目:社会抚养费征收制度执行效果研究;

5.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项目:计划生育长效机制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6.联合国人口基金项目:取消生育间隔对中国人口发展影响研究;

7.福特基金会项目:中国生育政策研究;

8.北京市统计局课题:北京市人口总量调控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

1.《全球人口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人口出版社,2004年

2.《常用人口统计公式手册》,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3年(合作)

3.《人口学》,杭州市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田雪原主编,参加者)

4.运用人口学指标衡量和比较妇女地位初探。人口研究,1993年第1期

5. 对中国妇女从事家务劳动状况的分析。人口学刊.1994年第2期

6. 中国妇女现存子女状况与生育选择及其转变。中国人口科学.1994年第4期

7. 北京市失业人口问题分析。市场与人口分析.1997年第6期(第一作者)

8. 对中国区域人口老龄化过程的思考。人口学刊.1997年第3期

9. 论城市计生协在“两个转变”中的地位与作用。人口学刊. 1999年第2期

10.对大城市外来劳动力流入的思考。中国人口科学.1999年第3期(第一作者)

11. 对大城市外来学前儿童保健与教育状况的调查思考-以海淀区为案例的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2期(第一作者)

12.稳定低生育水平:概念、理论与战略。人口研究.2000年第3期(第二作者)

13.台湾人口婚姻:现状、特点与问题-兼与大陆地区人口婚姻状况的比较。人口研究.2000年第4期

14.对青少年性知识、态度、行为模式和性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6期(第二作者)

15.试论消除“能力贫困”与西部大开发。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第5期

16. 生育率转变对家庭子女性别结构的影响。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第5期

17. 人口管理是典型的社会公共管理。人口研究.2003年第6期

18. 中国的人口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人口研究.2003年第5期(第二作者)

19.男多女少无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 人口研究.2003年第5期

20. 中国育龄夫妇的生育“性别偏好”.人口研究.2005年第3期

21. 世界各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及其启示。人口学刊.2005年第6期

22. 对中国生育“男孩偏好”社会动因的再思考。人口研究.2006年第3期

获奖记录

1.论文“对大城市外来学前儿童保健与教育状况的调查思考-以海淀区为案例的分析”(第一作者)获第三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省部级);

2.论文“稳定低生育水平:概念、理论与战略。人口研究”(第二作者)获第三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省部级);

3.论文“试论消除‘能力贫困’与西部大开发”2003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