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国社会研究

《中国社会研究(第2辑)》是201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邱泽奇

图书信息

中国社会研究(第2辑)

作者:邱泽奇 主编

出版时间:2018-12

页数:184

书号:978-7-5201-3266-4

关键词:技术应用|社会变迁

开本:16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工业革命以来,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变迁最强大的力量,被埃吕尔称为“技术化社会”的现实已然出现。本书从技术应用视角出发对技术与社会关系进行探讨,分为4编:第一编集中探讨对技术的社会理解;第二编关注技术应用的常见场景、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与工作特征的变化;第三编集中探讨沟通技术的应用与生活变迁的关系;第四编则从宏观视角讨论技术应用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兼及对人工智能的讨论。

目录

第一编 理解技术

理解技术的维度

——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技术观【乔天宇 涂 真 孙朔晗】

技术与社会的两种理论及其反思【赵 璐 罗  曾格子】

打开变迁黑箱

——弥合社会-技术关系的三种研究取向【黄诗曼 陈秋心 徐清源】

第二编 技术与工作

社会如何应对工作变迁?

——技术应用和技能结构的视角【黄诗曼 罗 祎】

工作到底怎么了?

——从知识分布看技术和工作变迁【陈秋心 曾格子】

重新定义工作:论技术应用与工作变迁的关系【徐清源 乔天宇 赵 璐】

第三编 微观议题:沟通、情感与隐私

沟通革命中的规则重构

——重新理解沟通技术应用与社会生活变迁【黄诗曼 赵 璐 刘松吟 孙朔晗】

信息沟通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孤独【涂 真 乔天宇 曾格子】

技术对信息隐私的影响机制【陈秋心 曾格子 孙朔晗 周 彦】

第四编 宏观议题:技术应用与社会

技术应用如何带来改变?

——以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为例【罗 祎 黄诗曼 乔天宇】

ICT应用与社会不平等的重塑:现象与机制【罗 祎 徐清源 陈秋心 周 彦】

机器类人化:前提、逻辑和后果【赵 璐 涂 真 刘松吟 徐清源】

参考资料

0.www.ssap.com.cn.2019-01-05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