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刘锦云

刘锦云(英文名:Jinyun Liu,笔名:锦云,1938年6月—2024年6月13日),男,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雄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内地男作家、编剧,曾任北京市昌平区北京市委宣传部干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刘锦云于196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京郊昌平区工作,后调北京市委宣传部工作。同年,刘锦云开始发表作品,之后创作了多篇中短篇小说及大型话剧剧本。1980年,刘锦云加入北京作家协会。1982年,刘锦云被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为专业编剧,并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1984年,他担任话剧《女儿行》的编剧。1986年,他担任话剧《狗儿爷涅槃》的编剧。在1992年他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1994年,由刘锦云担任编剧的作品《阮玲玉》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2000年,他创作的五幕历史人物传奇话剧《风月无边》成功演出。2004年,他担任了《永乐与崇祯》的编剧。2009年,担任三幕话剧《日出而作》的编剧。2013年,他再次担任《阮玲玉》的编剧。2024年5月,由刘锦云担任编剧、唐烨导演的话剧《永定门里》完成首轮演出。2024年6月13日,刘锦云因病离世,享年86岁。

刘锦云的作品《笨人王老大》(合作)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狗儿爷涅槃》获第四届曹禺文学奖并选入高中语文读本,《阮玲玉》获1996年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剧目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锦云,1938年生于河北雄县,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4年至1982 年期间,大学毕业后的刘锦云服从国家安排,先是在京郊中学当老师教书,后到农村公社、大队工作过 8 年,又到县府机关和北京市委宣传部工作10余年。

工作经历

刘锦云,于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短篇小说《笨人王老大》获得优秀短篇小说奖。1980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1982年,在于是之的帮助下,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为专业编剧,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4年,他担任话剧《女儿行》的编剧。1986年创作小说《狗儿爷涅槃》,该作品获得第4届曹禺文学奖并选入高中语文读本;同年,他担任话剧《狗儿爷涅槃》的编剧。1992年他担任人艺第一副院长。他在北京人艺期间创作了多部话剧作品,包括《山乡女儿行》《狗儿爷涅槃》《背碑人》《阮玲玉》《风月无边》等。刘锦云在1994年担任《阮玲玉》的编剧,这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首演版。1996年,他的作品《阮玲玉》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剧目奖。成名后的刘锦云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一副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中国剧院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党委委员,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中共十五、十六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

2000年,刘锦云创作的五幕历史人物传奇话剧《风月无边》成功上演。2004年,他担任话剧《永乐与崇祯》的编剧。2007年,他编剧了《神荼郁垒》,随后在2008年创作了《老丁家》。2009年,他编剧的三幕话剧《日出而作》在河北省话剧院演出。2012年,他以"梨园冬皇"冬皇的生平为蓝本,编写了话剧《孟小冬》。2013年,他担任话剧《王玉龄与张灵甫》的编剧;同年,他再次担任话剧《阮玲玉》的编剧,该剧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复排版。2017年,他担任编剧的《阮玲玉》在首都剧场演出。2024年6月13日,刘锦云因病离世,享年86岁。 ​​

主要作品

编剧作品

参考资料

文学作品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对于刘锦云的创作水平,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一任院长曹禺曾有不菲的评价,曹禺在刘锦云剧作集上曾题字:“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曹禺评)

“他对生活的认识,都不是‘惊鸿一瞥’得来的,而是扎扎实实深入进去得来的。”“熟悉他的人,便会感到他看人看得比较深,看事看得比较透。”(于是之评)

“刘锦云是我们尊敬的老院长,他人生最辉煌最华彩的时期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度过,不仅创造了几个重要作品,而且在北京人艺发展史上,顺理成章接过了院长的‘接力棒’,为北京人艺‘踩着油门儿’跑了十年,那个时期也是我们北京人艺突飞猛进的十年。他为北京人艺做出了很大贡献,功不可没,所以我们都怀念他,爱戴他。”(北京人艺著名演员濮存昕评)

“作为剧作家,他的《狗儿爷涅槃》是里程碑式的作品,他的《阮玲玉》《风月无边》也都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剧作。作为北京人艺老院长,他是推动人艺改革的关键性人物。他为人朴实,所以我们大家都亲切地管他叫大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现任院长冯远征

锦云早期作品中,在裂变、蜕化、复归中纠葛、涅槃的农民形象成为他落笔的魂魄所在。 这些形象的身上体现着千年来中国小农经济的传统文化性格,寄托着作者要表达的深厚广博的象征意义和宽泛的文化内涵,无论是文化意义上的放逐或是精神意义上的重建,这一时期都是锦云酝酿已久的恋土情结的厚积薄发期。他以敏锐的生活洞察力揭示社会变革中人们深层意识中的动荡和变化,使人的隐秘心理活动、骚动的灵魂、焦虑不安的精神状态、梦幻般的思绪以一种未加修饰的形式赤裸裸地袒露出来,从而使戏剧具有深沉浑厚的艺术思辨力量和忧患意识。这种关注于人欲纠结的“向内转”趋势是对中国当代新时期文学整体动势的一种描述,它显示出与西方现代派文学运动流向的一致性:心理现实主义、精神分析学说、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意识流等文学流派也都为从心理探讨文艺的奥秘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于是,注重心灵内部的纠葛与隐秘成为新时期戏剧人文精神和理性思维走向深入的显现。(《戏剧艺术》评)

参考资料

著名剧作家、北京人艺第二任院长刘锦云去世,享年86岁.九派新闻-今日头条.2024-06-13

刘锦云 .北京作家网.2024-06-13

北大校友刘锦云:未名乎,未名湖.北京大学校友网.2024-03-05

刘锦云 Jinyun Liu.豆瓣读书.2024-03-05

..2024-06-13

话剧《阮玲玉》再登首都剧场:用舞台的纯粹告诉观众什么是经典.中国作家网.2024-06-13

北京人艺第二任院长刘锦云因病离世,《永定门里》成遗作.新京报.2024-06-13

..2024-06-13

话剧《日出而作》:演绎普通农民的生存状况和心之向往.百家号.2024-06-13

北京人艺复排话剧《阮玲玉》,将成年度压轴大戏.中国作家网.2024-06-13

锦云大叔”圆梦,人艺京味儿大戏《永定门里》5月上演.澎湃新闻.2024-06-13

北京人艺第二任院长刘锦云因病离世,《永定门里》成遗作 .搜狐文化.2024-06-13

北京人艺第二任院长刘锦云因病离世,《永定门里》成遗作.百家号.2024-06-13

北京人艺众名角缅怀老院长刘锦云:他为中国话剧留下丰厚遗产.百家号.2024-06-13

..2024-06-13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