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竹桥古村

竹桥古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双塘镇,北距龙虎山景区30千米、南接大觉山景区40千米,济南—广州高速公路抚州-吉安高速公路和206、316国道穿境而过。竹桥古村面积约2.8平方千米,始建于元末明初。 

竹桥古村是一个江右民系聚居的古村,保存有明清时期风格、格局比较完整、赣派建筑成片的古建筑150余个,  以及古聂氏宗祠100余座、明代牌坊8座、清代牌坊30余座、古民居1万余幢。 

2010年,村桥古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8年1月3日,竹桥古村正式跨入4A景区行列。 

历史沿革

竹桥古村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清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唐五代时(961年),唐代吏部尚书余褐的长子、福建省人余克忠被封为敦武校尉,驻扎在江西上幕镇,后来,余克忠又把家眷从福建绍武兰田迁到了金溪。到了元代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余克中第13代孙余文隆带着家眷四处奔波,希望可以找个安定的地方落脚。偶然经过这里,发现此处依山傍水,是个适合居住的好地方,便在这里安了家,后人尊余克忠为竹桥余氏始祖。

竹桥村原名月塘村,后来,余氏先祖为了期待余氏世代子孙可以安享太平、整个家族得以兴旺发达就将月塘改名为“祝乔”,“祝”即祝福美好,“乔”即乔迁,也就是祝福余氏乔迁。在余氏家族定居江西省几百年后,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三年(1843年),余氏家族人丁兴旺,“祝乔”的愿望已经实现。余氏后人余恒在当时主持修整家谱时,建议用“祝乔”的谐音,将村子的名字改成“竹桥”。此想法一是为了纪念村前那座几百年历史的“竹桥”,二是为了寄希望于余氏后人要像竹子一样,刚正虚心。余恒的提议在当时得到村里人的认同,于是新的村名“竹桥”就沿用。几百年来,余氏后人做官的不多,经商的却不少,这些经商的余氏后人们,谨记祖先“做人要以德为本”的训导,安居于这一方乐土。现如今,这个古村落还有200多户人家,近千人,且一直维持着单一的姓氏——余姓。

建筑格局

竹桥古村始俯瞰全村,形似一柄巨扇,现存109幢明清建筑,清一色的青砖灰瓦,蔚为大观:其中明代聂氏宗祠1幢,明代民居8幢,其余为清代建筑。

村有总门楼远案崇麓岭,近案黄婆岗,始建于元末明初,为风水师廖禹先生后人所定,总门楼前有“品”字形排列,而周围都有石栏杆围成的多边形古井三口,寓意喝了这“品”字井的井水,不管是为人、为学、经商都要讲究品德,门楼内房舍俨然,宅栉邻比,户近两百,从超千丁,村内有水塘七方,全由石块砌成,中间为一月塘,形成七星伴月之象,俯瞰全村,形似一柄巨扇,诚为当代金溪一个古风犹存的保存较好的古代村落。

走进竹桥,我们仿佛走进了100多年前的过去。100余幢明清建筑保存完好,蔚为壮观。陪同我们采访的退休教师余运中说,竹桥村前有上、中、下三个门楼和一个总门楼,不管红、白喜事,三个门楼是必经之路,村后有3个山门直通后山,过去是专门为防止强盗、土匪而特意设立的退路,房屋为清一色的板石墙基,一般高1.5米,最高的有2米,而且连成一体,村里的排水沟都是用石块砌成,成为一个封闭式的防御系统。这里的排水沟,自北向南流入村中的七口塘中,一条东西向直街与十来条南北或东西向小巷交接。弯弯曲曲的巷道,均用青石板铺成。有的巷仅2尺宽,两人相向而行得和和气气地相让才能通过。

旅游

基础建设

2006年,金溪县启动了竹桥古村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抢救、修缮、复原了品字三井、文隆公祠、镇川公祠等30余处古建筑和10余处珍贵文物,拆除了多处“插花”式建筑,修通了进村水泥路

2017年,金溪县推进竹桥古村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竹桥古村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是竹桥古村创建国家4A级景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位于双塘镇竹桥古村门楼边。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总用地面积20496平方米,包括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集散广场及服务配套设施。其中景观面积18856平方米,停车位248个,集散广场可容纳3000人。

2019年5月23日,金溪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咸富调度下李至竹桥古村旅游公路建设。

旅游开发

金溪县委、县政府着眼长远、科学决策,充分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引入专业公司运营,着力打造三类主题模式:特定年代主题业态、名人名产业文化业态、配套服务功能业态。一是打造沉浸式体验景区,以明朝万历年为背景,植入万历年间余老铁菜刀铺、公和堂药铺、油面坊、举人还乡等情境元素,以村民生产、生活为主题,真实还原历史场景,营造身临其境穿越时空的氛围;二是通过余地山老屋改造、将军堂布展、传统博物馆的主题类分、雕版印刷场景的还原,将竹桥名人和竹桥当年的产业展示供游客感受历史;三是引入老照相馆、乡土建筑工作室、陶吧、咖啡吧、茶吧、书吧、驿站等业态,给游客提供各种服务。

景点

七星伴月塘

七星伴月塘,是位于竹桥古村西侧的一口水塘,全部由石块砌成的,全村总共有八方这样的水塘,七星伴月塘构成了古村先进完善的排水系统。

品字三井

品字三井位于村口不远处,三口水井分别修于康熙乾隆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并呈品字排列。井周饰有多边形石栏杆,外圆内方,形似铜钱,寓意是金钱如流水,没有钱不行,但千金散尽还复来,唯有人品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总门楼,位于竹桥古村西侧入口处,建于明朝初年,相传为著名风水师廖瑀先生后人定的方向。门楼在咸丰和道光年间被毁过两次,后于道光二年(1822年)遵照原貌重修。

总门楼

总门楼,位于竹桥古村西侧入口处,始建于明朝初年,相传为著名风水师廖先生后人定的方向。现址于爱新觉罗·旻宁二年(1822年)遵照原貌重修。

上门楼

上门楼,位于竹桥古村中心,也叫谏草传芳门楼,是为了纪念南宋先贤余昌言,相传他在任时曾多次上书为民请命,并被皇帝采纳,后人视为荣耀便将这四字刻在门楼上。

文隆公祠

文隆公祠,位于竹文隆公祠桥古村西侧,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现上下堂已倒塌,只有中堂尚存,村东的镇川公祠与其他聂氏宗祠不同,两侧为“培兰”、“植桂”门,“培兰”、“植桂”意即培植人才,里面为竹桥人延师教子之所在。两边建有裙屋,三栋一排,连成一体,建筑面积达600余平方米,内有大小10个天井,其结构之复杂可见一斑。祠堂前一块空地,面积约300余平方米,对面一门洞开,直达花园,门楣上石刻“对云”二字,上下落款为“乾隆丁丑年”、“曹秀先书”。

养正山房

养正山房,位养正山房于竹桥古村东南侧、仲和公祠右侧,村中第二处雕版印刷遗址,进门为一大庭院,上堂及后堂为印书之所,乾嘉时期书板盈架,直到解放初期保留的刻版才焚之于尽。在康乾时期竹桥就有人在全国做卖书生意,余德昭在北京开书肆,收罗古籍,兼理金溪嘉会试馆中,其家谱有明确记载。后来余仰峰又回乡里自开印书房,“刊书牌置局于里门,昼则躬耕于南亩,暮则肆力于书局。以刻书鬻书为业。

苍岚山房

苍岚山房,位于竹桥古村东北侧,是竹桥的大房书院,始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是培育村中学子的学堂,又是雕版印刷作坊。

芋头胖子土胚房

芋头胖子土胚房位于竹桥古村正南、中门楼东侧、步云公祠西侧,该建筑是明嘉靖早期村中一位财主所有,芋头胖子是这位财主的绰号。

步云公祠

步云公祠位于竹桥古村南侧,是村中保存最好的一个聂氏宗祠,民国初期,中国工农红军军长周建屏当时曾在此作为召开扩大红军大会的会堂。

大夫第建筑群

大夫第建筑群位于竹桥古村北侧,为一幢四栋连体古建筑群,由竹桥村余钟祥所建,始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竣工于道光八年(1828年),该建筑群格局完整,设有专供晒养银钱的“晒银楼”。

旅游信息

地址

竹桥古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双塘镇,距金溪县县城北十公里。©2021百度集团GS(2019)5218号-甲测资字1100930-京ICP证030173号-数据©长地万方

交通

自驾线路

1、抚州站—金溪县城—竹桥古村。

2、抚州东站—双塘镇—竹桥古村。

3、鹰潭北站陆坊乡—竹桥古村。

4、南昌西站—金溪县城—竹桥古村。

公交线路

从抚州汽车站出发坐城际1路公交做到底站锦绣华城车站即可,然后在锦绣华城车站搭去双塘的班车。

文化

文物遗存

竹桥村有明代所建民居8幢,明代聂氏宗祠1幢(文隆公祠),其余为清代建筑,均为清一色的青砖灰瓦,显得朴实素雅。高高耸立的山字墙,既有艺术观赏价值,又有防火防风的实用功能。民居多为上下两堂,仅有一幢明代所建民居分上下四堂。厅堂居中,左右为卧室,中间是一方天井,上露天光,厅堂采光全赖于此。下为石砌的泄水池,天井四周檐水如四柱珠帘流入池中,随即排出而不四溢。明代及清代住宅大门开在东侧,其他宅第的大门则开在正中。门楣、屋檐、雨檐及屋内墙壁、门柱、窗、柱、坊头、揎板、天花板等多有雕绘装饰,令人叹为观止。

这座传承了几百年的古村,虽历经岁月的沧桑,可整个村落的布局建筑依然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古村从选址到建村,都经过了精心规划与设计,处处彰显先人的智慧,尊重自然、贴近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村落依靠后龙山而建,坐北朝南。村前一溪如带,良田万顷,村后树竹繁茂,茶园一望无际。俯瞰全村,它像一把大扇子,整个村庄的13条巷道,如同扇骨支撑起整个村子,在这些扇骨上分布着一条古驿道、两处雕版印刷遗址、三口古井、三个晒场、四座门楼、五座聂氏宗祠、六条街道、八方水塘。保存完好的十家弄和八家弄建筑群组、六座祠堂以及养正山房、公和堂、怀仁书院、赐福庙等古建筑物集合成为封建社会农商并重的人文历史信息标本。

这些建筑群中有三组建筑群更有特色,一为“文林第”,一为“十家弄”,一为“八家弄”。建筑群中均设有三门,即总门、巷门、大门,各有并排四栋或三栋式样相同的房屋由耳门相通,雨天往来并不湿脚。更为称奇的是,中门楼前的空地上,隐约可见用青石板铺就的一个“本”字,门楼后有一个“人”字。本者,根也,这个“本”字告诉一代代的竹桥人,不管在外读书做官,还是经商致富,你的“根”都在这里。落叶要归根,人不可忘本,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所在。因为这个“本”字,家族才有一种亲和力,民族才有一种凝聚力。“人”和“本”二字联在一起,大概竹桥先人已经意识到“以人为本”,而且谆谆教诲教育后人不要忘记这一祖训吧。这一文化现象恐怕是别处很少见的。

当走进一户人家,牌楼式石门,一看就是大户。原来,这里是清顺治八年举人、山东齐东知县余为霖所建的“文林第”。穿过几百年前的古老巷道向北而上,我们还见到了两组建筑群,一为“十家弄”,一为“八家弄”。在整个建筑群中,间立着十余座非住宅建筑,即公益性人公共场所,如怀仁书院,大房二房三房书院,养正山房,苍岚山房,公和堂,锡福庙等,还有聂氏宗祠6座,上、中、下三个门楼,总门楼,后山门,古井三口,池塘。总门楼和上门楼的墙上分别嵌着爱新觉罗·旻宁十一年和乾隆十六年全族人立的禁碑。赐福庙中还立有一块康熙六十年立的石碑,上面记载着当时李县令处理该村与邻村争水的判词。

竹桥古村皆单一余姓,有着淳厚质朴的民风民俗和浓郁的耕读文化气息。明清之际,金溪县曾是赣版书籍印刷中心,素有“临川才子金溪书”的美誉。而竹桥古村则是“金溪书”的发祥地和主要承印地。村内至今仍保存着古雕版印刷作坊遗址两处,《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章句集注》等雕版数十套。在古村,现在仍可直接印刷装订不少线装古籍。

与其他村不同的是,竹桥村民大多仍住在祖辈留下的老屋中,新住宅不到30栋。俗话说,“屋要人住”,这也是竹桥明清建筑能保存完好的重要原因。古屋中的木雕石刻,在动乱年代,村民大多用泥糊纸盖保护起来,使之能保留,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大凡古建筑较多的村子,一般都出了做官或是经商发财的人。翻阅《竹桥余氏族谱》,余氏做官的不多,官也当得不大,直到清朝才出了两个举人和一个贡生。但竹桥却有重商传统,弃农经商,弃学经商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竹桥传统文化与众不同的地方。竹桥村长期从事商业贸易的生意人不少,有几个世代经商的大家族,经商致富后,他们大多数都向朝廷捐款,而且都热心村中的公益事业,如修祠、建庙、修砌道路、捐资办学等。其代表人物是爱新觉罗·旻宁年间的余钟祥。据了解,余钟祥小时候家里很穷,后来被一家仅有一个女儿的老板收留,最终成了老板的女婿并接下家业。有一年,他大量收购其他店不愿收的灯草,并囤积起来。过了一两年,皇上打蘸需要大量灯芯草点灯,余钟祥将仓库里的灯芯草销售一空后,赚了一大笔钱。发财后,他在湖南曾市创建了一条商业街,在浒湾镇书铺街创办了余大文堂刻书房,还在竹桥村建起十家弄和镇川公祠。如今,余钟祥的故事还在村民中广为流传。

千百年来,竹桥人培育出一种顽强奋进的健全心态,不论为官、为商、为学、为农都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故而出现了一些杰出人才。康熙时任山东齐东(今邹城市)知县的余为霖,抗旱救灾给民牛种,革除弊政,治声大振。后归养老母,亦勤于读书著述,著有《石松堂集》等。

竹桥古村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雕版印刷,为金溪书的发祥地和主要承印地,村内保存着古雕版印刷作坊遗址两处,《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章句集注》等雕版数十套。在古村,可直接印刷装订线装古籍。

竹桥古村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涵盖了考古、社会学、人类学、人文科学概论民俗学

代表人物

翻阅新编《金溪县志》,发现双塘镇有个很不平常的村庄――竹桥。说它不平常,是因为《新编县志》中大事记、人民政权、群团、木刻印书、著述目录、人物等章节,都记载了与这个村庄有关的人和事。竹桥不仅是金溪县最早成立乡革命委员会(苏维埃政权)的村子,而且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金溪县61个立传人物,竹桥村占了3人;250个著书立说的学者,竹桥村也有3人;194名革命烈士,竹桥有2名;新中国成立后至1985年的11名县团级干部中,竹桥又有2人。

竹桥村有重商传统,弃农经商,竹桥村长期从事商业贸易的生意人经商致富后,大多向朝廷捐款,热心村中的公益事业,如修祠、建庙、修砌道路、捐资办学等。其代表人物是清代时期的余为霖、余壁恒、余钟祥等。

余钟祥发财后在湖南曾市创建了一条商业街,在浒湾镇书铺街创办了余大文堂刻书房,还在竹桥村建起十家弄和镇川公祠。

余为霖,康熙时任山东齐东(今邹城市)知县,任期抗旱救灾革除弊政,治声大振。后归养老母,亦勤于读书著述,著有《石松堂集》等。

余壁恒,幼有才名,师徒李绂(临川文化名人),但久考不中,教书40余年,学生多考中为官,壁恒到73岁时,犹和诸生共应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乡试,后受聘于省城南昌朱氏书馆授课,卒于书馆。

获得荣誉

2009年,竹桥古村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评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2010年,竹桥古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6年,第六届全国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发布了《最美古村落》公益榜单,江西省有8个古村落入选。竹桥古村榜上有名;12月26日,竹桥古村被江西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2016年市级乡村旅游点。

2017年5月,竹桥古村景区入选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7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12月28日,竹桥古村通过国家创4A景区验收。

2018年1月3日,竹桥古村正式跨入4A景区行列。

参考资料

走进抚州金溪竹桥古村 _新浪旅游_新浪网.新浪网.2021-05-17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