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公共人的衰落

《公共人的衰落》是一本2008年7月1日出版的书籍,作者是(美)理查德·桑内特

编辑推荐

桑内特对众多历史材料进行了详尽的实证分析,完美地解答了诸多另人困惑的问题:何以人们会把陌生人视为威胁?为什么时至今日,普通人参与公众生活的惟一方式和途径就是保持沉默,充当听众?而这些反过来又给人们的精神性格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桑内特的结论是,孤独是现代性不可避免的后果,致令个人向私人生活靠拢,而这也就是所谓的公共人的衰落。该书在海外声誉卓著,是历史社会学、社会生活研究等学术领域的扛鼎之作。

作为汉娜·阿伦特的学生和尤尔根·哈贝马斯的好友,理查德·桑内特和他们两个人鼎足而立,分别代表了西方公共生活理论的三种各不相同的学派。本书正是桑内特研究公共生活的扛鼎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内容简介

在研究公共生活的理论家中,理查德·桑内特和哈贝马斯、汉娜·阿伦特鼎足而立,分别代表了西方公共生活理论的三种不同学派。《公共人的衰落》正是桑内特研究公共生活的扛鼎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公共人的衰落》具体展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公共生活现状,从城市人口、建筑交通、户外空间、环境失衡等方面揭示出人们的紧张和焦虑,由此证明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我迷恋是公共生活衰落的结果,而公共生活的衰落,则是入侵公共领域的人格引起的。全书对此观点作了细致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作者追述了18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宫廷、布尔乔亚阶级、市民阶层的社会存在和交往都有广泛的涉猎:从文学、宗教、艺术到戏剧、音乐,再到服饰、话语、视觉、人格、角色。其中不乏对著名作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德尼·狄德罗让-雅克·卢梭等人的分析。最后还指出了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在社会中主动积极地追求自身的利益。

这部经典的社会学著作对于我国的城市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尤其为研究公共空间和个体主义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出版价值。

作者简介

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1943年生于芝加哥,1969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耶鲁大学讲师(1968-1970)、布兰德斯大学助理教授、纽约大学教授(1972-1998),1999年起担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与文化理论教授,以及社会学与社会政策教授,并曾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与米歇尔·福柯有过合作关系。他的研究领域为:都市社会学、艺术/音乐、家庭、观念史与身体史。他的著作甚丰,主要著作有:《19世纪的城市》(1969)、《阶级中隐藏的伤害》(1972)、《眼睛的良心》(1990)、《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1994)、《不平等世界的尊敬》(2003),以及三部小说。

他在学术生涯中因其突出贡献获奖无数,尤其是2006年,在德国“因为其对我们时代的理性的分析”、“在社会学历史学方面的突出成绩”获颁“黑格尔奖”,这个奖项每三年才评选一次,此前获奖的学者包括尤尔根·哈贝马斯保罗·利科

图书目录

中文版序

致谢

第一部分 公共问题

第一章 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之外的爱

死亡的公共空间

公共领域的变化侣

现在中的过去

第二章 角色

角色

公共角色

城市中的公共角色

证明或者可信性?

第二部分 古代政制时期的公共世界

第三章 观众:陌生人的聚集

谁到城市来?

他们住哪里?

城市布尔乔亚的变化

宫廷和城市的相互影响

第四章 公共角色

身体是服装模特

话语是标志

充满激情的非人格领域

第五章 公共与私人

公共表达的范围

自然表达处在公共领域之外

公共和私人就像社会的分子

分子破裂

第六章 作为演员的人

普通人对作为演员的人的看法

德尼·狄德罗的表演悖论

让-雅克·卢梭对作为戏院的城市的控诉

卢梭的预言

第三部分 19世纪公共生活的混乱

第七章 工业资本主义对公共生活的影响

19世纪城市人口的新变化

城市的区域划分

城市变化和布尔乔亚的生活

公共商品

第八章 公共领域中的人格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的看法:人格是一种社会规则

公共领域中的人格:身体的各种新形象

戏台展示了街道不再展示的真实

人格和私人家庭

推翻过去的革命

总结

第九章19世纪的公共人

演员

观众

第十章集体人格

1848:个体人格战胜阶级

Gemeinschaft

德雷弗斯事件:破坏性的Gemeinschaft

谁是真正的激进主义者?

第四部分 亲密性社会

第十一章 公共文化的终结

第十二章 卡里斯玛的去文明化

卡里斯玛理论

卡里斯玛和仇恨

电子技术加剧了过去的沉默

造星系统

第十三章 共同体的去文明化

建筑在共同体周围的壁垒

建筑在共同体内部的壁垒

共同体的人性代价

第十四章 失去演技的演员

游戏能力是公共表达的能力

自恋削弱了这种能力

自恋的调动和一个新阶级的出现

自恋是当今时代的新教伦理

结论 亲密性的专制统治

附录“我控诉!”

译后记

媒体评论

太了不起啦……这是多年来最有启发性和最吸引人的社科著作,桑内特教授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历史想象力令人仰慕。总之买下这本书,认真拜读就对了。

——克里斯托弗·莱曼一豪普特,《纽约时报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