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唐纳德·斯通

唐纳德·斯通(Donald David Stone,1942年1月17日-2021年1月21日),原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英语系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客座教授、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名誉顾问。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当地时间2021年1月21日20点在纽约去世,享年79岁。

人物经历

1942年1月17日,斯通生于加利福尼亚州。1963年,斯通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学士。1968年,斯通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曾执教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哈佛大学(访问教授)、纽约大学(客座教授)、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

1982年秋,唐纳德·斯通第一次来到中国,在首都师范大学(现首都师范大学)教书,1991年再次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交流访问。从纽约城市大学荣休后,自2006年起受聘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客座教授,讲授“英国小说”“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诗歌”“维多利亚繁盛时期:1850年代的文学”等本科、研究生课程。

2006年,斯通教授多次参观赛克勒博物馆,希望能将西方艺术作品带到博物馆展出,使更多的中国学子扩展国际视野,提高艺术修养。自2007至2019年的十三年间,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过十三次展览,并把用毕生积蓄收藏的展品无偿捐献给北京大学。

2020年,斯通教授在美国期间不幸遭遇事故,住进医院。2021年1月21日约20时(美国东部时间),唐纳德·斯通在纽约逝世,享年79岁。

个人生活

唐纳德·斯通的父亲和母亲都是从欧洲辗转去到加利福尼亚州的,他是家中唯一的儿子,有一位姐姐,早年家境贫寒。在参加工作后的很多年里,唐纳德·斯通都省吃俭用,每个月固定给他的两个侄女汇去生活费,直到她们大学结束。唐纳德·斯通有位在巴黎的叔叔,为共产主义者,1998年去世。他非常欣喜地了解到唐纳德·斯通从80年代开始就在中国讲学和交流,于是把他在巴黎的公寓赠予了唐纳德·斯通。唐纳德·斯通一生未婚。

主要成就

英国文学研究

唐纳德·斯通从事英国文学研究长达半个多世纪,在19世纪英国文学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其著作包括《变化中的世界的小说家:梅瑞狄斯、詹姆斯和19世纪80年代英语小说的转型》(Novelists in a Changing World: Meredith, Jam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glish Fiction in the 1880’s)、《维多利亚小说中的浪漫主义情怀》(The Romantic Impulse in Victorian Fiction)和《对话中的马修·阿诺德:与未来的沟通》(Communications with the Future: Matthew Arnold in Dialogue)等,均是19世纪英国文学研究的重要著作。

艺术史与收藏

斯通教授也是一位版画收藏家和艺术史学家。他的藏品涵盖了文艺复兴时期以及17-19世纪的诸多艺术大师,如拉斐尔·桑西彼得·鲁本斯奥诺雷·杜米埃巴勃罗·毕加索欧仁·德拉克罗瓦、马蒂斯、提香·韦切利奥约瑟夫·玛罗德·威廉·特纳等盛名艺术家的版画及绘画作品。2007-2019年,斯通教授用毕生积蓄购买了超过六百余件西方艺术品佳作(包括版画、素描、水彩等)、二十余件组中国文物,陆续捐给北大赛克勒博物馆,并将百余本艺术书籍捐赠至北京大学图书馆考古文博学院分馆。北大赛克勒博物馆由此拥有了国内完整的西方版画收藏体系,连续十三年策划专题展览,并与多家机构合作,在澳门、新疆、上海市河南省四川省等地举办展览,供校内外广大观众欣赏、学习。而斯通教授则作为名誉顾问参与策划博物馆一年一度的版画展,为展览选定主题并组织展品。

所获荣誉

2014年,斯通教授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中国政府友谊奖”。

人物评价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斯通教授曾引用英国小说《米德尔马契》的结尾,叙述者对女主人公多萝西娅·布鲁克的评价,“那纯洁高尚的精神依然散发着它的光芒,只是很少为人所见而已。她那浑然一体的天性,像那条被居鲁士大帝截开的大河,化成无名的沟渠耗尽了自己。但是,她的存在对周围的人有着不可估量的化育之功。因为,这个世界之所以能逐渐向善,部分有赖于那些未能载入史册的事迹;你我的境遇之所以没有落到它原本最坏的程度,有一半得归功于那些在默默无闻中坚守但死后却无人悼念的人们”。斯通教授虽已离开我们,但他那纯洁高尚的精神依然散发着光芒。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北大师生喜爱的“石头爷爷”虽然走了但音容宛在,我们相信所有见过他的人、听过他授课或讲座的人、参观过他捐赠的版画的人都将永远铭记他,永远感激他为中美友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长聘副教授纳海:在朋友眼中,Donald 是个艺术痴,西方主要艺术馆藏都装在他脑子里;他记忆力极好,读书过目不忘,能迅速提炼出他最有心得的要点,然后与人分享;他视课堂为生命,即使是讲过上百遍的《傲慢与偏见》,他也会在课前认真地重读原作,甚至重新撰写讲义,把最新看过的书和电影,最近获得的心得,巧妙地融进他所讲授的文本中。他是性情中人,爱憎绝对地分明,高兴时爽朗地笑,忧伤时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任那坏情绪慢慢消解。他有些神经质,讲起话来喋喋不休,真像伍迪·艾伦从银幕中走了出来。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系助理教授杨任任:①如果苏轼会取江上清风之声与山间明月之色,徘徊其间,自得其乐,斯通教授视为造物者无尽藏的却往往不是这未经雕琢的自然,而是人类的文明给这个世界留下来的种种印记。这当然不是说他是一位人类中心主义者;恰恰相反,所有今日种种对于人类纪(Anthropocene)的反思和审视已然在过往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存在并且不断通过新的文艺作品进入民间。②他不是土豪,也从不贪念,但是他有最挑剔的眼睛。那些他所收藏的“小作品”以及为北大赛克勒博物馆所捐献的素描和版画,每一幅讲述着许多画里画外的故事,而唐纳德,就是那些画作最好的讲述人。画,是他的情人;燃,是他对于所爱之画的态度。而在画里面,有着他所向往的时间和空间。③唐纳德明白第一代大学生的不易,阶层流动的艰难,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后所带来的巨变和挑战。

布朗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候选人涂辰宇:您不但懂画,还熟悉整个中国艺术史,西方艺术更是您的专长了。作为出色的文学教授,您总是半开玩笑地说:“文学,我略懂;艺术史,我可是专家。”2019年夏,您带我参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我总怀疑您其实比他们的策展人更熟悉馆藏。您走到哪里讲到哪里,活像博物馆的无线讲解器。不只是大都会,您还熟悉弗里克博物馆、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美术馆、卢浮宫泰特美术馆……博物馆是列不尽的,您每年冬天在北大举办的“艺术之都”讲座就是证明。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