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月份牌

月份牌(yuè fèn pái),又称日历,是指一种卡片式的单页年历。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后,上海市的小校场木版年画逐渐被新兴的“月份牌”画所取代,标志着上海年画史上的新阶段。“月份牌”画是中国年画史上的一种新品种。

发展

“月份牌”画的起源与西方列强的政治强权有关。1843年,上海被迫开放为国际贸易港口,这一举措加速了上海城市现代化进程。随着西方资本大量涌入上海,多家外国公司在当地开设工厂和商店,为了推广产品,他们采用了与中国民间年画结合的“历画”样式,制作带有月历节气的商品广告画。起初,外国商家聘请中国艺术家设计的“月份牌”画,除了商品宣传外,还展现了中国传统题材,如山水、仕女、戏曲场景等。随着时间推移,画面的主要形象转变为时尚美女。在艺术手法上,最初的“月份牌”画采用传统的工笔淡彩或重彩,后来演变为使用西洋擦笔水彩的细腻写实手法,颜色鲜艳明亮。此外,它们通常使用更先进的铜版纸印刷,并在边缘加上铜边,便于悬挂。这些画作通常随商品一起免费赠送,因此广受欢迎。人们将其称为“月份牌”,并在家中全年悬挂,既能起到装饰作用,又能方便查询日期节气。春节期间,这类画作尤其受欢迎,被视为年画。

传播与影响

最早的“月份牌”画出现在1883年的《申报》中,随后在1885年,上海市的彩票行也开始附送“月份牌”。中外厂商利用“月份牌”进行商品宣传,其中英美烟草集团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投入尤为显著。郑曼陀等人开创了擦笔水彩画法,使得“月份牌”画更加精细逼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其他画家也纷纷效仿,擦笔水彩画法成为了“月份牌”画的标准画法之一。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月份牌画艺受到上海月份牌画的影响,关薏农被称为“香港月份牌王”。1925年,何逸梅被香港永发公司聘请,前往香港创作商品广告月份牌画,直到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为止。港澳和东南亚地区的艺术收藏家对上海市月份牌画情有独钟,多次举办相关展览,并出版了多部画集,证明了上海月份牌画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新中国时期的转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月份牌”画得到了新的生命,成为展现新时代风貌的重要年画形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成立后,专门设立了“年画创作研究室”,邀请原有“月份牌”画家参与创作,并培训新一代年画创作者。他们的努力使得“月份牌”画的艺术手法得以延续和发展,创作出了大量的新年画。上海的新年画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形态

月份牌年画通常配有中西对照的历表,这是一种对传统木版年画的保留和发展。它们的审美功能更加愉悦,这得益于新技术的应用,使其比传统版画更具生命力。同时,它们还包含了商品广告元素,这也是其存在的动力和依据。典型的表现手法是西洋擦笔素描加水彩的混合画法,画家们以此创造出丰富真实的视觉效果。月份牌年画的题材主要包括仕女、娃娃、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名胜古迹等,其中以时装和古装仕女最为常见。它们的用纸分为卡纸和铜版纸两类,早期多用小型硬卡纸,后期则以大型铜版纸为主流。月份牌的画面周围通常有图案边框,印有广告文字或厂商名称。商品图像通常是画面的核心,精心绘制,极具吸引力。

文化价值

月份牌年画不仅是商业广告的载体,还是一个时代生活的缩影。它们通过描绘女性的生活和社会角色,反映了社会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升。男性形象的作品则展现了民族英雄的精神面貌和抗战士兵的英勇无畏。此外,月份牌年画还展示了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新型家庭生活,体现了时代的变迁。这些作品不仅在上海受到欢迎,还广泛流传到了国内外各地,尤其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东南亚地区,对当地的艺术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资料

美丽的传说:旧上海月份牌上的摩登女郎 .个人图书馆.2024-08-22

朝画夕拾|老上海"月份牌"欣赏 .个人图书馆.2024-08-22

老上海“月份牌”欣赏.豆瓣.2024-08-2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