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隐洞,位于河池市宜州区南五里许月牙山的西北麓,高8-12米,宽8-20米,长64米,面积645平方米,其中有一条硕大、蜿蜒、矫劲石槽通贯洞顶,传为老龙隐此留下的痕迹。是闻名的旅游景点。
概述
龙隐洞,洞轩敞如屋,中有时龙呈岸首之势。碧间现鳞甲之痕,龙身若隐若现,似有乘云隐去只状,故名“龙隐”。
景点
龙隐洞又名“集真洞”,前有三门,岩道上下层叠,纵横交错,互为贯通,全长1公里许,均可从后三门出。由左穿壁而过,即为双门洞、桄榔岩。下有深潭潜通地下河,石乳罗列,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
历史记载
江西诗派始祖黄庭坚游后在其《乙酉家乘》记上“蛇行一里许,秉烛上下,处处钟乳石缔结,皆成物象。时有洞壑,行步差危”。明代庆远知府林庭杓赞此洞为“鬼斧凿成珠玉界,仙人指点珊瑚洲”。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考察至此,为探此处奇奥,特抱被宿于龙隐洞,在其游记中记述特祥
景色
洞外茂林修竹,清泉曲径,景致清幽。宋时建有山谷祠、三贤祠、春意庵等,为人们景仰先贤之处。又曾建有御书阁,珍藏赵恒御笔十六轴。历代建有广化寺(又名“南山寺”),殿宇宏伟,佛像数十,享誉桂西北。寺前夕阳楼为清末添建,是避暑胜地,游人至此小憩,顿觉心旷神怡。送将军黄忱于崇年元年(公元1102年)出兵安化县回师庆远时,慕此处林泉之胜,特结伴来游,飞觞奏乐,流连忘返。益州刺史张自明称此处为“紫华福地”,曾赋诗赞叹“百尺岩钱绝地,刀刃先我著毛庵”。
地域风情
每当春节、清明节、端午、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这里游人如织,活品茶论古,活纵情抒怀;或秉烛游洞,或浏览古迹。更有山歌对唱,此起彼伏,欢声笑语回旋山峦。如今虽然广化寺卟复存在,丹奇岩完整,古迹犹存,其清幽、奇特之姿不减当年。洞前广坪宽达数亩,绿草如茵;哗哗清流绕山而过,更添韵味。新修的公路可通达洞前,交通异常方便。南山龙隐洞正以其绚丽多彩的特有魅力和时代薪姿吸引四方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