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杜家崖村

杜家崖村位于山东省福山区城南17.5公里,属张格庄镇。村处丘泊地带,属黄粘土壤,宜粮食及果树生长。农历每月每逢三、六、九为集日,进行集市交易,十分活跃。

基本介绍

杜家崖村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城南17.5公里,属张格庄镇。有509户,1402人。耕地1293亩,果园1312亩,山峦2545亩。村聚落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宽约800米,有东西向主街2条,南北向主街4条。福(山)栖(霞)公路在村南经过,通公共汽车。

历史文化

相传明成化年间,郭姓由黑石迁此建村。据《王氏谱书》《杜氏谱书》记载,明崇祯年间,王、杜两户自“云南省”相继迁入,王姓居东,以姓氏命名王家庄;杜姓居西土崖上下,取名杜家崖,后人兴旺,繁衍快,成为大户,遂将两村合并,统称杜家崖。清代吕姓徒居。1934年又分东、西杜家崖两家。1944年重新合并至今,村名沿之,各姓氏和睦相处。该村村北有玉皇顶山,黄金储量丰富,清末始有发现,民国用土法淘金,而今已规模开采。到2000年,年产金矿石3.58万吨,提炼黄金2800两。村东原有一古墓,墓主姜毅为姜家村人,明永乐十一年(1413)岁贡,官至工部虞司郎中,后被毁。

经济发展

村处丘泊地带,属黄粘土壤,宜粮食及果树生长。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兴修水利,先后在村北修建小塘坝4座,总蓄水5万立方米,可浇地近200亩。1983年前,以粮为主,集体经营。1983年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果兼作。1995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种植业为主,注重经济效益,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到2000年,已发展葡萄450亩,大樱桃100亩。主产有小麦、玉米、花生、水果等。村有采石厂2家,采矿(金)厂2家,有小学、幼儿园、卫生所各1家,户办小商店6家,饭店2家,车铺等服务业多家,农历每月每逢三、六、九为集日,进行集市交易,十分活跃。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