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党参(学名:Codonopsis kawakamii Hayata)是桔梗科党参属的植物,为台湾特有植物,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植物形态
台湾党参根常肥大,呈纺锤状或圆锥状。主茎近直立,或微呈蔓状,能育,黄绿色或灰绿色,疏生粗毛,侧枝集生于主茎下部,具叶,不育,灰绿色,被粗毛。叶在主茎上的互生,在侧枝上的近于对生;叶柄短,灰绿色,被粗毛;叶片卵形或三角状阔卵形,顶端钝或急尖,基部微心形或较圆钝,近全缘、微波状,或具极不明显的疏锯齿,长约1.3厘米,宽约1-1.2厘米,灰绿色,上面被短粗毛,下面被长粗毛,叶脉一般不甚明显。花单朵,着生于主茎顶端而使主茎呈花葶状,花微下垂;花梗长,灰绿色,疏生粗毛;花萼贴生至子房中部,筒部半球状,近无毛或微被毛,裂片间湾缺宽钝,裂片狭卵形,顶端急尖,近全缘,长5-6毫米,宽2-3毫米,灰绿色,被粗毛;花冠阔钟状,浅裂,长约1.5厘米,直径约2厘米,淡蓝色,近无毛;雄蕊无毛,花丝基部微扩大,长约3毫米,花药长约3毫米。蒴果长约1厘米,直径约0.6厘米。种子椭圆状,无翼,细小,棕黄色,光滑无毛。花果期7-10月。
分布范围
台湾党参主要分布于中国台湾省。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500米至3,000米的山地草坡。
生长习性
喜温和凉爽气候,耐寒,根部能在土壤中露地越冬。幼苗喜潮湿、荫蔽、怕强光。播种后缺水不易出苗,出苗后缺水可大批死亡。高温易引起烂根。大苗至成株喜阳光充足。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亩用种2斤。
栽培技术
用种子直播育 苗移栽,但以前者好。①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用40-45℃的温水浸泡,边搅、边拌、边放种子,待水温降至不烫手为止。再浸泡5分钟。然后,将种子装入纱布袋内,再水洗数次,置于砂堆上,每隔3-4小时用15℃温水淋一次,经过5-6天,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也可将布袋内的种子置于40℃水洗定次,保持湿润,4-5天种子萌动时,即可播种。②直播法在"霜降"至"立冬”之间播种,种子不需处理。保温和防止日晒,苗高薪-10厘米时逐渐拆除覆盖物,并注意及时除草松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3、 定植,参苗生长一年后,春季或秋季定植,春季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秋季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移栽时将参苗挖起,剔除损伤、病弱苗,按行距20-30厘米开沟深16-18厘米,株距7-10米,将参根斜放于沟内,使根头抬起,根稍伸直,然后盖土填实,盖土以超过芦头7厘米为宜。
田间管理
1、 中耕除草:出苗后开始松土除草,清除杂草是保证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2、追肥:定植成活后,苗高15厘米左右,可追肥人粪尿每亩1000-1500公斤,以后因茎、叶、蔓长也不便追肥。
3、 排灌:定植后应灌水,苗活后少灌水或不灌水,雨季及时排水,防止烂根。
4、 搭架:平地种植的参苗高30厘米,设立支架,以便顺架生长,可提高抗病力,少染病害。有利参根生长和结实。
病虫害防治
病害:
1、 锈病:开始于5月中、上旬,6-7月份为发病盛期。叶、茎、花均可被害。 防治方法,发病期喷50%二硝散200倍液或敌锈钠200倍液,7-10天1次,连续2-3次。
2、 根腐病: 一般多在土壤过湿与气温过高时。该病较易发生,发病初期,近地面须根变成黑褐色,轻度腐烂严重时,整个根呈褐色水渍状腐烂,地上部分枯死。防治方法(1)与禾本科轮作;(2)雨季排水(3)整地时每亩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病区。
虫害:
1、 地下虫害:4--5月主要有地老虎,蛴螬为害嫩茎及根部。防治方法:用敌百虫800倍液和一六0五乳剂1000倍液浇根部诱杀。 2、 呀虫:可 用于40%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雾。 红蜘蛛:主要病害幼苗及成植叶片可用50%虫松1000--2000倍液喷雾。
采收加工
移栽党参当年秋采收,挖出参根洗净、按粗细长短晾晒2--3成干,搓柔软晒干即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