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字千里,晚年自号李辉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一说是大都(今北京)人,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的杂剧作家,又因散曲方面的才华而被誉为“曲状元”,被后人誉为“马神仙”。

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真金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在元贞年间(1295年初-1297年初)参加了“元贞书会”,晚年不满时政而隐居于杭州,最终病逝于至治元年(1321年)至泰定元年(1324年)秋季间,死后归葬祖。

个人简介

与历代中国文人一样,早年的马致远也对仕途充满了热切期盼和憧憬,希冀凭着自己的“佐国心,拿云手”一展抱负,以实现“兼济天下”之志。中年中进士,曾在江浙行省为官。经过“二十年漂泊生涯”,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社会的龌龊,选择了“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其间他接触了不少民间艺人,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与表演艺术家刘耍和的两个女婿花李郎、红字李二皆有往来。与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和民间艺人的交往合作,极大地促进了他作品的立体感和鲜活性,同时,也促使他的作品不断被推演至舞台上。

【姓名】:马致远

【年代】:元代

主要作品

马致远著有《汉宫秋》等15种折子戏、包含120多首散曲的辑本《东篱乐府》。《天净沙·秋思》更是千古传唱。他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元代〕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垂柳。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蟾宫曲·叹世二首

马致远〔元代〕

咸阳市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孙吴,刘兴蜀汉,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落梅风·人初静

马致远〔元代〕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寿阳曲·远浦帆归

马致远〔元代〕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参考资料

马致远 Zhiyuan Ma.豆瓣读书.2024-03-31

陈旭霞:夕阳古道里的马致远(图).河北新闻网.2023-11-30

马致远.古诗文网.2024-10-21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