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徽州种菊

原称“徽州贡菊”,是从菊花群体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盛产于安徽省歙县,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徽州种菊,又叫黄山贡菊,曾被当地官员作为贡品敬献给皇帝,因而得“贡菊”之称。“徽州贡菊”是从菊花群体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原产于歙县金竹岭一带,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据民间传说,“徽州贡菊”原是宋朝徽商从浙江德清县作为观赏艺菊引进的.

简介

徽州种菊

徽州种菊,历史悠久。相传在南宋末年,赵禥皇帝赵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寻欢作乐,不顾百姓痛苦。皇宫中有一位宫妃,不满皇上荒淫无耻的生活,含恨潜逃,藏匿民间,度宗差遭数路兵马追索。一支人马循踪追至歙州金竹岭一带,发现这里家家种菊,清香弥漫,胜似桃源仙境,就把这里的奇菊奇影剧院绘成图样,拿回京师复圣命去了。殊不知,宫妃就藏在菊花丛中,金竹菊花也因为受到了宫妃身上的南雄珠玑的熏染,才格外茂盛、鲜艳、甘甜、清香。

地理分布

徽州种菊

滁菊的主产地是南谯区。正宗的杭白菊则只产在浙江桐乡县。亳菊主产于安徽县、涡阳县。上述四种著名的药用菊花都已成功获得原产地保护。

菊花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但作为药用菊花,则特别注重它的地域性,目前药用菊花主要集中在安徽、河南省浙江省江苏省一带种植,这几个省处在同一纬度带上,适合种植药用菊花。

相关传说

徽州种菊

徽州种菊

还有一则民间传说,黄山贡菊原是宋朝徽商从浙江德清县作为观赏艺菊引进的。在一个大旱之年,许多人害了红眼头痛病,有人采用鲜菊花泡水降火,十分灵验。从此,这一带的农民家屋前后,广为种植。为了能久藏又特意烘制成菊花干,这个盛产菊花小山村,也就闻名远近了。清光绪年间,北京紫禁城里也流传红眼病,皇帝下旨,遍访名医名药。徽州知府将金竹岭的菊花献到京都,很快治愈了大家的眼疾,于是名扬京城。从此,徽菊被冠以“贡”字,并规定了年年进贡的数量。

贡菊溯源

早在宋代,这里的空气就开始渗透着菊花的清香。那时的徽商把从浙江德清县带回的菊花作为观赏菊带入了歙县

徽州种菊

但鲜菊花不耐久藏,村民们就把采下的鲜菊烘制成菊花干,这样就能随时泡水饮用。直至清光绪年间,京城红眼病流行,徽州知府将金竹岭村的菊花连夜送到北京,治愈了很多老百姓的眼疾。皇帝御批,年年进贡。从此,黄山贡菊被冠以“贡”字,小山村里的菊花名扬天下。

菊花解说

徽州种菊

黄山贡菊

产自安徽省著名的世界旅游胜地黄山南麓―歙县。

徽州种菊

菊花品种全国很多,唯黄山贡菊以它独特品质和加工工艺优于其他品种。色白,蒂绿,花心小,均匀不散朵,质柔软,气芳香,味甘微苦,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誉为“菊中之冠”、“民族瑰宝”,而名列全国四大名菊之首,年产量40万公斤以上。

黄山贡菊为平瓣小菊品种,起于宋,盛于明清,在清光绪年间,京城流行红眼病,经黄山徽州商人介绍,用菊花治好了病,故被皇宫誉为贡品而名贡菊。产地山峦起伏,绿水长流,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年均气温16.4℃,属热带北缘区,特别适宜贡菊生长。

黄山贡菊被誉为“保健良药”、“饮料佳品”。其花性甘苦,微寒。内含菊甘,腺嘌呤、胆碱维生素A1、B1,氨基酸钾、钠盐等成分,临床应用证明:能镇静中枢神经,增强毛细血管的抗炎药力,抑制人体结核分枝杆菌葡萄球菌、绿浓杆菌、流行性感冒病毒、皮肤真菌、霍乱孤菌、链球菌的活动。

功效

徽州种菊

观赏时间

徽州种菊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