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雍丘之战

杞县之战是公元756年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叛军对唐军进行的一场围攻,地点位于雍丘(今河南杞县)。唐军由张巡率领,最终赢得了这场战斗。这场战役不仅是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典型战例,也是唐朝在安史之乱中守住重要军事要地的关键战役之一。

战役详情

背景

安禄山攻占洛阳市后,派张通晤为睢阳知府,与陈留长史杨朝宗率精骑数干,东略诸郡,郡县官吏多望风降附或逃走。但进至山东省时,却遭到东平县太守吴王李祗济南市太守李随的抵抗,其他各地官民也纷纷举兵响应。单县贾贲率吏民南击睢阳区(今商丘市县南),斩张通晤。不久,进据雍丘,有众2000人。安禄山的军队人数超过16万,并且迅速壮大,他的目光投向了唐朝的首都长安。随阳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如果唐朝能够守住这一地区,安禄山的影响力暂时将被限制在中国北部。此时,随阳郡太守杨万石决定投降给安禄山。随阳城城主令狐潮洛阳市陷落后同意投降,他认为唐朝的事业已经无望。此时随阳城堡的军事指挥官是张巡。他拒绝遵循杨万石的投降命令,而是集结了3000多名市民和士兵来对抗叛军。

经过

天宝十五载二月,真源令张巡起兵讨叛,募精兵1000人西去雍丘,与贾贲会合。叛将令狐潮率兵进攻雍丘,贾贲出击,战败而死。张巡率众力战,击退叛军。三月,令狐潮又与叛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率兵4万余人周攻雍丘。

张巡使千人登城防守,自率千人,分数队,突然出城直冲叛军阵营,叛军惊骇后撤。次日,叛军又来攻城,环城安置百门石孢轰击,城楼及城上女墙全被毁坏。张巡于城上立木栅,挡住叛军进攻。叛军纷纷缘城攀登,张巡用蒿草束灌上油脂,焚而投之,叛军被烧得焦头烂额,无法登城。张巡有时瞧准叛军松懈,突然出兵袭击;有时夜深人静,偷袭敌营。如此坚守60多天,经大小300余战,带甲而食,裹伤再战,终于将叛军击退,保住了雍丘。

五月,令狐潮再次领兵围攻雍丘。令狐潮原是雍丘县令,安禄山占领洛阳市后投降了叛军,他与张巡过去相识。他亲至城下,劝张巡投降。张巡说:“足下平生以忠义自许,今日之举,忠义何在!”令狐潮羞惭而退。

七月,令狐潮围攻张巡于雍丘已40余日,此时,长安已经失守,令狐潮便写信给张巡劝降。守军将领中有6人也认为兵势悬殊,且李隆基存亡未卜都劝张巡投降。张巡表面上装作答应。第二天,他把玄宗画像挂在堂上,率将士进行朝拜,然后引6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众心益坚。叛军不断攻城,城里的箭用完了。张巡就命士卒捆草人千余,穿上黑衣,夜间放下城去。叛军发觉后,争相放箭。当叛军发现是草人时,唐军已得箭数十万支。

几天后,张巡在黑夜将500勇士放下城去,叛军笑而不加防备。这500勇士乘机袭击令狐潮军营,叛军大乱,焚垒而逃,唐军追击10余里。不久,张巡率兵出战,擒叛将14人,斩首百余级。叛军连夜逃往陈留郡(今开封市),不敢再攻杞县

点评

此战,是古代城邑保卫战中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一个典型战例。张巡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据守孤城,以忠义激励将士,临机应敌,智谋超群,因而取得了防守雍丘的胜利。雍丘之战不仅展现了张巡的英勇和智谋,也体现了唐朝在危难时刻的坚韧和不屈,为唐朝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限制了安禄山的北进,对后续的战事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雍丘之战:张巡指挥有方,4千唐军击败4万“燕军”.腾讯网.2024-08-14

如何评价雍丘之战?此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趣历史网.2024-08-14

隋唐两朝志传·第一百零四回 真源令张巡起兵.国学梦.2024-08-14

【读史要略】(193)安史之乱中的张巡与许远: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搜狐网.2024-08-14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